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日出

作者: 滄海一往往

導讀泰 山 日 出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列為五岳之首,1987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泰山山體撥地而起,氣勢磅礡,是傳說中與天連接的神地,素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譽。 歷代帝王都把泰山做為國家權力的像征,每逢登基慶典,便來泰山祭天表功,行封禪之禮,僅上古時代,到泰山封禪的就有七十二君,道教、佛教也競建寺觀,騷人墨客更是紛紛前來朝山覽聖 ...

泰 山 日 出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列為五岳之首,1987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泰山山體撥地而起,氣勢磅礡,是傳說中與天連接的神地,素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譽。

歷代帝王都把泰山做為國家權力的像征,每逢登基慶典,便來泰山祭天表功,行封禪之禮,僅上古時代,到泰山封禪的就有七十二君,道教、佛教也競建寺觀,騷人墨客更是紛紛前來朝山覽聖,賦詩留言,因此給泰山留下眾多的古祠寺廟,摩崖碑刻,使泰山成為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及游覽名山。

公元1996年10月4日清晨,我與同伴們乘火車從鄭州來到了山東泰安市。泰安依山得城,取意“泰山安四海皆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遐邇聞名的大汶口文化發祥地。乘車沿西路盤山公路上山,在中天門停車場下,開始攀登漫漫泰山十八盤。這裡可以乘纜車上南天門“一步登天”,可那不是屬於我們的方式,我們要用自己的腳去征服他!勝利總是屬於勇敢的攀登者!

一開始的路是輕松的,景是秀美的,走過雲步橋,步於“登天路”,一眼就能望到泰山的迎客松——望人松。本來雲步橋下應該有流水,旁邊的山崖上應該有珠簾般的瀑布,但是正值枯水期,無緣以見。路過五大夫松,傳說當年秦始皇登泰山遭遇大雨,此松曾給秦始皇遮蔽過風雨護駕有功,被秦始皇封為“五大夫松”,可謂一朝得寵,位居人上。山路逐漸陡峭起來,感覺到了登十八盤的艱辛。十八盤有1633級台階,從下往上分為“慢十八盤”、“不緊不慢十八盤”、“緊十八盤”。站在山石極目遠望,天氣十分明朗,南天門清晰可見,門前山谷間十八盤山路曲折婉延,玉皇頂遠遠的屹立在那裡,沉默的像一個長者,等著你去閱讀。隨著山勢的升高,步子變得越來越沉重,南天門永遠在高處注視著你,腳下的石階好像永遠都走不完。不再向上看,一心走路,用心去感受十八盤對人的考驗。

泰山不愧是一座文化名山,歷代文化名人都曾登臨泰山,留下了一路的詩文、墨寶,一路走來一路品,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底蘊。

臨近南天門,衣帶飄飄,抬頭一看,到了升仙坊,一個傳說中升仙的地方。從升仙坊回頭一望,對面遠處山頭上一小亭獨立在白茫茫的霧海之上,疑是世外仙境,十八盤已在我的腳下。中午十二點,我們終於登上了南天門,在門前舉起雙手,做V字狀,勝利了!我登上了泰山之巔!興奮喜悅之情已溢於言表。

南天門並沒有什麼值得觀賞的地方,世上的事往往等你奮力得到的時候才發現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好,印像最深的倒是南天門的一頓清湯面條,一碗十元錢,還要排隊,好容易吃到嘴的時候才發現幾乎沒有什麼味道,有點葷腥倒不奢求了,就連碗裡僅有的幾根蔬菜都顯得那麼孤單。

天開始下起了小雨,買了一個塑料雨衣罩上,開始漫步天街。“天街小雨潤如酥,青黛薄霧盡入目”,步入仙人橋,看雲海茫茫,輕霧繚繞,一時不知身在何處,對面白煙飄飄,那該不是太上老君駕臨吧?

經過碧霞祠,登瞻魯台,那是一個觀看泰山日出的好地方,只是雨越下越大,看來明早的日出是看不到了,心裡不免有一絲惆悵和期望。

回到天街,過唐摩崖,登上了泰山之巔——1545米的王皇頂。王皇頂又名天柱峰,因其建有玉皇廟而得名,正殿奉祀有玉皇大帝銅像一尊,歷代帝王登泰山均在此設壇祭天,殿前院內立有標有海拔高度的石碑,殿側立有“古登封台”石碑,廟前矗立有無字碑一個,整塊石碑無一字,傳說是武則天所立。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位女皇,評說紛紜,她在此自立無字碑一座,任後人評說是非功。

