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游記C

作者: 有石馬

導讀快了,巴坡快到了,大家都開心起來,走近那屋子,一條黃狗跑出來,衝我們一陣狂吠,我心裡那個氣呀,昨晚被牛牛騷擾了一晚上,今天又被雨淋,遭水浸,讓該死的螞蝗咬,現在你這惡狗也來搞事!我揮起了登山杖,嘴裡發出了一聲低沉的咆哮。。。黃狗楞住了。。。然後一個轉身,夾著尾巴迅速跑掉了。。。好一會兒,我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咆哮聲很像它。。哈哈哈哈 ...

快了,巴坡快到了,大家都開心起來,走近那屋子,一條黃狗跑出來,衝我們一陣狂吠,我心裡那個氣呀,昨晚被牛牛騷擾了一晚上,今天又被雨淋,遭水浸,讓該死的螞蝗咬,現在你這惡狗也來搞事!我揮起了登山杖,嘴裡發出了一聲低沉的咆哮。。。黃狗楞住了。。。然後一個轉身,夾著尾巴迅速跑掉了。。。好一會兒,我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咆哮聲很像它。。哈哈哈哈。沿著山腰走,轉過兩個山頭,我們終於看到獨龍江了!和怒江水不同,獨龍江是清澈的,落差同樣很大,水流湍急,江邊有很多白色的房子,應該就是巴坡了——原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

下坡的路很陡,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這時候已經晚上7點多了,我們又看見了那3個緬甸人,他們蹲在一座簡陋的房子面前,微笑地看著我們。轉過這個房子就是邊防站了,兩排房子圍著個操場,幾個大兵在打籃球。見了他們的頭兒,幸運的是和阿狸是老鄉,於是我們就住進了他們的接待室。甚至還洗了個奢侈的熱水澡。。。

巴坡是個很小的村子,這裡的居民過去以種包谷為生,也有些少量的畜牧活動,沒有蔬菜,以前他們的主食就是玉米和土豆,現在退耕還林,國家每畝地補貼他們一些大米。以前獨龍族的婦女要紋面,現在據說有紋面的婦女只剩3個了(整個獨龍江),紋面的習俗據說來源於歷史上藏族經常過來搶女人,因為獨龍族女人比較漂亮,紋面後就沒有危險了。歷史上藏族在這一地區比較強勢,獨龍族則是比較溫和的民族。。在村支書的家裡,我隱約看到了這一風俗的延續——一個小孩子腿上有彩色的文身,大致是吉祥的畫面把,很漂亮。

邊防站的編制好像是連,負責整個獨龍江流域的邊防工作,一年換防一次。這裡有好幾個地方與緬甸接壤,離巴坡下游半天路程的馬庫駐扎了一個班,那裡是離緬甸最近的邊防站,但是具他們說那裡離緬甸方面的邊防站還有十幾天的距離,戰士們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主要是蔬菜很少,主食就是些大米和罐頭土豆之類,偶爾能吃到獨龍江魚,自己也用大棚種蔬菜,但產量很低,用他們的話講:這裡人吃的沒有,吃人的卻很多。毒蟲,螞蝗,蚊子,其多無比,五六十年代曾經有個村子因為瘧疾滅村了。我注意到他們操場邊上掛了很多黑糊糊的東西,仔細看原來是熊掌,納悶,黑熊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嗎?後來才知道是那邊的緬甸人過來賣的,幾百元一對。他們告訴了我一個故事:貢山縣前林業局長曾經帶了8對熊掌到昆明,被發現了,結果判了32年(一對熊掌4年?)。

那天我還遇到了個倒霉的事情,我的腿彎處被一個不知名的毒蟲咬了,開始我以為是個疤,就拽了一下,結果它的頭部留在肉裡了,過一會就開始劇痛,咬的地方不好,走路都很困難,問了當地人,有說是馬路虱的,有說不是的。那個毒蟲只有我小拇指甲蓋一半大小,樣子像個超微的螃蟹,兩個小時過去了,越來越痛,我終於坐不住了,去找了邊防站的軍醫,軍醫仔細看了看,說他來這裡快一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毒蟲。。暈。。我的運氣怎麼這麼背啊。接著說還是要處理下,不然會發炎,於是他拿出了把鉗子,擦了點酒精,就開始在肉裡攪啊拔的,好痛啊,我滿頭大汗,弄了半天也沒出來,最後在我提議下換了把針,終於挑出來了。

