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神秘之旅——發現神仙居住的地方
田紅星
引子: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裡的山海拔不過200米,但曾留下共和國總理、國家主席的足跡;這裡的水深不過十幾米,但水中的小島上卻有十幾位百歲老人。
這裡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這裡有聽名字就讓你向往的山川:錦繡山、鳳凰山、青山、牛山湖和梁子湖,這裡有可裸浴讓你心動的天然沙灘,這裡有超過百斤讓你驚嘆的大魚,這裡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讓你長壽的“聖茶”和“聖水”。這裡是一方與世無爭的安詳之地,這裡是都市邊真正的“世外桃源”。
這就是我今年春節之旅發現的神秘地方。在今年春節短暫而又緊張愉快的兩三天行程中,我發現到“中國第一長壽島”最近、最經濟的“航線”——有專車從武漢城市中心出發只需1個多小時,可節省80%的費用,且不要任何門票,坐公共汽車每人只需十幾元路費;發現了武漢最後一片淨水和淨土;發現了最健康長壽的百歲人群;發現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想放飛心情嗎?想長生不老嗎?想丟掉所有的憂愁和煩惱嗎?想和你的心上人去密約嗎?想帶你的孩子去撒野嗎?那就“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有一個的地方,那是快樂的老家!”
總理、主席視察過的地方
2004年元月22日,星期四,大年初一,陽光普照,暖意融融,大地更新,萬物復蘇,武漢好多年春節沒有遇上這樣的好天氣了。好天氣帶來好心情,好心情催我去遠行。我捫心自問:這十多年來,我們家的春節生活基本上就是在外地旅游中度過的,北國南疆、名山大川、荒山野嶺都呆過了,今年春節我將到哪裡去旅行?想來想去,就到附近的江夏區去玩玩吧!一來是那裡有親戚朋友,可去拜年,二來是聽說那裡也可以去長壽島。
上午10點半,我們收拾行囊就從漢口出發了。從武漢·中國光谷往東南方向行駛,幾分鐘即到了江夏區。這是典型的丘陵地帶,但這裡不同的是,隨處可見大小湖泊和起伏的山巒,而且都是碧綠的一片。不到半小時,即達到了江夏區政府所在地——紙坊鎮。這雖是一個小城鎮,但幾乎與武漢城區接壤,預計用不了幾年即可彰顯大都市之繁華。就旅游景點而言,這裡有國家級的青龍山森林公園和“走一走,即可活到九十九”的白雲洞等風景區。
從紙坊往東行駛一刻鐘,既到達了五裡界鎮。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鎮,在一般的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它的標志,問武漢市城區的居民,可以說98%的人不知道武漢郊區有個“五裡界”,但就是這個人口不過兩萬的小鎮卻曾引起原國務院總理和國家主席的關注。與共和國的締造者、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多次到武漢相比,開國總理周恩來很少來武漢,到郊區就更少,但就是這位一生謹慎的總理就曾於1958年4月6日陪同外賓來專程來到了五裡界視察,並親筆題詞"祝你們成功",而且親臨錦繡山腳下看望農戶,原國家主席董必武是湖北紅安人,但他在到武漢的百忙當中偏偏也選擇到五裡界調研,原省長張體學、王任重也曾在五裡界長住。是什麼力量吸引一代開國元勛、世紀偉人駐足五裡界?是他們獨具慧眼?還是這裡山川的靈氣?
