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莊(Nha Trang)芽莊原本是我此行最向往的城市,因為它在海邊,聽說有著越南最美最長的海岸線,而我一直喜歡有水的地方。不過天公不作美,我在芽莊的日子,天是陰陰的,第二天還下起了雨。
不過我喜歡在那裡住的旅館,離海灘就隔著一條馬路,不豪華卻很舒服,像個小花園;前台的服務小姐態度很好,也很熱心。記得她留著長長的黑發,身材嬌小,穿著紫色的奧黛,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因為和她舒服的交談,我沒有參加Sinh Cafe的海島一日游而參加了參加了她推薦的那家。
到達芽莊的時候已經是下午。走到海灘邊,看見風浪很大,打消了游泳的念頭,一個人拿著地圖在路上瞎走。先吃了頓劃算的海鮮大餐。說大餐是因為餐廳的服務小姐錯給了我一份別人桌上的蝦而我也稀裡糊塗地吃了這份我沒有點過的菜,加上我自己點的牛肉米粉和魚,感覺像是吃了頓大餐。說劃算是因為在結賬時和不太懂英文的小姐用筆帶手勢地解釋了一番後,她居然同意我少付那個蝦的價錢。每樣東西都很好吃,即使按原來的價錢總共也不過2個多美元。感覺自己真是很腐敗。
接著就是不停地行走。步行去了婆羅門教遺址的占塔,去了芽莊大教堂,去了好些街道。天黑的時候想回旅館了卻迷失了方向。路上黑黑的,路邊的人看我的眼神怪怪的,馬上闖進路邊的一家小旅社問路,然後沿著海岸一直走到旅館。
第二天下起了雨,涼颼颼的。四島之旅因為天氣原因有了些遺憾。不過我還是勇敢地下了水,帶著面罩在水中撲騰了幾下又去了潛水。同船的人來自各地,大家一起吃午飯吃水果、品咖啡喝紅酒,在船頂的甲板上吹風聊天。發現同他們的交流倒比游船的印像深刻。在去第三個島上時,一路和一個澳大利亞女孩和一個英國男孩聊天。他們從河內一路南下,所以告訴了我好些小建議。我們還一起嘲笑日本游客的購物方法,“they buy everything and they don’t bargain”(這句評價後來幾乎成了經典用語)。那個澳大利亞女孩說那是因為“They are tourists; we are travelers”,這句話讓我印像很深。
下午三點多就回到旅館。洗了個澡,換上干淨的衣服。離坐六點的車還有些時間,就去旅館邊上的一條街逛逛。記得前一天晚上來的時候,看見有幾個不錯的餐廳和咖啡廳,還有書店和超市。正悠閑地走著,看見剛才同船的一個澳大利亞男士正坐在前面露天的cafe裡朝我招手打招呼,“hey, you look so fresh!”我坐下點了杯果汁和他聊了起來。他是捷克裔的澳大利亞人,在機場工作,每年有11個星期的假期。他說想去學日語,想干很多事,下次想去南美洲旅行。我們認識不過幾個小時,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可是我們生活的感受是相同的 – 應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人生本來就有無限的可能。然後我們告別,各自搭乘不同的車去下一站。
從芽莊到會安大約十一、二個小時。在車上睡覺畢竟不舒服,不過我還是睡著了。
會安(Hoi An)
會安是我此行最喜愛的地方。喜歡那裡的街道、那裡的小店、那裡的餐館、那裡的美食、那裡遇到的人…
會安是座古城,很小;街道不多,都是窄窄的。有些街道兩邊都是不同的小店,不過一點都不嘈雜。小店裡有賣工藝品的、賣書的、賣鞋的、賣圍巾的、賣衣服的,都不太貴。記得有家書店叫“會安書館”,走進去有點暗暗的,書被整齊地放在邊上的木架子上,屋子裡零零落落陳列著些畫片、明信片、小手藝品,還有些特別的擺設,同時彌漫著一股熏香的氣味。還有一路無數的畫廊,有些畫廊在一幢小洋樓裡,從外面看看就很有味道。因為怕帶的東西太多,我只買了幾條圍巾。在那裡已經覺得太多了,回來後才有點遺憾 – 這樣好看又劃算的東西真該馱一大堆回來。
讓我著迷的還有會安的餐館和美食。在幾條主要的街上,還有河邊,散布著各種各樣的餐館、咖啡館和酒吧。每一個都那麼有情調。喜歡去過的每一個餐館。記得在一個叫Cargo Club的地方喝下午茶,那是個二層樓的洋房,一樓擺著寬大舒適的沙發,燈光迷離,二樓是用正餐的地方,裝修得很有品位。我坐在二樓對著河的陽台,點了咖啡和蛋糕。餐具很漂亮、服務員很禮貌,東西很好吃。在微風習習的陽台上,我享受蛋糕咖啡、看看書、寫寫明信片,寫下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正坐在一個咖啡館的陽台上…”—心裡無限的滿足!還有當地特色小吃Cau Lau、水上餐廳的蟹肉湯、各種形狀和味道的小粽子、街邊的肉骨頭粥和不知名的小吃、以及隨處可見的咖啡…每一樣都讓我留連。