為此我們多耽擱了一天,第三天才上路,本來我的想法是去馬庫,看月亮大瀑布,可是當地人說那裡螞蝗多得像下雨,某人退縮了。。。於是我們向孔目出發了。

孔目,又名孔當,在巴坡的上游,是現在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也是孔貢公路的起點。這一路沿著獨龍江上行,比較平坦,就是我的腿還比較痛,倒霉啊。同路的人很多,還有很多馬,驢子,騾子,難道今天是趕集的日子嗎?

後來問了一個小伙子,他是馬庫的,告訴我們今天是去鄉上領糧的日子(退耕還林的補助)。小伙子二十出頭,很精神的感覺,同行了一段路,他突然要替我背包,我禮貌的謝絕了(城市人的本能:),他微笑著告訴我他信奉基督教,主說過:施比受有福。

於是阿狸的背包就到了這個叫馬西門的基督青年的肩上了。。。

一場比賽暗中開始了,雖然馬西門的包比我的輕,可是他,他也走得太快了一點把?我勉強還能跟上,後面只拿著兩根登山杖的阿狸已經被拉下好大一截了,暈。。

在離孔目7,8裡的地方,我看到了一條清澈的大河,是獨龍江的支流,我發誓這是我這輩子看過的最純淨清澈的一條河,水深的地方是一種極其純粹的翡翠綠

孔目終於到了,告別了善良的馬西門,我們開始尋找落腳的地方。看到很多工地和新房子,感覺有點像美國西部片中的小鎮。。很有活力的感覺。客棧只有兩家。隨便住了,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被毒蟲咬的地方擴散了,極度恐懼中。。。

到了孔目唯一的衛生所,不見醫生。。喊了一會,一個搭拉著拖鞋,腳上纏著繃帶的人走了出來,戴了條金項鏈,有點像江湖上的大哥。看了看我的傷口,說道,沒事,打一針地塞美松。看著他酒氣熏天的樣子,我不禁一陣惶恐。。。這位大哥看著我的樣子,居然拍了下我的屁股說:沒事,打個小針就好了。。。。暈倒,,我被他搞得有點苦笑不得。。。但是還是有了點信心。。

孔目到貢山沒有班車,都是搭便車,靠著阿狸老鄉的條子,我們順利地搭上了監理楊工的車。

據那個螞蝗說這是中國最險的公路,這個我不敢苟同,但是有的路段確實是很險,有個地方塌方,路當中是個巨石,就像那個“刁”字形,必須猛打方向盤,而且車速要掌握好,過去的時候有一個輪胎是懸空的,靜止的話恐怕就要掉下去了。過去以後,開車的楊工還和別人探討車速要快點還是慢點安全。。。

新路的風景也是很漂亮的,植被雖然沒有老路好,但感覺開闊了許多,海拔在兩千多米,樹種以杉木居多,像牛奶一樣潔白的雲在山腰上變幻。我們順著一條不知名的峽谷上升,溪水湍急,公路險窄,乘著顛簸的北京吉普,一種很奇特的感覺。沿路沒有什麼居民,只有修路工人簡陋的工棚。

在一個塌方的地方,我們下車了,雖然塌方的面積不算很大,但車子是無論如何也過不去了,深一腳淺一腳的走過去,腳上已經全是濕泥,對面停的是輛豐田越野車,路況也好了寫,很快我們就到了隧道。

隧道還是半成品,正在施工中,我們把車子留在了外面,依次進了隧道,本來按獨龍族的習俗,女人是不許進洞的(這個“洞”的外延我始終沒有搞清楚),幸好周圍沒有獨龍族人,這樣,阿狸也避免了翻山的命運。走在昏暗的隧道裡,

