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不關風與月--無錫二月記游

作者: 洛神紅茶

導讀自無錫歸來後,一直懶懶得不肯下筆。昨日滬上陰雨綿綿,呆在家中百無聊賴,只好重新溫書,看到《左手年華,右手倒影》裡作者寫道“那些念念不忘的往事,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被我們遺忘了。”闔上書,冷雨幽窗,又想起了《東邪西毒》裡的台詞--“當一個人不能再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於是在游後一個月的清早,我起床寫下了這篇不是游 ...

自無錫歸來後,一直懶懶得不肯下筆。昨日滬上陰雨綿綿,呆在家中百無聊賴,只好重新溫書,看到《左手年華,右手倒影》裡作者寫道“那些念念不忘的往事,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被我們遺忘了。”闔上書,冷雨幽窗,又想起了《東邪西毒》裡的台詞--“當一個人不能再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於是在游後一個月的清早,我起床寫下了這篇不是游記的游記,只為了這不要被忘卻的回憶……

梅園

梅園由江南名家榮氏家族興建,是無錫也是江南的賞梅勝地。我們到達梅園時,剛下完雨,地面還是潮濕的,就連枝頭綻放的梅花都含珠帶露,空氣也是濕潤的,一陣風吹過,夾帶著梅花淡淡的香氣和似有似無的甜味。雖說正趕上梅花節,裡面處處皆梅,可惜的是梅花品種太少。穿梭於梅花叢中,我最先想起了元曲家喬吉,他曾寫有“冬寒前後,雪晴時候,誰人相伴梅花瘦?”,原來在他眼裡,梅花是孤傲不群的;還有清代的張船山,他的妻子林佩環堪稱一代才女,曾題有“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在她的筆下,梅花是相敬如賓、舉碗齊眉的;還有南唐後主李煜的“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陸凱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貢性之的“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世人眼裡的梅花如此地千姿百態,它們可以是寂莫孤單、柔腸寸斷的,更可以是溫情脈脈、恩愛非常的。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時而傷感,時而欣喜,其實,“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春去春回,雲卷雲舒,但見梅花花開花又落!

殘荷

太湖邊上寒風凜冽,自售票處走至游船碼頭我們一邊走,一邊聊天打趣,剛走沒有多久,便看到邊上的太湖裡種有許多荷花,只惜已經殘了,想必便是地圖上注明的“藕花深處”景點,李清照若在,豈不又要吟念“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換成林妹妹,想必又會幽幽地對寶玉說“我素來不喜歡李義山的詩,獨喜歡他的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偏你們又要把殘荷給去了”……

橫雲

太湖游船碼頭邊上有一家 “橫雲飯店”,一眼看到這名字,便想起了韓愈“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剎那間,多年前的秦嶺之行的回憶便撲面而來,原來,我曾以為已經遠去的回憶,一直未曾離我而遠去。在遙遠的太湖邊上,在多年後的今天,兼著太湖湖面上的寒風,排山倒海似的,將我層層包裹。一時間,我竟然變得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抬起頭來看看天,雲層裡仿佛依稀可見那幫一起嘻嘻哈哈攀游秦嶺的玩伴。

只是,他們如今安在?散落在各地的他們過得可好,有沒有找到他們的幸福?那名在秦嶺山頂廟宇許願的女孩有沒有得償所願,那名著牛仔服、留長發的吉它老師是否還記得秦嶺裡頭那位叫“小虎”的失學男孩,投身證券業後的他是否還記得扶助大西北的理想?

湊巧的是我們坐的游船便是“橫雲” 號,返程時竟然也是同一艘船,心裡不由得有一絲溫暖,竟然欣喜了起來。

太湖

乘坐“橫雲”號到了島中央,才發現這是一座供奉道教的小島,仿了中國五大石窟――山西大同雲崗、河南洛陽龍門、甘肅天水的麥積山、敦煌的莫高窟、還有四川的大足。舉目之處都是石刻,只是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面目猙獰,有的面無表情,有的表情怪異,除了外面的石刻,石洞中還別有乾坤,你可以看到各地道教名觀中的眾多雕塑,包括李碧華筆下的八十七神仙卷。