還有便是我在會安遇到了Andrea。去美森谷地的巴士上坐在Andrea邊上,我們打了招呼簡單介紹後便沒再說話;中午回來的時候我們仍坐在一起,還是無語,因為我睡著了。那天下午在古城的街上瞎逛時,看見Andrea坐在河邊的酒吧裡,於是我們坐著聊了會兒,然後道別。晚上我從河對岸的餐廳吃玩飯,從橋上走回來時,看見Andrea就坐在對面餐廳露天的座位上朝我打招呼。這回我們聊得很久。她是德國人,喜歡一個人旅行;我告訴她我是中國人,也喜歡一個人旅行。我們在交流旅行經歷的過程中,享受著志趣相投的快樂。我們從對方的眼睛裡讀懂了只有會享受獨自旅行的人才有的默契。那天晚上,天沒有下雨,我們坐在點著蠟燭的小桌邊,眼前是河對岸兩家掛著紅燈籠的餐館和河面上幽靜的水上餐廳,湖面清澈平靜,倒映著閃閃爍爍的紅燈籠,那種朦朧迷人的景色和恍如隔世的感覺一直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Andrea告訴我第二天還會見到我,因為她也要坐早上Sinh Cafe的車去順化…
在會安的第一個晚上天下起了雨,下得挺大,而且陰冷。我在街上溜達了會兒便全身發冷,准備回旅館休息。還沒有踏進旅館的大門,就聽見裡面傳來動人的歌聲。走進旅館的大廳,看見一個女孩子坐在沙發上,正彈著吉它唱著歌。歌聲優美,猶如天籟之聲。我一時忘了瑟瑟發抖的身體,坐在那女孩子對面,安靜地聽歌。大廳的燈光有些昏黃,沙發邊上有閃著一串小燈的聖誕樹,我和唱歌的女孩間只隔著一張茶幾,我忽然又有了一種出離世事的感覺,好像心隨著那歌聲在飄蕩。她唱完一支歌後,要回房了。前台的服務生和我都讓她再唱幾首。我對她說,我現在很冷但我還是想聽你唱。於是她再唱。那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現場演唱。那天差不多半小時的聽歌好像是會安給我的一份禮物。那個帶著黑邊眼鏡打著鼻環的加拿大女孩給我的旅行增添了幾多享受,而且誰有想到我們後來會又相逢…
會安是個迷人的地方,古樸而靜謐,憂郁而浪漫。與Andrea和那個唱歌女孩的相遇讓我相信即使是同性間的邂逅也可以是美麗的。喜歡在那裡逛街、吃東西、發呆…覺得自己可以一直呆在那裡慢慢沉迷。
順化(Hue)
從芽莊到順化坐車大約要坐六小時,這一段路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人生必去的五十個地方”之一。Sinh Cafe 的車會在途中停三次讓游客參觀。沿途有片片樹林,很漂亮。可惜一路下雨,霧氣又重,海雲關和海灘的景色就無法欣賞了。不過景致雖令人遺憾,同車的人卻好極了。除了重逢Andrea,還遇到了一對在曼谷工作的美國夫婦,丈夫叫George,開朗幽默;他太太是個日裔,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讓我一開始猜測了半天她來自何處。
車子愈往北開,雨下得愈大、霧氣也愈重。從車窗看出去,幾乎是朦朧一片。大家於是放棄賞景,在車廂裡聊天。George問了我好多問題,從為什麼一個人出來旅行到你的生日是什麼時候。自從到了越南,已經被問過很多次類似的問題。可能他們很少看見像我這樣中國女孩一個人跑出來瞎混,所以對我的一切都很好奇吧。和George的交談很愉快,我告訴他我肯定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樣出來玩兒的中國女孩。
下午到了順化後就去找旅館。經過幾番折騰,幾番討價還價,最後住在了一個叫Bamboo Hotel的地方。為了省錢,和Andrea同住一屋。放下行李後,我們就出門找東西吃。雨不停地下,幾乎澆滅了我們所有的游興。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在一個小食鋪裡吃了碗米粉。走到順化皇城已經下午4點多,離結束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左右。皇城像是中國故宮的縮略版,游客寥寥,整個皇城顯得冷冷清清。我和Andrea像是完成任務般地在裡面逛了一圈便出來了,沒有拍一張照片。
一切的不順利好像從晚上開始轉機。去了一家印度餐廳吃晚飯,餐廳像個大帳篷,生意很好。在悠悠的印度音樂聲中,在迷離的燈光下,在咖喱的香味裡,和Andrea邊吃邊聊,很開心。
第二天,雨突然停了。去boat trip的路上,又見George夫婦,大家好似老友相逢般地高興,同時慶幸老天幫忙。那艘雙龍頭船載著十幾個人在香江上行駛,我們幾個不安分的走出船艙來到船頭。江水泛黃,兩岸的景色一般,不過能夠坐在船頭甲板上航行的感覺卻是很棒的。大家有的拍照,更多的只是隨便找一處坐著,看伸手可及的河水呼呼流過、望著遠處的河面發呆…沒有過多的交談,大家好像都在享受這一刻的從容。
龍船帶著我們去了五個地方,最喜歡的是美麗而浪漫的嗣德陵。陵園中有湖,湖中種滿水草、荷花,湖邊還有亭榭。特別鐘愛那裡的樹,有一種白色枝干的,樣子很特別也很好看;還有大片樹林中那種高大肅穆的參天大樹,配上嫩嫩的青草地和點點的小白花,就如油畫一般。陵園靜靜的,人不多,每一處都有不錯的景致,走在其中非常享受。
下午回到了市區,和Andrea准備乘夜車去河內。趁時間還早,我們去了家小小的糕點店,各自點了杯咖啡,我還要了份蛋糕。和好些地方一樣,我點的清咖啡是裝在濾器中端上來的。看著咖啡一滴一滴濾在杯中時,忽然對這裡生出幾分留戀。那些不順利的記憶漸漸褪去,那些可愛的人、美麗的景變得愈來愈清晰。
注:照片攝於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