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以前可沒聽說過。還是在一家報紙發現了一則消息,一九九八年六小齡童只身到嵖岈山發現了此山的獨特,為此引來《西游記》劇組在此拍了三集西游記續集,使此山名氣陡增,頓時充滿了神奇色彩。此山又叫嵯峨山、玲瓏山,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地區遂平縣內,據說有華山之險、峨嵋山之秀、雁蕩山之怪三大美譽。哇呀呀,說什麼也要去看看了!
去年夏天同三位好友一同前往,乘車途中,活潑的李大姐煞有介事地講著不知從哪裡聽來的嵖岈山的來歷:有一天,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吵架,一怒之下,將花盆打碎,瓦片落在人間變成了嵖岈山。同來的大胖子王君問她怎麼知道的,李大姐眯眼一笑:“唉呀,他們倆吵架我正在一旁看熱鬧呀!”李大姐的花腔調兒把周圍人都逗樂了。
走進山門,只見群山環抱,峰頂細泉緩流,青青石山上無數橢圓周形波浪似的紋路層層相疊,石縫中點綴著一些千姿百態的綠樹,還真是像天上落下的盆景。沿著左邊的小道前行,但見湖光山影,絕崖聳峙上“蜜蠟峰”三個字清晰地映於一泓碧水之中。這裡沒有人聲的喧嘩,只是偶爾傳來幾聲小鳥的啼鳴。我仿佛置身於靜謐的仙境了,思緒也靜止了,待醒過神來,深感回歸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這個命題是永恆的。
“萬人洞”是我們途經的第二個景點。望著黑幽幽的洞口,我還想像著裡面有鐘乳石之類的奇觀,導游說這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岩石山縫,從此可抄近路上山。下入洞中,才感到慘了,隔不遠有個昏黃的小燈泡照明,洞壁兩側潮濕,頂部是參差的石頭,腳下是凹凸的石路,一會兒登攀,一會兒下跳,一會兒貓腰,一會兒下蹲,看到頭頂探頭探腦懸著的石頭,我突然擔心它掉下來,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兒,我們的可憐的胖子王君氣喘噓噓,他脖子上替我們掛著兩個裝著食物的挎包,他是男子漢就該照顧我們呀。約二十分鐘,我們終於爬出洞口,見了青天,個個都是大汗淋漓了,早有賣洗臉水的等在出口。哦呀,這真是一次身心磨煉,感受也是很深的呀,只有經歷了黑暗中的艱辛,才感到藍天下的自由爽快!
山勢漸陡,全不似泰山正路的石階,這裡彎曲陡峭,有時一步要跨一米,時而手摳凹槽攀登,時而弓身穿越,一會兒又手扶雙壁在窄窄的陡坡往下滑行。模樣雖有些狼狽卻也樂趣橫生。一路上穿過包公廟,探秘桃花洞,察看星星井,趣觀飛來石。這飛來石說來也奇,兩個懸崖峭壁之間夾著一巨大渾圓的石頭,遠看像龍咀含了一顆珠子,據說這石確是飛來之物,我想是王母娘娘打架時掉下的珍珠吧。繼而我們側身走過十幾米長的一線天,老胖王君用眼一量怕夾在裡面出不來,就繞道而行,其實他早已很狼狽了,在登山用勁時撕叉了褲子。喲,眼前豁然開朗的是石猴院,這是嵖岈山的著名景點之一。風格迥異的山石向你展現了栩栩如生的畫面,有一大山石,似活脫脫一個大猩猩,半蹲半立,鼻眼分明;另一像猴子的巨大岩石依山而立,威風凜凜,神態逼真;還有緊緊相依的一大一小的母子猴,更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使你不由地贊嘆天地造化萬物的鬼斧神工了!怪不得引來了西游記劇組,這裡不但有孫大聖的靈氣,而周圍的群山怪石,似萬浪排空,造型奇特,怪誕鬼謐,又不由使你想像這是牛魔王等妖魔的蜇伏之地,當然也是唐 三臧西天取經的必由之路。而野趣橫生的“劍魚石”景處又是另一番天地了。突兀而立的劍魚石無依無靠,伸長了脖頸直探青天。底處怪樹老滕,無不顯示出天然去雕飾的原始形態,讓人備感古樸自然。
由於時間關系,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石、九大名棚,我們不能一一看到,帶著遺憾與眷戀開始返回下山途中,有兩位婦人叫賣石涼粉的聲音吸引了我們。這種涼粉晶瑩透明,撒上白糖,滴上幾滴薄荷水,清香甜涼,已是心熱口躁的我們各吃上一碗頓時醒目清心,爽快的很。繼續下行的道上突然發現前面有一男子,哆哆嗦嗦搖晃不止,雙腿擰著花似的支撐著大幅搖擺的身子,時而在原地打顫,時而如離弦的箭往前猛衝幾步,幾乎都有翻空和栽倒的危險,我們都替他捏了把汗。道邊小販講此人患有小兒麻痹症,是個菜農,經常上山,西游記劇組來拍攝時,引得萬人上山,而此人場場相隨。我們不禁稱奇。這等曲折的山路競使這樣殘疾的人自由往來,不知是如何煉的功夫,莫非沾了嵖岈山的仙氣?
暮色低垂,天已黃昏,我們踏上回歸之路。哦,充滿神奇色彩的嵖岈山,我們何時再來敘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