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初到美國
舊金山是我到達美國的第一站。 飛行了大約十五小時, 在7月19日早上9 點鐘到達三藩國際機場。三藩市是San Francisco 的音譯。而中國人把她稱為舊金山。 1848年這一帶發現金礦, 很多中國勞工被騙來說這裡有“金山”。 後來為了區別於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改稱舊金山。
舊金山位於美國西海岸中部, 地屬加利福尼亞州。 從亞洲來的游客多數在這裡下飛機。因此, 人們把舊金山稱為美國的西大門。 舊金山的華人很多,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北美最大的唐人街。 這一點初到舊金山就有感受。放眼望去, 到處都有華人。 海關還設有中文翻譯。 下飛機後步行不遠, 就到了第一關卡-美國海關。很多人排隊, 美國公民有特別的通道, 很快就過關了, 我排在隊伍當中不免有點忐忑。 聽很多人講起, 美國海關極嚴, 尤其經過911事件後, 更嚴。 有些人到了美國, 問話官員對回答不滿意, 當即拒絕入境, 乘下班機回返。 所以在入境前要准備好資料, 證明來訪目的, 且訂好往返機票。 有一些年紀大的中國訪客不懂英文, 我看到一個大約三十歲的華人女海關官員, 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幫助這些訪客翻譯。 表格在飛機上就可以拿到, 我已經填好. 排隊很有秩序, 美國公民專用通道辦理完本國公民的入境手續後, 排在前面的游客經安排也可在這些通道辦理。 速度挺快。 問我的官員簡單的問了我此行和目的, 查看了我的機票, 就蓋章放行了。
入境了, 不覺松了一口氣。 看看四周, 想想這就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心情一下好了起來。 也不覺得旅途疲勞了。 乘計程車沿路看著街市, 到處郁郁蔥蔥, 並不見高樓。 總的感覺是城市比較古老, 並不現代。 金山曾經歷過一場大地震, 現在, 這裡還是地震帶。 沒有人在地震帶上建高樓。 風清清涼涼的。 後來才知道這裡的氣候非常奇特。 有時候夏天的氣溫會低於冬天。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我渡過的最冷的冬天是三藩的夏天。”
家具展
到達酒店, 匆匆梳洗換了衣服, 我就和宇峰一起去參觀舊金山家俱展。 這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到了展覽會大堂, 就有專人接待, 要求出示名片及說明來意。 接待人員立即為訪客你辦理一個名牌, 上有姓名及來訪者身份, 帶在胸前, 才可進入展區。 展區內各個展室都有窗簾封起來, 門口有專人接待, 這是防止產品款式外滯, 不會出現還未接到訂單,市場上一片防冒的情況。 展覽會內頗為冷清, 一方面是上述原因, 沒有閑雜人等喧鬧。 另外這個展覽會相比High Point 展只是小型的季展。展覽會中有很多華人的身影, 可以說,就美國市場而言, 家具制造業已是華人的天下。
市中心
晚上8點多鐘吃了晚飯, 我和宇峰步出酒店。 我們住的一帶, 是舊金山的市中心, 離聯合廣場只有兩個街區。 聯合廣場有一座高聳的紀念碑。 是紀念1898年5月1日拂曉, 美國海軍在馬尼拉海灣大敗擁有十余艘戰艦的西班牙艦隊的。 這一帶名店林立, 可是到了晚上,各店關門大吉, 只留下櫥窗內的展品及燈光, 遠遠望去, 燈火通明。 走到近處,只可做“Window Shopping” (櫥窗采購), 一飽眼福。 在背街小巷的垃圾台後, 突然走出一個衣衫襤褸的人, 衝著我們大叫。 他的英文, 我實在聽不大明白。 但有些單詞拼起來也著實令人毛骨悚然。 大約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槍在你的身上開了洞。” 我緊緊握著宇峰的手, 低著頭快步走開。 無心再逛。
一日游
第二天, 宇峰還是去家俱展。 我就獨自展開舊金山之旅。 頭天晚上, 做了“功課”。 我的“功課”就是每到一個地方, 先看書, 了解有什麼好玩的去處。 當天的計劃要去漁人碼頭, 金門大橋及金門公園。
查閱地圖, 看到酒店不遠處就是游客中心。 步行過去, 果真有很多游客聚在那裡等舊金山獨特的有軌電車“Cable Car”。 我正在東張西望, 旅客中心的先生很熱情的與我打招呼,建議我用6美元買了一張“Day Pass”, 就是一日通票, 可以無限次地坐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 那位先生還給我一張地圖, 告訴我應換乘的公共汽車號碼, 留下電話, 說有問題可隨時打來再查詢。
有軌電車
買好了票, 我就和游客一起等有軌電車。 這裡是終點站, 有軌電車來了, 就在地上的一個有軌木圓盤上人工手推著旋轉180度掉頭。 看上去這種辦法很古老。 有軌電車1873年起開始運行。舊金山市內多山,道路高低起伏。 據說, 有一神父, 看到馬拉車上山累死了, 於心不忍, 想出了這種理想的交通工具。 至今還是市中心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乘坐有軌電車, 經過唐人街, 建築多是中式建築。 街上的招牌大都是中英文的。 早上9點多, 店鋪多數未開門, 但是行人多數為中國人。 舊金山唐人街號稱是亞洲以外最大的華山聚居區。 舊金山有華人8萬多。 華人餐館對世界各地的游客頗具吸引力, 對於剛剛離開中國幾天的我來說,就不怎麼感興趣。 我更想試試當地特色, 吃在中國吃不到的味道。