出了隧道是築路隊的工地,幾所蓋得像模像樣的工棚,忙忙碌碌的人群,此時已經是中午了,楊工帶我們在工地吃飯,很美味,是腊肉火鍋。

因為楊工還有事情,所以後面的路我們搭他朋友的車,不知道算倒霉還是幸運,車開了一個小時就拋錨了。開車的師傅說要換零件,也許到晚上才能修好。

決定用腳走完下剩下的路,我們收拾心情,上路了。

下雨了,稀稀拉拉,太陽雨,一條巨大的彩虹顯現在對面的深山裡,青黛色的山和各色的雲,高大挺拔的杉樹,我們都有點陶醉了。

現代人很少能看到這麼原始的風光,這個世界被破壞的太厲害了,要是可能,我寧可做古代人,能看到絲毫沒有污染的山水,吃到純粹的土雞,還能娶N個老婆。。還能光明正大地去青樓瀟灑。。。不知不覺我想歪了。。。汗。。。

走了一個小時了,偶爾能看到民居,應該是栗粟族的房子,稀少的令人驚奇。一派絕美的田園風光啊,我真的想在這裡隱居了。。。在一塊路邊的空地上,看見兩個英俊的小伙子在蓋房子,看著他們麻利的手腳,你會想,呵,原來房子是這麼容易造的啊。問了下到貢山還有多遠答曰要走到天黑。

幸好沒走多久,後面就來了輛栗粟族兄弟的大棚車,終於不用走到天黑了。。。

六點左右到了貢山縣城,至此,我們的獨龍江之行結束了。

寫到這裡,有點難以為繼的感覺,大概寫好一篇文章很難把。

回憶是個很奇妙的事情,它能過濾掉一些東西,又好像能改變一些東西,中間的玄妙之處我也說不明白。有時後,一些場景經常在我腦海掠過:在火塘邊無助哭泣的栗粟族阿媽;瘦骨嶙峋的小黑,三個緬甸人走路時奇妙的步伐,西哨房騷擾我們的牛牛,美味的尖椒香腸,甚至那只咬得我痛了兩天不知葷素的不知名毒蟲。。。。

人活到最後大概只能剩下些記憶了,而最後,這些記憶的碎片也將煙消雲散。所以,人生實在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所謂努力的奮鬥啊,充實的人生啊,到最後還不都是一樣。

(哈哈,寫了這些話自己都想笑,自己都要被酸倒了:),黑夜帶給人的思想和陽光下是截然不同的)

不多說了,繼續把。

從貢山沿怒江往上走就到了丙中洛和秋那桶

這是在網上很有名的兩個地方,還有丁大媽的家。我們的計劃是在這裡休整兩天,順便游覽一下。

大家都有點失望,這裡植被不好,田園風光嘛,也比獨龍江的新路差一點,還好我們吃到了丁大媽家的小黑豬(別罵我們殘忍,我們是沾那些官僚的光,他們要了頭豬沒吃完), 還有三只很能吃的關系復雜的狗狗(關系復雜是阿狸的話,天啊,女人真是八卦啊,這都能看出來!。。。。無語中。。。。),那只白狗比較聰明些。

秋那桶離丙中洛14公裡,我只花了1小時20分就到了(自我佩服啊。。。),一路風景並沒有太多出采處,快到秋那桶的時候,對岸的一個小村莊到是可圈可點。背靠高山而建,雲霧繚繞下很靜謐的感覺。

感覺秋那桶村沒什麼東東,我決定繼續沿著怒江往上走,居然有個同路人,是個進山收藥材的栗粟青年,很健談,他告訴我一直走下去大約7,8天能到西藏的藏鄉(音譯),那裡風景很美。

走了約一小時,前面突然出現了一座房子,栗粟族小伙告訴我再往前走要到天黑才有人家。決定休息一下返回

這裡居然是個小賣部,裡面居然有個美女,和漢族的長相不同,眼窩很深,眸子像黑寶石般,皮膚細膩,胸很大(別罵我色狼,客觀描寫嘿嘿),買了包香煙,那美女走出來了,暈,好粗的腰。。。

往回走就純粹是趕路了,在怒江邊我還看到了兄弟兩在捕魚,網很奇特,讓我想到了漢字的奇妙,“網”字兩豎往下再延長點就是他們用的網的形狀了。捕撈的時候兩根竹竿用力一絞就是收網了,可惜都是些很小的魚。。。

我們的下一個徒步計劃是翻越碧羅雪山,也就是怒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起點是迪麻洛村。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