與中國的名山大川相比,五裡界的山川沒有一個能叫得上號的,但這裡小山眾多,水域面積大。有名字的山就有鳳凰山、錦繡山、老鼠尾山、騾子山、獅子山、盤龍山、青山、牛山和野豬山等,但在當地比較知名的山只有錦繡山和青山。錦繡山就在五裡界鎮附近,山下有一座清澈的水庫,可謂是山清水秀,在由江夏通往武漢的公路上和京珠高速公路上即可看到山的龍脈,偉人的留足更增添了山的神秘。當地農民講,不論是遇到干旱或水澇,錦繡山下的田地總是豐收在望,年年都有好收成,特別是這裡種的黃豆,顆大味美,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曾被奉為貢品,“界豆”因此揚名;更為神奇的是這個地方出美女,於是這裡就有“男子考大學、女子長顏容才能出錦繡山,才有錦繡前程”之說。有山有水就有美人,西施生在西湖邊,昭君長在三峽香溪旁,相信五裡界這一片山水也將孕育出絕代紅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到這裡,你會感到這裡女子有如這山水,端莊大方,體態輕盈;動手做事,又膽大潑辣;開口講話,有吳儂軟語的韻味。
說到這裡好玩的地方,當屬近幾年建的“錦繡農莊”,有“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據說在這裡住上一朽,一定讓你消魂、樂無思歸。可惜因時間倉促,我卻無暇顧及,但坐在車上緩緩經過,卻一睹了名山和佳麗的風采。
說到青山,就離不開水,它位於五裡界的最邊緣,與鄂州交界,在湖北唯一沒有污染的湖——梁子湖湖心島一青山島上,是我春節旅游的終點,是最神往的地方,後面的章節將介紹。
樹上有“王”字蛇的村莊
從五裡界鎮向東行駛,大約十幾分鐘即到達了叫大屋陳鄉的區域,在馬路邊我們看到了一醒目的紀念碑,當地村民講,這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犧牲一烈士的紀念碑,現這裡已成為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時節,都有人來紀念。但看到雜草叢生的墓地,又有幾絲肅殺、凄涼的感覺,我們只能在匆匆的旅程中默默祈禱。
再行駛幾分鐘,即到達了一個像集鎮又是村莊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中屋村。
從武漢到中屋村也剛行駛了一小時左右,本可以直接趕到我們的目的地——梁子島、青山,但當地百姓講:“不到中屋田,不算五裡客。”在這裡,你可以吃農家飯、到果園摘菜、放煙花爆竹、到教堂祈禱、打麻將鬥地主,再睡一覺,休閑休閑,明日一大早到梁子湖看日出登青山,一定大吉大利。他們這一說倒還吸引了我們留下。
這是一個不到千人的村莊,也是原鄉政府所在地,各種機構設置齊全,銀行、郵局、稅務所、醫院、中小學、幼兒園、商場等應有盡有,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站在村頭,你會發現,這個村莊是四周最高的一塊地,而且整個村莊都建在一塊丘陵的南邊、梯田的北面,就像“山之南、水之北”的最佳風水朝向,且戶戶基本上是坐西北朝東南,陽光能普照每家每戶。
在村後小學的旁邊,有十幾棵二三十米高綠油油的松樹,挺拔俊秀,但村裡的一位叫健歌的老人講,這樹算不了什麼,原來這個村裡七、八棵楓樹有的高達幾百米,十幾個人才能抱下,有一棵松樹空了,裡面都可以放桌子打麻將;雨後天晴,站在紙坊附近的山坡上就能看到楓樹的倩影。
老人興致勃勃地講,這幾棵大楓樹上可以說是百鳥爭鳴,掛滿了鳥巢,還有什麼鷹、雕也到這幾棵大楓樹上歇息。遇到風雨雷電交加的日子,常常就把樹上的蛇打了下來,我兒時就親眼看到了頭上有“王”字的蛇從樹上掉了下來。每當掛起大風之後,楓樹底下就落滿了“楓樹坨子”(像松果一樣的東西),這些果子夠我們全村一個冬天取暖。每到秋季,紅彤彤的楓葉遮蓋了半個天,那景色真是好看!另外,我們村裡還有一棵大皂莢樹,也有一百多米高,幾個人才能抱得下,以前我們洗衣服就用這樹上的皂莢,根本不用買洗衣粉。
老人的描述我們聽得驚奇:“這些樹有多少年?”
老人說:“有近千年的歷史,中屋的樹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
“那為什麼現在沒有看到?”
“大辦鋼鐵的時候毀了幾棵,文革的時候又毀了幾棵。”
我到過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抱過廬山的三棵大樹,擁過井岡山的大松樹,可從來就沒有見過這樣大的樹,不禁長嘆一聲:“那多可惜啊!”
老人補充道:“可惜的還有這個村莊的明清建築。文革前這個村莊基本上都是明清留下來的有幾百年歷史建築,粉牆黛瓦,馬頭牆,每家地下都有木版,後院都有果園,全村都是青石板路,下雨都不打濕鞋子。”
我們到村裡走了一圈,依稀可見到明清時期建築的影子,青石板路還保存了一部分。老人說,在村前一池塘,以前四周都是用青石板壘的,現在只剩下一部分了。
聽說我們要上梁子島,老人說:“文革前,就有一條青石板路一直鋪到梁子湖邊,梁子島的青石板就是天平天國時期陳玉成親自指揮從這裡運出的,天平天國時期,從這裡運金銀財寶到梁子湖那邊船隊都排成了一條線。”
“現在這村怎樣?”
