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西山(日月譚)
太湖中最大的島嶼洞庭西山,登上那島山,遙目身後來路,是天平山是靈岩山,山麓楓林奇石殿宇,多少吳越故事。那島山的對面,則是有“花果山”稱謂洞庭東山,四時八節說不盡的東山楊梅洞庭紅橘,還有白果枇杷碧螺春……盡管如此,我還要說,蘇州的秋天,最美的是這素面朝天的洞庭西山。
西山的美麗,不是窈窕少女的清純活潑靦腆,而是成熟的中年婦人般,滲透出寧馨幽雅魅力。西山四季,古人說有“雖然無畫都是畫,不用寫詩皆是詩”的意境:石公秋月、消夏漁歌、林屋晚煙、毛公積雪、飄渺雲場……而我最喜歡的是,這遠離都市囂塵的島山上滿目的蘆葦。
盡管是個星期六,但是深秋季節來這蘇州西山的,卻只有我們這十余名大學時代的同學,來此聚會紀念進入大學的日子。深秋江南的晴空,清朗深邃澄徹。想想自己都不怎麼覺得似地,一晃間大學畢業後,竟然二十年歲月已經過去。人生也到了自己的秋季,很與這周圍的景色相契。
走進靈屋洞的庭院,最有人注目的是滿院落的樹枝上藤條間花架下,別出心裁地扎滿了紅布條,那紅布條琳琅滿目地掛得到處都是,紅紅地一片裝幀著這朗潤的秋天,妝點著走進這可人秋色的好心情。在廊廡間盤桓,伸手翻揀布條,上面是些“心想事成”的字樣;漫步在石徑,踏上斜斜的山路,登上山頂的寶塔最高層看景。此時,滿眼是太湖煙波,漁舟點綴著波光粼粼的湖水,古剎檐下吊著的銅鈴發出清泠的聲響。
在石公山,走得有點乏了,到太湖邊崖石高處的一家茶館小憩。面水臨湖靠山,秋葉颯颯漫卷;曲徑迂回通幽,木門雕窗畫棟。點一盅正宗的洞庭碧螺春,在這西山一隅偷得人生半日閑。遙岑遠目,獻愁供恨,人到中年,家事萬端,牽腸掛肚的;事業無成,多少少年時代的夢想猶在胸中,已經兩鬢蒼蒼,“可惜流年,憂愁風雨”的詩句油然而上心頭。
由著小舟在湖面上疾駛數分鐘,就可以到離主島不遠的“桃花島”。島以武俠小說而出名,只是,偌大的一個島幾乎荒蕪一片,聲息全無。給人印像最深的是,長得生氣勃勃的金色的蘆葦。在蘆葦細密的小徑中走著,偶或有一角黑白相間粉牆彎出,偶或將一群野鴨撲愣塄地驚起,偶或見一痕炊煙在漁船上裊裊升起,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忽然一座破敗的鐘樓突兀在眼前。登斯樓也,唯見一尊碩大的銅鐘寂寂地吊在鐘樓內,信許是道人忘記了撞鐘,鐘壁上也是灰蒙蒙地。老夫聊發少年狂,我等歡快地輪流地用撞木擊打著銅鐘。悠遠宏亮的鐘聲,打破了荒島上的寂靜,融進了這生機勃勃的秋色,帶著人生的許多寄托,述說著各自的千般心願萬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