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美陂村,流坑村,井岡山游記

作者: jerryce_sky

導讀四天短途旅行—江西吉安游記四月復活節,到了江西吉安附近的井岡山,氵美陂和流坑兩古村散散心。相比沿海的省市,江西是落後了。但卻因此,少了些商業味道,多了些純樸民風和失落了的記憶。除了村莊的優美,古建築的滄桑,還有一點對生活的感動。 第一天:文陂鄉氵美陂古村 早上十點到達吉安火車站,便立刻買了回程火車票和一張吉安地圖。可惜,地圖上沒有氵 ...

四天短途旅行—江西吉安游記四月復活節,到了江西吉安附近的井岡山,氵美陂和流坑兩古村散散心。相比沿海的省市,江西是落後了。但卻因此,少了些商業味道,多了些純樸民風和失落了的記憶。除了村莊的優美,古建築的滄桑,還有一點對生活的感動。

第一天:文陂鄉氵美陂古村

早上十點到達吉安火車站,便立刻買了回程火車票和一張吉安地圖。可惜,地圖上沒有氵美陂村,開鋪子的人也不知。最後,一個餐廳的保安員告訴我在青原汽車站有車去氵美陂村。

上了中巴,和售票員關照一聲,請她提醒我下車。青原區只有一條大直路,還尚待開發。車子很快進入了被田野包圍著的鄉村小道。田裡都已經泡了水,農夫牽著牛犁田,有些已開始插秧。田邊有一些小土堆,大的是磚窯,小的是墳。陽光下,灰色的村莊被翠綠的樟樹簇擁著,靜靜地守候著這一片土地。

在文陂鄉下車,步入村莊,穿梭在以鵝卵石鋪路的小巷子裡。青磚灰瓦的民宅,樸實素雅。正是午飯時間,村子裡靜悄悄的。面對永慕堂,”翰林第”牌樓氣勢逼人。從門縫偷看,裡面寬淌明亮,眾石柱上該是那37對“嵌頭字”對聯。走過古槐第牌坊和多留余地照壁,由寫著萬壽宮的拱門進入有”小南京”之稱的陂頭街。大街由鵝卵石鋪成,中間有一行青石板,方便手推車。當年車水馬龍的不夜天,如今只剩下破落的鋪子,破舊的木門板,退色的字跡。站在大街中央,無可阻擋是那股強烈的歲月滄桑。

第二天:樂安縣流坑古村

早班巴士去樂安。車子走走停停,撿上幾個路人又放下幾個,身邊的乘客都換了幾次。再換了兩次車,到達村子時已快到十一點。

放下行李在村口的小旅館,買了地圖,背上三腳架,沿著街上路向南走。首先經過橫跨龍湖的風雨廊。風雨廊只是村子的市集,沒有什麼特色。再往南一點,便是五王廟和最古老的建築--狀元樓。由於缺乏修葺,古樓已是破舊不堪。匾額上的”狀元樓”三字,牆上的麒麟和鹿子圖案還是隱約可見。此時,腳步聲敲破了寂靜,導游領著兩位散客上樓來,介紹古樓的故事。等人散去,古樓又回復了清靜。站在古樓上,俯視是腳下的鵝卵石路,面前是一朵朵灰色的瓦頂,遠遠是青綠的山巒。當年的狀元樓受眾人景仰,是流坑的自豪。但今天,它在流坑人心中又占有多少分量呢?雖然還有游人的緬懷,但被遺忘的感覺卻令古樓傷心落淚。

從狀元樓下來,逐一尋找地圖上的舊宅。走進一個標致的門,看見幾個小孩在大廳裡跳繩。正是午飯時候,主人邀我一起吃飯。主人有三個孩子,小兒子叫董有才,現在讀初二,正好放假在家裡。席間不斷有小孩加入退出,主人對我解釋,他的兄弟都到廣東打工去了,這些都是他兄弟的孩子。他去年也在廣東打工,今年沒有去。這個房子以前是大戶人家的,在解放後分給了董有才的祖父直到現在。現在開發旅游,這個房子每年約有200元的修葺費。飯後,我拿出地圖問董有才這個房子的所在,他看了好一會也說不出來。告別了董有才一家,從正門離開,抬頭一看,原來這就是”應宿第”。

和”應宿第”一樣,這裡的老房子都有人住著,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標本。就算是地圖上沒有標志的老房子,你也會發現精美的雕刻。每一扇門都是敞開的,隨意走進每一個房子,我看到和善的面孔,孩子們高興地邀請我給他們拍照。天井,大廳,板間房是老房子的標准格式。村裡還沒有自來水,水井也少。每戶在天井都有一個小抽水器,握著鐵柄一壓一提,便有干淨清涼的地下水。

村前是樟樹林。樟樹翠翠蔥蔥,遮天蔽日,有的更是兩個人都抱不住。穿過樹林,再走不遠就是流坑小學。星期六,教學樓靜悄悄的,只有木門窗在風吹下的吱吱聲。樓內的地面由青磚鋪成,雖已是坑坑窪窪,但整潔。繞過木樓梯,就可看到教學樓後面的大宗祠遺址。據說當年土匪因打不進流坑村,就偷偷派人把大宗祠燒毀。六十年代曾計劃重建宗祠,但當時反封建的運動正是熾熱,結果用重建的材料建了它面前的這所小學,讓董氏的先哲們每天都可聽到子孫朗朗的讀書聲。天陰沉沉的,望著眼前幾根直立的大石柱,幾片頭頂雜草的孤牆,我想到了圓明園,它們有著相同的創傷。但流坑的小孩,每天看著這個他們祖先留下的傷痕,是否有著同我一樣的遺憾和感嘆嗎?

