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最近兩三年來,日本人流行起了旅行速寫。無論是跟旅行團的老頭老太,三姑六婆, 還是獨自出行的GGMM,總會有人不時地拿出畫板和筆,坐在一邊安靜地畫畫,而畫的內容往往是當地的一些風光和風俗之類。他們每個人在作畫的時候又無疑秉承了日本人一貫的認真的做事風格,不一定專業,但一定會力求精致,畫完之後,如果邊上有同類的話,他們還一定會相互交流一下,然後再依依哇哇地相互恭維一番。我最早注意到他們作旅行速寫時,還覺得,哦,日本人的旅游倒是挺文化挺情調的。可是後來見多了,不免心裡起膩,一句話,叫附庸風雅。日本人就愛跟風,程度遠比中國人厲害多了。
其實,就我所知,大眾化的旅行速寫確實應該起源於日本,雖然歐洲在大航海時代就有了旅行速寫,但那些速寫無論是在目地和方法上都不是大眾化的。我看過最早的大眾化的旅行速寫就是一個叫妹尾河童日本人畫的,書名叫(KAPPAGA EUROPEO NOZOYITTE)。這個人的職業是舞台設計,他在七十年代初期到歐洲各國去旅行,他每到一處就會把諸如風景,建築,街道,人物,環境等畫成速寫稿,並配上文字說明. 回到日本後在一次偶然的被別人"發現"後, 妹尾出版了這本書, 然後引起了大眾的注意, 此後他又陸續出版了等書. 讓我覺得十分有意思的是, 妹尾的速寫不光圖畫精美, 而且對事物的描繪也是非常細致, 比如他甚至把不同地區住宅使用的不同風格的窗簾都一一畫入.
可是說到這裡, 就有個問題, 為什麼妹尾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引出了這種有意思的旅行文化, 而直到21世紀初日本才開始流行這種文化呢? 這期間有將近30年呢. 我想這個原因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 人們的生活狀態還是比較功利的, 無暇去附庸風雅那麼一把. 而到了現在,日本人又怎麼會不對這種風雅趨之若鶩呢? 俗, 假借文化的俗, 旅行中的另類的俗.
那麼, 要說日本人在旅行中的另類的俗, 最典型的例子就數沒有頭腦的瞎欺哄了. 我這兒有幾個例子. 最早在巴黎的盧浮宮裡, 要給拍照的人可不多, 因為歐洲人對這事看得比較嚴肅,而且大家都明白自己拍的照片的效果怎麼也及不上正宗的油畫印刷品. 但自從鼓起錢包的日本人來了之後, 他們可不管,為了旅游回去之後有個交待的資本, 被他們(其實主要是她們)橫過來拍,豎過來拍, 搞得現在歐洲旅游者也不甘落後, 一齊擁在那裡拍, 生怕不拍會吃虧. 還有一件例子, 幾年前我在瑞士的一個小城市琉森旅行,城市裡有一個湖泊, 湖泊上面有一座長長的廊橋, 橋上面的廊檐上畫有很多瑞士小政權混戰時代的畫. 一個當地人告訴我, 有一年這個廊橋的一頭不幸發生了火災, 當時有個日本人正好路過看到了, 這個人回去後把這個事情寫在了他的游記裡面. 所以, 那個瑞士人對著我手一指說, 你看現在來這裡的日本人, 他們都要尋找那個火燒過的地方! 我一看, 哦, 還真是, 那群人正在為找到了那地方手舉著書振臂歡呼呢! GOSH!
說不定, 在看我胡寫的這篇文章的時候, 有一群日本人, 正尋尋覓覓地龜行到倫敦火車站的9又4分之3月台, 突然有個日本MM大叫: Hora! 這就是哈利波特去上魔法學校的地方耶@! 然後, 劈裡啪啦的閃光驟起, 映射出一張張因極度滿足而扭曲的日本人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