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30,天還未亮,我被鈴聲和老板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天哪!宿酒未醒,頭疼欲裂,我要去趕車了,等待我的還有四千五百余米的巴郎山。6:30車子出發後又在都江堰西站停留一個小時,這才真正開始了丹巴之旅。
我的後座有位羌族漢子顯然非常熟悉這一帶的風土人情,而我的鄰座--45歲的成都女人,經常走在高原上,臉被曬得紅紅的。我跟她開玩笑說應該找公司要求容顏補償費。她笑說:“多老太婆了哪有容貌。”我告訴她:“有種女人叫天生麗質難自棄,什麼年紀多是道美麗的風景。”她笑了,非常熱情地給我介紹奇丹巴的旅店,風景等等。
車出都江堰,就看到一個水庫工程,她說這是紫坪壩水庫。這下我驚訝了.記得兩年前中央台報道過。紫坪壩工程是都江堰管理局投資建設,以發電為主要目的,為兼顧發電和灌溉,必須在建一個反調節水庫---建在都江堰魚嘴上游500米處。這遭到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規劃司的反對而下馬了。據說現在改變了建設方案。
水電成了川西不可或缺的財政來源,而她此行正是考察扶風河情況的,她已走過岷江上游,大小金川,犛牛河,折多河,亞拉河,大渡河.....而犛牛河谷是漂亮的。
此時我們已離開了岷江,正沿著巴郎河谷前行。
雪山融水在河谷間洶湧奔騰,甚至看不到她在深潭裡小憩片刻,如一條碧玉帶纏繞在山間,急流處像塊摔碎的墨玉,由裡至外泛出淺淺深深不同的綠色來,讓人為之沉醉。
車在臥龍就餐後,遠遠雪山在望。
而我太疲倦了,不知不覺竟睡著了。
突然我被驚醒了“你看!”是羌族漢子叫醒了我。
我們已行進在白雪皚皚的巴郎山上。前面的推土機是養路工人的工具。
“春巴郎,”鄰座的她告訴我“春天巴郎山多雪最是難行。”
藍天下,埡口,經蟠被西風吹得獵獵作響。
巴郎山上雪峰
經蟠漫卷西風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漫步從頭越
從頭越
雪山如聚
碧空如洗
“你看,四姑娘山."又是那個羌族漢子打斷我。
打開相機,四姑娘山在我右邊,正要調整位子,“別慌!”這是身旁的女人提醒我。
果不其然,數秒鐘後,峰回路轉。左邊窗外,巴郎眾峰外,姑娘當其空。傳說中四姑娘山很難見到,“有時半不見,崔嵬在雲中。”今天四位姑娘一改往日羞澀,亭亭玉立,不著半襲輕紗,那麼純潔又那麼亮麗,那一刻的感受極為震撼,今天寫游記時還是那麼強烈,莫非是應了六世達賴的那首詩“如果不曾看到我怎會如此魂牽夢縈!如果不曾遇上我怎會如此神魂顛倒!”(原話我記不住了,真是冒犯活佛)
四姑娘山下是日隆鎮,山上的雪水發成電,給人們以光明和方便。
雪水沿著小金河日夜奔流,滋潤了兩旁的土地。土地上長著包谷,青稞,最多的是蘋果。“小金蘋果最有名,日照長,晝夜溫差大,長得好。”想不到這個羌族漢子講得這麼專業。
“你看!”又是這羌族漢子“夾金山。”
我曾認真看過紅軍長征的歷史,但隨著歲月流逝,那段記憶也漸漸淡去,想不到竟在羌族漢子的口中重又鮮活起來。
“紅軍橋!”
當年曾多少次想像,紅二,六軍團在此會師,是怎樣的激動,怎樣的歡樂,已無從記起。今天我依舊激動不已。
沿著小金川,風光秀美,一路下行,正午過後到了小金。
告別一路上的同伴,走上長安之星,20元到丹巴。中午沒吃飯,是兩個大蘋果。
從小金開始扶風河彙入小金川,水勢更大,狹窄河谷中不時有巨石當道,河水發出憤怒的吼聲洶湧而去,讓人心驚。
一路少有車輛行人,待到丹巴境內,紅領巾的學生,遠遠看到車子行過,都站在路邊,舉手敬禮!
到了丹巴我沒進車站,在城東大渡源(大小金川彙入大渡河處)找到康巴客棧,15元雙人房,非常干淨。我進去時,兩個小姑娘嘻嘻哈哈地整理曬過的床單,似乎有笑不完的開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