回到旅店,開始下起了小雨。天黑後,雨越下越大,夾雜著閃電打雷。突然,燈光消失了。老板拿著一截洋蠟炷上來,說是打雷停電了。透過窗子往外看,漆黑一片,除了雨聲,沒有其它聲響。單調的夜,還是沒有改變。在夢裡,我坐在天井旁,看著雨水飄進來,點點滴滴地打在泄池裡。

第三天:樂安縣流坑古村--井岡山

早早起來,在蒙蒙細雨中告別流坑。在三叉口換了車回吉安,再上井岡山。下雨天,山裡小城茨坪被濃霧包圍著。在一片朦朧中,挹翠湖更是迷人。霧隨風飄過湖面,時淡時濃,猶如仙境一般。

第四天:井岡山

租了個面的去黃洋界哨口。車子在霧蒙蒙的叢林裡穿行爬升。司機說,除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山裡的多數時間都潮濕大霧。由於地勢的關系,到了黃洋界哨口,雲霧都在腳下。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彷佛漂浮在大海上。運氣還是差一點,若有陽光,雲海肯定壯觀。黃洋界哨口的人文景點只有一個破房子和一個石碑,沒有進去。在停車場,向下探望,翠綠的山裡藏著小木場,雲霧渺渺,別有一翻景致。

回程去龍潭經過上井,中井,小井。司機解釋說,井岡有五井,而井的意思就是山中的平地,因四面環山,就如一個井。在龍潭景區,游人都只是來看瀑布。傳說景區裡的五條瀑布是龍王的五個女兒幻化而成。步行不久便開始下山。最先看到是最大的瀑布,青龍瀑。接著依次看到黃龍瀑,赤龍瀑,黑龍瀑和有如美女梳頭的白龍瀑。這次江西之行,本想看看井岡山的杜鵑花。可惜來遲了,山澗峭壁上那大簇大簇的杜鵑花都已凋謝。

離開龍潭去大井,朱毛舊居的白牆很搶眼,裡面簡陋的擺設,讓人聯想到當年生活的艱苦。看見大井旁有些民居,就進去看看。正是午飯時候,年滿八十的老夫婦邀我吃飯。老夫婦祖籍廣東,務農維生,是革命烈士的後代。言語間,我感受到老人的那一分作為井岡山人的自豪。回到茨坪,攀上北山烈士陵園。這裡是學習團必到之地。紀念內堂早已擠滿了花圈,導游介紹每個將軍和烈士的故事。可惜有霧,看不到小城茨坪的全景和井岡五指峰。

離開霧中的井岡山,車子在鄉間的路上奔馳,還是那一段路,還是那一片片灰色的村莊,一幅幅綠色的田野,一叢叢翠綠的樹林。

旅行錦囊:

吉安市

簡介:

吉安市分為青原區和吉州區。兩區被贛江相隔,2號和10號公共汽車在兩區之間行走。

青原區:吉安火車站,青原汽車站。

吉州區:城南汽車站,城北汽車站,長途汽車站。

交通:

去程:深圳à吉安(火車K106, 23:55–9:52,RMB151硬臥)

回程:吉安à深圳(火車2117次, 21:42–9:00,約RMB200硬臥)

住宿:

- 在火車站旁有些簡陋的小旅館。

- 在青原汽車站旁有酒店和賓館。

本人意見:

- 吉安市沒有什麼好逛。

- 步行街在吉州區廣場後面(平行於下文山路)。

- 白鷺洲書院古跡在白鷺洲中學內,彷佛是不能進校。白鷺洲中學獨處在江中島上,環境絕對一流。

流坑古村

位置:

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

交通:

青原區汽車站à樂安縣潭港鎮的三叉路口下車(約120km,3小時)à牛田鎮(約15km,20分鐘,RMB4)à流坑古村(電動三輪車,6km ,15分鐘,RMB5,本地人只收RMB2)

--青原區汽車站à樂安縣(6:30-13:30約每小時一班, 在三叉路口下車RMB19,6:30那一班從火車站開出)

--樂安縣à青原區汽車站(8:00-13:30約每小時一班, 在三叉路口上車RMB19)

--樂安縣à流坑古村(途徑三叉路口和牛田鎮;流坑古村開出:6:30,7:00,7:30;樂安縣開出:8:40,10:30,14:00,15:30左右)

--樂安縣à牛田鎮(5:00-17:00,每半小時一班)

