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艱難的跨越◎ 在駐華使館林立的北京秀水街北部區域,只有美國使館門前才有天天爆滿的人潮。
◎ 他經常拒絕給那些鼻毛很長的男士簽證,說不出為什麼,就是因為心裡不舒服。
◎ 一位北京大學畢業的小伙子在回答他關於去美國的理由時說,“我喜歡美國的大胖姑
娘,我要娶一個回來”,他當時一愣,繼而微笑:“GoodLuck(祝你好運)!”,就這樣給了他一張簽證。
◎ 有朝一日,咱中國富裕了,強大了,腰杆硬了,老百姓去趟美國就跟趕集買菜一樣,美
國人要訪華也給他們百分之二十的簽證率,讓他也提心吊膽,生怕咱給他拒了,說他有移民傾向—該多解氣!
《北京人都是活雷鋒(簽證版--筆者自擬)》
小張簽證去美國,拒了。
哭著喊著不想活,傻了。
多虧一個北京人,抽他兩個大嘴巴,好了。
小張請他吃頓飯,喝得少了他不干。
他說~~~~
咱這地兒都是北京人兒,
咱這胡同兒都是活雷鋒兒,
簽證也要看心情兒,
簽不上哪能就抽風兒?
一回兒不行就來兩回兒,
兩回兒不行就來三回兒,
三回不兒行就來四回兒。
看他丫的誰能耗過誰兒?
翠花兒,上美國!
更多的人們是從地圖上認識這個國家。我們曾沾沾自喜說自己“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其實美國的國土面積和我們差不多,而人口只有兩億八千萬。相隔太平洋而望,地圖上近在咫尺,但實際距離卻有一萬六千公裡之遙。
從北京到洛杉磯,或舊金山,或底特律,空中行程十二小時左右。連日奔波的疲憊仍無法衝淡那份範進中舉般的激動。你會從登機的人流中很容易認出哪些是第一次邁出國門的幸運兒,鄭重其事西裝革履一身簇新且東張西望的多屬此類。
其實長途旅行是一件很無聊很辛苦的事情。一般而言,盡可能地穿著舒適、隨便是乘機的最好的行裝。我們同胞多乘坐經濟艙座位,狹小、行距窄促,國際航班幾乎都是滿員,四百多人擠在一起定有諸多不便。適時的閉眼養神和放松自己就非常必要。筆者有幸在國內時就有個小職務,董事會允許我出差公干時可以坐坐飛機,對生活的那個小城的民眾而言有此機遇的青年的確不多,所以羨慕喻地我經常“打波音的”。而對於絕大部分赴美留學人員而言,這一次乘機恐怕就是第一次。
機下就是浩瀚的太平洋,那一往無際平如鏡面的蔚藍定會讓你產生無盡的遐想。你甚至還無法從簽證的悲喜中解脫,仍然在腦海裡回放簽證的閱歷與坎坷。
是的,在駐華使館林立的北京秀水街北部區域,只有美國使館門前才有天天爆滿的人潮。每天平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簽中機會,在拿到簽證之前,誰也不敢保證幸運之神會青睞哪一位。按道理而言,美國簽證處肯定會有一個嚴格的條例來認定是否給予簽證,但眾多國人准備的簽證資料幾乎都准備的非常具細,“硬件”都會合格,剩下的就是憑“軟件”的運氣了。國際政策的變化,中美兩國的外交進程,簽證者的言談舉止,簽證官的好惡心情都會直接決定你的命運,而你能把握的時間太短,太短,與簽證官三分鐘的談話時間,你也許不足以能把一句完整的英文句子說清楚。
所以就有了一群自己對美國還處於朦朧階段的咨詢公司。他們不能把握美國簽證處的行情,卻能揣摸簽證者的心情。一張破課桌,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就可以自稱“專家”把簽證者很快吸引過來,花高價聽他的“出國簽證輔導”。所以小學畢業連美國在哪洲都不知道的“專家”輔導博士畢業的名牌學生並不鮮見。
其實,美國簽證處奉行的“自由心證”原則,基本上是根據他的主觀判斷。這種美國式做派是沒有多少道理好講的。你認為條件過硬,可能一再拒簽,而一些條件看似不怎麼樣的人卻順利過關拿到簽證,這種“無釐頭”真是平添了許多磨難。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的簽證變得更加苛刻。已經得到耶魯、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全獎的學生都有一半被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碩士、博士畢業也不例外。由於簽證是走出國門的最後一關,滿世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你要遠走高飛,國內的工作已經終止,甚至工資都停發了,這邊一拒簽,尋死的心都有。
在眾多“簽友”心中,簽證成功與否有地域差別。據說,今年廣州和成都的形勢一片大好,得到全獎的F-1(學生簽證)簽證幾乎很少被拒,而在北京則形勢嚴峻。於是一位在北京兩次被拒的男生手持F-1(學生簽證)簽證申請,懷揣絞盡腦汁搜出來的跨區簽證理由,專程趕到廣州,在北京長達兩個月的申請跋涉之後,終於在廣州輕松地吹響了勝利的號角。
