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鳳凰過年的理由很簡單,想找個美麗的小城閑散的過幾天沒有時間的日子。到了那裡,極度興奮的我們玩興大發,以古城為軸心,探訪了幾個古老的村寨。舒家塘
到“來吧”過早,碰到了同樣在研究地圖的老郭,他在找“舒家塘”,有人力薦這個地方,剛好大家走同一個方向,遂結伴同行。乘車到達阿拉鎮,我們決定跟他一起去然後再轉戰黃絲橋。
電動三輪車顛簸在山路上,走了將近半個小時才到達舒家塘。那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土家山寨,保存著完好的原始和古樸。沒有如織的游人,沒有形形色色的小店,也沒有想像中春節鄉村的熱鬧,有的只是一份落寞和空靈。山寨分為上下兩部分,房子依山而建,一層疊一層,黑色的房瓦錯落有致,秀出了大山中的寧靜。
我們請了一個小姑娘帶路,沿著石板階梯一步步探尋。總是不經意間會在階梯的盡頭看見一間又一間的老屋,常常又會穿過一個屋子才看得到另一片景像。古木雕成的精美的窗欞,記錄著他們深遠的歷史。很多房子都空無一人,只擺著簡單的家具。我們知道他們都是外出謀生了。我們驚嘆著歷史留下的痕跡,拿著手中的相機對著每一個角落狂拍,可村裡人更向往今世的文明,這便是“圍城”了。
總算是在一個水井旁聽到了嘈雜的人聲,有幾個洗衣婦在那兒嘻笑,和她們聊了聊,才解開了我們心中的一個謎團。這個寨子大部分人都姓楊,而且有幾戶人家更是古代的舉人、進士甚至入朝為官,為什麼偏偏叫做“舒家塘”呢?其實這個寨子早先是叫“書家堂”,只因讀書盛行,戶戶皆文章的意思,到了後來有一任小官,姓舒,恐怕也是為了光宗耀祖吧,遂改名村名為“舒家堂”了。
PS:照片是一個朋友攝的,舒家堂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