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假天下 陽朔山水假桂林
2004年春節,我終於去了陽朔,印證了那句著名的廣告:桂林山水假天下,陽朔山水假桂林。
春節是白領痛苦的節日。許多人熬到這一天是為了領第13個月的薪水,然而這錢如上海的雪,觸地即融。高堂的碳火錢、小輩的壓歲錢、同事的婚禮酒席錢,張張罰款單觸目驚心。罰畢,元氣大傷。然而這假,還是要渡,雖然錢包疲軟,雖然人山人海,一個自由快樂的假期,是白領對自己勞役一年的犒賞和人生尚可憧憬的一個小小目標,人生,何其悲!
陽朔這兩個字可謂如雷貫耳。1994年春節原本已計劃去玩,但臨行前隊伍意見不合分成兩派,一派去了陽朔,一派去了西安。回來後為證明自己決定的正確性雙方都向對方吹噓自己去的地方如何如何好玩,遇到了如何新奇的事物,有哪些意外的收獲,結識了如何風趣的玩伴,聽得對方心裡癢癢的目的就達到了。負面資料一概省略,只揀讓對方悵然若失的遙遠事件陳述,於是兩派人都給自己的景點打了個高分兒,為日後埋下了禍根,我就是去了西安的那派人中的一個。
大年初二,我登上了前往桂林的飛機,心情十分坦特。即盼望陽朔如傳說中美麗,又擔心期望過高受到打擊,內心輾轉不寧,有如相親。下了飛機,已是下午4點,天色陰悒壓沉,空氣濕度很大,似有細雨夾雜卻其實無雨,微風過耳,寒氣襲人。這裡,是關節炎的故鄉。有關節炎的朋友,記得備好藥膏。去陽朔,本來10圓就可搞定,但聽說漓江風光天下無雙,桂林至陽朔水路更為精品中之精品,就決定走水路。去陽朔的船票分兩種,國人160,外賓480。酒店於是只做境外客人的生意,讓我到外面旅行社自行買內賓票。中國人在中國境內旅游常常碰到這樣的“優惠”,讓人心生商女不知亡國恨之感。旅行社態度很差,面孔冰冷,語氣生硬,對話思想不集中,好似智障患者,其實他們很正常,想錢想的,如果買外賓票這些毛病就都沒了。解決了船票,心定,開始桂林半日游。因在飛機上惡補了《廣西之旅》,發現桂林竟也有不少可取之處,其“必游”景點有四、五處之多,各個美不勝收,獨步天下,看的心裡焦急,後悔沒多安排時間游玩,因此分秒必爭地衝上街頭奔景點而去。那個從機場載我們去酒店的司機很有耐心,埋伏在酒店門口將我們再度截獲,重申20圓看桂林的建議,真好心。抵達第一個“必游”景點伏波山後,司機建議我們坐竹伐游覽漓江,從“這裡”到“那裡”,200塊錢。我們張大了嘴,問船家“這裡”“那裡”是指哪裡,多少路?他手往前方浩渺山河一掃,算是回答。我們說不坐竹筏了,自己爬山。山很小,五分種就爬完了,為了增加難度,我放棄樓梯從岩壁上山,引得一隊游人老少相扶駐足觀摩。登頂後放眼望去,桂林盡收眼底。整個城市建設在群山的凹地之上,四面環山,山下即是漓江,桂林的標志景物像鼻山就在不遠處,和圖片上相比好像郵票之於油畫,外觀一模一樣,只是迷你得不只何從欣賞起。漓江沿群山蜿蜒展開,江面寬闊水流平緩。廣西潮濕,作物茂盛,青山長綠白雲間,碧水長流翠兩岸,確實得天獨厚,只可惜城市建設太過粗糙,規劃意圖完全看不到,樓房模樣陳舊單一,灰頭土臉密密麻麻地插在群山之間,好似豆腐盒,而且是那種裝了洗衣皂擺在廚房灶台上久被煙油侵蝕默默無聞的豆腐盒,有好似哪個看不懂山水畫的人在一幅山水畫中添加了許多鋼筋水泥電線高架,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神經原受過創傷導致審美功能殘缺,左右腦缺乏連接。