“改革開放這村也曾輝煌,這裡有鄉裡最先考取的男女大學生,這裡有鄉裡最多的大學生。現在這村的年輕人不是考取大學,就是到南方打工去了。”
我陶醉在老人對過去村莊的回憶中,孩兒們卻喊肚子餓。張二娘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家是兩層樓的新房,干淨整潔,原看像個別墅,雖然家裡彩電、冰箱、洗衣機和電話都有,但近看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
她家的旁邊就是一個菜園,可現摘現做現吃。看到她到菜園摘菜,我們也跟著來了,小孩子們的勁頭最足。她家做飯的土灶也引起了小孩子們的興趣,他們都爭先恐後地要去做飯燒火玩。可想而知,這樣的農家菜當然是“味道好極了!” 不一會兒,我們既飽餐一頓,又體驗了農活,還是免費的,你說劃不劃得來?
孩兒們吃完飯,就到田野裡去撒野。他們點燃了一堆篝火,高興地在草地上打滾。我提醒他們要注意安全,張二娘說田野開闊,沒有關系,篝火燒完還可以做肥料。傍晚,聽到了鞭炮聲,孩兒們就鬧著要打鞭。我們又來到三樓的平台上打鞭,不只哪個方位升起了焰火,孩兒們一下子又興奮了,“我們也要要放焰火。”一會兒,我們就拿來了幾根焰火,180珠放得不過癮,又拿來360珠,那五光十射的焰火把村裡的小朋友們都吸引過來觀看,也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了高潮。
張二娘家的旁邊就是一個較大的教堂,村裡人講,一到禮拜,教堂的人都是滿滿的,還有很遠從外地來的。因為這個地方很顯靈,要拜發財就能發財、要拜升官就能升官、要拜考大學就能考大學,所以來的人越來越多。
“真有這樣靈嗎?”我們問。
答曰:“這裡的風水好,就顯靈,當然主要還要心誠啊”。
因不是星期天,我們未能趕上朝拜,有一絲遺憾,但我們心裡還是默默祈禱平安、吉祥、快樂。
這是一個興奮之夜,這是一個不眠之夜,這是一個難忘之夜,麻將聲、鬥地主的吆喝聲伴隨著鞭炮焰火劈裡啪啦的聲音響個通宵,但我們現在感到這個村莊卻是一個漸漸消逝的村莊······
“過山車”與“龍井聖茶”
2004年元月23日,大年初二,星期五。金雞報曉,晨霧驅散,陽光燦爛,嚴冬的江南顯得格外溫暖。按照計劃,我們今天要游覽梁子湖,尋找百歲老人,攀登青山。
吃過早餐,我們一行八人就乘面包車從中屋出發了。這一帶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地形起伏,公路錯落,高低曲折,但一些地方已是水泥路了,路上行人車輛稀少,故汽車行駛起來速度很快。一路上,我們感覺像坐秋千似的蕩來蕩去,很有一番風味。從城裡來的小孩子們體驗得更真切,他們說在這樣一高一低的馬路上行駛,有時就像在中山公園坐“瘋狂老鼠”和“過山車”的游戲,有時還有點像坐“海盜船”的感覺,雖提心吊膽,但有點刺激又很舒服。
車行到小山坡上,是一片綠油油的茶樹,一望無際。這是五裡界最大的茶場,以盛產龍井而著名。當地茶藝師傅講,這個地方與杭州西湖地區處在地球同一緯度上,地勢和山水條件相似,這裡產的龍井茶不亞於杭州西湖龍井,只不過這裡的茶葉很少宣傳,基本上都是自產自銷了,要說江夏最有名的土特產,當屬這裡的茶葉,凡有客人來,送這裡的茶葉應是最珍貴的禮品,地方干部到省裡辦事、到北京彙報工作帶的禮品常常就是這裡的龍井茶。還有一說法,就是喝這裡的龍井茶能醫治一些慢性病、能健康長壽,我們茶場原場長一小孩住在城鎮得了肺結核病後,一直沒治好,後來在茶場住了兩年,以茶做飲料,居然自然而然地完全好了。更有甚者,如一些巫師、道士、算命的喜歡用這裡的茶水驅邪,因而這裡的茶葉就有“龍井聖茶”的雅號。還有一故事更神奇,就是前幾年,荊州地區的一行三人開車到這裡探親訪友郊游,其中一人就隨身帶了一包龍井茶,在返回荊州的高速公路上,由於車速過快,車子就翻了兜,發生了交通事故,其中兩人當場死亡,另一個人翻了幾個跟頭後只受了點輕傷,一下子就爬了起來,這個人就是帶了龍井茶的那個人。
故事的傳奇無從考證,但茶葉的地道是真。我仔細看了看剛剛采摘的茶葉,雖是冬季,但茶葉色澤很亮麗光滑,品一口清綠的龍井茶味道不同凡響,沿途回味的就是這濃濃的茶香。茶藝師傅說:“出行帶上一包這茶葉,既是禮品,又是吉祥物,何樂而不為?”我們欣然應允。
可裸泳的天然浴場
不到半小時,就到了牛山湖大堤,這個地方已通了班車,每天有幾趟開往城裡的車子。當地的老漁民介紹,這個地方是武漢陸地離梁子島最近的地方,坐快艇一二十分鐘就可以上島。
這是牛山湖和梁子湖兩湖交界的地方,一下車,就看到了一片天然的一望無邊的大湖灘,有似到了“北海銀灘”的感覺。出於職業的習慣,我就想,這裡離大都市交通也很方便,風景又好,土地又便宜,開發成本很低,一些開發商為什麼不在這麼好的沙灘邊建別墅?偏偏要跑到違規的銀灘、長江邊建別墅、最後又被炸掉?
