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妹妹的燒退了,不過還是很虛弱,一天沒吃東西了,只靠了昨天的那一瓶鹽水。她說等下自己去醫院打吊針,讓我自由活動。於是叮囑她要吃藥,要打針,我就極其不負責任的又一個人出去了,打算租部單車去玉峰寺或是束河古鎮看看。
跟車行的老板七拐八拐的走了十多分鐘才到他家。老板是貴州人,獨自在這裡經營租車的生意。他指著地上紅褐色的石板路,憤憤然的說,一兩百年的老路了,非典期間幾個月的時間就全部挖了重新鋪,速度倒是真夠快的!原來晚上的時候在月光、燈光下,光滑的石板路泛著青光,那叫一個舒服啊!走在上面就感覺是走在歷史上。可是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歷史就這樣被現代的官僚們一筆抹去了,再過幾年麗江還有什麼呢?忽然想到剛剛看到的一個帖子,題為《麗江死了》,說外來的游客和生意人不知道保護這個曾經充滿歷史的古城,正肆意的踐踏、毀掉她。所以納西古樂的泰鬥級人物宣科老先生才大呼“麗江死了”。
不管這些沉重的責任感吧,我騎上單車,一個人按照車行老板畫給我的地圖,向玉龍雪山的方向出發了。一路上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寬闊的馬路上只有我單車一騎,我不免開始擔心會不會走錯了路。又騎了幾分鐘,遇到了幾個也是騎單車出來的驢子,我湊上去搭訕了幾句,於是和他們同行。雨越下越大了,他們幾個決定返回,我想了想就和他們分手,繼續前進。
走過了一條泥濘崎嶇的小路,我來到了束河古鎮,古舊的巷子,比麗江更有韻味。敞開的院門裡,是掛著的一幅幅扎染的藍布,巨大的染缸。再往前走開始有小店,有娛樂設施,有騙人錢財的物什了。我在一個小攤子前坐下要了一碗油煎雞豆涼粉。正吃著,走過幾個如我一樣單車雨衣的驢子,我急忙放下碗湊過去:“那邊有什麼好看的嗎?”“沒有,只有個水池子,就是龍泉寺了。”“你們去白沙嗎?”“去啊!”“我跟你們同去行嗎?”於是,吃完了我的涼粉,我又和這三頭驢子同行了。
還是崎嶇的田間小路,不過這次是石子路,不是泥路了。走出田地就到了白沙鎮,所謂的壁畫不過是長不超過三米的三面牆,進門處有一群納西老人奏了幾分鐘的納西古樂,我們訕訕的捐了兩塊錢,加上門票8塊,十塊現大洋啊,更可恨的是出門一定要走後門,經過一條長長的賣工藝品的攤子,出得門來一個個都大呼上當!
下一個目標就是玉峰寺了,還有4公裡的路程。天開始慢慢晴起來了,我趕忙開始擦防曬霜,戴帽子,可是兩分鐘以後,我又穿上雨衣了!這哪裡是“十裡不同天”,簡直就是想一出是一出,說變就變!細雨中雪山腳下的小山村格外的寧靜清新,到處都是綠油油的,深的淺的。可惜山上還是雲霧繚繞,不見頂。據說這裡就可以看到玉龍雪山了,天晴時拍照效果不錯。再往山上騎,雨停了,露出一抹藍天。還是上坡,我是不行了,一路推了上去,到了玉峰寺的門外。季節不對,早已不見萬朵山茶的盛況,權當到此一游了。
再往前走是玉水寨,那裡有洛克故居。我是真的沒有力氣前進了,大家商量了一下稍事休息,我們又踏上了返程的路。走下坡路可真是easy又happy,盡管放馬一路往下衝,迎面而來的風吹的我直想放聲大笑,幾分鐘的功夫就溜到了山下。一路上又是一時雨來一時晴,於是我的雨衣穿了脫,脫了又穿。
回到麗江,我迫不及待的去到網吧裡,寫下這一程,感慨於信息的便捷和現代文明的好處。不知道我們該怎樣在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找到平衡。
妹妹叫我回去吃飯,看來她是好了許多。還了單車,打個電話回家,麗江古城裡的公用電話差不多都是IP電話,方便打長途,3毛一分鐘,可是打市話卻要5毛。
在河邊的小館子裡吃了頓挺豐盛的晚飯,貴得離譜。竟然在這裡我們又遇到了毛毛和小林,因為今天的大雨他們的行程推遲了,改為明天出發,我又動心了。於是訕訕的,我問:“加我一個行嗎?”“行啊。”於是一拍即合,我第二天一早送妹妹乘車去昆明,然後和他們一同出發開始徒步虎跳的行程。
吃過飯去買票,可是時間太晚了,汽車站已經關門,只有明天一早補票了,而飛機票也因為新發布的規定,不能低於六五折妹妹嫌太貴舍不得買,堅持要到昆明坐火車回去。我拗不過她,先這樣吧。
回來妹妹拉我在古城裡轉悠,這個小東西,今天直睡到下午才起,當然沒去醫院。不過她在古城裡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小店,很有特色的。我打算虎跳回來再慢慢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