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游——神奇的九寨(一)

作者: churinga

導讀跋山涉水,在車山晃蕩了一天後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童話世界九寨溝,九寨溝位於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大自然的造化似乎尤其鐘情於川西北這片美好而神奇的土地,大地鷹盤、綠草如茵,浩瀚遼遠的阿壩大草原與雪峰高聳、峽谷深切、蒼茫雄渾的橫斷山脈、岷江 ...

跋山涉水,在車山晃蕩了一天後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童話世界九寨溝,九寨溝位於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大自然的造化似乎尤其鐘情於川西北這片美好而神奇的土地,大地鷹盤、綠草如茵,浩瀚遼遠的阿壩大草原與雪峰高聳、峽谷深切、蒼茫雄渾的橫斷山脈、岷江峽谷在此相融相彙,陽剛之山、陰柔之水,在這裡衍生成一派自然造化中最為靈動的氣像。深秋的九寨溝,雪峰、翠海、彩林、疊瀑交相輝映,都說十月中旬是四季之中九寨溝風景最美麗的季節!秋天是九寨溝最為燦爛的季節,五彩斑讕的紅葉,彩林倒映在明麗的湖水中。繽紛的落英在湖光流韻間漂浮。悠遠的晴空湛藍而碧淨,自然自造化中最美麗的景致充盈眼底。

記得來到這裡,你就要加上冬衣來御寒了,欣賞美景的時候不要忘了健康的自己

人頭攢動的溝口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81315141.jpg[/upload]

坐上溝的專用大巴,你就欣賞這醉人的氤氳吧,看層林盡染,聽水樂動人,沒有一個地方,有這樣豐富斑斕的色彩,也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像讓人不知不覺地給予無盡的贊美。一切生靈都清澈透明,每一種顏色在你不經意中悄悄地化開,洇染成若干深深淺淺,透明清晰的色階。那斑斕色彩泛起的光暈在每個旅行者的心頭一圈一圈地蕩起了漣漪,讓無數人如痴如醉,意亂情迷。

在車中拍下對面沉醉的山林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8172028394.jpg[/upload]

在近身體驗,沉醉其中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8181549233.jpg[/upload]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62197166.jpg[/upload]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九個寨子又稱為“何藥九寨”。這裡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

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省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一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干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
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干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一舉占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杠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

九寨溝的藏族同胞有著值得子孫後代驕傲的歷史。1841年8月,英軍力犯閩浙沿海,道光帝下令調遣兵勇,收復失地。奉調赴戰的川軍,有一支是來自金川、松州羊峒58寨的藏族同胞。他們於1842年抵達江浙前線,先期到達預定地點,不料受到英軍伏擊。藏兵舍身殺敵,付出了重大犧牲。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大無畏氣概,令英軍心驚膽寒。當時,英軍軍官賓漢曾評價這些藏兵“是一些魁梧而健壯的人”,“他們曾決定不戰勝即戰死,他們具有一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72060516.jpg[/upload]

蜿蜒在九寨溝森林中的棧道,仿佛是一條絲線,把沿線的道道美景串成了一根光彩奪目的項鏈。整個棧道,或石塊鋪地,或棧橋凌空。無論路、橋、亭、閣,都充盈著山林野趣。在建築風格上,它們樸素潔雅又靈活多姿。在棧道上,有的亭閣依樹而立,有的以樹為中柱,迥心式景亭。人們向樹小憩,臨閣觀景,別有一番風味。

棧道邊可見湖中的“腐木更新”,可稱九寨又一絕。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第左側湖區的“龍抬頭”,一株老木倒入海內,枝干沒入水,被鈣華了的樹隱隱透出乳白鈀的身影,仿佛一條長龍,靜臥水中,鈣化了的側枝,恰似游龍的足爪,栩栩如生。露出水面的不長一段樹尖成了其它植物生長的“沃土”。小灌木、雜草、野花,密密匝匝,蓋住了整個露出部分,酷似抬頭張望的活生生的龍頭。柔軟的喬木科植物,那下垂的長長葉片,隨風飄蕩,與龍須無異。“龍須”吻著湖水時,湖面泛起陣陣漣漪,波光粼粼,好似一條巨龍游進了湛藍的湖海,無聲地拌動全身的鱗片,躍躍欲騰。這充滿動態的靜止,使人蕩氣回腸,感覺到一種力量的美。

在這似斷似續的幽徑中穿行,那保留得完好的古藤,透示著原始氣息的苔蘚層,發出廳光異彩的真菌實體,以及眾多隱名埋姓的珍貴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九寨溝內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肅瑪曲一帶的俄洛部落,原屬黨項羌彌藥支,後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東征時,松贊干布以其為先鋒,占領松州(松潘)後將其留住當地,其中居於白河畔的俄洛部與白馬部結成聯盟,其後代即為九寨溝中九寨溝中九個寨子的藏胞。

九寨溝從地域上看,處於藏漢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彙區,因而九寨溝的藏族文化也帶上了其率民族文融合影響的印記。以溝內的藏寨建築為例,與西部藏區居民明顯不同的是,在藏式村寨及宅院布局的基礎上,普遍使用了漢式的披項、垂花柱、柱角花、翹屋角、圓洞門等處理。此外,普遍置白石於女兒牆轉角處或門楣、窗楣上,與茂縣、汶川、理縣等地羌族民居的“白石崇拜”不謀而合。

九寨溝藏族信奉苯教,藏語稱“苯波”,原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種原始宗教,俗稱黑(苯)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澤等自然的神鬼精靈,後因受藏傳佛教——喇嘛教影響,新創了教理教義,演變出類似藏傳佛教的一個教派,俗稱白(苯)教,以示和藏傳佛教的主流教派——黃教(格魯派)、紅教(寧瑪派)等相區別。苯教在四川藏區影響較大。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175093545.jpg

山中的野果,當地人說叫”潘(音)兒“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194136495.jpg

輕盈的流動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203512961.jpg

激蕩的流水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21878333.jpg

晶瑩的剔透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23658890.jpg

穿過你的枝葉的我的水色

bbs.mbahome.com/UploadFile/200311419242667443.jpg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