這是在湖汊上形成的一個的大沙灘,湖水平緩,灘上有灘,淺灘是草地,深灘是沙土,可適合於各類人游泳。漁民介紹,跟其他沙灘人滿為患不同的是,這裡人跡罕至,只有夏秋時期附近的村民和極少數的游客到這裡游泳或者沐浴,而且他們有些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全身脫得精光裸泳。
“在這麼偏僻的地方,還能有這麼開放的行動?”我驚奇。
“因為這裡民風純正,人們沒有邪念,水又十分清澈干淨,裸泳也沒有什麼,男女老少都有。不信夏天,你來看看?”沒想到漁民回答得很坦然。
漁民還浪漫地描述了一番:“夏秋季節,你既可以把湖上的白帆烏棹看得清清楚楚,又可以把湖灘上情意綿綿的情侶盡收眼底。這裡的沙灘、湖泊和島嶼有時就成為周邊城市情侶們度假休閑的‘愛灘’、‘愛湖、’‘愛島’。”
徜徉在清澈的湖水邊,行走在寧靜的湖灘上,沐浴在金燦燦的陽光中,那分愜意,讓一切美麗的詞藻都顯到乏力。當然,這時若能牽一只心上人的手,想到能同游,沒准兒能讓你有某種情不自禁的衝動。
看遠出湖水一望無際,碧綠碧綠的。孩兒們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湖都很興奮,就急切地向湖邊跑去。
“啊,這裡有貝殼,這裡還有海螺。”在湖邊淺淺的沙灘上,不知是哪個小朋友像發現了寶貝似的喊道。
“這不叫海螺,叫湖螺。”漁民糾正道。其實對於十幾歲又沒有見過海的小朋友們來說,海螺和湖螺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上午九點多鐘,太陽冉冉升起,湖風輕輕吹過,湖水波光粼粼。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姑娘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許多年前非常流行的一首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雖然這裡不是海邊,但這裡的陽光、沙灘、浪花、漁網、木船和小鳥等等比《外婆的澎湖灣》更美麗、清新,更現實。
大家興致勃勃地在湖灘上撿拾貝殼和湖螺,完全忘記了湖風的一絲寒意。不到半小時,就撿了一大塑料袋,在這寒冷的季節,我們還發現了活著的蚌殼和螺螄。在湖灘上,我們發現了許多小洞,漁民介紹說,這是螃蟹打的洞,一到深夏或者秋季,這裡就是黑乎乎的一片,全都是又大又肥的螃蟹,金秋時節,就有城裡人到這裡來點篝火吃螃蟹。他說得我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想吃上一只。說來也巧,一位叫“三鳳”的姑娘還真的撿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螃蟹,她說:“我要把這螃蟹帶回家讓我媽媽看看,她還沒有看到這麼大的螃蟹。”看來,她還挺孝順的。
103歲老人長壽的秘方
大約十一點鐘左右,小孩子們在沙灘上玩夠了,就跑到了牛山湖大堤上看湖光山色。朝太陽升起的地方看去,隱隱約約看見幾座山的模樣,我想這也許就是梁子島的青山吧?不一會兒,一艘機帆木船從湖中央劃過來了,我們就一一登上了這艘船向梁子島駛去。
到了湖中央,湖水由碧綠變成湛藍,像大海的顏色。小朋友們覺得奇怪,船老板解釋說:“也許是湖水面積大的原因,就變成了大海色。”
在湖中間看到梁子島後,就覺得山很近了,但就是行駛了半個多小時才靠上岸。這也許就是四面環水湖大島小而奇特的現像吧?
