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游記 - 18天自助游法、比、西、意(7)Oct. 22 Barcelona
跳槽旅店
早上醒來,推窗遠望,加泰羅尼亞廣場近在眼前。“陽光之城”、“歐洲之花”、“伊比利亞的珍珠”這些令人眩目的華麗詞彙都是在形容這個地方: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巴塞羅那,它被塞萬提斯驕傲地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這裡有必要提及的是,巴塞羅那是擁有自治權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的首府,而這又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地區,所以有些巴塞羅那人會說:“我在是一個西班牙人以前,首先是一個加泰羅尼亞人”。
刷牙時覺得有點喉嚨疼,看來這幾天走路太多,有些過度勞累了。旅店的大娘介紹給我另一家姐妹旅店,單人間20euro,也不遠。不過,考慮到目前的身體狀況,我還是想優待自己一下,找一家好一點的。出門右轉,沿蘭布拉大街往南走,幾步路後看到Hotel Lloret,一打聽設備齊全的單人間 45euro。看了一個房間,不錯,決定住下。不過給我的房間不是正對大街,也好,落得清淨,免得聽到那子夜的鐘聲。
蘭布拉大街La Rambla
蘭布拉大街是巴塞羅那最有名的一條路,是連接市中心的加泰羅尼亞廣場和港口中心的哥倫布塔的主要街道,在一些旅游指南上更是被稱為必到之地。嗯,怎麼和上海南京東路的地位有點像?我在心中暗暗擔憂,生怕這裡是專門對付游客的地方。結果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在蘭布拉大街兩旁有不少花店和書店,還有販賣南美洲奇異小鳥和小動物的寵物店,賣彩票的小店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其景像真可謂熱鬧非凡。據說即使在過去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蘭布拉大街上的花店和書店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營業,你現在該知道為什麼巴塞羅那人都為此而驕傲了吧。
考察超市
我沿著蘭布拉大街往南走沒兩分鐘,就看到Champion超市。這裡的貨品好像是很便宜的,我買了一瓶1.5升的水,0.19euro,好像比中國的瓶裝水都便宜哦。原想再買膠卷,但是3卷24張裝的Kodak 400的價格是8.00euro,再說吧,實在不夠,臨走時再買吧。結果證明在巴塞羅那的價格是最便宜的,後來我在巴黎超市買的1卷24張裝的Kodak 400用了5.50euro,記小失誤一次。
在國外旅行,我是很喜歡逛當地超市的。我此次在歐洲就逛了十多個超市,有大大小小的綜合性超市,也有專賣食品的超市,文化用品超市,甚至家庭裝潢建材超市,總之一句話,凡是看到超市我都會溜達進去轉一圈。一方面如果要買東西的話,價格便宜自不用說。另一方面我也可以趁機研究一下當地人在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生活本來就是由瑣碎的細節串連而成的,如果你了解了這些細節,那麼對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水平也就有了一個大致的印像,才能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所了解,而不只是做個路過的觀光客。
免費午餐
