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游黃山

作者: 66719897

導讀上周末(11/1)的時候,請了兩天假,和老公去黃山旅游。有一句話最能涵蓋此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雲海。去程在火車上,滿懷著憧憬,即便硬座近12個小時,也沒抱怨。可是當11/2凌晨一點到達黃山市,一場傾盆大雨把我們的希望打得幾近破滅,大家被迫狂買雨衣,雨褲等,心裡都對當天能否順利上山持懷疑。天還黑噓噓的,只能先在火車站附近的賓館住下,趕快整理一下 ...

上周末(11/1)的時候,請了兩天假,和老公去黃山旅游。有一句話最能涵蓋此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雲海。去程在火車上,滿懷著憧憬,即便硬座近12個小時,也沒抱怨。可是當11/2凌晨一點到達黃山市,一場傾盆大雨把我們的希望打得幾近破滅,大家被迫狂買雨衣,雨褲等,心裡都對當天能否順利上山持懷疑。天還黑噓噓的,只能先在火車站附近的賓館住下,趕快整理一下行李,把可以不用帶上山的物品盡量擠在一個包裡,交由賓館寄存。

草草歇了三個小時,跟著中巴踏上了崎嶇的山路,可是密密的雨點絲毫不見疏散,山區也是一片煙霧朦朦,能見度相當之低。幾乎沒有人對連續近一周的中雨和大風的減緩抱有幻想。果然不出所料,雖然前往黃山的旅游車絡繹不絕,但是沒有人是“自己登山”的,大家全都一窩蜂地湧向索道,其結果就是近三個小時的站立排隊。散客團的我們倒也因此互相認識了,彼此介紹著。纜車終於在我們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來了,這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副狼狽相,濕濕嗒嗒,纜車升空後仍然一片白茫茫,只感覺到身體的不斷騰越,僅僅8分鐘的飄搖之後,我們就到了半山腰,山風更大,更猛,周圍的人群講話全都能呵出白汽來。始終不敢抬頭,跟著大部隊前進,雨水直往脖子裡灌。人的倦意和冷意交織著,讓我只能慢慢的往前挪。心裡詛咒著惡劣的天氣,埋怨自己為什麼出發之前不好好打聽一下當地的氣候。

黃山松在召喚著我們,近在咫尺,卻無法將他們細細打量,匆匆逃離,惟恐猛烈的山風把自己送回山腳下,也成黃山一絕。於是游玩的第一天人人都成了冰凍落湯雞,可憐黃山的美景也只能葬身瓢潑風雨中。幾乎所有的游客都在失望中入住山上的賓館,洗個熱水澡,褪去寒意。窗外雨淋淋,窗內傻呆呆。索然無味的餅干和面包充飢,搖曳昏黃的燈光下入眠。次日(11/3)在一片喧鬧中醒來,雨點似乎小了些。這才發現已經有小部分游客已經離開了賓館,寧願選擇下山,放棄了此次旅游。我的心裡也有點失落,對今日是否能撥開雲霧見天日忐忑不安。

老天似乎很為我們的誠心所折服,居然在陰霾了幾個時辰後,從林間灑出些陽光,我們一下子雀躍,認識的不認識的全都歡呼著,直追北京申奧成功的高呼。隊裡恰好有個老游客,聲稱已經第四次登山,雖然這回的天氣是最惡劣的,但是卻讓我們有幸看到了黃山的雲海!殊不知,雲海在黃山出現的概率遠遠低於日出,往往只能在前一陣的陰雨連綿之後方能形成。真可謂應了一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雲海”。

整整一卷FILM全都被謀殺在不斷翻騰的雲海中,大家爭先恐後,近景,遠景,一張一張哢。借著這股興奮勁,大家積極地朝最高峰行進,一路上采掘美景,像上海話說的: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濃霧漸漸淡去,隱隱約約地可以看到導游手指的各個奇峰,異石。到迎客松後稍作休息,才感覺五藏廟在抗議忽視了它。如餓虎撲食般消滅了六菜一湯,這才茶足飯飽地繼續下山。興衝衝地來到一所謂上海人發現的風景區:翡翠谷。和黃山風景區不同的是這兒顯然是青山翠竹綠水,正符合上海人看景的基本要求。也正是由於這兒的水質絕佳,清澈見底,才被選為“藏龍臥虎”的拍攝基地,亦由此而出名,連門票也應聲上漲。我們的第二卷柯達就這樣淹沒在湍急的水流中,虧了前一些日子的大雨,才讓這兒的瀑布頗有氣勢。一路溯流而上,大家紛紛散開去捕捉大自然的魅力。走走停停,心情格外舒暢,想到我們終於堅持到了今天,而沒有因為昨日的大雨而下山,差一點兒就和這些美景失之交臂。執著真的是一種精神。

離開了黃山和翡翠谷,我們踏上了歸程,整個游程基本上也結束了。只剩下晚上去市區裡老街自助采購了。放下登山包。我們叫了輛人力車,奔向老街,據說這兒的建築全是明清時期的,古色古香,在我們這些看慣鋼精水泥的摩天大廈的上海人眼裡倒是別有風味,或許老外門會更欣賞吧。沿街被小販們的吆喝聲吸引,大方地買了一些所謂的土特產。

又在什麼“第一樓”小酌片刻,菜點挺便宜的,量又足。回到酒店,快快梳洗,早早歇息。最後(11/4)以火車上無聊的12小時作為整個游程的終結。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