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游齊魯大地---登一山,看一聖人

作者: 霖雨

導讀去年先後去了三清山,黃山,這些堪稱風景秀麗,群峰簇擁,幽壑縱橫,石林錯列的國家級風景點,至今還讓我猶覽未盡之覺....一晃就又到了今年陽春三月之時節,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好想去外面走走,吹吹微微有些暖意的春風,去哪兒呢?一時還沒有定下什麼確定的游程,只是在年頭時有種想去泰山的衝動,帶著這樣一種好奇感,我漫游在齊魯大地的地盤上,規劃著自己的� ...

去年先後去了三清山,黃山,這些堪稱風景秀麗,群峰簇擁,幽壑縱橫,石林錯列的國家級風景點,至今還讓我猶覽未盡之覺....一晃就又到了今年陽春三月之時節,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好想去外面走走,吹吹微微有些暖意的春風,去哪兒呢?一時還沒有定下什麼確定的游程,只是在年頭時有種想去泰山的衝動,帶著這樣一種好奇感,我漫游在齊魯大地的地盤上,規劃著自己的行程。山東的名勝古跡,山水風光舉不勝舉,那深沉厚重的文化積澱,使我漫步在如同走進了東方文明的歷史宮殿;山東人民那種濃郁的民風民俗,被淹入憨厚、豪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那種個性會讓你記一輩子....我決定了,我要去山東,要攀登東岳大帝,觀賞孔子的故鄉,更加堅定了自己制定的行程計劃,這也是我第一次單獨一個人去游玩,而且還離家非常的遠,我害怕過,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克服了,我相信,因為我有勇氣,雖然我知道一個人的旅行將會是多麼的無助,孤單,但我至少學會了孤單後的快樂,內心的一種放縱.......

終於在3/19日那天,我踏上了旅程,在火車上,朋友們對我的鼓舞,我好是溫馨,真的,在這兒還在感謝整個行程中一直在關心自己的朋友們,謝謝你們默默的陪伴,在遠方和我一起分享這其中的堅辛和快樂........

我的游程從曲阜開始,火車把我載到了兗州,下了車站,出了出站口,過條大馬路,就是坐汽車的地方,很正規,買了開往曲阜的票子,約摸20分鐘就可以到曲阜。

下了站,往右走,還未到孔廟,就看到了高大莊嚴,一色黃瓦紅垣的宮牆,南門外有仰聖門,上面鐫刻著“萬仞宮牆”四個蒼勁有力的朱紅大字,我想關於這四個字一定有一段古老而又生動的掌故吧,在那兒我請了一位導游,聽他細細道講,喔,原來這是出自於《論語》裡的一個故事:孔子中有位弟子子貢曾在朝廷輔佐魯君。有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孔子強些。”在場的子貢就立馬打了個比喻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過肩頭,人們一眼就可以看見牆內的一切;我老師孔子的那道牆有數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門,就無法看到牆內宗廟的宏偉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叔孫武聽了這番話,頓時為自已的淺薄感到無地自容。古時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後人覺得“夫子之牆數仞”不足以表達出對孔子的敬仰,於是明胡纘宗題寫了“萬仞宮牆”鑲在仰聖門上。清乾隆皇帝為表示對孔子的尊崇,又煥上了自己御筆書寫的“萬仞宮牆”四個大字。小導游講得很慢,非常的詳細,我聽得很入神,也深深的埋入了腦海中,呵呵,回來告訴我的朋友們啊.......仰聖門後孔廟門前有“金聲玉振坊”,“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此像征孔子思想的深遠影響和傑出貢獻。走到了孔廟,參觀孔廟,首先要穿過幾道廟門。

最先是大門欞星門,又叫天田星,傳說是有人才輩出,為國家所用的意思;孔廟大門以欞星命名,又意味著尊孔如尊天。進入欞星門,見到兩座石坊,南為太和元氣坊,北為至聖廟坊。另外二側還有兩座互相對稱的木質牌坊,具體是什麼我忘了,意思是評價和頌揚了孔子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和傑出貢獻。

第二道門為聖時門,取意孟子稱贊孔子為“聖之時者也”,再行穿弘道門,大中門和同文門,便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閣之首的奎文閣。閣名奎文,一則有尊孔子為天上奎星之意;二則因為閣是孔廟的藏書樓,原為珍藏蓍作和皇帝御賜書籍的場所,是中國最早的大型圖書館之一。

自中路進入大成門,迎面一塊海藍色“杏壇”豎匾,相傳孔子曾杏壇設教。每逢陽春三月,杏花怒放,幽香滿亭,令人駐足,這般景致正合了古人詩意:“獨有杏壇春意早,年年花發舊時紅”。過了杏壇,便是聲名遠播的大成殿。此為孔廟主殿,現所見大成殿為明代建築,清代重修。這座金黃色的大殿氣勢宏偉,與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這兒最吸引我的還數石柱,以雲龍為飾,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舞,一條扶搖直上,一條盤旋而降,中有火焰寶珠。蟠龍四周,雲海翻滾,柱腳襯以山石和洶湧的波濤。十根柱子兩兩相對,無一雷同;陽光照射下,只見雲龍飛舞而不見石柱,其藝術價值之高,就連故宮金鑾殿裡的貼金龍柱也不能與之媲美。