站在泰山極巔,四周雲海茫茫,拱北石伸入雲海,環顧四野,眼界大拓,不禁豪情大發,自誦唐代大詩人杜甫《望岳》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用心去體會這首詩真正的含義。

霧很大,岱頂的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看來都無緣一見了。沿著階梯走不遠就可以看到“丈人峰”,在古代把丈人都稱為“泰山”,傳說唐玄宗封泰山是命宰相張說為封禪使,張說讓他的女婿鄭鎰代勞,儀式完畢後,鄭鎰升到了五品官,玄宗問他飛升的原因,鄭鎰無言以對,旁人就說這是封泰山的功勞,實際上是暗指張說任人唯親,後來就把岳父稱為“泰山”。

雨還在下,好像沒有盡頭,明早看日出沒有多少希望了,同伴們沮喪著要下山,只有自己一人堅持留在山上,沒有任何理由,為山而留。目送同伴們一瘸一拐的走下十八盤,心裡非常的寧靜,先找個旅館住下來,十二人間,價格卻很貴,討價還價半天,一個鋪位也要80元,店主還拿出收款存根聯給我看,說是最旺的時候竟然是一千多元一個鋪位,先不論真假,這泰山之頂可謂是寸土寸金了。

找了一個餐館美美的吃了一碗面,一股熱氣在體內升騰,陰沉的天氣影響不了我的好心情,山頂上的風很冷,花了十元錢租了一件軍用大衣披在身上,一個人在天街裡逛,希望能找到與仙人對話的靈機。天已經很黑了,山上的燈和十八盤道兩邊的燈亮了,星星點點,綴入霧中,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取名叫“天街”,在這裡你的確感覺自己像在天上一樣。仙人沒能遇上,卻看到了一群群讓人感動的游人。臨近晚上十點鐘,天還下著雨,一群群的年青的、年老的人唱著歌,渾身濕透的從十八盤爬上南天門,也許,在這個世上,只要人有信心和熱情,再困難的事都會變成一種樂趣。

山頂上的夜是寒冷的,在旅館住下,鞋已濕透,很難受,更難受的是旅館竟然沒有廁所,只好重新穿上濕鞋子冒著雨到對面公廁方便。躺在床上,聽外面雨聲淅淅,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夢鄉,一個無夢之眠。

突然被外面的叫聲驚醒,“起來了!看日出了!”。推窗一看,天已蒙亮,雨竟然停了!昨天的疲憊一掃而光,趕快起床,披上大衣,去瞻魯台觀泰山日出。

順路逛了一下碧霞祠,裡面供奉著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母”,按道家之說,男人得道稱“真人”,女子則稱“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像,降靈下土,坤道成女,故稱“天仙玉女”,又因神女碧衣紅裙,所以全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自宋真宗封泰山後,泰山神由興而衰,隨之泰山神女漸漸取而代之。

到了瞻魯台,已是人頭濟濟。天邊出現了一抹朝霞,天際微露晨曦,遠處的群山籠罩在薄霧之中,很寧靜,看表,6點鐘,離6:20日出時間還有二十分鐘。清晨的山風凜冽凍人,趕快裹緊了大衣,找一個觀日出的好位置。只剩十分鐘了,人群開始沸騰,對面山頭上的人們一齊大聲的高呼:“出來,太陽出來!”,大家都在等待著那最壯麗的時刻。

突然一陣狂風吹過來,天色馬上陰暗下來,大片的烏雲隨著狂風從山谷間向我們湧過來,在山頂上,你能感覺到烏雲離你那麼近。烏雲迅速的在山間彌漫,吞沒了晨曦和朝霞,人的心情也隨烏雲一樣沉重起來,只剩十分鐘就可以看到日出了,老天爺真的這麼殘酷嗎?

人群開始沉默,更想不到的是一陣豆大的雨點忽然從烏雲中鑽了出來,挾著狂風,砸向了毫無一點准備的人們。人群開始混亂起來,大家紛紛在山頂上找地方躲雨,可一個小小的山頂,哪有什麼避雨之地!幸運的我找到了一個大石縫躲了起來,有些雨點砸在了臉上,有點疼,看表,6:15分,離日出還有5分鐘,老天爺給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心裡很失望,可也沒有辦法。

