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一日游全記錄

作者: peggy2006

導讀猴年正月初六早晨七點,從上海開往銅陵的T702次列車徐徐啟動,我的新春蘇州一日游開始了。約四十五分鐘後,火車到達蘇州,走出空調車廂,立刻感受到空氣中的寒意。走在清洗過的站台上感覺潔淨而清冷。也許是因為早的緣故,火車站內外人都很少,完全不像上海站那樣熙熙攘攘,加上有些陳舊、簡樸的建築,一切都在告訴我來到了一個古老的小城。本打算在火車站附近 ...

猴年正月初六早晨七點,從上海開往銅陵的T702次列車徐徐啟動,我的新春蘇州一日游開始了。約四十五分鐘後,火車到達蘇州,走出空調車廂,立刻感受到空氣中的寒意。走在清洗過的站台上感覺潔淨而清冷。也許是因為早的緣故,火車站內外人都很少,完全不像上海站那樣熙熙攘攘,加上有些陳舊、簡樸的建築,一切都在告訴我來到了一個古老的小城。本打算在火車站附近吃早點,可發現大多數干淨像樣的店都只見桌椅、空無一人,冷冷地掩著門,便沒了興致。索性先找到位於火車站大門對面的游1公交車站,坐車到計劃中的第一站拙政園,途中會看到北寺塔。到站後往回走,發現在東北街路口有家老字號的面館朱鴻興(上海也有分號),趕緊鑽進去要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砂鍋餛飩,餛飩皮子軟滑、餡料豐厚,價格也算公道——5元。湯湯水水的,吃了個胃暖身暖,便精神抖擻地順著東北街走向蘇州第一大園林拙政園,沿途會看到獅子林的指示牌。拙政園的門票似乎漲價了,30元。

一進門就被開闊的園景震懾了,這哪是私家園林,分明就是一個中型公園的規模。坐擁如此佳園,的確拙政無妨了。先是在園子東部信步,這裡以丘壑和喬木為主,建築疏遠。不知不覺進入了中部,也是園子的核心部分。感受到了移步換景、相映成趣、柳暗花明的妙處:從回廊的窗花、廳堂的瑣窗還有一個個月洞門望出去,花木、亭台、山石、池塘錯落有致、互相呼應、目不暇接,真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現代人追求“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而古人卻是早已在每一個駐足憩息之處都有一道優雅的風景了。奢侈得讓人艷羨、奇妙得令人叫絕的是,園內兩層樓的見山樓居然不用屋內樓梯,而在樓外造一座假山拾級而上進入;等繞到樓北面,又豁然發現在假山和樹木後面還掩藏著一條粉牆黛瓦的斜坡伸向二樓。這也許就是中國古典藝術的思維方式,那樣不拘一格,如此妙手偶得,要的就是這份如有神助的意韻。園西的建築相對密集,但總不離既渾然一體又自成一景的精神,只可惜天太冷,水面結著冰,倒影樓前無倒影,鴛鴦館裡無鴛鴦。但這與早晨游人稀少的氛圍倒也協調。冬日的園子雖然沒有姹紫嫣紅、碧波漣漣,可那探入水下被冰封住的虯枝和寒梅若有若無的暗香,都襯托出園子的寂靜、清瑟、脫俗,耐人尋味。

出了拙政園步行一段便拐入獅子林,票價15元。此園以形似迷宮的假山洞壑和狀如獅子的各色山石著名。但因為進去已經超過10點,正值上午游園高峰,所以和拙政園相比小得多的園林裡幾乎摩肩接踵,大人小孩在迷宮般的假山石洞裡穿行,鬧得跟個兒童樂園似的,也沒法靜下心來好好玩味。匆匆走馬觀花便出來回到車站,仍坐游1到觀前街。觀前街得名於位於那裡的道觀——玄妙觀,是蘇州的步行街,彙集了各家老字號和新品牌,非常熱鬧。走進著名的得月樓,點了招牌菜清溜蝦仁(58元)、松仁魚米(58元)和五彩銀魚羹(30元),美餐一頓。兩個菜還算物有所值,羹就一般了,不如點個普通清淡的湯。值得一提的是,得月樓有老樓、新樓,若想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或許就要拐入太監弄內的老樓。吃晚飯又買了采芝齋的蜜餞、黃天源的糕團,心滿意足地結束上午的游程。

走出觀前街到馬路對面乘游2,終點站即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美譽的虎丘。雲岩寺塔是虎丘山的制高點,也是中國第一斜塔。因為加固地基的原因,已關閉多年,去年九月才開放了底層,所以能進入參觀也是種緣分。塔內四壁五色斑斕,確是五代宗教風格。遠望塔身微微傾斜,掩映於翠微之間,古樸雄奇,挺拔莊嚴。離雲岩寺塔不遠,就是虎丘的中心地帶——劍池和千人石。想必到此一游的人都會在相傳王羲之所書劍池二字前留影。應該說,這裡的飛泉、峭壁和許多大山名川相比感覺像個盆景,也就是供江南文士把玩把玩,寄托林泉之思了。作為久居都市的人,我還是喜歡偏出人工的石徑,漫步在鋪滿落葉的山坡上,跨過潺潺的溪水,或是在山頂眺望姑蘇城的全貌。走著走著,讓我感到這裡有一點像佘山,都是都市附近的小山,鬧中有靜、靜中又鬧。

游畢虎丘,約下午3:30,想抓緊時間再去看一看寒山寺。正確的路線是從虎丘南門出來,打的或找公交車去。但因為誤從312國道上的北門出來,所以打不到的,只得乘唯一的公交車8路到熱鬧的地方再攔車,繞了遠路花了17元,約4:30到了寒山寺。事後發現,8路可以在長途汽車站下車換24路,也到寒山寺。

張繼《楓橋夜泊》給人的印像是寬闊的江面上漁火點點,夜半時分,寺廟的鐘聲遠遠傳來,清曠悠遠而又清冷孤寂。循著這千古的鐘聲,我看到了古剎和楓橋。不知是滄海桑田,還是後人會錯了詩人之意,楓橋只是橫在一條幾米寬的小河上。寒山寺緊挨著河,讓人覺得有些局促。石橋一看便是新近造的,寺廟也是處處明亮光潔,總之要想藉此懷古怕是難了。但還是別有一番情趣:游覽時,已是傍晚時分,一輪金色的夕陽懸在河上橋邊,柔和均勻的光芒斜照著明黃的寺廟,沉沉的鐘聲回響在耳邊,傳達著人們新年美好的心願,寺僧們端坐佛祖腳下,木魚聲和念佛聲交織在一起,平靜安詳,綿延不絕,仿佛佑護著姑蘇小城永遠的瑞吉祥和。此情此景,也真讓人戀戀不舍,久久難忘。六點左右,走出寒山寺,乘坐24路回到火車站,搭乘17:54分的T715次列車回到上海。

蘇州古城就是那樣小模小樣,除了觀前街,大部分地方並沒有太多節日氣氛,可以想像平日裡的寧靜。最喜看窄窄彎彎的河道夾在兩旁斑駁錯落的民宅間,屋子腳下貼著伸向水裡的石階,石階上的點點青苔訴說著古老的小城故事。蘇州人也就是那樣恬淡平和,不溫不火、不緊不慢,公交車上沒有人搶座位,任座位空著,不像上海人那樣寸土必爭;問司機車的方向,他悠然地說:“方向反忒哉,對面馬路乘。”令人絕倒。我喜歡這樣的蘇州,你呢?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