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想更多方位地看看中甸。1933年,英國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面:遠在東方的一塊永恆寧靜的土地,那兒雪峰峽谷、廟宇深邃、森林環繞、牛羊成群,這就是名叫“香格裡拉”的世外桃源。
2001年12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雲南中甸縣更名為香格裡拉縣。中甸,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位於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迪慶州擁有壯麗的峽谷、巍峨的雪山、純淨的湖泊、廣闊的草甸、鮮艷的花海,當之無愧地享有“香格裡拉”的美譽。
噶丹松贊林寺,是我在中甸觀光的第一站。在永生飯店對面乘坐三路公共小巴,只花一元錢,車上零零落落地坐著幾位乘客,其中兩位姑娘看似來自粵港地區,正專心致志地用白話交談。她們也是和我一樣,去找尋神的光輝,松寺的意像麼?
車子穿過市區不遠就到了。1674年,五世達賴喇嘛奏請清康熙皇帝批准後,親自選址,頗具獨到眼光選中了香格裡拉,興修了這至今為止依舊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並賜寺名“噶丹松贊林寺”;隨後,清雍正皇帝賜漢名“歸化寺”;又因其建築格局酷似西藏布達拉宮,也被稱作“小布達拉宮”。
松贊林寺依山而建,座北向南,遵循著藏式碉樓建築風格,共有五層。在幾近黃昏的陽光中,帶著歷史的厚重感,雄渾蒼勁,肅穆神秘。雖然我是在拜謁過西藏的布達拉宮後方才走近它,我還是被它的壁畫深深吸引了。
我看到了這樣一幅情景:一只猴子和一只黑像,一步一步地在佛的引導下,洗淨自己的雜念,拋卻惡之行為,昄依我佛,最終走向光明純淨,變成了白像,升上極樂世界。
‘生命輪回圖’演繹著生命的輪回報應,勸說世人為善。以我凡人之見識,我不全理解‘生命輪回圖’的博大精深的奧秘,但諸多昄依佛教的信徒們虔誠的禮拜、大徹大悟、心甘情願拋棄名利的精神還是深深地打動了我。喇嘛們朗朗的、抑揚頓挫的誦經聲,飄蕩在寺廟的上空,久久回旋。不管有無宗教信仰,來客總該幡然醒悟:與人為善,積善行,擯惡行,總是為人應有之根本。
松贊林寺周邊,白牆灰瓦的民居在草甸上怡然安靜的佇立著,屋前的木欄杆上晾曬著金黃色的青稞,與草甸、青山一道,在斜陽中組合成寧靜和諧的田園風光。道上時時出現的一頭牛一只狗,給寧靜的小村落陡增幾分生命的活力。意識的流動在此靜止,已經無暇去分辨這一切的美麗究竟是夢,是幻,抑或是現實?
我真願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看斜陽藍天,賞綠樹碧嶂,洗淨心靈的疲憊。可是,我終究不敢一路往前,日將落,靜謐的小路不能給我足夠的安全感。終於,在又一輛小巴疾馳而過時,我招手截停了它,極不情願地回到現實世界。人生,有多少時候多少人在走著並非自己最喜愛的路?選擇此小路,放棄彼小路,心,卻從此眷戀著彼小路。也許,沒有經歷(完全)的總是最美的?現實卻是最該珍惜的?且留一分美麗在內心細細咀嚼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