在山上呆了五分鐘,簡直不敢想像這就是書中描述的美倫美奐集萬千嬌寵於一身的伏波山,任何江浙地區只要山丘上能長出草的山坡都能冠以這三個字而毫不遜色,中國旅游景點之名不副實,我雖已身經百戰,此時也驚訝地叫出聲來,對“桂林山水假天下”之說多了一分感性認識。下的山來,已是車去人空,司機未及等車錢已忿然離去。此時天色已晚,華燈初上,山影愈發模糊,去哪裡都已嫌晚,去哪裡也都已多余。在陰冷江邊徐步而行的我們對桂林已無絲毫留戀,直奔小吃街吃米粉去了。
第二天
餐廳裡全是日本老頭老太,脖子上掛著DV,說話細聲細氣,兩手端了盤子微笑著站在你身邊,平均身高略低於1.5米,彎腰撿東西基本不吃力。每每看到這些人,都不明白他們怎麼有臉來中國。吃畢早飯,拿了行李上了導游的車。一路上車子開往數家酒店接客人,每停一次,車上車下的客人都抱怨說坐不下了,但每次都神奇地坐下了,面的過道的加座全部放下,一坑一位,每人手裡抱著各自碩大的行李在擁擠的車箱裡默默駛向碼頭。車到碼頭,導游的介紹也到了尾聲,結尾部分點出中心:大家要在碼頭劉三姐珠寶店裡呆上1個半小時才能上船,頓時車內一陣騷動,群起指責導游無良,隱瞞真相,害大家早起又浪費時間。導游耳朵患職業性暫時失聰,完全沒有反應。不過這到很好反映了國內旅行社一貫的“雁過拔毛,不死也要脫層皮”的服務宗旨。早上八點空氣清新,太陽仍未現身,空曠碼頭擠滿了從珠寶店裡逃出來的游客,黑壓壓的一片,縮手縮腳地干戳在那,仍由寒冷江風肆無忌憚地吹著。人山人海中,我們的導游終於搞到了船票,大家攥著像征自由的船票高高興興上了船。碼頭上泊了約十幾二十艘藍白相間的鐵皮渡輪,肩並肩威武地一字排開,從高處望去,好像是浴缸中的一只塞子將江面完全堵住。開船後,我登上甲板欣賞名滿天下的漓江風光,但桂林的冬天不允許我欣賞它的美麗。陰冷江風帶著濃厚濕氣夾面而來,連綿不絕。船頭在墨色的凜冽江水中沉浮,滑出兩道白色的浪花,太陽蹤影全無,群山碧水都頂著一片青灰無語矗立。放眼望去,我們的船隊像煮熟的餃子浮在江面上,首尾相接,左右相連,將目之所及的江面全部覆蓋,和點點青山相映成趣,蔚為壯觀。這裡找不到那種竹篙一點,“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只有“餃子熟了,快撈啊否則要爛了”的景色。五分種後我下艙看小說去了。4小時後,餃子到了興坪碼頭,全體下船。上千人的腳踩上了桂林興坪鎮。網上對興坪有一句評價“桂林風光在陽朔,陽朔風光在興坪”,印像深刻。於是特地和導游說我們在興坪呆一會,不跟他們的車直接去陽朔了,導游高興的牙都掉了,說興坪的確值得一游,而且去陽朔的車很多,7圓錢搞定。於是連我們共有4個傻瓜留在了興坪。興坪是個普通的鄉村小鎮,約一平方公裡。房子大多是土牆,沒有門,從門口望進去,家徒四壁,土夯的牆壁地板,連盞燈都沒有,絕對鄉土。水泥路上灰塵滿天,擠滿了各種旅游巴士和自備車,交通為之堵塞,人聲鼎沸,喇叭不絕於耳,有如淮海路。鎮子周邊即是郁郁蔥蔥的山林溪澗,和沿途看到的山水一樣,但行李在身無法前行。撤退十分狼狽。興坪到陽朔的車到是不少,但基本上是方便當地居民平日往來的小巴,沒備著這許多吃飽飯沒事做來深山裡發神經的。於是車子來來往往,載了能打能殺的絕塵而去,留我們在滾滾紅塵中一再等待。