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桂記趣(下)

作者: cry999

導讀七、 一掠而過的銀糧村、高增與小黃 離開岊沙,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就是網絡上最被傳譽的侗歌之鄉——小黃。聽說攝影團的人要去高增拍表演,我們也就一路追蹤。到得途中一個山明水秀的小村,攝影團的人紛紛下車,抓著他們昂貴的設備進村掃蕩去了。我們亦有樣學樣,進村溜達一番。這是一個平凡的侗族村寨,同樣少不了氣派的鼓樓。村前一條小河,干干淨淨的,透 ...

七、 一掠而過的銀糧村、高增與小黃

離開岊沙,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就是網絡上最被傳譽的侗歌之鄉——小黃。聽說攝影團的人要去高增拍表演,我們也就一路追蹤。到得途中一個山明水秀的小村,攝影團的人紛紛下車,抓著他們昂貴的設備進村掃蕩去了。我們亦有樣學樣,進村溜達一番。這是一個平凡的侗族村寨,同樣少不了氣派的鼓樓。村前一條小河,干干淨淨的,透出一股靈氣。村口一道石橋,幾棵大樹,幾位老人家叨著煙杆,蹲著聊家常。其中一個老人家笑起來時滿臉的縐褶可真是好看,周圍那麼多相機對著他,他竟完全是一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的樣子,不知是從何處,尋來這樣的大氣和從容。他告訴我這個小村叫“銀糧村”,好一個清新純樸的名字,我們齊封他為“銀糧村村草”,與宰蕩的“村花”老婆婆並稱為“侗寨二絕”。

從寨子裡忽然晃出兩個熟悉的人影,唉,雜牌軍和我們廣州方面軍在銀糧村又一次勝利會師了。這可沒有任何事先的約定,也許緣分就說的是這麼一回事吧。齊齊趕往鼓樓之鄉高增。網上的資料說高增有三座鼓樓,全部以木頭楔合而成,不費釘鉚;網上的資料還說“高增出美女”。我雖不是LAS,但對看美女亦是充滿了期待。

高增可真大,但美女沒看著幾個,也許都去表演給攝影團的人看了吧?高增也比其它地方富裕,到處在蓋磚瓦房。有很多學美術的學生坐在路邊寫生,想念起我們那些個學美術的朋友,他們也曾有過同樣的筆觸麼?村口又碰見個老人家,慈眉善目的,我們就舉起相機想拍下他來。老人家微笑著啟動紅唇,讓我們給點錢他買煙抽,心一下子涼了一大截,給了錢,卻失了拍他的興趣。在高增的農家隨便吃了頓飯,匆匆向著“黔東南最令人感動的小黃”而去。高增的商業氣氛已很濃厚,沒給我們留下什麼印像。最大的收獲就是買到了一個造型奇特的“漂簍”,像竹編的靴子,到哪都很引人注目。

小黃是真正的“侗歌之鄉”,若干年前四位小黃姑娘的演唱就獲過一個國際金獎。從高增到小黃僅15公裡,開車卻要整整2小時,可以想見路況如何了。和雜牌軍們一起進去的,他們被收了門票,我們卻不知為何無人理會。小黃比宰蕩大許多,卻更顯肮髒破敗。由於今天時間已晚,游客雖多卻沒多少人有聽大歌的欲望,惟有逛逛寨子罷了。在此見識了侗寨“八面來風”的廁所,一點一滴俱化了野草的肥料,呵呵,風味十足啊。

一群小孩子在花橋下做游戲,我們給他們每人派了一顆糖,他們就十分乖覺地列好隊讓人照相。照完了我們就走吧,誰知後面竟傳來整齊劃一清脆響亮的童音“給錢——給錢——”,見過不少世面的我們在那一刻竟也是面面相覷,不知所措。那脆生生的聲音像是利刃般刺得人心裡發酸,他們錯了嗎?也許沒有,是我們不肯去接受這樣的現實罷了,以為離開大城市就能遠離塵世,殊不知,這個國家,竟是以如此驚人之速度發展的。

