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建築有點奇特,下面是一個台子,四周是各有一個拱門的圍繞的嗇,上面長滿了雜草,我剛開始遠望去以為是古時的祭壇之類的東西。裡面就是御碑了,均是一只巨大的石龜造型背上馱著一塊巨碑,想這些龐然大物就是在現代,運輸上來也是難事,何況在交通不便的當年,這真是一個迷了,碑上的碑文因為多年的風雨,很難辨認出具體的字跡了。隨著人群,就來到了南岩宮的門前,一條路沿著山腰穿進去,再穿過一個宮殿,就是南岩宮了,南岩宮依山腰的岩洞而建,另一邊就是懸崖了,而且宮殿裡都是石頭建成的,而且宮內有一獨特的龍頭香爐,伸出嗇外,突出在山岩外,造型非常之少見,燒一柱龍頭香,求平安發財,據說是很靈驗的。
出了宮沿台階向下,還可以到飛升岩和梳妝台的,飛升岩是挺立在山谷中另一座小山頭,地形更險峻,特別是站在飛升岩山,下面就是空空的深淵,我剛開始站在上面,還沒有什麼感覺,冷風一吹來,心裡還真有點發毛,擔心這塊石頭會否剛好這時承受不住往下掉,那就可想而知的剌激了。感覺不對,於是不宜久留,又向梳妝台,梳妝台,下面剛好是一個小湖,在山谷的最底下,在四周群山的圍繞中如一塊可愛的翡翠,更像一面鏡子,可能是因為以前仙女們常在這對著下面這塊境子梳妝,因而得名的吧。我鬥膽沿著一條小路想下到湖邊。
路是想像中的難走,雖然我最終還是不能走到底下,因為沒有路了,但是也找到了幾個不錯的地方,一簇簇的映山紅,如火的一樣的盛開在那裡,還有不知名的淡藍色野花。因為人跡罕至,所以更具有原味的山中美景,的確讓人陶醉。
往回的路上,太陽已暗淡了它的光芒,蒼白的掛在山頭,遠處的山也因為淅淅升起的霧氣,只看到輪廊線了,山風吹來,身上的汗還沒有干,就感覺有點冷了。
趕快回到賓館,舒服的洗完澡,吃完飯,原來想看下烏鴉嶺的夜晚應該是熱鬧的,結果有點失望,整個廣場有點冷清,連出來走動的人都少有。看來人們都在房間看電視或是早早睡下了。回到房間,我也早早躺下了,南岩賓館的床是窄了點,睡一個晚上,發現被子一直在扯動,不是掉在左邊就是在右邊的地上。
早上六點多,被一聲烏鴉叫驚醒(聽說在烏鴉嶺,烏鴉被奉為是一種神鳥,即使是這樣想來,這種叫聲還是有點不是那麼的悅耳),睜開眼看窗外,天已經亮了,打開窗,南岩賓館後面就是山,這裡外面是一片清脆的鳥叫聲,空氣也是格外的清新。趕緊起來,下去走走,因為還早,停車場沒有什麼人,我邁著輕快的步子,沿著台階看看早晨的南岩會是怎麼樣的。遠山還在朦朧中沒有揭開的面紗,山谷中有一些薄薄的霧氣,如一條面紗在那裡隨晨風緩緩飄動,靠著石欄,有點冰涼的感覺,聽著不知名的鳥兒在歡快的奏著晨曲,我貪婪的吸呼這清純的空氣,那一刻,我的心都醉了。
早上就在附近的小飯館吃完早餐,就上路出發了,下台階不久便是榔梅祠了,再走不遠,就是當地人的一排房子,有不少的小紀念品出售。這一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因為是一個人,於是我也加快了步子。走著不久,雖然在從林中,也沒有出太陽,還是汗流浹背了。一路經過若個台階,還有幾幾座橋,可惜沒有下雨,山上很少見到水流,要不然還可以聽到水聲,見到不少小瀑布了。一路上不見地方的台階還在修整中,工匠們已經開始勞作了。途中去了一下黃龍洞,依山而建的一個道宮,裡面有神水,上去不遠就是朝天宮了。朝天宮也是一個小規模的道宮,這裡的規模都不及紫宵宮了,但是各大神仙的神位倒全有。這裡有兩條路可以上金頂,我問了這裡的道長他們建議我走後山就是往右的路。其實在烏鴉嶺的時候我詢問店主說是走前山,即往左可以上百步梯,沿途有幾個山峰有不錯的景點,但是路途遠點。我計劃了一下,想先走近路,待會再從前山下。
