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坐落於雲南和四川相接的崇山峻嶺之中,是鑲嵌在青藏高原邊緣上一顆瑰麗無比的藍寶石。圍繞著湖邊有許多摩梭人的小村落,千年以前他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並將獨特的風俗文化傳承至今。懷著對自然風光的向往和民族風情的好奇,2004年的農歷年初一,我和在麗江結識的朋友們一起來到美麗的瀘沽湖,來到摩梭文化的國度。出發前上網收集了許多有關的資料,網友們普遍對位於落水村前,環境保護所對面的“格則爾”評價很高,那裡便宜舒適,隨時有熱水洗澡,主人格則多吉也因為熱情好客,見識廣博而被游客們尊稱為“摩梭博士”。乘車經過六個多小時翻山越嶺的顛簸,我們終於看到了那和藍天一樣的湖水。直接在環湖公路邊的格則爾門前下車,輕輕推開黑底金字“格則爾”牌匾下面那兩扇紅色木門,就看到了一個露天大院子的坐落在房子中間,院子的前後是兩座兩層和三層的黃褐色廂房,右邊則是座只有一層的朱紅色房子。三座房子都是木質結構,所有的立柱,橫梁和欄杆也都是朱紅色,雖然沒有華麗的雕欄畫棟,不過欄杆和橫梁上還是繪制著精致的龍鳳和水波裝飾圖案,特別之處是龍都屈居在鳳的下方。山風輕輕拂過,每根立柱承托的橫梁上那一個個鮮艷的紅燈籠便開始輕輕搖蕩起來,屋檐角上的風鈴那清脆的鈴聲也在耳邊悠悠回蕩。此時此刻,如能圍坐在花圃旁邊的石桌石凳上,與三五知己促膝長談,該是何等的逍遙自在啊!
這時,一位身材高大,膚色紅黑,雙眼炯炯有神的摩梭漢子從紅房子中快步出來迎接我們,他就是主人格則多吉。多吉把我們領進紅房子,親切地招呼我們圍靠在火塘邊喝茶休息。看到我們都非常好奇地觀察房子的內部陳設,多吉就為我們一一介紹起來。原來我們身處的就是摩梭人家庭裡老祖母居住的祖母房,同時也是家人們飲食起居和接待親友,共享天倫之樂的地方。前後的廂房本應是家裡小輩們居住的地方,只是由於多吉他們暫時還沒有小孩,所以前面的廂房已經對外出租,後面的廂房就成為客房。我們進入房間放置行李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雙人房中的居然是古色古香,做工精美的土司床,而且每張床都配有電熱毯。
祖母房裡的火塘是摩梭人最神聖的地方,他們認為火能夠幫助他們與神靈和死去的先人溝通,所以在火塘後面的神台就是供奉神靈和祖先的地方。多吉家的神台有一個供奉了很久,已經被煙熏得黑黑的豬頭,還有兩個大海螺和其他一些貢品。此外,摩梭人吃每頓飯前都要夾第一口菜供奉在神台,倒第一杯酒在火塘,然後才開始吃飯,以示對神靈和祖先的尊敬。由於房子是木結構的,容易引起火災,除了平時要小心看護火塘,摩梭人也會祈求神靈的力量來保護房子。前面提到在橫梁和欄杆繪制的龍鳳和水圖案代表的就是水神,用於提醒火神不要輕易發怒,而風鈴的聲音則是提醒家人在刮風的時候要更加小心起火。面對火塘的最左面是祖母床,是大當家(一般是家中老祖母)的睡床。祖母床和火塘之間是家中女性的座位,火塘另一邊是男性的座位,大當家和老舅舅的座位緊挨著火塘的兩邊,因為這兩個是最溫暖的座位,而其他成員就按照輩份依次排開,可見摩梭人非常敬重長輩。
面對火塘的最右邊是生死門,門後的小房間是嬰兒出生的地方和去世家人的斂房,因為信奉藏傳佛教的摩梭人認為生和死是一種輪回,都應該來到相同的地方。不過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現在的孩子基本都在醫院出生,但是家人仍然會把新生兒抱到這個房間停留一下,表達對傳統信仰的繼承。
