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份因企業公務我到歐洲去了一趟,在歐洲部分國家逗留了半個月,時間雖然很短,但給我的感受頗深。總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文章,但因自己的筆墨太差,只能把感受最深的用文字簡單地加以描述。公路交通與司機的法規意識
我從巴黎出發,先後經過比利時、荷蘭、德國、瑞士、奧地利最後從意大利的羅馬返回北京,到了14個城市。近5000公裡的行程都是乘汽車來完成的,所以對公路與司機了解得多一些。
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暢通無阻。我所經過的路程幾乎都是在高速公路上,平均時速在130公裡(我乘坐的是“奔馳”9座位旅行車)。除極個別路段外,絕大多數都是雙向六車道,路面質量也都很好。其中,在德國境內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還是“二戰”時期修建的,路面依然是平坦的。從奧地利的茵斯布魯克市到維也納市,全程約520公裡,當天下著小到中雨雪,但對車速並沒有造成多大影響,車速始終在120公裡/小時左右,不到5個小時就跑完了全程。盡管雨雪很大但是路面並沒有積水,沒有防礙汽車行駛和正常剎車,可見道路的排水和路面的吸水性能之好。我所走過的除了意大利國家和個別超長涵洞以外,高速公路都是不收費的,所以幾乎沒有因停車而影響行車時間。即使有收費的也很簡捷,在入口處設置一個無人職守的自動出卡機,司機即使不把車完全停下來也可以將卡片隨手取到,在出口處設置一個“吃卡” 機,司機將事先拿到的卡片放入卡機,熒光屏上就立即顯示出所走過的裡程、應收費金額,每過一輛車用不到半分鐘。在德國跑高速公路是不限速度的,反倒太慢了不行,小於100公裡/小時的汽車是不能上路的,盡管路上的車流很密但卻很少出現“塞車”的情況。
我乘坐的是一輛很普通的“奔馳”旅行車,車上裝有衛星導航器(據翻譯說當地絕大多數的汽車都裝有這個裝置),衛星導航站覆蓋全歐洲的各個角落。當你輸入要達到目的地的准確名字,屏幕上就會給你指出要行駛的路徑、裡程,即使你走錯了,它也會給你指出改正的途徑,這給司機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司機的交通法規意識非常強,幾乎見不到有意違章現像發生。這些國家的交通法規是十分健全且嚴格的,城市道路和限制車速的高速公路路段,都設有雷達測速並帶有自動拍照功能的裝置,只要有違章車輛通過,這個裝置會自動紀錄下來,通過網絡將違章罰款單通知到司機和司機個人信用卡的開戶銀行,銀行很快就完成了劃款職能。我所乘坐的車在一家酒店門前路上尋找停車位置時,不慎被拍照了下來,司機向我抱怨他要被劃掉50歐了(約500元人民幣)。在城市找停車位置的確不容易,因為車太多了,即使這樣也沒有哪個司機膽敢隨意停車。所有停車位都是有明顯標識的,什麼限時停車位、什麼限車種停車位、什麼殘疾人停車位、甚至還有什麼女人停車位,只要你停錯了就要遭到“抄牌”(即罰款)。有幾次為了找到停車位,我們的司機兜了十五六分鐘的“風”。遇到“紅燈”或異常情況要停車時,司機都自覺與前輛車保持一個車位的距離,根本沒有哪個司機敢“鑽道”、“夾三兒”“偷機取巧”。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前方發生事故而停車的情況,所有的車輛都是“規規矩矩”的,憋了近兩個小時,就沒有一輛車敢到右側的緊急停車道上向前擠,更沒有一輛車敢到這條道上掉頭返回離這裡只有兩三公裡的出口而離開高速公路,盡管這條道是暢通無阻的。當交通警察下令所有的小汽車可以掉頭返回離開高速公路時,不到一刻鐘,在長約十公裡憋車“長龍”中的所有小汽車都“逃之夭夭”了,而沒有一輛大車敢“渾水摸魚”溜掉。
在所有的高速公路上,為了給司機提供隨時可以休息的地方,除了設有正常的服務區以外,還每隔五公裡左右設有一個汽車休息帶。休息帶與正常行駛的路面之間,有寬約十米、長約百米的樹木花草隔離帶,很有人性化氣息。
