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夜八天,彩雲之南——麗江之黑龍潭公園、木府

作者: 圈養的豬

導讀起了大早,打的到古城最大的農貿市場,3元錢覓得6兩大名遠揚的小米辣。未及觸摸,只湊近鼻子,已經辣的連打了幾個噴嚏,天曉得拿回去可有人敢身先死?先去的是黑龍潭公園。水,清可見底,乳白色的小花將長長的根伸向水中的泥土裡,根擺向哪裡,花便開在哪處的水面上;水動,花也動,因此得了“水性揚花”的頭銜。又有魚名“瓜子魚”,投以瓜子,它會磕開硬殼而 ...

起了大早,打的到古城最大的農貿市場,3元錢覓得6兩大名遠揚的小米辣。未及觸摸,只湊近鼻子,已經辣的連打了幾個噴嚏,天曉得拿回去可有人敢身先死?先去的是黑龍潭公園。水,清可見底,乳白色的小花將長長的根伸向水中的泥土裡,根擺向哪裡,花便開在哪處的水面上;水動,花也動,因此得了“水性揚花”的頭銜。又有魚名“瓜子魚”,投以瓜子,它會磕開硬殼而食盡果肉,只留得片片果殼飄在水面。後因保護池水,不准再投瓜子。池水以漢白玉欄柱圈圍,斜身倚柱,石料光滑如緞,肌膚碰觸處冰涼徹骨,高原赤裸裸的陽光也奈何它不得。

園裡有珍珠泉,彙雨水、泉水、雪水於一身,是黑龍潭水的支流。水的清,無須贅述,只消看泉中幾乎無魚,便知定是因為水質太過潔淨,魚兒喜愛的的藻類和微生物難以生存。若在靠近泉水處使勁跺腳或擊掌,水中的泉眼會冒出一串串氣泡,沿著水流悠悠升到水面。聲音不停,水泡不斷,陽光斜斜刺入水中,氣泡顆顆珍珠般圓潤飽滿又晶瑩剔透。

離開黑龍潭,又來到別過只一宵的木府古城,只允許我們停留40分鐘。

小城,石板路依舊。溫暖美麗的橙黃燈光消散在日頭裡,垂柳迎風,桌邊不見了飲茶人。各條巷道交會在城的中心,一片小小的空地上集中了各色小灘,首飾、布料、小吃、還有囊括了從碗勺到盆桶、陪嫁必不可少的銅器。一座銀行安然躋身其中,沒有石獅守門,6個滾圓的招牌“中國農業銀行”像棋般一溜掛在面街的古老房子外,二樓的飛檐翹向天空。導游帶我們走的是古城外圍的一條路,看不見巷道間清澈的流水和流水上似橋非橋的木板。走到路的盡頭,得以一睹城裡最古老的石橋。很普通的長相,不很寬亦不很長,就像任何一座有了年頭的橋,兩端的橋墩處栽著盛開的粉色杜鵑。站上橋頭,前方,垂柳、清水、店鋪;身後,亦然。

40分鐘,甚至比4分鐘還短暫。古城,就這樣再見了麼,拎著匆匆選購的綠丫頭蜜餞?一花,一橋,一家,一水,在車窗後漸漸遠去,天空藍的耀眼。昨夜,若不曾造訪,許會故地重游;亦因古城的夜,已讓我沉迷一宵,怎有理由不再酩酊一回?麗江,就此約定吧,旦願彼時山依舊清,水依舊綠,人依舊笑臉如春風。

從麗江起飛回上海,在昆明轉機,又見熱辣的陽光,又是熟悉的紅土,時光,會倒流的麼?

不知為何寫下這麼多。回來後,覺得一定要將所見、所聞付諸文字,才不負這跋山涉水的幾日,於是遠離電視、網絡、書報,直到完工。

倘佯山水間那種自由、放松的感覺,在回來後一段時間內揮之不去,甚至在沒有音樂的日子裡也不覺浮躁。遙遠的地方,陌生的人事,淳樸的民風,心靈放松到及至。當車鳴又開始在耳邊喧囂、霓虹迷幻雙眼、細雨從陰沉的天際飄落、人們重拾冷漠的笑臉,安寧的感覺也緩緩褪色。

我於是又拿出那疊照片,雪還是雪,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人,已不在畫中。

明年,該向香格裡拉去了吧。

2001年5月7日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