果然,後山的路特別的陡,一個個台階都是特別的長,一眼望上去還真是心悚。沒有辦法只有埋頭往上,快到一天門了,台階陡到前面的路就在眼前。走到一天門,看看時間,剛好八點了,坐下休息了片刻,補充水份。遠處的山都被樹擋住了,只能拍幾張近景。又是往下穿過一個山谷,經過遇仙橋,依然是長長的台階,台階的欄杆,有些被修復,有些還是以前留下的,斑駁的表面看得出經年歲月的痕跡。
到了二天門三天門,就海撥比較高可以俯看下面的風景,我也走到不少岔路,尋到幾個觀景處,拍了不少的照片,只是今天看來不是大晴天,遠處的景都是朦朦的,下了三天門,下面就到了太和宮了,這時時間是八點半。
這裡有一個廣場,可以不急著上金頂,四處看看,找一個地方有水洗了一下臉。就沿著台階上太和宮了,這裡雖然路多,但在裡面穿行不必以為到了迷宮找不到路,因為大多都是通的。這裡看來是香火旺盛,在太和宮的左邊又是一個廣場。這裡的景色也是不錯的,看到當地的攝影點,在適當的天氣可以拍到雲海的圖片,的確是很美的,有點置身仙境的感覺了,只是今天是陰天。從太和宮上金頂,這裡是要另外買門門票的,而且只有這一條路上去,因為整個金頂被稱為紫禁城的城嗇圍住了。
進了城門,兩邊都可以上金頂,往左便是上九連蹬了,上金頂倒是不用費什麼力,金殿就在天柱峰的峰頂了。金殿名字由來是整個宮殿都是由銅建成的,在太陽下遠望金光閃閃的,不過宮殿不是想像的那麼大,裡面只能容兩個道士在裡面。不過也算是武當山一奇了,這恐怕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在金頂本來是可以往下一覽無遺的,只是現在只能在上面吹著涼風了。看看天色,今天是不會出太陽了,只有打算直接下山了,原來從前山下去的念頭也打消了。
九點半,直接坐覽車,然後再轉下山的中巴。到山下已是十點半了,在小店裡拿了行李,直奔車站去,因為武當山屬十堰市管轄,去十堰的汽車還是很多的,去襄樊則要等十堰的過路車,我看沒有車,就去了下武當山火車站,火車站就在汽車站的右邊進去五十米,因為是新建不久的車站,因此車次很少,一天才幾趟車,不過去六裡坪火車站倒是多點,六裡坪在往十堰方向,坐車還要十幾分鐘,去十堰的中巴都經過那裡,只要兩塊錢車費,不習慣坐汽車的可以去那裡,不過坐汽車到襄樊也挺快的,大巴四十,中巴三十五,走襄十高速,要一個半到兩個小時,高速路是才建不久的,比較快,襄攀的火車去往各地就比較方便了。
這次行程,因為是一個人前往,只能是走馬觀花的,因為本人又是不信道之人,對道觀和燒香之事均無興趣,因此對道教文化沒有去深入體會。
若有興趣深入體驗者,整個武當山有四處去值得去的,分別為太子坡,紫宵宮,南岩,金頂,均是武當之精華,可惜我只去了一半。四處在建築風格上各有千秋,均是各自特色,太子坡為木雕,南岩為石雕,紫宵宮為花雕,而金頂為銅雕。我認為真正去武當山包括坐車,兩三天時間是最適合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