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桂記趣(上)

作者: cry999

導讀2003年國慶,不想呆在廣州郁悶,也不想去湊那份人山人海的熱鬧,看看雄雞似的中國版圖,那個離廣州頗近卻又充滿神秘感的小角落就跳了出來:黔東南自治州,名頭不響,但我所有認識的學過美術的家伙,似乎都去那采過風呢。就是這裡了,順道游一游廣西的龍勝梯田,從桂林返回,嗯,A perfect plan。運用最時尚的網絡召集,我和小魔女、CY、Tree等七人一起踏上漫漫征途。 ...

2003年國慶,不想呆在廣州郁悶,也不想去湊那份人山人海的熱鬧,看看雄雞似的中國版圖,那個離廣州頗近卻又充滿神秘感的小角落就跳了出來:黔東南自治州,名頭不響,但我所有認識的學過美術的家伙,似乎都去那采過風呢。就是這裡了,順道游一游廣西的龍勝梯田,從桂林返回,嗯,A perfect plan。運用最時尚的網絡召集,我和小魔女、CY、Tree等七人一起踏上漫漫征途。在凱裡至榕江途中又得遇破魚、Dreamer等七勇士,相偕而行。上天注定這是一趟快樂的旅程。風景只能算普通,但濃郁另類的少數民族風情,淳樸善良的當地百姓,還有風趣活潑的旅伴,讓這一路顛簸的風塵,都變得可愛萬分。

一、 呼嚕舞陽河

人這種愛群居又愛獨處的動物,要相互理解和融合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何況我們這些初次見面的朋友。火車上的二十小時,我們陌生得還來不及記住彼此的姓名。車至凱裡,在包車還是搭班車的問題上磋商了好久,錯過了去鎮遠的班車,只能先去施秉,再上鎮遠。

施秉的旅游資源其實挺豐富的,但時間有限,我們只能選擇上舞陽河道一游。不知是否貴州人天性純良,收了我們三十五元的游船費,就安排了足足三個小時的游覽時間給我們,還生怕不夠。七人坐在一個機動小船上,逆著河水緩緩開出。

貴州處於中國地勢從高原向平原的過渡階梯上,相較於我所見過的高原雪山,顯得低調了許多;但又不同於桂林山水那種小家碧玉似的清秀,依然有種巍峨挺拔的氣質隱約閃現。如果天工隨意從貴州搬座大山去東部平原地帶,也許又將造就一座不遜於黃山的名山大川,但崇山峻嶺環抱的環境中,它們就只能是普通一員。

舞陽河峽谷風光有點近似桂林的漓江,都是兩岸青山相對而出,一江碧水蜿蜒其間。江面上的游船少得可憐,對比起漓江上如織穿梭的船帆,這裡可真有點“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的孤單。日過中天,江風輕柔地撩起我們的睡意,單調的馬達“突突”聲,更是令困倦加速來襲。只見每人占了把長椅,或躺或靠,就在沉郁綿延的峽谷風光中,忽悠悠地睡去了。此等景致,有詩為證:暖風熏得游人睡,直把上船當上床。

在舞陽河上美美地睡了一覺,精神爽利,也算沒辜負施秉人民的一番盛情。下了船,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千年古鎮——鎮遠。

二、 鎮遠美女驚鴻一現,傾倒GG一片

鎮遠據記載有近2800年的歷史,一條長河穿城而過,洗刷盡所有歷史的沉積,所謂的古風,很難一見了。沿著長長的街道走入老街,滿眼所見均是現代翻新的仿古建築,走進去黑洞洞的,十分之滲人。

初到鎮遠,感覺是挺失望的,既沒有江南水鄉的靈秀動人,也沒有六朝古都的肅然大氣,看上去與全國其它地方的小縣城並無二致。我們是失望了,但CY等GG卻興高采烈,因為他們問路時,見到了貴州之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女。該美女杏眼桃腮,眼波流轉,兼且性情溫馴可人,待人熱情大方,看得GG們口水長流,欲行還止,又不能總在人家店裡蹭著,惟有戀戀不舍地隨我們投奔了一間名為“劉胡蘭”的革命客棧。

飛檐翹角,青石板街,還有串串惹眼的紅燈籠,一路延伸向青龍洞。過了橋,就幾乎是黑燈瞎火的,有幾個漁人在夜釣,幾家燈火倒映在河水中,暗夜裡什麼都有點影影憧憧的,這樣的鎮遠,寂寥、真實,反而讓人從心底,升起一種平靜悠遠的情緒來。

第二天清晨,我們一行匆匆離開鎮遠,趕回凱裡。經過美女所在的店鋪時,GG們還欲再近芳澤,可恨一扇木門隔阻相思,伊人終難一見,GG們只好怏怏離去。Tree GG因為昨日走得太快,沒見著美女真容,經過我們一番渲染,更是傾慕不已。今朝錯過,再難相逢,頓時欲哭無淚,此後的行程一直為此郁悶不樂,只有靠每天清早一顆蘋果略慰孤心罷了。

鎮遠,來去匆匆的一站,宛若人生中毫不起眼的一筆。但濃墨重彩的山水華卷,也是少不得這些平凡事物的點綴的。

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爾虞我詐、物欲橫流的大都市裡呆久了,我們,總是時刻帶著懷疑和高度戒備,冷眼對待身邊走來的陌生人。從小,我們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來到廣州學會一句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哼,在城市中生存,這是必須學會的技巧吧?

但是在凱裡,在熱情善良的貴州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劣、渺小。在凱裡,我們幾個像沒頭的蒼蠅到處尋找包車的地點。在市運輸公司附近,我們遇上一個牽著小孩的女子。她看見一身游客打扮的我們,就主動走過來詢問我們要去哪,要干嘛。我的警覺心一下就起了:她肯定是個拉客的。我不怎麼想理她,敷衍了兩句徑直走開,但她不以為忤,拉著我們熱情地指點迷津,然後告別。她走時我才發現她一手牽孩子,一手拎著一把青菜,她,只是個普通的路過的主婦罷了。那一刻,我既感激他們的好心,也為自己感到難過。在人性的本善與本惡間,我迷失了方向。

Tree他們也同樣遇到一個好心人,聽到我們說的粵語,自告奮勇地為我們帶路;因為我們想尋找更大一些的面包車,而這種車在凱裡並不好找,所以又在“二商場”附近的一間招待所,盤桓了下來。老板娘不提任何要求,還主動幫我們打電話找人要車,此時的我們,才開始習慣了貴州人的誠實和淳良,不再守著一幅堅冰般的硬殼冷漠地對待來自陌生人善意的關懷了。到了下午兩點,我們終於找到一部東南汽車,沿著風塵漫天的321國道,向榕江駛去。

在我奉為寶典的自助旅行書中有這麼一段話令我記憶猶深:“在大城市中生活所獲得的經驗,足以應付你在旅途中發生的一切事情。”人在旅途,盡量把自己帶回淳樸、自由的天性當中,所領悟到的快樂,遠勝於大都市裡的一夕尋歡,一宵殘酒。所以,我們需要馬不停蹄地旅行,不停地Return to yourself, Return to Innocence.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