小黃之行令我們集體意興闌珊,但最郁悶的估計應該是開車的王師傅,顛了兩小時進來,還沒休息到半小時,這幫人又吵吵嚷嚷地要走了,真不知辛辛苦苦來這干嘛的!其實關於旅行的終極意義,於我只是去經歷、去體驗不同的人生罷了。歡欣、震撼、感動、憂傷、失望、遺憾……種種的情緒都是不可預知的旅程,千奇百樣的結果。

回到從江,為了吃頓像樣的晚餐,又聯絡上善於找食的破魚他們。他們找的地方還真不錯,終於吃了一餐可口的貴州美食。飯後,我們用180元包了間歌舞廳聯歡,重慶的阿飛引吭高唱粵語歌,字正腔圓,掌聲一片;我和蔓草MM在一旁裝腔作勢地擊打架子鼓,美其名曰打拍子,實則瞎搗亂;最後在《明天會更好》的音樂中,大家手拉手跳起了歡快的鍋莊舞。那一晚大家都玩得很瘋,那一晚大家都很愉快,這也許就是旅行帶來的好處,沒有負累、沒有壓力,也就沒有過多的戒備,只剩下單純的歡愉。而明天,我們這些驢友就要風流雲散了。

八、 真想劃著小竹筏隨著一江春水向東流

飯後大家的行程都已確定,重慶四人隨原車返貴陽,我們中的小妹妹要去廣西南寧,剩下的破魚、DREAMER和笑笑MM加入我們,共9人共赴名震天下的龍勝梯田。從榕江到龍勝的班車要開六小時,他們一上車就昏昏欲睡,只有我和小魔女依然興致勃勃地談論著“木村GG”。

還是那條煙塵滾滾的321國道,空氣渾濁到令人無法呼吸。用紙巾捂著口鼻,露出阿拉伯女子般恐慌的雙眼。道路向東延伸,左邊的樹木全蒙上一層白茫茫的灰塵,乍一看還以為是吉林的霧淞呢。右手邊的一條碧水卻是出奇的清秀寧靜,發揚偉大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想像自己是坐在竹筏上順水飄流,江風習習,吹遠煩悶;空氣純淨,風光連綿……

進入廣西境內,道路狀況改善了許多,畢竟開始進入富饒之地了嘛。下午兩點才到得龍勝,午飯也沒吃就上了一部中巴去平安鄉看梯田。

九、 龍勝梯田,略慰徒步之癢

梯田也算是人類在惡劣的自然中掙扎生存的一項偉大發明。小學的課文裡就好像有關於梯田的描述了,只是年代相隔久遠,記不清了。中巴車的老板一個勁地慫恿我們去看規模更大的大寨梯田,並以幫我們尋找逃票帶路人為誘餌。這一招果然很奏效。

過了平安村再到大寨梯田的公路還在修,灰塵彌漫的狀況比在貴州更甚。但一路上的風景不錯,清清溪流蜿蜒隨行,不時有幾條銀練般的小瀑布跳出來養養被灰塵迷昏了的雙眼。就快到停車場了,車老板又說約好的帶路人不來了,讓我們自己想招。這下我們可不干了,JS者不外如是。好在車上坐了個身材勁爆善解人意的阿嬌姑娘,安撫了激動的我們,並幫忙找來兩個當地婦人帶我們從停車場前的一條小山路逃票進入。

按我的旅行經驗,我自認是半個驢子,喜歡用行走的方式去感受旅程的快樂。逃票於我已是駕輕就熟,並總結出經驗若干。找當地人帶著走旁門左道,就是極常用的方法。本來預計著貴州窮山惡水的,也許是一趟頗為艱苦的旅程,誰知一路包車、住賓館、下館子,整一個就是腐敗游,沒碰上多少爬山的機會讓我郁悶不已。現在大展身手的機會來了,我的精神頭即刻竄了上來,前十幾分鐘的上山路略微難行,幾乎找不到路的痕跡,常常要四肢並用,好在大家都身經百戰,不一會就挺過去了。爬上山頂,穿過密林,眼前突然開朗,金黃的梯田層層匝匝繞上山頂,像是巨型的千層奶油蛋糕。我們禁不住歡呼起來,卻被向導噤聲:下面就是管理處,人家一抬頭就望見你們了,被抓到要罰幾倍門票錢的。於是,乖乖地收聲、潛伏、疾行穿越火線。