體現人性化關照殘疾人
在這些國家裡的交通秩序中,都體現了行人安全第一,機動車主動避讓行人。在城市行人斑馬道的兩端都設有手動變換信號按鈕,當行人遇到急事想要橫過道路時,只要按下按鈕信號就會變為綠色,當然左右的機動車就要吃“紅燈”了。這裡的行人都有好耐性,我沒有見到有人去按它。一次在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我們一行急於過橫道去趕游景點,就小試了一下那個按鈕,還真靈,突然間兩側的“車龍”斷開了,斑馬道讓給了我們。我走到中間回頭看有沒有人掉隊,無意中看到站在路邊的兩個當地人在向我們笑,我不知道是在嘲笑還是會意的微笑。
許多行人斑馬道還設有樂聲,其實就是兩種聲音,一種是像敲梆子的聲音,一下一下的,另一種是像小孩玩撥浪鼓的聲音,一下緊接一下的。開始我不知道這是干什麼用的,以為是告訴人們快點過馬路。後來向翻譯請教才知道是為盲人准備的,敲梆子的聲音是告訴准備過路的盲人現在是“紅燈”, 撥浪鼓的聲音是告訴准備過路的盲人現在是“綠燈”。在好多主要的階梯步道(當然階梯不太多)的兩端,都設有專用自動斜道,這是專門為殘疾人預備的,只要按下電鈕,金屬斜道就會自動鋪好,讓殘疾人的代步車順利通過。用後再按下電鈕,金屬斜道就會自動收起來。除了衛生間有殘疾人專用位置以外,汽車停車也有殘疾人專用位置,甚至有的電梯也是殘疾人專用的,所有這些正常人是不得占用的。
廣告招牌遭到限制
在到歐洲以前,我總以為那裡國家的廣告招牌會比中國多,鋪天蓋地、比比皆是,因為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嗎。但當我身臨其境時卻沒有見到那種情形,相反,那裡的廣告招牌是要受到嚴格限制的。城市街道兩側建築物上,所有的廣告招牌都是比較小的,只在一樓與二樓窗戶下邊之間,有約寬(高)不足一米的廣告或招牌,從樓牆向外伸也不過一米左右。根本見不到把二樓窗戶都擋死的廣告或招牌,更不見欺街占道的廣告或招牌。這些國家都有法律規定,所有廣告招牌的設置都不得防礙建築物自身面貌的顯現。和我們國家更顯不同的是,那裡的高速公路兩旁根本見不到廣告,5000余公裡的行程,只見到公路專有的標志牌,見不到一個聳立在路旁的廣告招牌以及商業性的宣傳畫。我請教翻譯才知道,這些國家是不允許在高速公路上及兩旁設立廣告招牌的,因為那樣會擾亂司機視線和思維,進而防礙行車安全的。而新聞媒體上的廣告卻是鋪天蓋地的。
人與自然環境
5000余公裡的行程,我見到了不少的工業煙囪,但是卻沒有一座是冒著黑煙或是黃煙的,看到的只是冒著白色蒸汽。我所見到的河流,如那些著名的多瑙河、塞納河、萊茵河即使是在市內流過的區域也是清澈碧綠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河,如美茵河、阿諾河、茵河的河水也是很干淨的。我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意大利的威尼斯,都是乘坐游船進行城市觀光的,所經過的河流水域沒有見到水面有漂浮的雜物,根本看不見丟棄的包裝物。這兩個城市每天都要有成千上萬的游人乘船游覽,要保持這樣干淨的水域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吃過面包的小塑料袋一直拿在手裡,直到下了游船找到垃圾桶才把它丟掉。
城市街面衛生狀況比我國的大連、青島、威海還要好,公共場所包括公共汽車裡,見不到有人抽煙,道路兩旁很難見到廢棄物,地面上也很難見到痰跡和煙頭。我乘坐的汽車在雨雪天氣裡跑了兩天,只見到車的外部有水淋過的痕跡,見不到“泥猴”般的狀態包括車的底盤。道路兩旁的積雪盡管好幾天了,但仍然是潔白的,見不到表面有黑灰。在這些城市(包括鄉村)見不到欺街占道、擺攤叫賣,見不到“神牛”和“蹦蹦車”, 更見不到方便袋“漫天飛舞”。
