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7天的大假,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難得。如不充分利用好像是辜負了,於是懷著一點對加班的同事的歉疚,我還是訂了前往寧夏銀川的機票。同行的M聲稱這是中國他最後的一個盲點,這次終於如願以償了。關於寧夏的介紹資料非常的少,我只從上海書城找到了一本寧夏攬勝,可惜歷史資料不少,具體的旅游指導就非常的少了——事實上我們在寧夏的停留期間也沒有找到什麼介紹的資料,包括那些旅游景點。可見寧夏的旅游開發還沒有啟動。
寧夏地處我國的西北邊陲,面積僅有66000余平方公裡,賀蘭山、六盤山分別坐落在寧夏的西北和南端,東鄰陝西、南連甘肅、北接內蒙。黃河衝過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不再奔騰咆哮,而是溫柔地逶迤於銀川平原。大漠黃沙、黃土丘陵和碧水葦蕩、稻田果園形成了讓人驚奇的“塞上江南”的美景。
寧夏的氣候屬於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冬寒長、夏熱短、春暖快、秋涼早。晝夜溫差大,南寒北暖、南濕北干的 特點。十一的天氣溫差很大,中午熱的穿短袖,晚上睡覺要蓋棉被,賓館則是開放了一些暖氣。另外讓我感覺最明顯的就是特別的干燥,通行的人對我那瓶噴霧水一面感慨指責我奢侈,一面搶著往自己臉上噴水。鼻子干燥的緊繃繃的,難怪有人說不適應的時候會流鼻血。
寧夏歷史悠久據說曾經發現的水洞溝遺址是舊炻器時期晚期的。秦漢的時候,這裡曾經守戍屯墾、興修水利。唐朝的唐肅宗曾經在靈武登基。這裡還曾經有黨項人建立過大夏國,史稱西夏。立國190年之久。老實說我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在查閱這些資料前,我所知道的西夏好像一部分來自金庸的小說,還有一部則來自一部叫做賀蘭雪的電視劇,實在是太少了。
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占總人口的1/3。據介紹早在宋代有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 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到寧夏屯戍。元末回族逐漸形成。清朝同治年間,寧夏回民反清失敗後,大批回族被遷到南部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