沿著蘭布拉大街繼續往南走,到了聖喬塞普市場Mercat de Saint Josep又名Mercat de la Boqueria,原想直接到位於市場角落裡的Garduna餐廳用午餐,沒想到這裡要到1:00pm才開始供應午餐。唉,這個與眾不同的西班牙。我只能一邊搖著頭,一邊餓著肚子在這個滿是食品原材料的巴塞羅那最大的市場內溜達。這感覺你知道啦,看得到,聞得到,卻吃不到,有點不太好受。忽然發現有眾人在排隊,還有攝影、攝像記者若干,發生什麼大事?問了一個會講英文的記者,原來是小型餐廳展示會,可以免費品嘗哦。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免費午餐豈容錯過?反正我也無事可干,於是我就一時興起排了半小時的隊,最後吃到嘴裡才發現是個錯誤。其實這是各家餐廳(非西班牙口味的居多)的推廣介紹,有日本壽司,上海餃子(難吃!再說餃子也不是上海的特色點心啊),泰國菜,阿拉伯菜,把我的味蕾折騰了一下。為保留清新的味覺,趕緊把好不容易得來的免費午餐丟入垃圾桶。
排隊時還發生了一點小插曲,我為了拍照,離開隊伍幾秒鐘,回來時竟然有人懷疑我是插隊的,連保安也驚動了。而我和保安又有語言障礙,真是跳進地中海也洗不清了。還好排在我前面的大娘,剛才看過我的手表問過時間,此時出面澄清誤解,證明我是清白的,才免得我的一世英名毀在巴塞羅那的菜市場裡。
Garduna餐廳
到Garduna餐廳用午餐,發現點菜有點困難。雖然我老馬識途地把手指點在了menu一欄裡,但女招待還是要我做2道選擇題,我又把菜單上的1°Plate和2°Plate理解為套餐1、套餐2,而女招待的英文又和我的西班牙文一樣水平高超,她指手畫腳半天才讓我明白那是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的意思。但是菜名我又看不懂了,只能亂點鴛鴦譜。結果我被自己的上帝之手害了一回,第一道菜是"Mr.Bean",一盆豆子,就是中等大小的蠶豆一樣的東西。我雖然很餓,但是吃了半盆就不行了,差點沒給噎死。第二道菜是“干煎貓魚”,7、8條長度為10釐米左右的小魚,比起我們某些愛貓一族給自己寵物吃的點心來都顯得寒磣。不過還好因為是新鮮的緣故,味道不錯。只是魚實在太小,而我使用刀叉的水平又還未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只見幾條小魚兒在盤子裡和刀叉搏鬥,就是到不了我的嘴裡。我只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不就委屈自己了?再說離我最近的佛還有十萬八千裡遠呢,情急之下,看看周圍也沒有人在注意我,管不了那麼多了,用上雙手,搞定。餐後甜點,女招待又是說了半天我也不明白,她只能把我拉到吧台旁的玻璃櫃前自己挑。裡面的甜點我都不認識,不過在巴黎上過當的chocalate mousse赫然其中,這回就免了。這次改點另外一種類似布丁的甜點,後來看書才知道無意中點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特色甜點crema catalana,是在蛋羹表面撒上砂糖後烤出來的甜點,味道還不算甜得過分,被我消滅干淨。再上咖啡,要了espresso,小杯的白咖啡,就像在巴黎早餐時喝的咖啡。 套餐9.00euro+cafe 1.25euro=10.25euro。
除了食客之外,在這個餐廳裡進進出出的人有不少,有賣花的、有送飲料啤酒的、有跑進來只是為了在餐廳角落裡的老虎機上試試運氣的,甚至還有人在拿著塑料封套的簡裝CD在兜售,憑我在上海的經驗,這大概是盜版的吧。怎麼什麼人都可以像串弄堂一樣隨便進餐廳呢?看來西班牙真是個很隨意的國家。
旁邊一桌的顧客是一對老年夫妻,老先生很熱情,不但幫忙招待向我解釋咖啡的種類,臨走時還向周圍的客人一一說再見,一派長者風範。另外有一桌的客人似乎與廚子相熟,像是老顧客的樣子,或者是這裡的廚子有出來詢問客人意見的傳統,不得而知。反正就是廚子和這桌的3個客人寒暄了一陣,還一起喝了一杯,感覺很是親近。此時雖然屋外下著不小的雨,我卻感覺到餐廳內有一股溫暖的氣息在流動,烘干了我這個孤獨旅客的一顆潮濕的醬爆雞心。唉,怎麼會想起中餐來了呢?我可是走到哪裡,吃到哪裡的正宗吃客噢,也許是剛才點的菜不對我的胃口的緣故吧。
走出餐廳,發現剛才還下得很大的雨停了,太陽從朵朵白雲中探出頭來,讓我一下子覺得世界變得很明亮。看著纖塵不染的天空和街景,心情大好。
