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留澳MBA十四天自駕車環游澳洲

作者: 格魯

導讀穿越無人區域 行程12000公裡 見識眾多奇景浙江留澳MBA十四天自駕車環游澳洲 作者:郭羽 隨著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在國內自駕車旅行已成為一種時尚,愛好者們也已開辟出不少有特色的自駕車旅行線路。不過能夠自己駕駛汽車在國外旅行,並且一次行程就超過一萬公裡的,相信還不多見。而我們四個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攻讀MBA的浙江留學生 ...

穿越無人區域 行程12000公裡 見識眾多奇景浙江留澳MBA十四天自駕車環游澳洲

作者:郭羽

隨著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在國內自駕車旅行已成為一種時尚,愛好者們也已開辟出不少有特色的自駕車旅行線路。不過能夠自己駕駛汽車在國外旅行,並且一次行程就超過一萬公裡的,相信還不多見。而我們四個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攻讀MBA的浙江留學生(三個男生郭羽、陳聯宏和郎濤來自杭州,一個女生黃肖雁來自湖州),就利用假期的機會,完成了許多澳洲朋友都稱之為“太瘋狂”、“太不可思議”的自駕車環游澳洲的計劃。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在廣袤的7682300平方公裡土地上(居世界第六位),僅居住著不到2000萬的人口,許多地方是人跡罕至的無人區,而且環境惡劣。之前,還從來沒有中國人駕車成功環游並穿越澳洲內陸的報道。

2003年9月21日上午,在不少朋友關心我們安全的擔憂中,我們駕駛著從澳洲知名的Budget汽車租賃公司租來的銀灰色尼桑奇峻四驅車(Nissan X-TRAIL),從澳大利亞南部的墨爾本出發,開始了環游澳洲的旅程。

最初我們計劃先難後易,就是先穿越中部的荒漠無人地區,然後從東海岸返回。不過由於郎濤和黃肖雁都各有要事,無法全程參與計劃,而他們又都不願放棄從中部穿越澳洲內陸的感受——要知道,在權威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推薦的“人一生最值得去旅游的50個地方”中,澳洲內陸(Australian Outback)是10個“最值得進行野外探險”的地方之一。所以,最後決定先由我和陳聯宏兩人沿一號公路開約3900公裡,到東部的旅游勝地凱恩斯,然後與坐飛機前來的郎濤和黃肖雁會合,一起完成剩下的8000多公裡旅程。

確實,從自駕車旅游的角度來說,由於東部沿線人口稠密,小鎮眾多,雖然一路風光極美,有悉尼、堪培拉、布裡斯班等名城,也有黃金海岸、陽光海灘、大堡礁等奇景,但“刺激度”卻總嫌不夠。而當我們四人會合,由東往西開入澳洲內陸地區之後,各種新奇感受就紛至沓來了。

首先奪目而來的景觀,就是讓人觸目驚心的、一路延綿達數千公裡的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螞蟻巢。可以說在澳洲內陸地區,你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到無以計數的蟻巢,有的很小,才隆出地面一點點;有的則很大,最大的有兩個多人高,需幾個人才能合抱;還有的蟻巢甚至從公路的路基下“長”出來,給人的感覺是澳洲內陸不是人的天下,也不是袋鼠的天下,而是螞蟻的天下。為此,我們在到達澳洲最北的城市達爾文之前,還專門去利奇菲爾德國家公園看了一處著名的蟻巢景觀。

蟻巢遍地,螞蟻當然更多。由於開夜車,我們的車頭總會撞死不少撲燈光而來的飛蟲鳥雀,弄得每晚車頭都是血跡斑斑的。有一天實在太累,我們沒清洗汽車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車頭上全爬滿了螞蟻,而且都是個頭巨大、屁股為綠色的可怕螞蟻。我們用水龍頭衝了很久,才把這些討厭的螞蟻衝走。不過陳聯宏可憐的胳膊卻被螞蟻咬了兩口,一路癢得要命。

