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島徒步記(1) 資料:
硇洲島是一個火山島。位於湛江市東南方約40公裡的海面上,面積71平方公裡,海岸線長43.98公裡,是國家級試點鎮中唯一的海島鎮。
島四季如春、物產豐饒、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盛產鮑魚,龍蝦,海蟹,墨魚等優質海產品。
硇洲燈塔、那晏海石灘是硇洲島有著名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古老厚重。據《吳川縣志》載: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夏三月,陸秀夫,張世傑擁護端宗趙shi(日正)、際王趙bing(日丙)逃避元兵追趕,從東南沿海到達硇洲島。四月,趙shi(日正)卒於硇洲島,五月,8歲的趙bing(日丙)即帝位,群臣逃至新會日丙山,陸秀夫戰死,張世傑抱著帝日丙投海,宋朝滅亡。現硇洲島仍有足跡可尋:宋皇井、翔龍書院、三忠廟、津前天後宮、竇振彪墓等。
硇洲古韻為湛江八景之一。
春節前某晚,和蔔蔔在QQ上聊天。
“明天可以去烏石樂”
“好呀?”蔔蔔說,“幾點出發呀?”
“七八點,那邊車少”
“這麼早呀”蔔蔔在網絡的那一頭嘀咕“十點後行不?”
“十點?太遲啦,要不改地方吧,硇洲島怎樣?”
於是我們就決定去硇洲島。
2004年1月12日。上午十點半,接到蔔蔔電話,說有順風車去碼頭。背起包急急下樓,一會兒一輛警車開了過來。跳上車,和蔔蔔並排坐著。司機是蔔蔔的領導,很威武的樣子,卻是個道地的追星族,最喜歡關牧村,對其他眾多明星軼聞瑣事也了如指掌。路上領導笑稱拉了倆女賊。讓英子記起去年暑假去北疆時,在布爾津,清早趕車往奎屯時竟將相機包連同機子都丟了,急忙去報警,後乘警車趕往事發地點的經歷,最終在開車前幸運地找回來了。
汽車在粵西大地上飛奔,窗外掠過冬日的原野,掠過堵海長堤下作業的漁民。一個小時後抵東南碼頭。一下車就有快船往硇洲。小船在浪尖上跳躍。坐在小小的船艙中,前座有人開窗,海水直撲我的眼睛。透過玻璃窗看到碧藍的海水和翱翔的海鳥。二十分鐘後,我們雙腳站在了硇洲島的土地上。
步上碼頭。回望海面,舟船行來,一派繁榮。有摩托佬來拉客,我們謝絕了。一邊行,一邊和蔔蔔說:“先去文化站看看吧”
蔔蔔點頭,看看兩旁的房屋,又茫然了:“可是去哪找文化站呢?”
“邊走邊找吧。”
快過年了,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轉過一個街角,不多遠,蔔蔔突然叫我快看,我一抬頭,近處的一個院門上赫然寫著“硇洲鎮文化站”。
我倆蹭了進去。
院內的天井下聚集了二十來個中老年人,大聲嚷著,好像在玩一種賭博游戲,我們的腳步聲沒有驚擾他們。走近一扇半開的門,輕叩,一個青年人走了過來。我們說明來意,他熱情地邀我們進去坐。
他正忙著布置一塊展板,是關於津前村的。我和蔔蔔想幫他,他謝絕了,讓我們自己先隨便看看。室內有一塊展板,上面有許多硇洲島的風光圖片,很漂亮。我們問他在哪兒拍的,他一一告訴我們,又給我們看了他剛剛制作完成的津前村申請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幻燈片。後來,他夫人回來了,高挑清秀的一個女子,夫婦倆找來一張地圖,在圖上詳細標注了島上名勝的位置,又給我們的徒步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建議……我和蔔蔔真是有福了,一上島有碰上這樣的好人。
四五十分鐘後,我們告別熱情的陳氏夫婦,准備去市場買新鮮的魚加工來食。
市場不遠,三分鐘就到了。時已過十二點,集市上冷清清的,幾個漁婦守著面前所剩不多的魚蝦。鮑魚龍蝦是有的,雖遠沒有想像中的大,卻遠比想像中的貴。最後我們挑得一斤nimeng(據蔔蔔的發音翻譯,我一直以為是白倉),一斤鞋底魚,共11元。拎了去近處的飯店加工。
老板娘是個年青的女人,白暫豐滿,正在灶前忙碌,很利落的樣子,跑堂是個阿伯,還有個八九歲的小孩專給客人拿碗筷。一家人臉上都帶著笑,淳樸的笑容掩蓋了小店環境的缺陷。我們菜肴很快端上來了,無論褒鞋底魚湯還是局nimeng魚都鮮甜甘美,還有一碟碧綠的青菜。連青菜都比市區的甘甜哦。我們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一邊贊不絕口,蔔蔔還不忘回發信息勾勾人家的口水。呵呵~~
離開的時候,阿伯問“晚上還回來吃飯嗎?”一句話讓我們惦記了好幾天。
步行直紅衛村,路上在一家商店買了漁婦戴的那種帽子,竹編,尖頂,我倆都覺得好看又便宜。抵紅衛村時,一輛摩托經過,我們便坐了上去。路上不時掠過翠綠的香蕉林,星星點點的房舍,還有高大虯勁的古榕樹,經過南港時,還看到了海面上停泊的舟船和船上豎立的桅杆。二十多分鐘後,車速慢了下來。司機告訴我們,存亮就在前面了,村裡有吸毒者,沒有熟人,最好不要進入。末了他收了我們七元錢車費(我們原都以為是十元的),消失在小路的盡頭。
遠遠地我們聽到了濤聲隱隱,看到了海邊遍布的黑色礁石,和層層推湧過來的浪花。我倆飛快地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