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的寺廟甘孜的寺廟很有名,大大小小寺廟都久負盛名。
去甘孜大寺的路兩邊是很典型的藏式民居。兩層樓的房子,白色的牆,極漂亮的窗飾和門飾。這邊的窗打破了傳統的方形主調,創造性地放置了橢圓,三角的形狀,很是活潑。而家家戶戶窗前露台上必不可少的五顏六色的花也讓人心情舒暢。
一直都覺得選寺的人肯定都是高僧大德,這一路上每一座寺廟都選在風景極優美的地方。塔公的塔公寺,八美的惠遠寺,道孚的靈雀寺,每一個都是視野開闊,在那裡修持,一定可以靜心養性,得道悟禪。
甘孜寺也是如此。寺在山坡上,登寺而望,遠山近田,歷歷在目。心胸自然豁達。
甘孜大寺,特別感興趣的就是他們的館藏展室。一間唐卡展廳,一間跳神面具展廳。唐卡展廳裡有四十多幅唐卡。據說文革前有八十多幅。每一幅或繪或織,都是神態生動,美輪美奐。當中,居然有民國時期都錦生織的九世達賴的唐卡,倒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杭州的都錦生啊,居然會織達賴的像。
跳神面具展廳裡自然是牛鬼蛇神,牛頭馬面,什麼都有,掛了滿屋子都是。記得看過展覽說跳神的面具是用稻草做的而不是木頭,所以雖然造型巨大,其實並不重。
寺裡面還有一間護法神殿,我們進去的時候正有喇嘛在念經。在窗口,三個喇嘛成犄角而坐。一人面前是鼓,一人面前是鈴鐺,一人面前是經文。每到一個段落就鐘鼓齊鳴,振聾發聵。抬頭才發現,牆壁上掛的都是兵器。有各種各樣的刀,還有各種各樣的火槍。據說,這些刀槍是周圍民眾進獻,以表示自己不再殺生的決心。
從甘孜寺出來,看到一個小寺,正在修葺。
幾個喇嘛在補畫壁畫,給已經退色的壁畫上色。壁畫前搭著小小的腳手架,人高馬大的喇嘛們或蹲或坐在上面,湊著燈泡,用極細的毛筆,一筆一筆認真地畫著。每一筆都是精工細作,每一筆都需要極大的耐性和定力。
有時候會想,他們的這種耐心是因為對佛祖的虔誠還是因為對自己的虔誠。是不是因為現代人不再相信神佛,不再對自己虔誠,所以做出來的東西也不再那麼美了呢?
記得村上春樹說過“如果你想追求的是藝術或文學的話,只要去讀希腊人寫的東西好了。因為要產生真正的藝術,奴隸制度是必要而不可缺的。古代希腊人好像就是這樣。奴隸耕田,劃船,而在那同時,市民就在地中海的陽光下專心作詩,研究數學。所謂藝術就是這麼回事。”
一旁還有喇嘛在給柱子上的雕刻上漆。那些雕刻極為精細,上漆的過程也很是繁瑣,一遍清漆,一遍紅漆,一遍白漆,一遍金漆。
然而,奇怪的是,那個雕刻,似乎是三英戰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