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不錯的機會,經德國工商大會朋友介紹,得知在2004年春節前在德國埃森有一個歐洲建築展。於是很快的拿到了該建築展的邀請函。當然簽證是必不可少的。遞交公司的所有文件,與簽證官面試。。。。。就這樣匆匆地拿了簽證和機票在年前“飛”了。 公司其他同仁都不願在春節來臨之際出國,而我則是個“自由人”。這麼好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這是我第二次訪問歐洲。但對於德國我是第一次。(一)漢莎航空
漢莎航空總是提供最好的服務。對中國人也不例外。從上海飛法蘭克富的航班除了一些德國人其他都是國人了。國人中更多的則是溫州和福建人。他們的穿著、行李、語言很快地能在眾多的國人中分辨出他們來。飛機遲遲未能起飛,原因是還有一位乘客沒有到。當然是中國人啊。大家只能耐心的等著她的到來。我很幸運,邊上的位子是空的,再隔壁的是一位德國老先生,很是GENTLY。我坐在靠窗的位子,而他則是靠走廊。當他起身讓位子給我走時,我才發現他是一位很“巨大”的老先生。胖+高。我想中間的空位子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可以寬松身體。那位中國女乘客終於來了。是一個溫州人。大家用不滿的情緒看著她的到來。而我想她也許是第一次坐飛機,又是獨身一人,也不能怪她了。商務艙的位子距離是很有限的。這位溫州籍女乘客的位子亦是靠窗,而緊臨她身邊的是2個德國男人。當溫州籍女乘客走到自己的位子邊,那2個德國男人疑惑的看著她,也許他們想她是否搞錯了自己的位子。但機票沒錯。無奈,德國男人只能掃興的讓路了。可是讓我們吃驚的是那位溫州籍女乘客,她屁股還沒粘上座位,手機已經響了:“喂。。。“喂。。。我已經上飛機啦。。。。。好。。。恩。。。。。。。。” 天啊,飛機已經在啟動了,她居然還打手機。德國人馬上報告機長。唉。。。。。可憐的溫州籍女乘客,還未等她話說完,乘務長就過去告知她馬上把手機關了,要不然要將她趕下飛機了。總算一切都安頓好了,飛機起飛了。可晚點了20分鐘,就是為了等那個遲到了還要哇啦哇啦地打手機的溫州籍女乘客。看得出來,德國乘客都是滿臉不滿。而中國人則是習以為常了。急啥子啊?!飛機早晚要開的!
比較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KLM來說,漢莎航空的確很不錯。。。在此我指的不錯不是指服務,而是飛機上提供的餐飲。足夠的飲料和新鮮的食品的確給我享受,畢竟那張來回機票價格不扉啊,它們應該提供優秀的服務!我一共喝了2 杯白葡萄酒,不是小杯的啊,之後是海鮮午餐和甜品。在我大快朵贏的同時邊上的德國老先生對我的酒量很是驚訝!要知道德國的白葡萄酒可是有點名氣的呀,我可不會錯過這樣好的機會的。
每次乘坐歐洲航班實在對他們的服務不敢恭維。不是說服務不好,也不是洋空姐臉上沒有笑容,每每踏上歐洲的航班,迎面是一張張洋空姐的笑臉,可轉過身去總覺得不是滋味。在那一張張洋空姐的笑臉背後總覺得她們的骨子裡帶著點傲慢和霸氣。雖然她們從事的是服務性工作,可並沒有真正地在對待中國人的服務上是那麼的真誠、和氣。特別是對待一些不會說英語的中國乘客,他們更加有點RUDE和MISBEHAVIOR。對於這些我已經很仔細的觀察過。當他們知道你是個會英語同時對歐洲的習俗很了解的乘客時,她們的態度則完全兩樣。臉上的表情轉變之快真讓人驚訝。可想而之他們對待頭等艙的服務態度與經濟艙將是180度的不同!也許在空姐的心目中錢是可以代表一切!或許我過於敏感,可事實將會說明一切。
(二)法蘭克富機場
飛機平穩的降落在法蘭克富機場,走出飛機通道,迎面的氣味告訴我我已經踏上了歐洲大陸。時間是下午6。30。而此時中國時間是午夜,我的大腦還在時差中,暈暈的。我得趕快把我的大腦的時鐘撥回到歐洲時間!