在不到一個小時內的我們便游歷完了中國五大石窟,神游了山西、河南、甘肅和四川四大省份。便逛到了天街,此天街一名的由來據說是出自郭老的名作,只惜這裡街道冷清,賣的貨物也是稀松平常的紀念品。和郭老筆下的“美麗的街市”差距實在太大。倒是讓我想起了韓愈的“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多年前便曾游過太湖。不同的是那次陽光燦爛,而這次卻是陰雲密布,偶而才有一束陽光穿透厚重的雲層投映在湖面上,金光燦燦,波光凜凜,仿若那是上天給我們的特別恩賜,遠遠地站在山道上的我們,不由得歡呼雀躍了起來。只惜一路上思思念念的黿頭渚竟然與我們擦肩而過,奈何無緣見面不相識!

返程

走在湖山道上,一路上看見不少的涼亭或是屋邸,均古色古香,但大多殘垣斷壁,已經荒蕪;或是門菲緊閉,石上青苔。料想曾幾何時,這裡也是客似雲來。我忍不住走入路邊已被廢棄的一處亭子,雪白的天花板上刻著“五福臨門”的圖案,在精致的雲紋裡,五只蝙蝠正翩翩起舞。不知聊齋裡的“翩翩”是否也在其中?

歸途

返回火車站的途中,同伴們似乎太累了,不由得都打起了磕睡。看著他們我不由得笑了,回過頭去仍孜孜不倦地望著窗外。生活便是這樣吧:找到一起出游的玩伴很容易,但是能找到一起欣賞沿途風光的人卻很難。也許有人注定了是歲月的游子,只有在外不停地行走,內心才會感覺到踏實;只有凝視窗外浮掠而過的風景,才不會覺得太寂莫……

飲食

在無錫的用餐恐怕是此行的最大遺憾。

無錫排骨

入住的酒店是火車站旁邊的錦江之星,房價148元,可能是新開的緣故,很是清潔干淨。由於入住時已過了正午,便在酒店內用餐,點了幾個家常菜,另點了一客碧綠山水豆腐和無錫排骨。豆腐味道不錯,只是我們在整個用餐過程中都用來推敲如何斷詞了,是念碧綠山水-豆腐呢,還是念碧綠-山水豆腐?無錫排骨無甚出奇處,後來我們分析了一下,許是酒店做得不正宗,於是打定主意晚餐要去享受正宗的無錫小籠。

無錫小籠

出了梅園,天色已是昏暗。我們一眾人等早已是飢腸轆轆,在梅園門口做公車(?路,時隔一個月,早就不記得了)再換乘另一班公車到了中山路,一打聽,離網上推薦的中華老字號王興記還有一段距離,正走得筋疲力盡之時,一抬頭,已到了。原來,地圖上標注的王興記還是八九年前的老地址了,雖說都在中山路上,門牌卻差了200多號。一行六人點了幾碗蝦仁餛飩再加上蟹粉小籠,吃了之後我暗暗打定主意,返滬以後在華都買午間工作餐時,6元10個的蝦仁餛飩我一定要吃個精光,畢竟這世界上價廉物美且名符其實的東西已是所剩無幾了。

吃到最後,還剩下一個蟹粉小籠無人問津,考慮到它的得之不易,棄之可惜,掏出撲克牌抽大小,友人H幸運中獎。

太湖白魚

游完太湖的湖心島,我們便走進了“橫雲飯店”,想不到門面甚大的一家店竟然也是“先小人後君子”的作法――先付錢後上菜。不由得令人郁悶,就連特地點的太湖白魚嘗起來也是君子之味――淡如水。

自助早餐

唯一覺得物有所值的反而是在錦江之星用的10元/人的自助早餐,喜歡它的白粥,喜歡它的酒釀丸子,喜歡它的冰糖蘆薈,友人還很喜歡它的烤面包片。值得再三推薦!

寫到這裡,腦海中的回憶已經寫得七七八八了,但我知道還有許多點點滴滴被我遺漏在了某處,諸如火車車廂裡的“賭神”、“賭聖”,梅園內的“書齋”和“地道”,太湖島上的求簽,湖邊道上的迷路,無錫夜晚的酒吧……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不知道多年後當我回望無錫時,是否還能清晰地找到它的痕跡?

僅以此篇紀念我的二月無錫行

二零零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補記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