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源,野生動物的天堂

作者: 13906817

導讀旅游開發後,這裡成了一個名聞遐邇的景點,叫太湖源,意即太湖源頭之所在。江河湖泊的源頭大多是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源頭所在地往往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太湖源頭雖然離杭州不過幾十公裡,並不像長江、黃河的源頭那麼遠離城市村鎮,但由於這裡林木豐茂,植被原始,卻同樣也是一個野生動物的樂園。海拔1271米的馬尖崗是太湖源的主峰,棲息於馬尖崗一帶 ...

旅游開發後,這裡成了一個名聞遐邇的景點,叫太湖源,意即太湖源頭之所在。江河湖泊的源頭大多是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源頭所在地往往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太湖源頭雖然離杭州不過幾十公裡,並不像長江、黃河的源頭那麼遠離城市村鎮,但由於這裡林木豐茂,植被原始,卻同樣也是一個野生動物的樂園。海拔1271米的馬尖崗是太湖源的主峰,棲息於馬尖崗一帶最為珍稀的野生動物當數國家一級保護的梅花鹿,其余同屬一級保護的還有雲豹、黑麂、屬二級保護的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等,另外還有諸如黃麂、野豬、野兔等就更為普遍了。龍須溝是座落於主峰馬尖崗腳下的一個小山村,此處是太湖源的主景區。龍須溝為一狹長的峽谷,山溝裡東一戶西一戶散落著十幾戶農家。這裡的農民與野生動物毗鄰而居,常有接觸。

馬尖崗雖有梅花鹿,但它們幾乎從不下到龍須溝來。這倒不是它們因身份高貴而深藏不露,而是因為梅花鹿生性膽小,一般都棲息於遠離人類的高山叢林之中。豹類動物的活動範圍雖然很廣,但因數量有限,一般很難覓其蹤影。前年曾有人在龍須溝一帶見到過一只豹子,但稍現即逝,從此之後這豹子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較為常見的當數野兔、野豬,其次就是黃麂、獼猴了。野兔是草食類動物,主要食物是青草。春夏季節,山上土肥草嫩,野兔一般不會下到農田來糟蹋莊稼。但到了秋冬時節,山上草木枯萎,食物減少,野兔取食的目標就向農田轉移。它們在農田邊的山坡上挖個地洞,白天在洞中養精蓄銳,等到夜晚月上東山時就出來啃吃油菜、麥苗等農作物。野兔個頭雖小,但一只小小的野兔一個冬季也能把一整塊田的麥苗糟蹋殆盡。野豬的破壞力就更強。野豬最喜歡挖泥土中的塊莖作物,如蕃薯、蘿蔔等。它們用嘴巴拱翻泥土,在泥土中尋找食物。野豬的嘴巴十分有力,一個晚上能把一塊地翻個遍。獼猴的活動雖然有一個固定的範圍,但這個範圍很大。太湖源目前真正的野生獼猴只有一群,以馬尖崗為中心的附近幾十平方公裡的山林是它們的活動範圍。春夏時節,山上食物豐富,它們到龍須溝一帶活動的次數相對就少。但在食物稀少的深秋及冬季,這群獼猴就經常會在作為太湖源主景區的龍須溝一帶出沒。獼猴下山的目的就是偷吃田裡的莊稼。獼猴十分聰明,什麼時候哪塊山上出筍了,什麼時候哪塊地的玉米成熟了,諸如此類的情況它們都了如指掌,所以行動的針對性很強。因此,到了莊稼成熟的時候常要去人看著,要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這些小家伙糟蹋個精光。太湖源景區現也養有一群獼猴,但這群獼猴是景區為便於游客觀光而經過人工馴化的,雖然猴群中仍保留著猴王及哨猴等野生獼猴的特征,但已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野生動物了。

一個正常的生物鏈要求在同一區域內的各類野生動物的數量處於相對平衡,但太湖源的野生動物鏈目前卻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造成這種現像的原因正是人類對環境的保持。野兔和野豬都是肉食類野生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依靠一年多胎,一胎多崽的高繁殖率在自然界保持它們的種群優勢。文革期間,當地植被破壞嚴重,生存環境的破壞直接導致了包括草食類和肉食類等在內的所有野生動物的銳減。二十年前當地政府采取措施禁伐林木恢復植被,改變了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有了良好的生存空間,草食類野生動物的繁殖優勢立即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肉食類野生動物繁殖率低,種群擴張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草食類野生動物。鮮有天敵的制約,野兔、野豬、黃麂等草食類野生動物的隊伍就迅速擴張。但是,這種不平衡僅只是一種暫時現像,它最終將會導致野狼、豹子等肉食類野生動物數量的增加,使太湖源的野生動物重又處於一種良性的平衡之中。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