早就聽說歐洲許多機場對中國乘客的護照在出機場前嚴查。在國內只是聽說,不知道是怎麼個檢查法子,這次總算領教了。到了出口,是歐洲人,免檢護照;是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先停下,將護照交於德國警察,然後他會先“惡狠狠”的看著你(可能是一種心理較量)然後用生硬的英語問你“為何來德國?去哪?”奇怪!這些問題早在我申請簽證時就向簽證官表達清楚了,要不然他們會給我簽證嗎?!據說以上的問題對於鑒定那些偷渡客很管用。因為偷渡客心虛,當警察一盤問他們,他們就露了馬腳。當然那些問題問到我了,德國警察只說了一句OK, PASS。原因還是在於語言和你的舉止。
在這裡不得不說幾句法蘭克富機場的好話:“設計合理,考慮周全,飛機+火車+汽車給初來駕道的旅客提供了一應俱全的服務。”也許這是最能反映德國和德國人精密思維的了。
辦妥一切應該辦的出關手續,移民局的警察在我的護照上“砰”地敲了一個過關的圖章。我BYE BYE 了法蘭克富機場。時間已是晚上10。30了。化了70歐元坐上了歐洲最好的城際快車。
(三)城際快車。
我扛著行李“爬”上了火車。為什麼是“爬”上的呢?那是因為歐洲的列車是為歐洲人設計的。他們人高馬大的,火車也就設計的寬寬暢暢。對於我這麼個小小的亞洲人來說,那火車的階梯也是要“爬”上去了。安排好行李,我在過道裡喘了口氣。我看著我的火車票的號碼才明白我的位子要在這2節車廂的另一端。天那,那就意味著我還得扛著行李過2 個車廂才能到我的位子。不!就近坐了。就在我站在過道裡來回想和觀望時,那2節車廂的人也好奇的看著我—— 一個亞洲女子。就像在國內我們看“鬼子”一樣的眼光。我趕快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定了定神。真累啊!很想有一支煙。四周一看沒抽煙的。哦,原來這是無煙車廂。走過“一等車廂”來到了“煙君子”車廂。雖不是煙霧繚繞,可大家都在“呼呼”的冒煙。來一口吧,我終於到了德國,讓我放松一下。我這樣想著,抽著。邊上的德國男人的眼光悄悄的瞥著我,有點曖昧!一支煙的工夫埃森車站快到了,我趕緊回到了我先前的座位。當我路過“一等車廂”時,我掃了一眼“一等車廂的乘客”,我很想知道那“一等車廂”向那些“一等乘客”提供了怎樣的服務。4人共用一個桌子,可以上網,禁煙。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任何與普通車廂有多大區別的了。或許就是“一等乘客”本身所具有的“身份”了,他們要與眾不同。其實在“一等車廂”與“普通車廂”的價格上已經將彼此之間乘客的“身份”劃定很明確了。
(四)德國的出租車
和上海相比德國的出租車永遠面臨著“等待”和“排隊”狀態。便利的交通和國家提供給職工的交通補貼使得德國的出租車成了一種“奢侈”的擺設。一般只有外國旅游者才會租用出租。起步價通常是5歐元,許多出租車都是“奔馳”。在德國我一共乘坐過3次出租,卻有3次不同的經歷。
第一次是剛到埃森的那天深夜。出於安全考慮我叫了出租。走出火車站,見一排溜的出租車正在候車。那些司機見我單身女子,就圍了上來用很蹩腳的英語問我去哪。在那些司機中很多都是中東男人。本來我就對中東人感覺不好(不是種族歧視),而是他們很狡猾和刁蠻。所以我挑了一個看似德國本地人的男子,希望乘坐他的出租車。可他告訴我他們有個“行規”就是排隊候車,那對大家都很公平。無奈我只能上了第一輛出租。司機是個不會說英文的阿拉伯人,且有些邋遢。唉,倒霉,就算我運氣差吧。我把我要去的旅館的地址交給了他,他依據上面的德文出發了。由於在上海經常坐出租車,使得我積累了很多經驗。憑我的知覺這個阿拉伯司機是個新手。埃森是個不大的城市,而我的旅館又在市中心。可這個阿拉伯司機就是找不到我要去的旅館,還開著他的“奔馳”滿城的轉悠。似乎他是在盡力的幫我找,可那價格表啊就見著數字在跳。唉,真急死我了。我聲嘶力竭的對阿拉伯司機說“假如你找不到我要去的旅館,我不會付錢的;反之你還要把我送回火車站!”他或許聽懂我說的,一口“NO PROBLEM “,可他的車還在那裡七轉八轉的。夜越來越深了,車外下起了毛毛細雨,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爬上了我的心坎。。。從火車站到我住的旅館其實只是個起步費可這個阿拉伯司機卻對我耍了個小小花招,饒圈。。。可對於這種行為很難投訴,你沒確實的證據,更何況我人生地不熟的,想想真有點後怕。當然最後他還是送我到了我要去的旅館,並且將我的行李拿到了旅館裡。看看,在德國居然被阿拉伯司機“蒙”了一回。
第二次時間還是晚上。這回是遇到了一個德國女司機。不懂英文。我想這回我要投訴的內容是她不認識路,並且在用電話向她的同事問路時,沒有把計價器暫停。我當時就告知她的這種行為我是可以拒付的。(呵呵,我似乎是用上海出租行業的行規在要求那個德國女司機)不過她也似乎意識到她的這種做法的不妥,連忙用做簡單的英文說“SORRY”。雖然她將我送到了目的地,可我一分小費都沒給。我想她的服務並沒有讓我感到絲毫的熱情和滿意。
當然最後一次我遇到的那個司機較前面2次的好多了。會英語,熱情,一點點幽默。服務主動,上下車都是他幫我提的行李。最後道別的時候至少還能說句:“HAVE NICE DAY !”我想作為出租車這樣的服務業,司機至少應該會一點點英文,那將會給一個外國人多少帶去點在異國他鄉還能感受熱情和友誼的氣氛。不過在我的眼裡,德國人的確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無論他是一個出租司機或者是一個路人。在他們眼裡亞洲人就是亞洲人,即使在他們的熱情中也帶著高傲的因素。(未完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