畢加索美術館Museu Picasso
我看了一下地圖,發現如果坐地鐵去畢加索美術館,只能乘一站,還要兩頭走路,於是索性決定步行解決這一公裡的路程,還能一路觀光巴塞羅那市容呢。一路向東,15分鐘後我就來到了位於狹窄的蒙特卡達大街Montcada的畢加索美術館(5.00euro)。
畢加索Pablo Ruiz Picasso於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14歲時隨父親來到巴塞羅那,直到1904年前往巴黎,他那多愁善感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所以說巴塞羅那是“孕育了畢加索的城市”是很恰如其分的。
畢加索自己曾說過:“我的童年時代就已經拉斐爾所描繪的那樣了。”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掌握了各種學院派的創作技法。當我參觀了在這家美術館裡展出的畢加索從9歲開始到“藍色時期”為止的主要作品後,我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原來天才是這個樣子的。
他16歲時的成名大作“科學與慈愛”Ciencia y Caridad,光線、陰影和空間透視的效果何其驚人,臨終前的母親、把脈的醫生、被修女抱在懷裡看著母親的幼子,無不透射出撼動人心的光芒,讓我體會到畫家對於堅強而又脆弱的生命的無限感傷。即使我親眼直面原作,仍無法相信這是出自16歲的少年之手。我捫心自問,自己在16歲時干了些什麼,因為貪玩而錯失了一次可能決定我一生發展的轉折機會,這是我的唯一記憶。
相對於他早期的傳統古典畫法的作品,其後期的立體派作品,以及陶藝作品,更顯隨意、狂放、無所顧忌,是為了顯示惟我獨尊、君臨天下?還是感受世界、表達自我的方式已異於常人?好似得道高僧,已看透世間本質,卻苦於無法用常人所能理解的方法表達。我思忖良久,不得而知。不過他用水墨手法表現鬥牛的精髓,令人嘆服,寥寥數筆,蠻牛的凶暴和鬥牛士的飄逸躍然紙上。用硬筆畫人像,就像印鈔票所用的雕刻銅板,層次、細節、紋理,無一不是恰到好處,難以相信是出自人手。
走出畢加索美術館,我站在狹窄得幾乎可以讓我同時摸到兩邊牆壁的蒙特卡達大街上,覺得在巴塞羅那這座滿是14、15世紀哥特式古老建築的城市裡,能誕生出這樣一位20世紀現代美術大師,真是個奇跡。也許畢加索就是個奇跡,能成長在巴塞羅那,反而是這個城市的榮幸吧。
神聖家族大教堂Temple de la Sagrada Familia
離開了畢加索美術館,我搭乘地鐵前往巴塞羅那人引以為自豪的地標性建築:神聖家族大教堂(簡稱聖家堂,門票8.00euro)。它的作者就是被稱為“建築業的詩人”-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
1852年6月,高迪出生在加泰羅尼亞地區Reus的一個銅匠家庭。年幼的高迪由於患有嚴重的風濕病,無法像同年的兒童一樣在街上玩耍,只能整日獨坐家中。也許是這枯燥乏味的生活培養了高迪對周圍生活環境的敏銳觀察力和對手工藝術的強烈興趣,17歲的他前往巴塞羅那大學Barcelona University學習建築,後又在巴塞羅那的埃斯科拉建築學院Escola Provincial dArquitectura深造。在學校裡他並不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好像這是天才的共同特征),甚至連他的畢業設計作品也引起極大爭議(另一個天才的標志),以至於校長最終帶著“高迪不是個天才就是個瘋子”的疑惑大膽決定授予他畢業證書。現在我們不得不感謝這位不知名校長的英明之舉,讓高迪有機會將18處建築作品存世,其中12處都在巴塞羅那,另外6處分散在西班牙北部各地。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游客來巴塞羅那,一不看艷名遠揚的美女和帥哥,二不看舉世聞名的地中海沙灘和陽光,而僅僅是為了觀賞甚至是朝拜高迪的建築藝術作品。