湖中看梁子島,有兩個標志性的景點,一個是“娘”和“子”牽手的雕塑,一個是山頂上觀景的雲亭。關於梁子湖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這裡本為高唐縣,有一年,縣民劉滿江進京趕考後,高唐縣突然下沉變成一片汪洋,縣民大多罹難,唯獨其妻孟玉紅及兒子劉潤湖得一老道人授以逃生機密,借助兩雙“神鞋”之力幸免於難。滿江進京高中狀元回來後,只見昔日縣城今之梁子島僅存一座橋梁舊址,便欲以“梁址”二字來為湖和島命名。潤湖提醒父親:“高唐沉陷,獨我母子二人得脫,何不以‘娘子二字命名?”滿江覺得獨生子的話很有道理,況且,鄂州“娘”、“梁”相諧,“子”、“址”亦相近,一語雙關,遂采納了兒子的建議,這就有了今天的“梁子湖”和“梁子島”。據說,老道送給玉紅母子的兩雙布鞋,後來掉入湖中,變成武昌魚。
船老板介紹說,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現在還可以看到湖中水下那高唐縣城古建築的輪廓。正如人們登泰山必登玉皇頂觀日出,到海邊必企盼看到海市蜃樓一樣,到梁子湖旅游,不可不水中觀城。因時間倉促,“水中觀城”未能如願,算是一遺憾。
登上梁子島碼頭,一股清風吹來,讓人倍感振奮。主街道口的“梁子島—中國長壽第一島”的牌坊頓讓人感到此島的神秘,沿街向山上漫步,看到居民家門口都掛滿了一二十斤腌制的大魚,這裡面還有在城裡賣到十幾元一斤的鱖魚。漁民介紹說,這是再普遍不過的事了。“生命不止,奔到梁子”的橫幅掛滿了大街兩旁,寓意這是一個生命旺盛的地方。走不到十來分鐘,就可看到全用青石鋪成的馬路,周邊都是明清建築,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我們詢問:“哪裡有一百歲的老人?”
漁民介紹說:“這裡有十七個,沿街走看到門牌上有‘梁子島壽星’字樣的人家,就可以找到百歲老人。”
不一會兒,我們還真的看到了由政府授予的“梁子島壽星”字樣門牌的人家。
我們輕輕敲門:“您好,我們想來看望百歲老人。”
門開了,走出了一位慈祥的老人和兩位中年人。“這位就是百歲老人,她有103歲了。”一位中年人指著身邊的老人說。
我們一下子就圍了上來,把老人仔細端詳。老人姓樊,笑容滿面,頭帶絨線帽,身上還帶著圍裙和袖籠子,我們來的時候,她正在干家務活。看她住的房屋,較破舊,非常簡陋,光線也很暗,吃得也很簡單,桌上擺的是兩碗青菜和兩碗魚。
我們問老人長壽的秘訣,她說很簡單:“就這麼平平淡淡在這座梁子島上生活了100多年,與世無爭做自己的事,吃的是湖中的魚,喝的是湖中的水,菜都是自家種的。”
兩位中年人是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婦,他們介紹說:“老人一生非常勤儉,從不麻煩別人,什麼事都要自己做,獨立性很強;生活很有規律,處世坦然,心態好,人際關系特別好,從不和人爭吵;能感受新生事物,每天聽收音機、看電視,出去收音機不離手,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雖是漁民,但還趕時髦,衣著要穿流行的。”
一漁民還自豪地說:“我們這裡島上居民平均壽命有85歲,99歲下湖打魚、100歲入黨、106歲當形像大使不稀奇,70歲還算年輕人呢。”
我們今天來的八個人都還是第一次看到百歲老人,大家都很興奮,就提出要和百歲老人合影。老人欣然點頭,我們就分別在她的家門口留下合影。
在“祝您健康長壽”祝願聲中,我們和老人分別了,她站在門口不停地向我們揮手致意。
找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漁業碼頭,停滿了一百艘機帆船,像一個遠征的船隊,蔚為壯觀。碼頭附近,有一條人工大堤,一直延伸到青山島上,這也是武漢市江夏區和鄂州市梁子島的分界線。在梁子湖中央看梁子島和青山實際上是連在一起的,就像一個大島,實際上整個梁子湖也就只有這麼一個島,但就是這湖中唯一的島卻被分成了兩個行政區域,被兩個城市所有,這在全世界的湖中還是罕見的。
在漁業碼頭,看青山很近,但通過大堤走到青山還得十幾分鐘。漲水的時候,大堤就被淹掉,青山島就四面環水,在它的南邊你很難相信,這裡還可以看到一個高爾夫球場。
來到青山腳下,是一片橘園,上面還掛滿了橙黃色的橘子,旁邊有二十幾戶人家。一路上我們未曾歇息,感到有點累,看到路旁有很大一塊草坪就席地而坐,這時一位在橘園邊放牛的老人看到我們十分疲倦的樣子,就順手摘了幾個橘子送到我們身邊:“嘗嘗吧,這是我們這裡的特產,不要錢的。”我們難為情地收下,連聲說:“謝謝!謝謝!”孩兒們瓣開橘子,幾口就吃了個精光,我嘗了一個,水分十足無籽,味道酸甜酸甜的,與一般的橘子就是不一樣。
老人介紹說:“我們這裡家家有橘園,橘子熟了就讓它長在樹上,一般不放在家裡,要吃就來橘園摘,客人來了隨便吃。”一小孩子笑:“按需分配,這不有點像共產主義?”