其次就是公路“巨無霸”Road Train(公路列車)。你想,當一輛汽車被稱為“列車”的時候,可以想像這輛汽車有多大。這種車都有一個巨大的車頭,然後拖至少三節類似於集裝箱的車廂,最多的要拖四節,長度超過50米,有我們的車11輛那麼長。當這樣一輛“巨無霸”以每小時110公裡的速度行駛在路上的時候,甚至會產生“虹吸”現像,也就是與其交彙的車子仿佛會被Road Train吸引過去似的,很可怕,也有點危險。所以在昆士蘭北部行駛時,由於不少路段只有一個車道,只要遠遠看見Road Train開來,我們都會老老實實地先開下路基把車子停好,懷著敬畏的心情等這一公路“巨無霸”隆隆開過,然後再啟動上路。

這樣的大車只被允許在車輛稀少的澳洲內陸地區行駛,也算是澳洲內陸地區一道流動的、獨特的風景了。

再就是路上多的數不清的袋鼠。澳洲人口不到2000萬,但袋鼠卻有6000多萬,足足是人的三倍。本來對我們來說,袋鼠已經難以讓我們激動了,因為在風景秀麗的拉籌伯大學的校園裡就有袋鼠出沒,我就經常在宿舍到圖書館間的樹林中遇見袋鼠。但在澳洲內陸,令人不忍心看到的是許多被撞死在公路邊的袋鼠,我們目睹的就至少有300只以上。而且只要遠遠地看到有鷹在路邊盤旋,下面就一定有撞死的袋鼠,許多死袋鼠的肉都是被鷹吃完的。

看到可愛的袋鼠如此慘死,我們總是心有戚戚。所以每次看到公路邊提示前面是袋鼠出沒路段時,我們都會開得很小心。在澳洲政府給旅游者的安全提示中這樣寫:“如果有動物在您車前跨越公路,可略微鳴笛——不要急轉車輛躲避動物。”這是怕汽車急剎躲避會產生危險。但有兩次開夜車,當突然蹦上公路的袋鼠被車燈照得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都還是冒著危險緊急剎車了。看著袋鼠略帶驚慌地從車前安全地跑開(其中一次還是一個大袋鼠帶著兩個小袋鼠的家庭),會使孤寂旅程中的我們感到一絲溫暖。

在內陸地區,我們還經常可以在沙石路、山路或沙漠中過一把“四驅”癮。在澳洲,玩四驅車其實也是一種旅游文化,有許多的專業四驅車租賃企業,不少國家公園裡都設有4WD ONLY(只允許四驅車通行)的路段,我們當然也去感受了幾條路,充分發揮了尼桑奇峻的越野功能。

在整個澳洲中北部內陸地區,生活著許許多多皮膚黝黑的澳洲土著人。總的來說澳洲土著人在澳大利亞是被邊緣化了,他們都生活在最貧瘠的土地上,絕大部分人沒有工作,所以經常能在中北部的小鎮上看到無所事事到處晃來晃去的土著人。記得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時候,點燃奧運火炬的是一位土著運動員,給世界的感覺是澳大利亞的土著人地位很高。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在澳洲內陸,城鎮之間的距離無比遙遠,相隔一兩百公裡是非常平常的,而且中間都是荒無人煙,所以每到一個地方都得給車加滿油。記得最遠的兩個鎮相距376公裡,而且其中一個鎮還不在大路邊,為了加油,我們不得不繞不少路到鎮上加滿油再出來,否則路上如果沒了油,結局肯定很慘。

由於人煙稀少,沿途交彙的汽車也相當少,有時候開半天碰不到一輛車。所以在澳洲內陸相遇的司機都養成了互相致意的習慣。是啊,老是看到動物,突然見到個人,多親切啊!

為了排遣孤獨,在東部時每到一地我們都會把車上的收音機調到當地的電台,開著開著,汽車離開了這個電台的輻射範圍,於是我們就又調到汽車所在地的電台。原來是想一路聽遍澳洲的電台,可到了澳洲內陸,就再也收不到廣播了,只好把一盒郎濤帶的最新英文經典歌曲CD一遍一遍地放,聽得耳朵起繭,回來後幾乎每個歌的曲調都會哼了。

在澳洲內陸,不僅聽不到廣播,連手機也是沒有任何信號的,如果車子在路上出了問題,而碰巧又長時間無車經過,是非常危險的。好在澳洲的司機開車都非常守法,從不搶道,也很少超速,所以開起來非常安全。在整個漫長的旅程中,我們沒有看到一起車禍。