他是西班牙最有名也是最偉大的建築藝術家,所以就有了“巴塞羅那是高迪的巴塞羅那” 而不是相反的這種說法,高迪在這裡的地位遠在另外3位我們所熟知的傑出藝術家畢加索、達利和米羅之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來慚愧的是,我在此次歐洲之旅前,對高迪竟然是一無所知,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這可能是高迪的所有作品都在西班牙(唯一原打算在紐約建造的酒店也只是停留在圖紙上),而西班牙人又不是那種喜歡自我吹噓和炫耀的民族的緣故吧(看來西班牙人要補一補marketing的課程了)。在我搜集有關西班牙的資料時,才從各種信息來源上得到了這樣一個印像:高迪是西班牙、更是巴塞羅那的驕傲。雖然我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但是當我面對這座始建於1883年、原定施工期為500年(沒有搞錯,確實是不可思議的5個世紀)、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建築之一的聖家堂時,我還是目瞪口呆了,因為它已完全超越了我的想像。這種事情在我的記憶裡並不多見,以前發生的2次分別是在20年第一次看到電腦,和8年前第一次接觸因特網。但那些都是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而眼前的這個卻是高迪100多年前設計的作品,甚至至今還只是完成了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天人合一
要用語言來描述神聖家族大教堂,我覺得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它是完全不同於世界上其他任何建築,它是獨一無二的,你無法用別的建築式樣來形容它。如果我說它的8個鐘樓形似吃干淨的玉米棒子,你是否會覺得滑稽呢?實際是由於塔身表面呈拋物線型,裡面是螺旋型的樓梯,使塔心呈中空狀。那裡是用來放置管鐘,使之成為一個巨大的鐘樂器的。它的鐘聲將會和1500人唱詩班的歌聲融和在一起,縈繞在教徒們的耳際心頭。它的東側拱門裝飾又像是泥塑的千佛殿般令人眼花繚亂,實際是因為高迪通過在此放置100種植物和100種動物來抒發他對耶穌的無限贊美。而這一切裝飾都是用石頭雕琢而成的,你又是否感嘆其鬼斧神工呢?更不用說教堂的內部結構是按照高迪所獨創的重力懸垂法設計的,立柱都不是筆直的,而是像樹干一樣傾斜,並呈樹枝狀向上分叉,天花板又是由一片片碩大的棕櫚樹葉所組成,為的是達到仿效一座森林的效果,你肯定會和我一樣為他那匪夷所思而又巧奪天工的設計而傾倒。仰望良久,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才是天人合一,這個經常出現在中國武俠小說中的至高境界,原來高迪已經在100多年前把它變為了現實。此時游客漸少,教堂內安靜了下來,但我的耳邊卻仿佛響起了亨德爾的“哈來路亞”在震撼我的心靈。
聖家堂始建於1882年,而高迪是在次年以31歲的低齡(不過看當時的照片,他26歲的時候已經是胡子一大把了)接手這個項目,並在之後的40多年裡不斷為之貢獻著才華,在他生命的最後12年更是謝絕了其他項目,全身心地投入到聖家堂的設計和建造工程之中。由於聖家堂是基於贖罪教堂的宗旨,所以它的資金來源完全依賴於門票收入和私人捐款,這就造成了建造進度的緩慢,也使它變成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收門票的建築工地。現在雖然是滿目的腳手架、塔吊和各種建築機械設備,來回奔忙了一百多年的工人們也是其他教堂所罕見的,但這些都無法掩蓋聖家堂本身所散發出的奪目光芒。
石頭聖經
