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水鄉----黎裡之三

作者: _cs380097928720

導讀隸屬蘇州的吳江市黎裡鎮,有個小鄉村, 村裡有一口不小的清澈的湖, 連著一條小河, 流經小村的每戶人家的門前, 她有個好聽的名字, 叫做----木潭潭湖……那口記憶中完整的的湖, 那個完整的鄉村,那個完整的小鎮. 小舟,老漁翁, 顱鶿鳥 二十來年前的黎裡完全是一個完整的江南古鎮,且原汁原味. 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和數之不盡的傳說. 鎮中心是最美的地方, 有古老繁華的商業街, 百貨 ...

隸屬蘇州的吳江市黎裡鎮,有個小鄉村, 村裡有一口不小的清澈的湖, 連著一條小河, 流經小村的每戶人家的門前, 她有個好聽的名字, 叫做----木潭潭湖……那口記憶中完整的的湖, 那個完整的鄉村,那個完整的小鎮.

小舟,老漁翁, 顱鶿鳥

二十來年前的黎裡完全是一個完整的江南古鎮,且原汁原味. 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和數之不盡的傳說. 鎮中心是最美的地方, 有古老繁華的商業街, 百貨公司, 熱鬧傳統小吃攤, 老茶館……柳亞子先生的故居就在離老茶館不遠.(柳亞子紀念館這座古宅原是清代乾隆工部尚書周元理的府第,宅名“賜福堂”。1922年柳亞子向周家後裔典租了這座深宅大院,從此,這裡就成了一代詩人生活起居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場所.)

黎裡有條東西貫穿整個鎮中心的河, 每天都有小漁船在河裡或是緩行, 或是停留. 船上站著兩排顱鶿, 老漁民拿著漿,訓著顱鶿下水捕魚……那條河是我心裡最美最生動的一條河. 小時候想盡辦法成功地纏著爺爺一起到茶館, 殷勤地幫爺爺點煙, 當爺爺和茶友們談山海經的時候, 我就跑到茶館馬路對面的楊柳樹下, 靠著樹,滿手油膩地吃著”油豋”, 看搖著小船的老漁民怎麼從顱鶿嘴裡神奇地變出一條魚來, 然後一條一條數著. 似乎在我印像中, 老漁民從來沒有重復過他的動作, 因為我一直是處於新鮮和興奮當中.

青龍拱橋

黎裡有三座最著名的石拱橋, 橫垮鎮兩岸. 其中兩座史於早清, 史於名朝那座便是青龍拱橋. 每座橋的橋面石板都已經稍有松動, 但踩上去還很穩健, 石縫間冒著幾根細細的青草,如果雨後幾天, 石階上還有一層薄薄的青苔, 是一種細致的郁郁蔥蔥, 讓人不忍踩上去. 還在讀初中那會兒,愛和伙伴們站在拱橋上,雙手趴在橋欄杆上吹著風”看看西洋鏡”, 很是愜意.(當地人把漫無目的隨心所欲地看風景稱作” 看 西洋鏡”)

那時候喜歡在家翻看, 知道了著名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先生曾經在鎮中心的這座青龍拱橋上拍攝. 這橋的位置很是有特色:

它在鎮中心偏西的一個直角的河埠岸的尖上, 所以風景角度也很獨特. 下了橋,是今天在同裡可以看到的:一條長長的沿河長廊,曲折的,潮濕的……

弄堂深深深幾許

鎮上有許多深仄的弄堂, 幾乎是頻繁得過幾步路便是另一條弄堂. 當然, 沒條弄堂都不盡相同, 且各有各的味道和故事. 弄堂的路一般都是長條的石板鋪成, 大概有半米寬的樣子. 弄堂本身有些陰暗潮濕, 一個人走過時, 夏天的感覺是最好的, 涼到恰到好處的一種舒適, 而冬天, 卻帶些生冷的感覺. 路大概最寬的有半米的樣子,窄的, 只夠擠個人進去而已. 弄堂兩邊即是人家小院, 院內枝葉探出牆外, 一絲綠意, 一絲生機, 一絲的江南溫情. 一般的小院, 從早到晚不停歇地在生煤爐點煤球, 新鮮的空氣混著有些嗆人的濃煙味, 卻也別是一種感覺.這也是小鎮一大特色. 正是有了這些炊煙, 帶來了人間煙火,有了普通人家的味道.

北方人稱弄堂為”胡同”, ”弄堂”和”胡同” 本身有許多相似之處, 但又由於南北方的建築特色及氣候的影響, 帶給人們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相對來說, 我個人以為,北方的”胡同” 更為圓滑世故些. 江南的弄堂的絕大多數是真正的市井百姓, 沒有任何驚奇. 而”胡同” 裡邊卻隱了無數的達官權貴,讓人感嘆不盡.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