漁人碼頭
到了漁人碼頭, 老遠就看到巨蟹標志。 舊金山所產的巨蟹已被公認為全球各類蟹中味道最鮮,最嫩的。 這裡的蟹個頭大, 一只夠兩個人吃。 碼頭的游客區非常熱鬧, 很多攤位分部位賣蟹, 每磅5美金至9美金。 另有蝦也很大。 這些海產都是深海海鮮, 所以個頭大。 據我理解, 深海海產無污染且寒冷地區的海鮮生長速度慢, 生長期長, 所以肉質就特別鮮美。 中午時我專門挑了半只蟹及一些蝦做午餐, 味道不錯。
這裡曾是意大利漁夫的停船碼頭,如今已成為舊金山的游客區,碼頭上到處都是餐廳、咖啡廳、酒吧,主要食品特色是海鮮。價格並不便宜,但西式海鮮做法,對於我來講還是不如中式的好吃。
漁人碼頭,游客彙集,形形色色,給我印像深刻的是乞討者,我看到一個高大的黑人在街頭扮成蠟像,伸出手要錢。如有人給錢,他就像機械人一樣向你致謝,並變換造形,還有人用筐子裝一只可愛的小貓,掛一個牌子“給小貓咪一點錢吧!”。總之,這裡的乞討者各有新意,不同凡響。但都是姜太公釣魚式,願者上鉤,無追討者。
金門灣
在碼頭,有一種游艇, 叫紅白游艇(Red and White Fleet), 專門帶游客游覽金門灣。 包括舊金山和海灣區值得一游的幾個傳統觀光區, 歷時一小時, 每張票19美金。 游船途徑傳奇般的漁人碼頭, 著名的金門大橋, 馬林郡臨海峭壁, 天使島, 岩石島。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個游客上船時領一個耳機, 可自由選頻收聽不同語言的講解。 其中有中文講解。 在船上看著海邊的美景, 聽著詳盡的母語講解, 真是一大樂趣。
太平洋在大山環繞的岸邊開了一個小口, 形成了金門灣。 常年濃霧籠罩, 這個口並不大,就是現在金門大橋的跨度。 據說從太平洋上望過來看到的只是濃霧籠罩的一片山巒。 所以直到一次偶然的強風將西班牙的船只帶入了金門灣, 西班牙人才發現了這一片“金山”。
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是舊金山的標志。 桔紅色的金門橋似巍巍長虹橫跨金門海峽, 把舊金山與北灣地區連為一體。 金門橋建於1937年, 全長2780米。 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為67米。 游船駛過金門大橋, 進入太平洋, 風大得簡直叫人站立不穩。 聽說大橋也會隨風擺動, 正是這樣擺動才消弱了風對大橋的壓力, 重心平衡。 橋的設計頗為奇特。 橋兩端有兩座高227米的鋼塔, 鋼塔之間的大橋跨度為1281米, 直徑近一米粗的鋼纜從鋼塔頂部兩頭連接, 兩行長短不同密如豎網般的吊索懸在鋼纜下, 牢牢的抓住橋身, 使大橋像一個巨大的吊床, 巨風中動靜自如。 橋面寬18米, 有6條行車道, 每天有10萬輛汽車從橋上隆隆駛過。 我到過很多大橋, 廣東的虎門大橋, 香港的青馬大橋……。如今的大橋一座比一座長, 但是都沒有如此大的風, 而且此大橋是在65年前建成, 不能不讓人佩服。
天使島
游船經過天使島, 1882年, 美國國會通過了反動的“排華法”。 禁止華人入境, 一些初到美國的華人被關入了天使島。 名為“天使島”, 對於中國人來講實為“監獄島”。 華人在島上被監禁, 盤問, 直到證實你是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 才可上岸去舊金山。 一時間風聲鶴唳。 人人自危。 錄音導游中播放了一些有此經歷華人的訪錄, 頗為感人。 尤其身為華人, 身處美國, 感受尤深。看到美國的一片歌舞升平,想像曾有多少中國人的血淚。
岩石島
離舊金山最近的島嶼叫做岩石島, 上面有一廢舊的監獄,曾是關押重犯的。 據說犯人到了島上有去無回。 島與舊金山很近, 但對犯人來講卻是無法跨越的鴻溝。 因時間匆忙, 未曾上島參觀狹小的單人牢房, 感受天涯咫尺的自由與繁華。
下了游艇,看到自己的照片已被制成紀念卡。原來會做生意的游船公司,在客人上船時早已搶拍了客人的照片,在你游覽的一小時,搶制成紀念品,價格並不便宜,10美金兩張。但多數游客還是不禁要買下來。後來我在尼亞加拉瀑布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就不買了。
金門公園
金門公園在城市的西北部,轉車去的時候,關於到哪裡下車,不同的人給我不同的指引,弄得我無所適從。 到了公園我才明白,金門公園是一個5公裡長800米寬的大長方形。沒有門,沒有圍牆,所以你從哪裡走都是對的,公園沒有門票,還有免費的游園車可以搭,周末時,有很多朋友,家庭來這裡休閑、野餐。園內有天然的樹林,寧靜的小湖,運動場、博物館、美術館等。後來發現美國人所講的公園是一個大的範圍,沒有圍牆,公路穿行其間,在芝加哥時,我站在街頭問哪裡是格蘭特公園,人家說你現在就在公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