聖家堂可以被看作是一本用石頭砌成的聖經,舊約全書中的主要故事,從三位一體、聖靈感孕、耶穌的誕生和受難,到亞當和夏娃的墮落、12傳教士、末日審判等等,在這裡幾乎無所不包。聖家堂東側的主題是“耶穌的誕生”,或稱作“希望之門”,是高迪最先開始著手設計,而且也是唯一由他親手建造完成的部分。雖然教堂西側正對當時的巴塞羅那市區,但高迪仍堅持先從東面開始,因為在高迪的心中,“Ex oriente lux”-光明來自東方,尤其是當太陽落山時,其像征拯救的光芒將照耀西側的“耶穌的受難”,由此可見光線在高迪的作品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連同南側的“耶穌的榮耀”,在每個方向各有4座高達100米的鐘樓,代表著耶穌的12個門徒,高迪去世時只完成了其中3座,目前也只完成了8座。在他的計劃中,還有位於中央5座高達125米的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和4個福音傳教士的鐘樓,以及一座170米高的代表耶穌本人的最高主塔。當聖家堂全部完工後,高迪的設想是從這12座“門徒塔”上放射出的強光交叉彙聚在“耶穌主塔”上,同時也照亮整個巴塞羅那的夜空,以此來像征耶穌所說的“我就是光明”。我在腦海中描繪著聖家堂完工後的驚人效果,估計屆時可能每年會從耶路撒冷分流掉不少朝聖的人流。
我確信高迪是前無古人的,但不希望他是後無來者,雖然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那樣的話,就會應了畫家達利的話:“除非出現另一個高迪,否則神聖家族大教堂是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即使現在的建造工程仍在進行之中,而且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會加快進度,但是聖家堂的完工仍面臨巨大障礙,一方面是資金來源不能保證,你知道有句話叫:“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另一方面是高迪從來不喜歡在工程開工前畫下詳細的設計圖紙,他的圖紙只是一個“氣氛效果圖”,他是先做一個模型,然後邊施工邊具體細化和不斷修正他心目中的設計圖(這種做法不管到哪裡都絕對會被認為是兒戲,但這就是高迪,沒有辦法)。所以就算聖家堂能繼續建造,可我對後人續貂的效果,頗有些擔心。
聖家堂鐘樓
來到鐘樓之下,發現今天的電梯已經下班了。你也知道,我是個喜歡走路多過坐車,喜歡人煙稀少多過摩肩接踵的人。這樣正好,我就可以抱著朝聖的心情向塔頂奮勇攀登了。那個螺旋狀的樓梯可真叫狹窄,剛剛能容下一個人前進,我看比我們這裡有些朋友家裡復式結構的螺旋樓梯都小,看來高迪更喜歡像我這樣的瘦人來造訪。我在其頂部駐足近半個小時,一方面是一口氣爬上這百米高塔累得我夠嗆,要好好喘一喘;另一方面也是為等待日落,才能看到夕陽下巴塞羅那的無限美景。當橙紅色的太陽輕輕地吻向地平線,巴塞羅那漫山遍野的紅色屋頂更顯出典型的西班牙風格。有人曾比喻從高處俯瞰下的上海石庫門建築群,就像是剛開鍋的生煎饅頭,色香味俱佳。那我現在面對的就是一口一望無邊的超級平底鍋,盛滿了原汁原味的西班牙生煎饅頭在冒著騰騰的熱氣。一旁的老外都在拭去被陣陣秋風吹出來的清水鼻涕,同時很奇怪地看我怎麼老是在擦嘴角邊的口水,他們哪知道我此刻在想著什麼樣的美味喲。
高迪紀念館
1926年6月,73歲的高迪被巴塞羅那首日開通的電車撞倒,不治身亡。(難道這又是一個新科技毀滅舊文化的例證?)由於他當時衣衫襤褸,差點被人誤認為是乞丐,而後,巴塞羅那人民用近乎國葬的規格來為他送行。高迪為建築藝術而生,死後也沒有離開,他的棺木就放在聖家堂的地下墓室裡。似乎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浸潤了高迪的藝術才華,傳達著他的靈感和思想。