許多出國同道對簽證官的面孔都極為熟悉,有些人為了簽證成功要在簽證處“踩點”數日,甚至廣州、成都、北京、上海、沈陽來來回回地跑。眾多“簽友”在互聯網上互通信息,有常上的網站和BBS(公眾留言板),在相關“社區”裡相互交流簽證“密訣”。關於簽證官,尤其是北京的簽證官,大家都有相應的代號稱呼他們,或者默認為某一國籍人,雖不知是真是假,卻對他們各自的簽證風格了如指掌,認為“殺手”手下被拒簽的比較多,倘若不小心被排到了這些簽證官的手下,心情免不了更加不安。
被拒簽的官方理由通常只有一個:“移民傾向”,即美國移民法上代號“214-B”的條款。每位外國人在申請入境時,必須能使領事官員確信其具有非移民資格,否則將被視為移民——而你沒做到這一點。
但實際上並不一定如此。筆者曾咨詢的一位前美國簽證官就說過,申請的材料一定要完整真實,語言要簡明扼要,眼睛要平視簽證官,態度不卑不亢,盡可能輕松一些;要注意衣著整齊清潔大方,尤其是頭發、指甲。他說,他經常拒絕給那些鼻毛很長的男士簽證,說不出為什麼,就是因為心裡不舒服。再就是套話大話,比如出國原因和按期回國理由,不少人說是為“報效祖國”,“建設祖國”,“家中有妻兒老小要照顧”等一系列嚴肅的話題,他准不給簽。因為前一條他並不相信,而後一條,他想到是你可能把他們全帶到美國去,因為簽證官聽這樣的理由實在是太多了。
這位簽證官還說了一次讓他開懷不已的經歷:一位北京大學畢業的小伙子在回答他去美國的理由時說,“我喜歡美國的大胖姑娘,我要娶一個回來”,他當時一愣,繼而微笑:“GoodLuck!”(祝你好運),他就這樣給了他一張簽證。
筆者認識的一位協和醫科大學的博士,連續被拒簽三次,簽證官不厭其煩地問這問那,甚至有位簽證官出了一個讓這位遺傳學博士匪夷所思的問題:“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是禿頭,可我是禿頭,這是為什麼?”這位倒霉的博士實在無法用一兩句話解釋清楚,而且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問這樣的問題。痛定思痛之後他參加了某知名的外語學院舉辦的簽證輔導班,專門花高價讓一位離職的前上海簽證處的美國簽證官輔導了一大堆可能問的問題,光提問提綱有十幾頁。等他忐忑不安地開始第四次簽證時,簽證官竟然,居然,什麼也沒有問,直接OK,給他簽了。當他向那位輔導他的簽證官說起這個過程時,那位前簽證官都大吃一驚:“不可思議”。
對此,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說法。美國使館的官方網站上曾張過這樣的帖子:
問:為什麼面談時間那麼短,簽證官只問了我一兩個問題,而且幾乎連我的文件都沒看,就拒簽了我的申請?
答:簽證官每年要處理成千上萬份簽證申請。憑經驗,我們可以迅速審看簽證表格和其他輔助材料以減少提問。
問:我所在公司和我的美國朋友寫信保證我會回到中國,可我仍被認為歸國理由不充分,為什麼?
答:美國法律不允許其他人代替簽證官行使權力、衡量申請人的整體情況。保證信不能證明申請人在美國之外的關系。讓地位高的人寫信擔保與此類似,它不能自動證明申請人無移民傾向。但是,簽證官會將它同其他文件一起納入考慮的範圍。
問:近期的中美關系是否影響簽證率,是否加大了對中國留學生的入境限制?
答:不會。美國政府歡迎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各國人士入境從事正當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有關數據表明,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者中2/3的人選擇了美國,1999年美國國務院簽發的留學簽證有60%的名額給了中國學生。目前,美國政府每年為中國學生簽發數千份留學簽證,有超過5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
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美國。
就心裡發狠:有朝一日,咱中國富裕了,強大了,腰杆硬了,老百姓去趟美國就跟趕集買菜一樣,美國人要訪華也給他們百分之二十的簽證率,讓他也提心吊膽,生怕咱給他拒了,說他有移民傾向——該多解氣!
已經看到了機翼下一閃而過的街市與叢林,那裡已經不再是你的祖國。美國,已經不再是遙遠的神話。
美國,你馬上就要到了。這份簽證將承載你的命運,將你的人生切成兩半,你別無選擇。
當沉重的大鳥在轟鳴中緩緩降落,這裡的一切將變得陌生與真實,你也許會感到:與祖國母體剝離的痛苦突然攫住了你的心。
是啊,這裡會有什麼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