我在瑞士的盧塞恩市游覽時,見到位於市區的盧塞恩湖面上有無數只白天鵝、野鴨、各種水鳥,它們根本不在乎人們就在它們身邊,戲水覓食悠閑自在。我只見到有當地人向湖裡扔食物喂這些可愛的禽鳥,沒見到有人去干擾它們正常游玩。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美泉宮公園裡,我見到許多野生的小松鼠在樹上樹下串跳,在雪地裡跑來跑去,還不時地到游人跟前尋找核桃仁,它們已經習慣人們給喂食物了。只要有人伸出手,在手心兒裡放點鳥食,就有小鳥飛到你的手上叼取食物,人與這些動物已經非常和睦相處了。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我見到有數不清的鴿子生存在這裡,它們就在游人中間飛來飛去、走來走去,如果你拿出它愛吃的東西,它們還會飛到你的手上、肩上甚至頭上,對你的存在毫無戒心。所有高速公路每隔十公裡左右就有一個褐色的標志牌,上面畫著一只正在奔跑的梅花鹿,它提醒司機這裡有動物通道,隨時可能有野生動物跑過,要多加小心。
這些國家環境保護確實做得不錯,使人們感到特別舒適。無庸諱言,這與大自然的恩賜是分不開的。我這次所到過的城市,最南的羅馬位置是處在北緯42度線上,最北的阿姆斯特丹位置是處在北緯52度線上,與我國的沈陽、漠河處在同樣的緯度線上。他們那兒也有強勁的海風,但人們並不感覺寒冷刺骨,地裡的牧草仍然是翠綠的;而我們這裡卻是寒風刺骨、萬物冬眠的季節還沒有結束。
女人特權與街頭藝術乞丐
可能與社會文明程度有關,這些國家裡的女人地位和男人比毫不遜色,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女人從事,據了解她們的薪水和男人是一樣的。女人街、女人商場、女人停車位幾乎哪個城市都有,我見到最多的是女人抽煙,不但不比男人少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街小巷、游覽觀光,凡是有抽煙的人群就有女人在抽煙,吞雲吐霧、談笑風生,由此可見這裡女權的一斑。
在這些國家的城市裡我見到了藝術乞丐,這在我國是見不到的。所謂“藝術乞丐”就是具有一定藝術之長的人,在街頭賣藝乞討。他們不是直接向過往的行人乞討,而是站在那裡或是不停地拉手風琴、或是不停地拉小提琴,旁邊放著一個小盛錢的籃子。我在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邊,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都見到了這樣的情景。在布魯塞爾我還見到把自己打扮成一尊塑像,站立在街頭的顯眼處,詐一看以為是街頭雕塑(因為臉上是戴了面具的),當你走到附近時,她會做出友好的手勢,如果你向小籃子裡扔了錢,她還會做出感謝的手勢,但是不出聲音。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我還見到幾個藝術乞丐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雕塑群,與真的雕塑群沒有什麼區別,引來有不少的好奇游人與她們和影留念,當然少不了往小籃子裡扔硬幣。在這些國家裡我沒有見到衣襤破履、席地磕拜直接向行人乞討的情景。
中國人並不孬
在我所到過的國家及城市,隨時可以見到在這裡工作、學習、游覽的中國人,經過推測在這裡的中國人還不在少數,在一些地方還“小成氣候”。在巴黎、在羅馬都有華人街、華人商業區、華人社區,在許多較大的城市都能夠見到華文報紙。中國人在這些國家的城市裡開中餐館是很多的,在大城市是很容易找到中國餐館的,即使是在幾乎不接收移民的瑞士,也可以見到中國人的餐館,在瑞士的盧塞恩這樣的不出名的小城市,我還是吃了台灣人開的中餐館。在許多比較大的商場,都有華人作售貨員,在這些國家裡投資半企業的中國人也不在少數。在歐洲的中國人除了學生以外,絕大多數都是百萬甚至億萬富翁,他們在這裡也是揚眉吐氣的,也是雇當地人作“打工仔”的。我在威尼斯的一家並不大的華人開辦的皮具商店裡,就見到了意大利的年輕漂亮少女在當售貨員。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是最能適應環境的民族,也是最不容易被“赤化”反而會“赤化”其他人種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