上海擠共車之殘酷,舉國聞名,然我們雖在其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此時也唯有嘆息自己孱弱。良久,終於擠上了一部前胸貼後背的車,鼻歙裡充滿農民伯伯樸實的氣息離開了興坪。一行兩人到了陽朔,又冷又累又髒,但680圓的酒店居然沒有一張可以坐的靠背椅,房間裡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電視機、一個衣櫥,整個一個招待所,平時200多的房間,漲了3倍。這筆帳,我要算在毛頭上。晚上在號稱最好的“西街傳人”吃了晚飯。失望。桌子油膩膩的,沒有桌布,水泥汀地板濕滑顏色難辨,房間沒開暖氣,門大開著方便服務員進出,冷風嗖嗖地滿屋子躥,每張桌子上赫然放一煤氣爐,旁邊接著一個液化氣罐以提供陽朔最著名的菜肴啤酒魚,整間屋子於是始終飄著股煤氣味,讓人惶恐。吃完飯,在西街逛了一圈。兩個字:失望。西街又叫洋人街,酒吧林立,商鋪便地,不知其是因出名而受到洋人青睞還是因 受洋人青睞而出名,總之西街的確受老外喜歡,而西街人也確實喜歡老外。我們兩個中國人4天泡了4、5個酒吧,從沒有人上來問寒問暖,洋人則受歡迎的很。老板會主動和他們寒暄,問些“WHERE COME FROM, WHEN ARRIVE, HOW LONG PLAN TO STAY, HOW YOU LIKE HERE” 之類的問題,十幾歲的當地孩子或拿著輔導書在昏暗燭光下請教他們英文,或面帶羞澀結結巴巴的鍛煉口語,目光中寫滿了感激和對未來前途的憧憬。部分酒吧備有中英雜志,有些則只有一屋子頂天立地的英文書籍,像大英圖書館遺失了的一個角落。然而,雖然中國人在這裡沒有老外吃香,雖然西街出售的工藝品沒有一個是當地的名俗文化而是從中國各個地方搜刮來的偽文化,雖然酒吧的格調單一音樂形式雷同,雖然這個鄉村小鎮的旅游資源已被過度開發,陽朔,這個典型的中國農村,國之腹地的窮鄉僻壤,創造了像上海城隍廟一樣中外游人紛踏而至插足難立的景像,仍然是個奇跡。
第三天
西街吃早飯。失敗!粥,售完。豆漿,冷的。油條,冷的。熗餅,冷的。買飯票處人擠人亂成一團,我們端了碗在露天小板凳上縮著頭頸在冷風中就餐,今天是大年初四,很有點舊社會官府開倉賑粥的味道。
仍沒有太陽,租了山地車去陽朔郊區。走的是陽朔到月亮山9公裡的精華線,所謂精華的含義玩完一圈後就理解了。9公裡的山路,共有收費景點6、7個之多,一裡一站,原來散落於路邊的青山綠水、溶洞林木現在都要付費參觀了。導游的喇叭在山澗此起彼伏的喊著,機械地重復著沒有想像力的台詞“各位游人,請看這邊,大家看這塊石頭像什麼?”類似的套路在桂林到陽朔的船上已有所領教。4個小時的游程,不斷聽到導游小姐熟悉的問題“大家看你左手邊,那座山像什麼?”通常她得不到答案,於是很快公布說“像不像XXX?”通常大家不以為然,於是她接著說“想像想像,越想越像,不想它當然什麼也不像啦”,算是對大家愚鈍的批評。船行至漓江最著名的九馬畫山時她的情緒達到高潮,得意的公布那九匹馬應該如何一一看出,還說周總理一眼就看出9匹,而彭得懷只看出7匹,高下立分。我和朋友也開始找馬,越找越多,最後加上馬肚子裡的小馬駒和受精卵,已是千軍萬馬。陽朔的導游和桂林如出一轍,只會這一句話,不知桂林人是太富有想像力還是太缺乏想像力,悶不悶啊?
