八閩大地,春寒冷(永定土樓)

作者: 悠悠:)

導讀土樓,在我的腦海裡面一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很難想像客家的先人們用生土,竹子,木板,小石塊壘起如此龐大堅固的建築物,簡直就像一個個縮小的碉堡。從山頂上看土樓群,你會發現它們就像一個個從天而降的飛碟。我不知道那些世世代代的客家人是怎麼習慣住在這些建築裡面,因此原先對建築感覺乏味的我,也好奇的想去一探究竟。土樓大部分分布在閩西的永定和南 ...

土樓,在我的腦海裡面一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很難想像客家的先人們用生土,竹子,木板,小石塊壘起如此龐大堅固的建築物,簡直就像一個個縮小的碉堡。從山頂上看土樓群,你會發現它們就像一個個從天而降的飛碟。我不知道那些世世代代的客家人是怎麼習慣住在這些建築裡面,因此原先對建築感覺乏味的我,也好奇的想去一探究竟。土樓大部分分布在閩西的永定和南靖,漳州龍岩等其他一些縣市也有大量土樓。大致可以分為圓樓和方樓兩種。從東山買了到漳州的長途汽車票。慣例的享受閩南司機特有卡丁車式行車方式,兩個小時後到達漳州。漳州的汽車站是五朵金花。總站以及東西南北四個分站。(心中嘟囔:小地方怎麼車站排場那麼大)書本上和攝影雜志上著名的田螺坑土樓群在南靖的書洋鄉。先從西站搭乘中巴至南靖縣城(10元,35分鐘到),在同一車站誤被哄上去船場鎮的車(10元),下車才知道,離開田螺坑還有38公裡。茫然無措之際,不少摩的的司機來拉客,看著他們腦袋上面用竹子編織成的安全帽,我怎麼都嫌自己的腦袋太軟。

終於路上有個好心的司機大佬載我過去,一問,還是去永定的,路過書洋鎮。不知道盤了幾座山,上上下下多少回,近45分鐘的顛簸才到書洋。一看,田螺坑還要往左邊的岔路開進去13公裡。坐在他的坐位上,腳就擱在送貨的紙板箱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聽他說著他們土樓的往事,他很執著很認真,我也馬上做出很神往的神色:)

事實證明去永定是明智的選擇,雖然還要繼續顛簸痛苦半個小時,但是著名的洪坑村就在永定和南靖的交界處。小小的水泥路行至村口,是新修的大牌坊,一旁則已經修建停車場和售票處。潺潺的流水聲來自一邊的洪坑溪。振成樓事後得知是當地最好的一棟樓。住在村政協委員林阿耕家,沒買門票。後來發現政協委員家是不同,政治地位高了,價格也比別人略高,睡得房間還是豪華配置,帶TV的呀。

走進土樓,忽然發現那種神奇、感慨無法用語言輕易表達。外部如碉堡,進樓別有洞天。一般一層現在給土樓內的居民改建成了自家的廚房,小店鋪,以及會客的場所。二樓按照風俗都作為糧倉,三樓四樓才是居住的地方。一般進樓有正門和側門之分,只有三樓四樓才開窗戶。因此,如果門關死,整個土樓就成為易守難攻的堡壘。平時若是防範小偷更是輕而易舉。裡面中央的是祖堂,用來祭祀,婚喪事,召開長老會議。振成樓裡面有兩口水井,分部位於八卦陰陽圖的陰眼和陽眼兩個方位。

當地的土菜,主要就是土雞,梅菜扣肉,溪魚和芋子粄。米酒甘甜,讓我這個不喝酒的人也有些貪杯。入夜,站在三樓,斜靠廊住,輕撫著欄木,整個世界都是安靜的,偶爾傳來嬰兒的啼哭聲和母親溫柔的輕哄。

蓋著厚重的棉被,記憶又把我拉回了童年。。。

次日,沿著村口的小路一直走到福裕樓,在一樓的鋪子裡面信手翻閱,赫然看見了印有CTRIP的白紙,份外親切。原來是網友們的游記,不知怎麼留在了老板這裡。據說是驢友贈送的。拿起第一張,標題the moment of truth 作者是我們的才女color:)ctrip id 為Liaolei


精選遊記: 龍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