到了安全地帶,看著起起伏伏的山間小道,好勝之心頓起,與破魚嘻嘻哈哈地爭搶著頭驢的地位,很輕松地就到了大寨梯田二號觀景點,前方就是最著名的“七星伴月”景觀了。所謂的“七星伴月”是一個平坦的山頭,中間有一塊圓形梯田,周邊零星分布著七塊小梯田,以獨特的造型取勝,但我還是覺得氣勢不夠。已是收割季節了,割下來的稻杆沿著梯田的弧形一圈圈擺放著,還有幾分太極魚的感覺;尚未采割的梯田那金子一般的艷黃極為奪目,可惜少了陽光的映射,魅力略打折扣。

和破魚在觀景台那玩了好久,後面的同伴才陸續跟上來。因為阿嬌的仗義相助,我們一致決定就去阿嬌家投宿。過了二號再上一個山頭,就找到阿嬌家開的“田梯旅館”了,全木質結構,每一扇開著的窗都像是風景畫的畫框。還有她們家的雕花綠門,走廊下的躺椅,這裡竟給我很小資的感覺呢。又出去溜達一圈,回來正好趕上阿嬌巧手烹制的晚宴,有一道燒雞味道太絕了,大家伙吃得嘖嘖直贊:“阿嬌做雞做得真好!”,雖是戲言,也是我們對其廚藝的衷心禮贊,誰要是娶了阿嬌這樣的老婆絕對三生有幸。

日出和日落是旅程中最美的時刻,而且我也特別喜歡清晨和黃昏時那種寧靜、悠然的感覺。所以,第二天一大清早,我悄悄溜出門,尋訪一個人的秘境之旅。天還沒大亮,如絲如縷的霧氣在四面群山間盈繞,聞得到草露的清香,空氣也是清冽和濕潤的。只走了十幾分鐘,我就來到了昨日經過的二號觀景點,眾多的游客一個也不見了,只我一人,面對寂寂空山,看白雲蒼狗,浮生如夢。獨處時候的我,收斂了平時的風風火火,變得沉靜,且落寞。天太陰沉了,看不到太陽從梯田間升起的風景,但有那樣一刻的安寧,已是足夠。

回到客棧,把那群懶蟲一個個叫醒,草草吃過早餐(阿嬌的米粉不如她的雞做得好),一行人就直接下山,奔赴桂林。

十、 再度漓江,無眠至廣州

桂林,這兩年間,我已來過四次,三次是去陽朔,這次是龍勝。我們對桂林這個完全成熟了的旅游城市完全不感冒,也沒哪個景點能吸引到我們自覺掏錢去觀賞了。但回廣州的大巴是晚上11點的,現在才中午,這樣漫長的時間,如何打發呢?

CY他們四人去了陽朔腐敗,Dreamer提議說劃個小竹排游漓江吧,想來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了,五個人就上了竹排,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船老大閑聊,一邊閑閑地看漓江兩岸的風景。唉,這麼多年了,看漓江山水的方法一點沒長進,還是說這座山像個人,那座山像匹馬諸如此類的,還不如站在河灘上比賽打水漂有意思。只是想起第一次游漓江是在96年,八年的光陰倏忽閃過,心頭有幾分“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的感慨罷了。

國慶假期桂林的人真多,N部大巴之後才輪上我們的。車在暗夜裡靜靜飛馳著,卻不知幾個人能有真實的睡意?冷氣開得有點大,我不禁瑟縮了,腦海裡想起的竟然是過去的某個細節:暗夜的行車,當時愛我的人,溫暖的擁抱和細膩的呵撫……經過這七天快樂的旅程,纏綿良久的傷痛,竟似無藥痊愈。但此時此際,懷想起和他的往事,卻又讓人再度沉淪。恍惚中,漸漸倚上身旁男孩的肩膀,男孩的手也環了上來,喃喃地說:“讓我想起了過去……”,依偎著,便有絲絲的暖意襲來,雖然心中想念的都是屬於過去的人,但這一路相互依靠的溫暖,卻成為某種情愫聚結在心中,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感覺,往往就是這樣自然發生的吧。

想起好古老的一首歌:“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兩個人的微溫靠在一起不怕寒冷……”一夜無眠,當東方的朝陽再度升起,我們又回到了廣州舊地,繼續各自的人生。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