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像一條巨龍,自西向東奔騰而來,在距山海關城南4公裡處直插入海。石城上的澄海樓像高昂的龍頭氣吞海岳,此處因之稱為老龍頭。踏上長城的青石磚,佇立於澄海樓上舉目遠望,頓感豪情滿懷,胸襟萬裡。十月的蘭天秋高氣爽,初升的太陽照在長城上,在寧靜和沉寂中閃耀著絢麗的光環。“太陽照,長城長,長城雄風萬古揚……”,我的耳畔忽然響起那首《長城長》高揚的旋律。站在樓上,向東望去是浩翰的大海,此時的海面平靜如鏡,一望無際。向西望去,雄關漫道,烽燧林立,巍峨群山更顯氣勢恢宏。真不愧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千古奇觀。這樣雄奇的工程,是我們的先輩用幾代人的血淚和生命築就。如此浩大的工程,不能不讓我們為之震撼、為之驕傲、為之自豪。因為她是祖國母親的像征,炎黃子孫的寄托。
我不同意一些人說,長城從來就沒有起到過抵御外敵的作用。當我平生第一次登上長城的時候,我就為她的巍峨所折服,為她的雄壯所驚嘆。我沒有辦法不相信,她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沒有辦法不相信,她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起到過維護國家統一,抵御外敵侵略的作用。只是由於歷代統治者的衰敗、腐朽,才使這堅如盤石般的長城,失去了應有的作用。使一個緊挨一個的、攀援在聳山峻嶺中的敵樓,荒草漸生、支離破碎。
隨著攀登的腳步循長城而上,我的心也不由得漸漸地沉重起來。站在長城下望,一堵城牆穿谷而過,谷中連排九門——這就是九門口長城。據說當年李自成與清軍大戰於此,張作霖與吳佩孚軍閥混戰於此,抗聯的將士抗擊侵略我國的日寇於此;解放戰爭時期,為了解放全中國,我們的子弟兵浴血奮戰於此;想到這裡曾出現過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浴血廝殺。不消說被強制而來構築長城的勞動人民的白骨已蕩然無存,就是那抗日聯軍、人民子弟兵的鮮血,也被時間洗刷得干干淨淨。下望山谷,郁郁蔥蔥,果滿枝頭,一片勃勃生機;仰望長空,藍天深遂,白雲悠悠,一派安寧祥和;再也不能看見戰火烽煙的痕跡。
殘酷的戰爭早已遠離我們而去,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今天我們站在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全國人民捐款修起的段段長城之上。我深思默想:為了我國的長治久安,為了使祖國母親更加寧靜、祥和和美麗,為了實現千古以來人們愛好和平的美好心願。我們不僅要修築好,這個千古奇觀的雄偉長城。而且要世世代代,團結起來,用拚搏、用血汗、用無私的奉獻,築起我們心中的長城,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牢不可破、堅不可摧,永遠像長城一樣,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