其余的景區我都不怎麼感興趣,只是草草看了一下便走了出去,來到了另一道大門,那便是孔府。

孔府是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和孔子後裔直系子孫的住宅。府內共有樓,房,廳,堂很多很多間,同樣也分了中,東,西三路,東路為家廟,中路為孔府主體,西路有安懷堂等。孔府是我國一座名副其實的寶庫,府內收藏著大批珍貴歷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為“商周十器”,原為清宮所收藏青銅禮器,是清高宗於1771年賞賜給孔府的,變為孔府所藏珍品。其它還有明清幾代數以千計的衣 、冠、袍、履及名人字畫、雕刻等,其中又以元代的“七梁冠”為國內僅有。孔府的堂樓前院有個幽靜,的環境,植有雪松、石榴樹、長春花木等。我來到這裡,稍作逗留,與這些無言的花木,交流自己內心深處對這座孔府的今昔那種無窮無盡的思索與想像.......

由於時間關系,我放棄了孔林,有些遺憾.......

晚上來到了泰安,住進了事先聯系好的麗景賓館,環境不錯。晚上去最近的郵局給朋友送出了泰山的祝福,然後到KFC好好美餐了一頓,再去超市買了點食物,就是沒有光明牛奶,呵呵.......本來想夜登泰山的,可服務員都說我一個小女生家家的,現在不是夜爬泰山的好季節,所以我想來想去,算了吧,明早早些起來,挑戰泰山。

三點半我就起訂了,退了房間,坐上的士車來到了經典的登山起點---紅門。買了手電,為了方便看清東西,呵呵.....在買票口碰上些一同上山的朋友,三位北京的,他們見我小姑娘一個人,便一同結伴上山了,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走走停停,好是開心,只可惜當時天太黑,我沒有和他們互相留影,有點可惜。一休一停的,我們戰戰克克的來到了中天門,清晨的泰山像剛睡醒的嬰兒,彌漫著甜甜的霧氣,讓我不禁冷了起來,把帶去的羽絨背心趕緊穿了起來,在那兒看見很多早鍛煉的爺爺奶奶們,佩服他們的好身體喔......在那用過早餐後,休息片刻,我獨身先前往下一站---南天門。

剛開始一段路非常的好走,名稱“快活三裡”,腳踩著黃黃的土,十分輕快的向前邁開腳步,一路上景色並不多,但是石頭上刻的字便多起來了,一處一個,十分的顯眼。越往前就是五松亭,在附近的山腰,有古松一侏,長枝下垂以探身招手迎客,故名“迎客松”。過了這個景點,再往前走,便是大名鼎鼎的“十八盤”了。

從對松山俗底至南天門的一段山路叫“十八盤”。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十八”的順口溜,我望了望前方那望不到盡頭的路,心想,我一定會征服你的.....開始時我還用二步一個台階,慢慢地,呼吸急促了,腳步變得有些沉重了,坐在台階上休息一下,讓山風為我清心清心,繼續向上爬,這時下山的游客好多,擦身而過的人,似乎都在為我鼓氣,加油啊,上去就是南天門!對,我要堅定自己的決心,就這樣一步步,我離南天門也越來越近,“我爬不動了,一位中年婦女坐著大叫”,“加油啊,阿姨,再向上就到了”,我同樣鼓舞著這位面紅耳赤的阿姨,她擦了臉上的汗水,把衣服往腰上一饒,好,上路,咱一起上,一步一步的跟上了我。在差南天門那最後一段盤的時候,我休息了下來,為的是坐下來欣賞欣賞霧中的山峰,看著這些風景,白雲在為你擦汗,山風在為我消除疲勞,感覺天地之悠悠,峰峰之空翠,心情好是清涼......情不自禁想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門一長嘯,萬裡清風來”。好,我來了,我快要到了,在最後一刻,我到達了南天門,回首一望,那位阿姨也快要上來了,我朝她揮手,加油啊,我上來,你一定行的。進入了南天門景區,不僅有了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的感覺.....

從南天門到玉皇頂的這段路好走,都是平坦的大路,期間可入天宮,跨天門,游天街,望天闕,渡仙橋,逛瓊閣等等,從天街到玉皇頂,雖然要登百余石階,不過那已是“大巫見小巫”了。玉皇頂是泰山絕頂,是歷代帝王登高封禪的地方,極頂石上有通石碑,上刻“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四周以石欄,是泰山的最高點,石上有南陽王於1921年題寫的“極頂”二字,西北側有“古登封台”碑,古代帝王祭天,就在此設置祭壇,玉皇頂傲視群峰,停立峰巔,極目四望,確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好了,我的行程就將在些告一段落,最後我下了山,非常順利的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家裡...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像征,泰山更是山東人民的驕傲!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