稍坐片刻,我們就走進了村莊,最好的房子是一所學校。但此學校很小,就像是一戶民居。以前,在媒體上曾看到過關於這所學校的報道。當地漁民介紹,這所學校只有一個老師,但學生有十幾個,一個老師帶全部的課程,一天常常就是從一年級的課上到六年級的課,語文、數學、音樂和體育都由一個老師來教。這樣的學校、這樣的老師在中國真是罕見。
在學校門前留影後,我們就沿著村前的小道向青山方向走去。沿村我們看到,這裡的老人特多,個個鶴發童顏,紅光滿面,而且他們和小孩子們在一起無局無束地玩耍、嬉鬧、打牌,在他們中間穿梭來往的是小狗、貓米和雞鴨,這完全是一幅人丁興旺的景像。看到老人的笑臉,我這才感到什麼是“返老還童”;看身邊的流水和青山,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過年祝福老人的一句話“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用在這裡才最恰當。
一熱情的漁民見我們是外地來旅游的,特地為我們指路:“從這條山路就可以直接攀登到青山頂上,到達梁子島的最高峰,可以看到梁子湖全景,看到湖中有寶島,島上有奇湖,湖心又有島,層次極為豐富。”
“為何此山名叫‘青山’?”
“你向四周看看,現在是冬季,周圍的幾座山除了幾棵四季常青的樹外,基本上都是光禿禿的一片,而青山卻不同,它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的,不管是什麼林木。”
我們環顧青山四周,還真是這麼回事。
“這是什麼原因?”
“這裡的水土好,風水好,無污染、無噪音,冬天無虱,夏日無蚊蠅,盛夏時日,氣溫要比周圍城市低好幾度,是極理想的避暑、療養勝地。近年,就有一些攝影師、畫家、作家光顧此地。”
漁民倒像一個解說員,像一位導游,他說得如痴如醉,令人向往。青山具有濃郁的湖鄉氣息,您到這裡,可以親身領略豐富多彩的漁家生活。晨曦初起,漁舟千帆競發,如同爭先出征的艦隊,映入耳鼓的是一片“吱呀”槳聲。夕陽西下,漁歌唱晚,人們從艙中卸下一筐筐鮮魚嫩蝦後,又忘情地返回湖中,低垂的夜幕中頓起萬千漁火,在天上的星、湖中的燈交相輝映下,你追我逐地“叉魚”。如若親自到湖中去行船蕩舟,觀荷采菱,釣魚獵雁,則更有一番情趣。游客可以同漁民一道下湖張帆,觀魚、釣魚、捕魚,可以現場觀賞遐邇聞名武昌魚的翩翩泳姿,可以親眼見識螃蟹“橫行”湖底的憨態,也可以一一領略銀魚、白鱔、鱖魚、鳳尾魚、胭脂魚等100多種湖魚的神韻和風姿;可以到九十九道湖汊處,觀賞爭奇鬥艷的紅蓮綠荷,采擷蓮蓬、菱角和碩大的雞頭包;可以到水禽湖鳥的天堂去,那大頭綠頸的海青鴨,又肥又壯的黃雁,以及羚雞、湖鷗、鴛鴦等幾十種湖區特有的水鳥,定會給你送來收獲甚豐的喜悅。乘興歸來,棄舟登岸,可以到島上桔園瓜地裡徜徉,親口品嘗皮薄肉厚的紅瓤大西瓜和汁甜液香的青皮無籽蜜桔。回到島上的漁舍,熱情好客的漁人還會向你表演“湖水煮湖魚”的烹魚絕的支,傳授梁子湖“魚譜”:“春鯰夏鯉,冬鯽秋才,四和際味美數桂、鳊(武昌魚),秋季蟹黃味最鮮,冬季喜頭(鯽魚)賽老雞。”
你說這樣的地方怎不令人神往?但“無限風光在險峰”。沿著羊腸小道,我們向山頂上攀登。走進山裡,只見小樹、竹林、荊棘密布,要不是有人踩出了一條小道,根本就不能進山。與我隨行的一小孩一不小心就被荊棘劃破了臉皮。但小孩子們個個爭先恐後,都要跑在前面,爭個上游。我一個勁地提醒“要注意安全,不要被荊棘劃傷了。”十幾歲的小孩哪裡聽得進。在半山腰,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棵小樹上長滿了一串串像皂莢一樣的東西,就采摘了兩串帶上,後來給漁民看這才知道這東西叫刀豆。漁民介紹說:“野生刀豆營養很豐富,很難得。”
大約半個小時,我們就登上了山頂。雖然我們已感知登上了梁子湖的最高峰,但是由於山頂四周都長滿了樹叢,密密麻麻的,觀景還不是很方便。正好山頂有一個水塔,我們就順著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水塔的頂部。