狂風仍然強勁的刮著,烏雲在風中翻騰,迅速向身後的山谷間湧動,天邊竟然又開始微露晨光,6:22分,隨著烏雲漸漸散去,雨點奇跡般的停下來了!一個人突然大聲叫起來,“日出!日出!看日出!”,我鑽出石縫,循著叫聲向對面看過去,一輪紅日鑽出有些陰暗的雲層,那種清亮的紅色讓我們喜極而泣,我們一起大聲的忘情狂呼起來,“出來了!出來了!我們看到了!”大家紛紛舉起了像機,山頂上鎂光不斷。沒想到,一分鐘過後,烏雲又重新遮蓋住了紅日,人群又是一片靜默,一些人開始轉頭下山,意想不到的是,三分鐘過後,紅日又重新出現在了天邊,下山的人們紛紛回頭向山頂上跑,山頭上又是一片熱鬧,這次僅僅持續了五分鐘,烏雲開始濃重,又一次遮住了紅日,我們等了十來分鐘,再也沒能等到那輪紅日奇跡般的出來。雖然我們看到的泰山日出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經歷了從期望到等待,從興奮到措手不及,從失望到喜極而泣,從放棄到奇跡的重新發生,泰山,是我們的真誠終於打動了你,讓你露出燦爛的笑容,用一輪紅日迎接我,伸手可接的紅日,這禮物太貴重,感動得我看你一眼就流淚。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那一瞬輝煌和發自內心的感動。

看完日出,一個人,從泰山之頂順十八盤下山,一路無語,將自己的心靈徹底交給大山。

太陽重新出來,已是艷陽高照,一片晴朗。在路邊買了一個山東大蔥煎餅,擀得很薄的大餅上抹上芝麻醬或者辣椒醬,卷上一根很粗的大蔥白,咬了一口,濃烈的大蔥味嗆得自己只流眼淚,不服氣,又咬上一口,還是受不了,只好將剩下的大蔥白扔掉只啃煎餅,看來我這個南方人還不能適應山東大蔥的熱烈和豪氣。

用了三個半小時走完上中下十八盤,到了中天門,我昨天登山的起點,感覺體力依然充沛,又從中天門沿著中路盤道向山腳下走去,這一路林木蒼郁,綠蔭籠罩,清幽宜人,累了就在路邊山石上小憩,餓了就在小茶攤上坐下吃點點心,爬山最完美狀態莫過於純粹的流汗,純粹的賞景,心中無物,暢游於山水之間。累了就席地而坐,與擦肩而過的游人微笑示意,互相鼓勵,或者閑聊幾句,全無城市間人與人交往之間的猜忌、世俗之氣。

過回馬嶺,壺天閣,從一個盤道岔口去了經石峪,據說是當年唐僧曬經的地方,來回約2公裡,一塊巨大的石塊上刻滿了經文,曾經漫經而下的流水被一圈石牆擋在外面,遙想從前這裡曾經流水涔涔,寬袍大袖的古人坐在經石峪旁的石亭裡賦詩撫琴,高山流水繞梁,而今,一切都不復往昔。一位上山的游人問我看到泰山日出了沒有,我說看到了,驕傲之情又一次溢於言表。

過鬥母宮到了萬仙樓,一路石刻眾多,一塊“蟲二”的石刻引起了我的興趣,“蟲二”是什麼意思?旁邊的一位導游正在向游人介紹,“風月”二字去掉外邊就是“蟲二”,意思就是風月無邊,真是一個有趣的文字謎。

過紅門,到了一天門和孔子登臨處,經過連續七個多小時的行走,終於在中午一點來到山腳,進入泰安市區,順著街道一路走下去,過岱宗坊,半個多小時到了岱廟北門厚載門,從極頂到岱廟,我一個人共計行程9公裡,歷經八個多小時,6660余級盤路。

岱廟,舊稱東岳廟或泰山行宮,俗稱泰廟,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創建於秦漢之際,宋代拓建至此規模,總建築面積9.6萬多平方米,四周築有十多米高的城牆,內有銅亭鐵塔漢柏,存有稀罕的秦刻石及泰山三寶(沉香獅子、溫涼玉、黃釉瓷葫蘆)等珍貴文物,其天貺殿為岱廟主體建築,它輝煌壯麗,峻極雄偉,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出岱廟正陽門到了遙參亭,乘公汽到泰安市集郵公司,想親手做一個泰山極限明信片。郵票是找到了,可卻找不到合適的明信片,只好悵然離去乘車到火車站。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在火車站旁邊的一個餐館,我特意點了一個紅燒豆腐。泰山豆腐果然名不虛傳,雖然只是一個小餐館,可豆腐做的白嫩滑爽,十分可口,一口氣吃了一盤豆腐,十分愜意。

乘六點鐘的火車返回鄭州,又是一路無語,樹木在兩邊車窗前飛快向後移去,那輪紅日又一次在心中升起。

Traveler8396@***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