第四天
喝到熱的豆漿,幸福。油條熗餅還是冷的。
小雨。休整一天,游陽朔縣城,逛西街,吃小吃,看電視。比起同樣方寸之的平遙古城,陽朔可差遠了。平遙雖說也開發為旅游城市,但游客居住其中仍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和晉州獨特的民風民俗,它能讓你很快忘了自己原來生活的環境而不由自主地融入到當地的生活節奏和情景中,感受到一種獨特文化的感召力和美感。而陽朔基本上沒有太多自己的東西,自然風光過度開發,人文文化則立足於取悅於西方,通過販賣西方人感興趣的東方文化(手工刺繡品、麗江的納西像形文字和蠟染布藝、西藏的工藝品),引進西方人喜愛的西方文化(酒吧、爵士樂、攀岩俱樂部、時尚銀式、旅游T-SHIRT) 創造出一種為西方人所喜歡的偽文化。
由於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和對旅游方式的簡單追求(便宜酒吧、便宜住宿、民俗風情),他們很吃的下陽朔這盆菜,而對懂品位的人而言,陽朔這盆中菜西燒的新式菜肴,有些新意、有些浮誇、味道一般。桂林山水假天下。不錯,漓江的風光是美的,但那種美是婚紗照中濃妝厚脂下剔除了缺陷的缺乏真實的美,若照片中的這個人卸了妝於你在馬路上不期而遇,映入你眼簾的細小皺紋,在陽光下失去光澤的暗黃肌膚,斑駁的丹紅指甲、印了茶漬的牙齒和松弛走樣的身材無不讓人灰心,讓人心驚。漓江就是這樣一個人。游輪上洗菜洗魚的髒水,由服務員旁若無人的衝入江中;農婦拿了棒槌肥皂把它當作洗衣盆;在江邊嬉戲的孩子往水裡吐著瓜子殼扔炮仗取樂;燒柴油的漁船拖著黑煙突突地從江面掠過;褪了水位的干枯河床上不時跳出幾個紅紅白白的塑料袋在風中招手…..這一切讓人惋惜,心裡生氣。美人遲暮,是歲月的作品,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生生不息,但大自然本身被自己脯育的孩子所作賤摧殘,則是一覽無余地展示了那個孩子粗鄙的情趣和無知的愚蠢。
第五天
最後一天,小雨。租了山地車走了一條冷線,從陽朔到留公,18公裡。出縣城時看到3幢5層的樓房被燒成一片灰燼,還有兩棟比鄰的樓房被燒掉了整整一面牆,住戶房間像開了天窗,鍋碗瓢盆一覽無余,有點實驗話劇的味道。圍觀者表情平靜,可能燒多了,習慣了。陽朔人有一個愛好,烤火。廣西陰冷,不像北方房間裡有暖氣,也不像南方有錢裝空調,大家冬天取暖問題怎麼解決吶?烤火!方便經濟。陽朔縣城和郊區處處可看到這樣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取暖活動,在野外、路邊或家裡,兩三個人揀點柴火樹皮,幾下就把一堆火升起來了,有的下面放個盆子,有的直接點在地上,隨便之極。開始我還驚奇,現已見怪不怪了,今天看到的,就是陽朔人為他們的愛好付出的代價。
這條線路比昨天的精華線好多了,沒有收費站,沒有人工景點,純粹是一派田園風光。黃色的稻田、綠色的遠山、掛在枯枝上紅色的圓葉,清澈碧綠如明鏡的潭水,漓江上悠閑自得的鴨群,散落於田間披著灰色茅草頂的矮房,和土黃田埂融為一體的一動不動的黃牛。雨一路上沒有停過,時小時大,有的田間苗圃上蓋著塑料薄膜,風吹過,可以聽到細雨又密又急的沙沙聲,安靜極了。山林純淨濕潤的空氣灌滿鼻息,吸到肺裡涼涼的暢快無比。此時此刻,我終於找到了陽朔。雖然臉蛋凍得通紅,雙手冰冷,在碎石路上顛的屁股開花腰酸背痛,卻覺得十分過癮。有這麼一刻我完全融化了,和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忘記了自己,忘了世界,成為寫意山水畫中看不到的那一個點。可惜,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少,以前的陽朔,也許處處是這樣不沾世俗的美景,但今天,它同其他許許多多中國美麗的地方一樣,已被蹂躪的千瘡百孔了。正如少女的青春或早或遲總要流逝一樣,陽朔的成長也是以付出自己的純真為代價的。當它最後一點純真也被銷售完之後,它還能夠銷售偽純真一段不長的時間,當它的偽純真也銷售完之後,它就成為紅顏不在徐娘,被客人遺忘。每個人的成長都會有代價,或大或小。我們每個人所做的,正如每個城市和國家所做的,都是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長。越是有價值的人,越是熱衷於這場交換游戲。雖然我們明白我交出去的東西是無價的,但我們仍然急於給它們一個價格以安定焦慮的心。我們在其中感到傷痛,有時覺得不值得,有時為永失所愛心碎,但我們每個人還是不斷銷售自己能夠被市場接收的價值,拼搏在這個黑暗血腥的舞台,直到被榨干,留下空洞的雙眼凝視遠方,直到翅膀凋零,被捻成粉末隨風而散。和陽朔一樣,我們的美麗也被自己一件件銷售掉,慢慢變成一個沒有特點和價值的空殼,在某個黃昏悼念自己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