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22日(大年初一)在德欽,我們與藏族人民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新郎和新娘恐怕都沒有我們這麼出風頭。我們的出現使得他們也有機會那麼生動的觀察到上海的姑娘和小伙。要知道,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這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走進上海。這是他們的悲哀。有機會我會用另一篇文章來敘述我的這種辛酸的發現。知足吧,朋友們。當我們興衝衝的闖入他們陌生的領地:我們至少有條件去了解他們,他們的土地,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飲食,他們的風俗,可是,他們,他們只能從我們的外表,來猜測我們所生活的地方,那遙遠的,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去涉獵的地方。。。。。。
所以,不要去抱怨吧!當你在旅途中遇到一點點不如意的地方的時候。
你在興奮地滿足你的新奇的時候,他們那羨慕的眼光中蘊含著什麼?在那個藏族婚禮上,我真是不忍心去看那些友善而羨慕的目光。。。。。。
不說這些了。在大年初一的今天。
在麗江,我們近距離的接觸納西族。全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雲南占了二十五個。麗江是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麗江六十歲以下的人都不穿納西族的服裝了,只能偶爾的在街上看到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尤其是老太太穿著納西族的服裝,阿崢和小蕾就碰到一位老奶奶,穿著納西族服裝,“披星戴月”,身後還背著背簍,他們想給她拍照,可老奶奶不肯,說她已九十九歲了,不能拍她,可能她有某種忌諱。
納西族有他們的古樂----納西古樂,有他們自己的文字----東巴像形文字。麗江的小商鋪中有許多是現畫現賣的手繪T恤----上面畫著我們看不懂的文字,買了之後你一定要問清楚上面的意思。我們每人買了一件做隊服,我的那間白色T恤,上書----播種希望。當然我不告訴你你是不會知道的。
納西文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像形文字,是活的像形文字。
阿丹和小傑還去街上刻了章:上書她們自己的漢文名字和東巴像形文的名字。
麗江----雲南的姑蘇:小橋流水人家。以四方街為中心,街道星形的放射開去。有河水環城而過,到處可見潺潺流水,水草碧綠,魚兒悠悠。沿街的紅房素瓦,店家將茶桌藤椅散落在河邊,美妙的葫蘆絲音樂沁人心脾,你走到哪裡它跟到哪裡,當高原特有的陽光溫暖的將你包圍的時候,你只有一個念頭:太好了,別走了,我想要這樣的生活!
這可不是玩笑:早就聽說有好些旅游者到了這裡就不走了,或是回去辭了職來到這裡買或租一處小房開他們的吧或賣他們的畫兒。。。。。。
麗江人喜歡狗,他們的狗也特悠閑。任你有多少游客經過,人家可不在乎:想進店就進店了,想出去遛達就出去遛達了。。。。。。哈!!!羨煞你!
自游公社----是我們去的比較多的一個地方。說它是網吧吧,它確實有三台電腦,深得兩位美媚的青睞。在麗江的幾乎每個晚上,她倆都要借機溜出去,准是上那兒。說它是酒吧吧,又賣酒又賣咖啡。我們深夜在那兒打牌,要喝的有喝的,要吃的有吃的。說它是車行吧,它那兒有各式自行車出租,好多人在那兒租車去拉市海。在異地他鄉,騎一輛自行車到處走,那感覺!
打牌的時候,順便烤火。火盆邊,有一只藤制小狗窩,那只不大點的小黃狗,胖乎乎,傻乎乎,憨乎乎,可愛至極。主人給它取名:八十塊。因它是八十塊買來的。哈!慵懶,夠慵懶。麗江人的閑適可見一斑吧!八十就八十,我們打牌的當兒,八十塊爬上爬下,在我們當中穿來穿去,一點也不陌生,我們愛煞它了。
給它拍了好多照片。
還有一只小貓和它作伴,兩“人”動不動就出去串門兒了。
不一會兒又回來了。哈!我原本既不愛貓也不愛狗,不知怎的,這回喜歡上它們了。
牆上隨意的貼著些游人們拍的風景照,是他們的得意之作,知道有後來人會欣賞,貼的時候大概如發表一般自豪吧!哈!氣死出版社!
欣賞的人多過出版。
還有各種帖子:我們是哪兒哪兒來的,要去哪兒哪兒去,有一路去的朋友,請打我的手機xxxxxxx。。。。。。好一個不上網的攜程!
充其量不到三十平米的一間小屋!!!其功能之齊全,氣氛之溫馨,讓你不得不喜歡它。它是麗江的一個縮影。
晚上去納西古樂會聽納西古樂。納西古樂被稱為是“東方音樂的活化石”。主持人宣科的坎坷經歷和過人才華都會讓你唏噓。舞台的上方掛著那些已去世的演奏納西古樂的老人的照片,去世一個就掛上一個,觸目驚心地告訴你,搶救古樂是多麼急迫的事情。單憑這一點,你都不得不佩服宣科的聰明。
當場售書,29塊8,當場售CD,五十元。現場簽名。人們褒貶不一。我不想評論。買了一本書。阿崢和小蕾買了一張碟。
小峰客棧的房價已從60元一間漲到120元一間又漲到150元一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