不過我們的車子還是出了一點險情,有兩次與其他車交彙時,飛濺起來的石頭把我們的前擋風玻璃打破了,裂了一長一短的兩道口子。不過幸運的是擋風玻璃並沒有整個破掉,裂痕也沒有延伸到駕駛座的前方,因此不影響駕駛。(在路上經常有提示當心交彙時被飛濺起的石頭打破玻璃的路牌,看來這樣的情況在澳洲算是常見小事故了。)

還有一點幸運的是,澳洲內陸有許多公路都是floodway(洪水路段),在雨季的時候會被水淹沒,通行相當困難。而我們是在不是雨季的九月底十月初經過這些路段,一路暢通無阻。

由於澳洲內陸真是自駕車旅行的好地方,所以有必要把我們的穿越路線說得再詳細一點:就是從墨爾本沿東海岸一路開到昆士蘭州的凱恩斯,之後穿越大分水嶺、格魯夫草原和巴克利高原,進入北部領地;然後往北穿越塔納米沙漠,抵達澳大利亞最北部的海港城市、也是北部領地首府的達爾文市;接著先後去了利奇菲爾德國家公園和最著名的卡卡杜國家公園——後者是聯合國自然和文化保護遺產;再往南,經過著名的景點魔鬼石,翻過麥克唐奈山脈,到烏盧魯國家公園看澳洲中部最具震撼力的景觀——艾爾斯巨石(也是聯合國自然和文化保護遺產);往南穿越大維多利亞沙漠,經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於10月4日晚回到墨爾本。共穿越澳大利亞總共6個州和2個地區中的4個州和2個地區。這條線路,基本上把澳洲最主要的奇景一網打盡了。

提車那天,我們租的這輛尼桑奇峻的裡程數是4122公裡,是一輛很新的車,但回去的時候裡程數已經變成了15993公裡,在14天的租期內跑了近12000公裡,最多的一天開了1300公裡。其中有一天我們整天出海在探訪大堡礁,車子沒動,所以實際上只跑了13天,而且我們還花了不少時間在景點游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每天平均的裡程數還是達到了900多公裡。

還車時,租車公司的工作人員要驗車。當看到車的裡程數的時候,不僅連聲大叫:My God! My God! (我的天啊,我的上帝!)

對我們來說,租來的車跑得越多當然越合算,但對租車公司來說,卻是虧大了。我想,我們三個在租車時登記了名字的人,也許已經上了Budget公司的黑名單,以後再要想租他們的車就難了。不過沒關系,澳洲的租車公司可多了,到時候換一家去租就行了。

當然,我們還會再駕車游覽澳洲,因為在澳洲開車旅行特別合算。要知道,澳洲不僅大部分的景點是免費的,而且澳洲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是免費的!這對開車旅行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我們行駛了近12000公裡,只在一號公路過布裡斯班大橋時收了2.2澳元的費用(估計這個大橋是私人建造的),其它就再沒掏過一分錢。要是在中國,開12000公裡的路,過路費肯定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不可錯過的景觀和不可錯過的紀念品

12000公裡穿州過鎮,經過澳大利亞無數美麗的地方。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就像面對100個絕色美女卻只能娶其中一個的男子,無比遺憾地放棄了不少地方,只游覽了其中可稱為“勝景中的勝景”的幾個地方。

最讓人驚嘆的景觀:大堡礁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的美,真的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作為世界自然的奇觀之一,大堡礁早已是聯合國的世界自然保護遺產。

大堡礁分布於澳大利亞東海岸的近海處,延綿2000多公裡,分布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裡,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園。不過游覽大堡礁的最佳勝地,則莫過於昆士蘭州東北部的旅游重鎮凱恩斯。

大堡礁的礁體其實是由幾百種珊瑚骨骼堆積而成,礁岩顏色千變萬化,從清純的藍色、深邃的棕色、以至錯綜復雜到難以置信的粉紅或紫色。從空中俯瞰,或潛水近觀,都是一種令人目眩的美麗。

