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賀蘭山與古冰川面對面

作者: 淡淡的愁

導讀第四紀冰川,離我們很遠,大約在一百萬年前左右至一萬年前之間,這一百萬年,也是人類出現、進化的漫長階段。第四紀冰川離我們又很近,在賀蘭山的許多山口都曾發現有第四紀冰川的遺跡,我們看得到它,撫觸得到它,我們人類甚至一直生活在它的影響之中。在時間上,它離我們很遠;在空間上,它離我們很近。正是這一遠一近引起我們無數猜想。冰山擦痕與岩畫背景 ...

第四紀冰川,離我們很遠,大約在一百萬年前左右至一萬年前之間,這一百萬年,也是人類出現、進化的漫長階段。第四紀冰川離我們又很近,在賀蘭山的許多山口都曾發現有第四紀冰川的遺跡,我們看得到它,撫觸得到它,我們人類甚至一直生活在它的影響之中。在時間上,它離我們很遠;在空間上,它離我們很近。正是這一遠一近引起我們無數猜想。冰山擦痕與岩畫背景

大約180萬年前,一只小恐龍誕生了,它會和它的父母一樣,傲然注視著這個世界,因為他們處在這個世界食物鏈的最頂端,也許,他們自認為是地球的主宰。

然而,最終恐龍消失了,人類成為食物鏈的最頂端。

這一切,是冰川造就的。

賀蘭山的石頭大而平整、氣勢不凡的山體和山亂石堆砌的溝谷,這一切也與冰川有關。而賀蘭山岩畫豐富而密集,這也與冰川有關……

賀蘭口岩畫發現冰川擦痕,讓人充滿好奇、浮想聯翩。

帶著種種疑問,在賀蘭口岩畫管理處主任的引領下,我們探察了地質學家周昆叔先生不久前認定的三處明顯古冰川擦痕遺跡的岩石。這三處冰川擦痕都是位於光滑表面上,多個方向一致的平行線條。按照地質學界的說法,這是冰川隨谷地向前推進時,沙岩緩慢運動形成的。其中在海拔1320米、北緯30度45分、東經106度0.1分的一處,即山體南側一面刻滿人面像的岩畫上有明顯的擦痕與岩畫畫面交織,從色澤來看,擦痕與岩畫刻痕均呈黑褐色。即使是用放大15倍的顯微觀測儀觀測,也仍看到擦痕的岩畫與岩畫刻痕的岩面顏色是一致的。可看到有些擦痕具有連貫性。

擦痕十分明顯,但如果不是地質專家指點,一般人也不會把它與冰川聯系在一起。這也是賀蘭山岩畫斷代一直懸而未決、沒有確切地質年代參照的原因所在。其實,早在1983年,我區地質工作者在賀蘭山多處山口發現過包括擦痕、冰坎、冰鬥、漂礫等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集中在蘇峪口一帶。對冰川擦痕也有過不同年代的爭議,沒有形成統一認識,而不知是何原因,對賀蘭口冰川擦痕沒有提及。由於當時寧夏賀蘭山岩畫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古地質地貌與岩畫關系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冰川擦痕與岩畫的打破關系一直在人們視線之外。去年水洞溝8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著名冰川地質學家周昆叔在賀蘭口岩畫參觀考察時,偶然在此發現了多處冰川擦痕。

冰川擦痕和岩畫的打破關系,對賀蘭山岩畫的斷代本身無太大影響,最主要的是對作畫的地質背景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參照,因為賀蘭山山體為砂岩,本身硬度較大,在石器時代很難在表面留下刻痕,但從岩畫刻畫的岩石表面來看,是一釐米厚的“石皮”,這層石皮不是山體本身固有的,是外力低溫、高壓下的結果,這就很可能與冰川的外力作用有關。而這層“硬度”較低,便於刻畫岩畫,但這只是初步斷定,進一步的結論還要等檢測結果出來再說。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