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系湯坑藥婆石
湯坑頂上巨石拔地如樓、四面居空。扶石俯視,但見細流蜿蜒,削壁千丈。巨石不成比例地立於小石台之上,僅一角偏向承重,意若觸指動然。險絕而危!
卓君驚其空凌,擠身石下,用手推其墊托,片石則來回可抽可動,窺之洞見對面山崖。龐然大物疑其力點小如針。奇絕而怪,嘆為觀止!
坐岩前,倚石壁,冥想聯翩,敷衍成文:原來一日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在南天門外擲骰子尋開心,不料其中一子旋轉圈後躍出碗心。於是天邊走流星,下界轟雷霆,遂掉落湯坑山頂。歲久年深,被風雨所蝕,變成了眼前這鶴立雞群的巨靈神。
石身有鵝掌草,絡繹藤,地耳,苔衣等附生,此皆本草中之良藥也。更有散蜂繞石而舞,不離不棄。仔細端詳,陽光下蜂頭盡向石面貫足振翅,想必石隙中尚有空穴,有蜂在內作巢釀蜜。莫失莫忘,是蜜蜂的本性。此石本名藥婆石,命名不知在何時。只覺藥婆石之稱相得益彰、地方色彩濃厚,內涵發人遐思。神農嘗百草,伏曦演八卦;求醫問藥,趨吉避凶,乃人生一大課題。古人業跡,隨歲月流失,已大都泯滅無聞。留下這藥婆石三字,傳訊後人。使我們由此得知湯坑的先祖,早就懂得經濟價值和市場觀念的哲理,這難道不也就是超前意識以?常言道:鄉土的東西才是全民的東西。梁祝故事中用“草橋”來做結拜背景,看似信手拈來,得之並非易事,按我個人想法,無法動石名之必要。
如果改改試試,我倒有了個主意,雙溪四嶺同安一帶地界,同方腊故裡鄰近,自古就有方腊行蹤傳聞。我們何不演繹成方腊起義失利,情同西楚霸王項羽一樣,八千子弟力戰身亡,難見江東父親。方腊一氣之下,抽出寶刀,割下自己的頭顱,擲於湯坑頂上。游人可在悲壯激烈的感慨中發思古之幽情。順便還可得水滸英雄“錦豹子湯隆”帶出,讓他也加盟到湯坑的景點中來。寫到此我有了雅興,先為湯坑頂上的英雄頭顱賦七絕一首:
砥礪何年耳目成?靈石狀物可抒情。
睦州義士江東淚,一擲頭顱重萬鈞。
二
茅塘三生石的妙用
往生今生和來生,此即“三生有幸”一詞的由來。蘊含禪機,可能出自佛家經傳。茅塘頂上三尊圓形巨石。一字排開,從天外飛來,盤踞於寸草不生、平坦如砥的整塊花崗岩上。從小處比喻,好像三顆馬鈴薯供於佛台,一不小心就有滑下深淵之虞;從大處比喻,好像外星人的三個著陸輪,小心翼翼地降在沒有生命跡像的月球上。此刻外星人正靜靜地閉艦養神,還未開後窗出來做考察工作。
三生石的故事很多,月下老人就是坐在三生石上檢點婚書,專為男女綰結紅繩,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茅塘古村堪自然數仙鄉,遠離紅塵親近天籟。山中瑞氣盈宇,靈氣逼人,可設“月下老人寺”來凝聚游客。月下老人是婚姻之神,三生石的前緣後續之證,是婚配男女許願定情的好地方。下界辛苦疲憊甚,車回馬龍不勝累。青年伴侶,中年伉麗,暮年夫妻,到此燒一對紅燭,點三支心香,寄托美好情操,解脫煩惱,淨化心靈。心向往之則人氣互動。靈靈靈,說靈不靈。到那時,山上的燈火可同錢塘江的不夜城媲美。蘇杭有如山的高樓,此地有如樓的高山。雙樓對峙,兩水分流,各司其我,各盡其美,為地方創造財實。再來建個“十二花神廟”做陪襯,把十二位仙子的藝術雕塑或靚影畫圖請進廟裡去。她們有十二個月的花名,像征童稚之神。拜一拜,顏如玉,貌如花;求此簽,上寫道:“少年學易志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線線策人奮進,字字催人努力,勘為座右銘的金玉良,還愁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不帶兒女上山觀光麼?寫到這,我預先為月下老人寺寫道貌岸然:
往世今生與來世?三生石上證前盟。
恩愛互許求紅豆。十二花神折桂迎!
三
策劃千羊石
太湖龍女,不守閫範。龍王罰她到天荒坪上牧羊。借此收斂其心。龍女面如滿月,眸若明星;披朝霞之衣裳,佩冰輪之玉環。顧盼生輝,儀態萬方。只因獨處山隈,寂寞難忍,深鎖娥眉,愁苦異常。忽一日,聞山下刀兵之聲四起,人民呼飢號寒不絕。群羊乃雲中之君,能夠制靈通神,龍蛇變化。此刻已難於安定。爭先恐後,左衝右突,亂成一團。龍女向下界望去,只見睦州城內,跳出一隊甲士,其中有一青年,名叫方腊,威武雄壯,頂天立地。手中劍芒所指,睦州、徽州、杭州,三州城頭,早已插遍紅旗。龍女見此,喜出望外,心花怒放,她決定下犒軍。於是站起身來,向天邊招一招手,但見一道閃電,變成龍女手上的一支羊鞭。
龍女軀趕羊群,來到茅塘、將神羊圈於點將台前。不料此時,山下突然傳來方腊攻城失利的消息。兵敗如山倒,敗軍之將退守茅塘,青山為之斷流,木葉為之飛黃。神羊俯伏於地,化而為岩。龍女昂首仰面,凝成一塊漢白玉石,獨立頑立之中,具有領帶管轄之勢。從此以後,群岩拱衛白玉,矯矯乎翹然出眾,成為山中一道奇特的景觀。
以上所寫,只以算作集古今傳奇之碎片,粘貼獨家擁有的千羊石上。故事雖非獨創,文筆並無抄襲。供游客一聽二笑三留念而已。
那麼用另一個角度來取材,再作裁剪如何?
尋一高藝石匠,巧施斧斤,在千羊石描龍繡鳳。審石之形態,因勢利導,點化靈異。精線可寫意,細線宜白描。此地龍頭崢嶸,不知龍身去向。尋尋覓覓,龍身夭矯出沒無常,又見龍尾與巨蟒纏繞。穴蹲獅豹,露頭不見尾;岩隱虎狼,見尾不見首。百獸則各舒其態,人物則各盡其矯。天造地設之村,出人意外之構。賦七絕一首完篇:
只留高藝不留名,
歲月增時靈氣生。
莫忘清風明月夜,
頑石騷動似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