--如沒有樂安縣至吉安的中巴,可在三叉路口à永豐縣à吉安(由吉安去樂安縣,必經永豐縣)

--其它網上資料:南昌市徐坊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坐16路公交車可達)à樂安縣城(約5個小時),再換車去流坑村。

住宿,吃:

風味餐館 (民辦小旅館,就在村口,中巴都停在旅館門口。大通鋪, RMB10/天, 有熱水洗澡。聯系:董家興0794-6672108。蛋炒飯加豆腐湯RMB5)

門票:

RMB30(在村口購買)

簡介:

五代南唐升元年間(937~942年)開始建村,興起於宋代,衰微於元代,繁榮於明代,敗落於晚清、民國的古村,全村統性“董”,尊漢代大儒董仲舒為始祖。至今仍保存著明代建築(含遺址)19處,清代建築250多處。流坑的住宅建築,青磚灰瓦,樸實素雅。高峻的馬頭牆,各巷道均以鵝卵石鋪路。在正月裡,還有傳統的跳儺舞和游神活動。

本人意見:

- 最大的特色是每一個房子都有村民居住,而且可以走進去參觀。民風還很純樸,小孩搶著讓你拍照。

- 古宅是贛派特色,與江浙和徽派的不同。古宅缺乏修葺,讓人覺得滿目滄桑。

- 門票還不一定要購買,旅行團多在下午到達。

- 建議在風味餐館買張地圖,慢慢地在村子裡逛,拍照。

氵美陂古村

位置:

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

交通:

中巴:青原區汽車站à富田鎮

在文陂鄉下車(38km,40分鐘,RMB6.7,約半小時一班)

住宿:

沒有

門票:

RMB15(在永慕堂旁購買)

簡介:

美稱為廬陵文化第一村。南宋初年建村,全村統性”梁”。古村現有民居503棟,明清建築367棟,古祠堂近20座,古書院4座,古廟宇1座,古樓閣1座,古牌坊4座。村裡有28口水塘,像征天上的28星宿。 主要景點如下:

-陂頭街:600余米長,108家店鋪。

-永慕堂:1200平方米,37根褐紅色的石柱,每根石柱上均鐫刻一副對聯。對聯的上、下聯開頭都是同樣的兩個“嵌頭字”—“永慕”。

-萬壽宮:只剩下前院兩側拱門上的“天不夜”和“月常明”字匾。

-求志堂:天花板上有兩幅的大型圖畫:《百少圖》和《百老圖》。

-牌坊:1 牌樓式門的古槐第牌坊;2 牌坊式照壁的“多留余地”坊;3 兩處貞節坊(為一對母女所立)

-連理樹:在“翰林第”附近,稱為“連理樟”或“夫妻樹”。

本人意見:

相比流坑村,氵美陂古村的規模小很多。但走在陂頭街的感覺不錯,特別是碰到一群天真爛漫的小孩。若有時間,也可一訪。但請在去流坑村之前,那麼就有一種漸入佳景的感覺。

釣源村

位置:

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

交通:

3號中巴:吉州區城北汽車站à興橋鎮

(據說只有8:35,3:30兩班車到達釣源村,約1小時。 回程是9:35,4:30。其它時間的中巴RMB2,但要再轉摩托進村。可在吉福路上中巴。)

住宿和門票:

未知

簡介(內容摘錄自網上):

歐陽修的後人聚居地。北宋末年建村,保存較好的有祠宇5座,石橋2座,民宅120余棟。規模最大的是文忠公祠(例如,大門上的文臣畫像,鎏金畫等)。

本人意見:

因時間問題,本人未能到訪。現在興橋鎮正在修路,估計要半年。

井岡山

位置:

吉安市西南約131km

交通:

中巴:吉州區城南汽車站à井岡山

(6:30-17:00,每半小時對開一班, RMB20,約3小時。若坐上壞車,中途等客,時間就會長些)

山上租面的:RMB60-80/天(走黃洋界哨口,龍潭和大井)

住宿:

有很多小旅館。(例如,梨嬌大酒店,RMB30的干淨雙人標間。在烈士陵園對面的石階路下便是。)

門票:

黃洋界,龍潭和茨坪三景區所有景點的兩天套票RMB100。

(不買套票,大小景點的門票一律RMB30。)

本人意見:

- 建議一天路線:黃洋界哨口拍雲海à龍潭裡拍五條瀑布(步行來回2.5小時)à大井旁拍農家à回茨坪(若是天朗氣清,到烈士陵園的頂部可拍到茨坪和五指峰;所有的人文景點都是一座座簡陋的空房,不建議進入,故也不建議買套票,而有些導游會兜售未用完的套票。)

- 餐飲:南瓜湯和紅燒狗肉春季沒有;石雞是山澗裡的蛙類,請保護自然動物。

- 購物:“土特產一條街“,在商貿賓館的路口進。

- 杜鵑花:清明該是最好的季節。我去的時候,龍潭內峭壁上的杜鵑花已經凋零。筆架山景區有十裡杜鵑林,但這次收集不到資料。


精選遊記: 井岡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