大堡礁海區的海洋生物亦千奇百怪,有1400多種魚類。在凱恩斯,我們用足一天時間出海去潛水和漂游,近距離地接觸了大堡礁。

如果說不到長城就不算到過中國的話,那麼沒去過大堡礁,就等於白來澳大利亞。在英國BBC評出的“人一生中必去的50處勝地”中,大堡礁排名第二。

最讓人震撼的景觀:艾爾斯巨石

位於澳洲內陸烏盧魯國家公園的艾爾斯巨石(Ayers Rock),無疑是澳大利亞最偉大壯觀的景致。從空中俯瞰艾爾斯巨石,可發現這塊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岩石基本呈三角形狀,每邊約為3公裡,巨石高則為330米。艾爾斯巨石的與眾不同,不僅在於像山一般高大的它令人不可思議的竟然整個是一塊完整的石頭;也在於突兀而出的巨石,完全異於周圍的景觀,傲視著澳洲中部廣闊的沙地平原。

更神奇的是,隨著太陽的移動,巨石外觀的色彩會從艷麗的紅色逐漸轉變為柔和的單色、深藍、灰色、粉紅色及棕色。在淫雨霏霏的日子,雨水從岩頂向下衝刷,瀑布般的水流使巨石猶如披上了一層銀裝,萬分壯麗。這使得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拍攝的艾爾斯巨石的照片,顯示出千變萬化的姿容。

當地土著人,把艾爾斯巨石視為神物。在巨石洞穴的岩壁上,還留有許多數千年前土著人繪制的壁畫。為此,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艾爾斯巨石確定為世界自然和文化保護遺產。

艾爾斯巨石在英國BBC評出的“人一生中必去的50處勝地”中排名第十二。

最讓人遐想的景觀:魔鬼石

魔鬼石(Devils Marbles)位於澳洲中部的87號公路邊,距中部主要城市艾利絲斯普林斯400多公裡。在方圓大約一平方公裡的荒漠中,突然出現無數巨大的、渾然如圓的深褐色大理石。以各種姿態或重疊、或孤立於澳洲中部的荒漠之中。

這確實令人難以置信,這些巨大的石頭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因為在廣袤的澳洲中部,這樣大小、這種材質的石頭,僅僅就在這裡非常突兀地出現,真的仿佛是魔鬼施展了法力搬來似的。

就在這附近,我們看到了一個標牌UFO Capital of Australia(意為:澳大利亞的不明飛行物首都),也許當地人認為這是外星人的一個基地,否則將難以解釋這些巨石的來歷。

最值得品味的藝術:土著岩畫

那些已經保存了數前年、乃至數萬年歷史的土著岩畫,記錄了這樣一個事實——美麗富饒的澳洲,真正的主人其實應該是土著人。

這些岩畫雖然年代久遠,但依舊色彩鮮艷,基本上都是深褐色。岩畫的內容主要是魚、鳥等動物,展現了澳洲土著人的原始生活場景。

在位於北部的達爾文以東200公裡處的卡卡杜國家公園和位於中部的艾爾斯巨石處,都可以看到澳洲土著人祖先留下來的岩畫,這也是這兩個地方在被聯合國科教文化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同時,又被列為文化保護遺產的主要原因。

最讓人放松的景觀:黃金海岸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海灘可以像黃金海岸這樣——沿綿30多公裡,沙灘寬達五、六十米,沙子特別細膩、毫無雜質,踩上去無比柔軟舒服。在黃金海岸泡海水、曬太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在艱苦的穿越澳洲的行程中,我們就忙裡偷閑地在黃金海岸曬了半天的太陽。

最需“到此一游”的景觀:悉尼歌劇院

沒什麼理由,只因為這個景觀太著名了,所有知道澳大利亞的人都知道悉尼歌劇院這一造型獨特的建築。可以說,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築,作為游客,無論如何都得到此一游。

最讓人心醉的道路:大洋路

從阿得萊德到墨爾本,如果要走近路,你就會錯過無比美麗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在國內國外,我們開過的道路真有不少,可我們都一致公認,最美的道路首推大洋路。回到墨爾本後我們更得知,這也是公認的全球最為壯觀的海岸車道之一。