當我來到教堂底下的高迪紀念館時,竟然空無一人,原來觀光客們都被大巴士拉走了,只剩下我這一個孤獨旅人與大師面對面,甚合吾意。我獨自欣賞了高迪的建築模型和家具作品(高迪還親自設計家具,難以置信吧),終於看明白高迪是怎麼設計聖家堂的結構了:他先用繩子編出一個大網,然後在每個結點處掛上重量不等的沙袋,全部沙袋掛好以後,這個繩網的結構就是聖家堂的建築結構,只不過是180度的上下顛倒。我想他的原理是:同樣的結構,既然能承受拉力,那麼把它倒過來,也一定能夠承受重力。你可以想像,在當時沒有電腦幫助的情況下,要解決像聖家堂這樣異型建築的結構設計問題,只有像高迪那樣天才的腦袋裡才有可能想得出用這種看似簡單,但卻非常實用的方法,來解決那個在今天即使用電腦都很難構建數學模型的建築難題。所以有人說,藝術裡蘊含了科學,但僅有科學是做不出藝術品的。羅浮宮裡的維納斯如此,高迪的聖家堂更甚。念及於此,我在心中對高迪采用了一個西藏的特殊禮節來表達我的敬意:五體投地。
由於是我的個人包場時間,所以我還有機會把一個多媒體展示台的內容不受干擾地完整瀏覽,看到聖家堂從草圖、模型,逐漸變為佇立眼前驚世駭俗的藝術豐碑,此時的我,按照我一個朋友的習慣用語:已經被高迪完全罩牢了。我只覺得整個聖家堂已經幻化成一個滿臉大胡子的白發老人,在對我說:孩子,我知道你的困惑,我會慢慢對你說;我有的是時間,但你要把加泰羅尼亞語學好(不知黃舒駿當初在寫“未來的街頭”時,是否有與我相同的感受呢)。直到一個保安為了能准時下班來趕我出門,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臨出門時我都有一種想睡在這裡的衝動。再次抬頭仰望暮色中的聖家堂,我對那個白發老人說:我會再來,看你的靈感開花結果,看你的曠世巨作完工;語言已不再重要,因為藝術才是超越一切的,道。
四只小貓4Gats
原本想按著一本旅行指南上所說在聖家堂附近的Kozar餐廳去用晚餐,結果發現那本書所寫的地址根本就是民宅,害我餓著肚子跑了半天冤枉路。不得不返回加泰羅尼亞廣場附近,找到躲在僻靜小巷Montsio 3的“四只小貓”4Gats餐廳。4Gats餐廳的出名是因為在19世紀末期,有代表性的各派藝術家經常聚集在這裡,探討新的藝術動態,展示各自的新作,使這裡成為了當時現代主義運動的中心。年輕的畢加索也是這裡的常客,還為餐廳設計了菜單和宣傳海報。
餐廳的生意很好,裡間還有樂手在演奏,所以我看最好的位子是在通往裡間的過道處。經觀察,來的客人好像大多是觀光客。難道都是按圖索驥來到這個僻靜小弄堂的?如果是的話,這家餐廳該給那本書的作者分一點股份了。店裡的特色是畢加索設計的菜單,還有牆上有許多老舊的照片,也許是過去曾經來過的名人吧。牆上大掛鐘的音調有些怪異,聲音尖利,初次聽到它報鐘點時嚇了我一跳。
我點的前菜hot starter是onion soup with Palma cheese toping,似乎就是在洋蔥湯裡的面包上蓋帕爾馬cheese,吃的味道一般,聞的味道有些衝,估計大多數中國同胞受不了,但尚在我的可接受範圍之內。正菜是牛排mederion beef in 4Gats tasts,三塊牛肉分別用不同的湯汁調味。一白,一紅,還有一種湯裡似乎有核桃味。牛肉是相當的嫩,味道嘛,不過不失。總價27.99euro,其中PA A TAULA的價格是1.07euro,不知為何物,是面包嗎,還是服務費?不管了,權當是小費了,馬上掏出信用卡結帳。結論是:名氣大,價格高,味道尚可,重點不在食物上。
樂家潔具
用完了晚餐,拜訪了一下4Gats的衛生間,我有了一個小小發現,是關於衛生間潔具的。在西班牙,樂家Roca好像是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從家庭旅館到國際機場幾乎到處都是,我都沒見過有第二個牌子的。最有趣的是在機場的衛生間裡,男士專用的那個潔具上畫了一只蒼蠅,我猜是作為射擊目標,生怕有人打錯方向,很有創意吧?可能你會問我為什麼會留意到這些,其實我對室內裝飾有那麼點小小愛好,不過還不到我的有些朋友一年不搗騰一下房子就渾身難受的狂熱地步。我現在的住處就是我一手設計、一手采購、一手監工、一直累到我胃出血的勞動成果。此次歐洲之旅我還帶回了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Deco Magazine若干本,裝箱時才發現,“知識就是分量”果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