支撐祖母房主梁的兩根柱子是取自同一根木頭,樹根部的是女柱,樹梢部是男柱,表示摩梭人的家庭是由女性和男性共同支撐起來的。家中的女孩和男孩在十三歲過後那個大年初一的成丁禮上,要穿上成年人的衣服,分立在女柱和男柱的旁邊。儀式結束後,他們就是家裡的成年人,要開始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正對房門靠牆邊的桌子擺有一具表皮呈暗紅色的豬膘肉,是摩梭人的特產。做法是將生豬的豬頭,內髒,骨頭和瘦肉都去掉,填入精制的鹽和花椒等香料,並將切口按原樣用線縫合後進行腌制。瀘沽湖的海拔高度有2700米,空氣清新,環境干燥,夏季的溫度也不高。所以,豬膘肉一般可以腌制三年以上才食用,而十年以上豬膘肉不僅可以生吃,而且可以做藥用於治療皮膚病,是招待親朋好友的珍品。我有幸能夠在多吉的親戚家親口品嘗十年以上的生豬膘肉,入口感覺是肥而不膩,爽滑可口。而掛在房內屋梁上的熏肉和灌腸也是非常美味,實在是讓我大飽口福。
祖母房共有兩重房門,都是高門檻,低門楣,而且兩重門不是正對而是錯開的。因為摩梭人認為鬼魂是不會拐彎和彎腰的,這樣設計房門就能夠把鬼魂擋在門外。只是人進出的時候就要低頭彎腰抬腿,剛開始的時候還真有些不習慣。多吉幽默地說,就算是大官來到他們家,也要低頭鞠躬才能進來,以示對他們家族的尊敬。
多吉還陸續介紹我們認識了格則爾的其他家庭成員。他的妻子賓瑪拉錯是位聰明美麗,任教於南方某海濱城市重點中學的優秀教師,弟弟古馬是這裡的大廚師,當然還有在網上威名遠播的“公安局長”西索,一條大頭大腦,極有靈性的大藏狗。
此後,每天我都要在湖邊漫步,遙望對岸秀麗的格姆女神山,遠眺摩梭小伙們載著游客泛舟湖上的豬槽船,品味天水一色的蔚藍,欣賞篝火晚會上歡快的舞蹈和深情的歡歌。每晚則必定與多吉一家及其他游客圍著火塘喝茶聊天到深夜,聽多吉生動有趣地介紹瀘沽湖的奇聞逸事和摩梭人的文化習俗,總是讓我們覺得意猶未盡,欲罷不能。而兩次歡快熱鬧的烤全羊晚會,更讓我們和多吉的兄弟外甥們一起把酒言歡,縱聲高歌,盡情享受這幾生修來的快樂時光。
後來我們更了解道,原來多吉所在的格則家族是落水村最大的家族,多吉外婆的妹妹(他們統稱是奶奶)是摩梭人末代土司的王妃,王妃的兒子洛桑活佛是摩梭人第一位土生土長的活佛。由於有著顯赫的家世,多吉一家對摩梭和藏文化都有著很深的認識,但是他們的家族也因此在文革期間飽受衝擊,許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家寶更遭到破壞或者丟失。隨著近年來瀘沽湖和摩梭人日漸為世人所認識,各種對摩梭傳統文化,尤其是“走婚”習俗的歪曲失實宣傳已經嚴重影響了摩梭人的形像甚至是正常生活。但最讓摩梭人痛心的是,他們竟然從解放初期就因為某些原因,被歸入了無論語言還是風俗習慣都大相徑庭的納西族,而摒棄於我國56個民族的大家庭之外。對此,多吉很坦然地告訴我們,他們設計建造格則爾的時候,悉心聽取了很多長輩們的意見,力求能夠真實完整的反映出傳統摩梭文化的特色。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朋友可以親身感受到摩梭人真實的生活,也是為了要留下一些物證,供後來人重新審視和深入研究摩梭的傳統文化。看著多吉的臉色凝重的臉,我也不由自主地低頭沉思。現在有多少人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妄顧我們的傳統文化逐漸走向消亡的時候,這些位堅強執著的摩梭人卻早已經在身體力行地捍衛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又怎麼能不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呢?
十幾天悠然自在的生活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瀘沽湖的美景讓我流連忘返,格則爾和多吉一家的盛情更讓我難以忘懷。如果不是住在各則爾,如果不認識多吉一家,那麼我可能只是瀘沽湖一個匆匆的過客,縱然會陶醉於瀘沽湖的美,卻可能與真正的摩梭風情失之交臂。終於要離開了,就在格則爾的留言本上留下一串衷心的祝福吧。
願瀘沽湖湖水長清,格姆山青山長綠,摩梭人的文化薪火相傳,我們的友誼歷久常新!
這個美麗的地方,我一定會再來。
附
格則爾的聯系電話:(0888)6677868, 139888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