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窗外的青石板路上已經響起了腳步聲, 靜靜地躺在床上, 天還剛蒙蒙亮.轉個身, 床板吱吱呀呀的響了, 被單磨擦著手臂, 帶著一種粗糙的質感. 九月的婺源李坑, 粉壁飛檐的老屋, 此時的我, 感覺清晰無比, 卻又遙遠陌生.
雨後的早晨, 空氣中漂蕩著濕潤的水氣, 遠處的青山被一層薄霧籠罩著, 隱隱顯露出一抹青翠.
青石板路被雨水衝刷後, 還是油亮油亮的. 這時候的李坑, 最好, 路上的人還不多, 清靜的小路上, 就連風都是緩緩吹過, 若是等到上午9、10點鐘, 整個村子就熱鬧起來了.
李坑其實是一個很小的村子, 依山而建, 村中有一支溪水穿過, 由此得了個"小橋流水"的美稱, 村裡有一些保存較好的明清建築, 引得游人無數.
而游人無數的場面都是有些嚇人的, 大巴車一到, 熱鬧從村頭傳到了村尾, 就像是夏日的雷陣雨, 說到就到, 淅瀝一陣後, 雲開霧散, 太陽還是那麼悠悠的照著, 空落的街面上, 一個人影也找不著. 終究是承受不了這樣交替的喧鬧與落寞, 這個時候, 最愛的卻是村口稻田邊的木亭.
村口的木亭是建在一大片稻田邊的, 這兒沒有古舊的老屋, 只有一架老的不能再老的水車, 避開了喧囂的人潮, 剩下的只有綠色的稻田和無邊的寧靜.
記得有人說過"寧靜的鄉村永遠是治療城市燥動的一劑良方" , 而這時的靜, 這時的獨處猶妙, 只是安靜的坐下, 心便慢慢的沉澱下來, 許多平時不願去碰觸的往事, 都會隨著眼前的美景而隨風飄散, 這樣的靜讓我覺得無比輕松, 我只是想在這樣的沉澱中重新找回一個最原始的自己, 干淨透徹, 不帶有一絲腐朽的雜質.
九月的風, 依舊是輕緩且燥熱, 九月的李坑, 依舊是寧靜且喧囂, 而我, 融入了這節奏, 繼續留在了李坑.
最美的時候, 是在傍晚, 看著日頭沉下去, 天空開始變幻著不同的藍色, 先是幽幽的藍, 炫麗明朗, 慢慢地又變成藍紫色, 深遂迷人, 等到天完全黑了, 星星就出來了, 柔和的月光瀉滿了一地, 田裡的稻子已經結穗了, 微風吹過, 一陣清香.
閉上眼睛, 已經感覺不到月光, 李坑, 只有一陣溫暖, 慢慢地把我包圍...
淡了, 當婺源在記憶中悄悄淡去的時候, 剩下的只有九月的稻香, 依舊淡淡地舞動清香.
2004.4.4
後記:
前些天與朋友說到婺源, 才發覺婺源離我已經有3年的距離了, 當那位朋友知道我去婺源居然只游了李坑的時候, 她只是用眼睛瞪著我, 那表情, 我不好形容, 先是銳利, 再是哀怨, 然後是一聲長嘆, 我只能誠惶誠恐的端坐一旁, 隨時准備接受最嚴厲的批評教育.
過了半天, 她才冒出一句" 當初怎麼不帶上我."
天啊, 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