“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金頂。”我邊踹氣邊對身邊的隨從們說。
“只看到了頂,沒有看見金子啊?”不知是哪位風趣地說。
“能登這麼高,看到這麼美的風景,就算看到金子了。”一位革命的樂觀者答。
日頭正當午,陽光普照,金光四射,微風徐徐吹過,倍感格外清爽。
整個青山的植被很均勻,且全是原生態自然生長的,遠看像鋪了一層綠毯,風吹過來,一層綠浪接一層綠浪似的翻滾。
坐在山頂上,看湖邊小船點點,島上人如蟻動,遠處山巒忽現,這才感覺到什麼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看滿目青山如翡翠一般,這才體會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縱覽湛藍的湖水從青山邊輕輕流過,這才發現:“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不就是人們常說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嗎?在贊美名山大川的詩句中,“青山”二字用得很多,但是真正把一座山命名為“青山”的卻很少,而今天我們卻不經意中登上了青山,怎不讓人感到“人間無處不青山”啊!現在到梁子島上旅游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但是知道這裡還有一個“青山”的並不多,能到頂峰的卻更少。這也正是許多人從這裡擦肩而過、而又未識其真容更顯示出青山之神秘與魅力。
來游玩的孩兒許多是第一次登上這麼高的山,顯得異常興奮,左顧右盼,久久不願下山。我提醒大家:“今天我們時間很緊張,留著一點風景下次再來觀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我女兒生氣了:“你一個勁的青山、青山,一會兒詩,一會兒畫,詩情畫意,就是不讓我們好好看青山。”我們都哈哈地笑了,笑聲傳遍青山,回蕩在梁子湖上······
其實,說句心裡話,從登上山頂,感悟青山全景的一剎那開始,從始至終,我的內心當中,一直是激情磅礡,在積累和衝動著一個揮之不去、而且越演越烈的話題,我應該給青山寫詩,因為詩言志。我這個人寫人和事的詩寫得多,但景的詩從來沒有寫過,非常奇怪的是,到了青山這個地方,我就有寫詩的衝動,覺得應該有一首很浪漫、抒情的詩歌把青山的自然美麗傳遞出去,但想來想去怎麼表達也不能超過名人關於“青山”的描述,這其實就像李白寫黃鶴樓的那首詩一樣,“此地有景道不得,崔灝提詩在上頭”,於是,就略感失落,只能借前人的“光”。
下山的時候,傳來了牧童的歌聲:“有一個人間天堂,人們都把它向往,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它就是青山,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青山並不遙遠,它就是我們的家鄉。”有如瓊漿玉液,有如仙樂飄飄,這首歌曲不就是真正的天籟之音嗎?它表達了我所要表達的一切。伴隨著這曲子,我融入在青山、綠草、果園、湖泊、陽光和老人的交相輝映之中,我融入秘境的神奇之中。其實這就是我心靈深處的感覺,這就是此次秘境的真諦。
青山並不遙遠,雖不是名家描寫中的青山,但勝似名家描述的青山,這就是真正青山!而且這青山也即將揭開展現給世人的真實面紗——這是一個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家鄉。
13根半刺的武昌魚