在長達200多公裡的路段上,路的一邊是海,另一邊是山。車子就沿著山勢,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盤旋。海特別的藍,山特別的綠。突然山勢鬥轉,眼前是一片湛藍的開闊;突然山勢再轉,翠綠的色彩就覆蓋了視線。這200公裡的道路,其實就是200公裡景色轉換的畫卷。

在大洋路的中段,有一個著名的奇景叫“12門徒”。12塊脫離了岸的束縛的巨大山石,猶如跋涉入海的耶穌的12門徒,在夕陽金輝的撫慰下,顯得無比莊嚴,也無比蒼涼。另外還有一個著名景觀叫“倫敦橋”,也是一塊在海中由海風和海浪侵蝕而成的陡峭岩石,經歷了大自然的千年雕塑,只是其形狀像極了英國首都的倫敦橋。不過我們去看的時候,由於岩石風化,這坐天然的海上“倫敦橋”已經從中間斷裂,讓人噓嘆。

據說這條路是由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老兵們修建而成,是獻給陣亡戰友們的一座永恆的紀念碑。但老兵們不曾想到的是,由於這條路實在太美,使得每年都會有不少人趕到這裡來自殺——這更讓我感覺黃昏時的“12門徒”和“倫敦橋”有一種蒼涼的美。

開這樣的路,當然不會覺得累,只會覺得是享受。

另外需要補充一句的是,國內組織的澳大利亞旅游團,在以上奇景中只會到最平常的悉尼歌劇院和黃金海岸,價格還很高。如果要真正感受澳洲,必須自己駕車旅行!

最值得購買的紀念品

一、澳寶

澳寶(opal)可說是澳大利亞的特色寶石,世界上絕大部分澳寶都產於澳洲,因此到了澳大利亞如果不買幾顆澳寶會是一種遺憾。

澳寶這種寶石的色彩如火焰般游弋,極為獨特,被稱作將“紅寶石的火、紫水晶的亮紫、綠寶石的海綠”融為一體。它的化學成份其實是二氧化硅,但不是晶體,還含有很多水分。寶石級澳寶一般分白澳寶、黑澳寶、火澳寶等。

評價澳寶的價值一般從三個方面:顏色強度、顏色分布、顏色的數量和相對豐富程度。有變彩十分重要,如果是僅僅有些紋理和斑塊的白歐泊,幾乎一錢不值。最佳的變彩依次是:紅色、紫色、橙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紅色、紫色或橙色顏色強度較高,分布又廣,就很有價值。此外,要注意澳寶邊緣輪廓好不好,厚度要夠。

在市場上銷售的澳寶主要有整顆的澳寶和分層的澳寶這兩類。有些澳寶看上去很漂亮,實際上下面只是塊石頭,只在最上面包了很薄的一層澳寶,這就沒多少價值了。所以買澳寶一定要買整顆的澳寶,這才有保存的價值。

另外還有人會用人造澳寶和仿澳寶的塑料糊弄游客,在購買時千萬要小心。

澳寶比較嬌氣,質軟,韌性差,怕碰怕磨損,也怕曬怕缺水,必須小心保管。

澳寶的主要產地庫伯佩迪(Coober pedy)位於南澳大利亞州中部,全世界70%的澳寶產於這個鎮。我們在穿越澳洲內陸時經過了這個鎮,我就在這裡買到了滿意的澳寶。

二、土著工藝品

除了澳寶之外,在澳洲最值得購買的紀念品就是土著工藝品了,主要就是展現土著繪畫藝術的工藝品。

土著人的繪畫藝術,我個人覺得是一種“點彩藝術”——是將顏料一點一點地點在畫布、樹木、岩石等上面的藝術,非常具有澳洲本土特色。

常見的土著工藝品有飛去來器、樹皮畫、布畫、土著木吹樂器(外形像一根高約一米的棍子)、袋鼠皮制品和土著藝人手繪的T恤衫等。

當然,不過中國人到澳洲都喜歡買深海魚油、羊胎素、袋鼠精等保健品。或是綿羊油、羊毛、羊皮等產品。我個人覺得這些東西也可以買,但真正有價值和有紀念意義的,則還是澳寶和土著工藝品。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