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騎行記之十二:瀘定――紫石

作者: 簡約主義

導讀穿二郎山 奔紫石鄉今日行程:瀘定—紫石(89公裡) 早晨七點半上路,出了滬定就開始爬山,這是一條盤山道,公路在大渡河邊的高山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我們沿著盤山道一會兒順著大渡河走,轉一個急彎又逆著大渡河走,這樣來來回回地盤旋,越走越高,俯視大渡河像一條帶子盤繞在山谷中,平視對面的山峰,白雲層層,似乎伸手可摘。從丹巴到瀘定是走在峽谷中仰 ...

穿二郎山 奔紫石鄉今日行程:瀘定—紫石(89公裡)

早晨七點半上路,出了滬定就開始爬山,這是一條盤山道,公路在大渡河邊的高山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我們沿著盤山道一會兒順著大渡河走,轉一個急彎又逆著大渡河走,這樣來來回回地盤旋,越走越高,俯視大渡河像一條帶子盤繞在山谷中,平視對面的山峰,白雲層層,似乎伸手可摘。從丹巴到瀘定是走在峽谷中仰視雄偉的大山,從瀘定到二郎山是站在大山上俯視峽谷。瀘定這一帶的峽谷中人煙稠密,山坡上散布著一個又一個的村落。我感到奇怪的是,這些村子黑瓦白牆,屋頂上都有一塊是金黃色的,看上去別有風味。我問陶繼勇,為啥這裡的農家喜歡把屋頂塗成金黃色?陶繼勇說,那是晾曬的玉米。我不禁啞然失笑,笑自己竟這樣無知。陶繼勇和劉國華也覺得這色彩有拍攝價值,於是從高山上俯拍了峽谷中的黑瓦、白牆、綠地和金黃色的玉米。

公路在山頂向左一轉,告別了大渡河鑽進深山,又轉了幾個彎,終於遠遠地望見了二郎山的隧道口,勝利再望。向左是老川藏公路,向右是二郎山隧道,沿著陡然下坡的公路,我們的車隊一下就滑到了洞口。前一個洞口是引洞,叫“別托隧道”,主隧道在後。隧道是一個大風洞,一到洞口,大風撲面而來,吹得人打寒顫,大家紛紛拿出御寒的衣服穿在身上。為了紀念我們推車上二郎山的壯舉,在“別托隧道”口拍了集體照,在“二郎山隧道口”拍了單人照,男士們個個豪情萬丈地舉起我的自行車拍了英雄照。

二郎山隧道長4600多米,要在洞中行駛近半小時。我們魚貫而入謹慎騎行。汽車駛過,隆隆的響聲令人心驚,我全神貫注,目不斜視,緊盯著前面隊員的身影,小心翼翼地駕著車,直到望見前方洞口有了亮光,緊繃的心弦才松弛下來。一出洞口自然景觀一下就變了。與瀘定那邊的景像迥然不同,那邊雄偉,這邊秀麗,截然不同的景觀僅僅是一洞之隔。雅安這邊的山峰,峻峭、深秀。山峰淹沒在雲霧中,空中飄著飛沫般的微雨,也許正是在這微雨的濡濕下,山岩上的樹木清翠欲滴,一個個的樹冠像一把把綠傘,圓潤起伏的樹冠密密地鋪滿了山峰上下,懸崖峭壁顯得格外秀麗。下山的公路不再是像瀘定那邊,在一座大山上盤旋,而是又陡又彎地穿行在一座座山峰之間,轉輾看山,處處都是入畫的美景,途中我們就看到一些老人正悠然地坐在山腳寫生、畫水墨。其實眼前的自然風光不正是一幅幅秀逸的水墨畫嗎?這樣的美景一直伴著我們到雅安。二郎山是名不虛傳的生態風景區,比起臥龍、四姑娘山並不遜色,我們騎車穿行其中,就是在免費旅游這百裡風景區,這是坐轎車的人享受不到的。

下午四點到了“新溝”,這是我們預計投宿的地方,在小楊的堅持下,我們沒有在這裡住宿,而是飛叉叉地狂奔到“紫石鄉”去找旅店,直到傍晚六點半才趕到紫石,幸好這裡住宿方便,很快就住進了“果木溝”食宿店。老板又誠實又熱情,房間也像模像樣,臥具干淨、軟和,一人五元,便宜得讓人不敢相信。老板見我們又飢又累,建議我們吃一道藥膳:“山藥燉排骨”,菜一上桌我們風卷殘雲般地狼吞虎咽,特別是山藥排骨湯最受歡迎,吃得胃裡特別舒服,飯後困倦極了,倒頭大睡。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