到梁子島、上青山,自然要吃漁家飯。下山後,我們就找了一漁民家吃飯。點菜當然要點魚,什麼武昌魚、青魚、螃蟹都要點,漁民特別介紹說,這裡的敢魚大的有一百多斤,是吃魚的魚,可惜現在很少捕到。我們就要了武昌魚和青魚。漁民都知道,偉人毛澤東詩句中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中的“武昌魚”其實正宗的就是在梁子湖。他們還說得更具體,“真正的武昌魚只有13根半刺,不信你們仔細嘗嘗”。這一說還真的引起了我們的興趣,一盤香噴噴的武昌魚上來,我們就邊吃邊數刺了,還真神,這條魚果然就是13根半刺,看來正宗的東西是有講究的。
吃飯的時候,我們還聽到了一則關於“武昌魚”的神話傳說。這傳說與東海龍王敖廣有一點瓜葛。傳說梁子湖本來叫樊湖。敖廣最受寵愛的小龍女私出龍宮到人間游樊湖,愛上了樊湖山青水秀的好景致,又結識了一位風流瀟灑的樊湖漁歌兒,以致耽誤了歸期。敖廣得知此事,十分惱火,為懲罰膽大唐朝為的小龍女,便強令其變成魚,暫時放逐長江,意在煞煞其傲氣後再接她回龍宮。豈料小龍女高氣傲,一不作二不休,索性跑到樊湖來,每日只在樊湖漁哥兒的漁船前後游戈。後來,小龍女的姐妹們來樊湖探望妹妹,並把小龍女變魚的前因後果子告訴給樊湖漁哥兒。從此,人們把小龍女變成的魚叫作“變魚”,後來叫別了,叫成了今天的“鳊魚”和“武昌魚”。漁哥兒知道“變魚”就是小龍女變的後,對多情重義的小龍女十分敬重,便決意終身不娶,只和“變魚”日夜廝守在湖中。漁哥兒去世後,漁人們為讓他能夠與“變魚”終身相處,便將其骨灰撒葬湖中,並將小龍女變成的“鳊魚”尊稱為“娘子”,樊湖因之叫成了“娘子湖”,湖心島也就叫成了“娘子島”。“娘”、“梁”同音,後來就漸漸叫成了梁子湖和梁子島。
不同的傳說、不同的故事傳遞的是相同的美麗,這就是這裡是一個愛之島、愛之湖、愛之山、愛之灘······
吃飯的時候,我們還發現了一有趣的現像,就是漁家的貓子多。這裡的魚多,貓子自然多,沒有什麼稀奇的,但稀奇的就是這裡的貓子很大,我們就發現一只老貓像一只虎崽,叫出的吼聲還有點像虎聲。
吃晚漁家飯,我們就漫步在島上的小街、穿梭小巷的百歲人家。都說江蘇周莊的“小橋、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風景畫,梁子湖也屬於江南地區,我要說:“這裡的湖光山色、青石馬路、百歲人家、青山綠水是一幅永恆的油畫”。來到湖邊,看到有的漁民在補網,在夕陽的斜照下,在山巒黛色的背景中,勾勒出金色的輪廊,好一派漁歌晚唱的景像,又讓人哼起了著名歌星毛寧唱的一首非常流行的曲子《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
夕陽西下,就要告別梁子島、青山了,大家依依不舍、留連往返,都搶著在湖邊的小船旁拍照。送我們返回武漢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水手,乘木制的機帆船從梁子島上到牛山湖大堤是逆水行駛,要得近一個小時,當時我們還真有點擔心,但乘風破浪航行在湖中,老水手掌舵的沉穩和撐篙的嫻熟又讓我們放心躺在船中央仰望天空和浮雲。看到老水手蕩起雙漿的身影,我不禁又想起了葉劍英元帥《八十書懷》的兩句詩:“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隨行的小姐姐們笑話我:“你總是引用別人的詩,能不能自己作一首詩讓我們欣賞欣賞?”
這突然一發問,真還把我難到了,但環顧四周、回想從武漢到青山所走過的神秘旅程,很快脫口而出一首對所見所聞的“打油詩”:
五裡界鎮有名山,
總理巡視錦繡山。
鳳凰山下主席穿,
藏在深閨無人返。
中屋田裡休閑站,
農家屋裡人馬歡。
禮拜祈禱做彌散,
保君此行收獲滿。
龍井茶香可勝飯,
沙灘裸浴能解煩。
武昌魚真梁子算,
長命百歲上青山。
我的郵件:
redstartx@***
ruida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