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自由行之陽朔——山水依戀

作者: sisi43

導讀**西街的美食 鳳凰-三江程陽-龍勝-桂林,幾經輾轉,第十天總算來到此次行程最重要的目的地陽朔了。重游故地,只為那一片溶入心扉的山水。 傍晚時分抵達西街,安頓好後就到久負盛名的紅星特快吃pizza。啊,一路下來總算讓我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了,感謝真主。 此次在陽朔前後呆了5天,除了特特幕名去“瘦子”吃了一次桂林米粉外,基本都是吃西餐,在光顧過的餐廳裡 ...

**西街的美食 鳳凰-三江程陽-龍勝-桂林,幾經輾轉,第十天總算來到此次行程最重要的目的地陽朔了。重游故地,只為那一片溶入心扉的山水。

傍晚時分抵達西街,安頓好後就到久負盛名的紅星特快吃pizza。啊,一路下來總算讓我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了,感謝真主。

此次在陽朔前後呆了5天,除了特特幕名去“瘦子”吃了一次桂林米粉外,基本都是吃西餐,在光顧過的餐廳裡推薦紅星、可可和沒有,味道實在好,假如紅星的女服務員臉上可以多那麼一點笑容,服務態度再好那麼一點點的話,我會更喜歡它。

喜歡坐在看得見西街的地方,一邊吃著美食,一邊看著外面的世界。每天西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有不一樣的表情,不一樣的步伐,人生百態,盡在於此。很可以坐在那發一天的呆,看著熱鬧的人群,而自己在靜靜思索。

**遇龍河-工農橋-菩薩水岩洞

到陽朔的第二天,我帶了個導游,租了部雙人單車,向遇龍河出發。已游過漓江,對那裡賞不盡的美景記憶尤新,很是期待遇龍河可以看到更出色的景致,畢竟網上贊聲一片。

和筏工談好價錢,坐上竹筏,由金雞嶺出發漂到水車山莊。青山綠水,涼風習習,感覺還是很舒服的。遇龍河的景致要比漓江的秀氣,規模要小一些,河道不如漓江寬,每隔一段會有一個壩子攔水,每經過一個壩子,筏工就會下來推竹筏,然後巧妙地跳上筏子,穩穩地站在竹筏上一道隨水衝到下游。由於每隔一段就要停一停,總覺得有點不夠暢快。

下了竹筏後,騎車經工農橋至月亮山。工農橋附近的景色確實好,層層疊疊的山高矮不一,形狀奇特。橋下有兩棵粉色的洋紫荊,花正開得燦爛,全樹粉紅色,沒有一片的葉子,遠遠看去疑是一株櫻花。

橋下有竹筏,上面蹲著4只鸕鶿,沒有被鐵鏈栓著,仔細看看,似乎又沒有印像中那麼醜了,胖胖的身子,烏亮的羽毛還有那麼一點可愛。四周看看,好像它的主人不在耶,很有點跳上竹筏的衝動,可衡量一下竹筏與岸的距離與自己身手的靈敏度,還是作罷。

告別工農橋,來到月亮山的正門,看了一眼,到此一游過了,騎車來到月亮山附近的月亮村,准備一探菩薩水岩洞。順便一提,不進月亮山又想和全月合影留念的人很可以在菩薩水岩洞售票處旁的平地上拍照,視野極好。

選擇了游半程,不洗泥巴浴,跟著專配的導游在洞裡轉悠了1個小時。實話實說,這個洞唯一的特點就是原始,它的原始在於沒有在洞內打七彩的燈光,沒有修太多的石階,游人在洞內可以像探險一般爬繩梯,鑽窄洞,貓著腰來走路,因此奉勸不要穿太好的衣服進去,那是一定會把衣服弄贓的,甚至一個不小心還會破損,也不要背著包,那會成為累贅,但安全帽是一定要戴好的,否則腦袋會撞得很痛。

就規模而言,這裡不大,洞府較矮,可以很容易摸到頭頂的鐘乳石,那位石頭菩薩還是很神似的。游覽過冠岩的人都知道,在洞內有條地下河,河道內沒有設置任何的燈光,只配給游客一把小小的手電,也是取探險之意,照著暗暗的燈光,伸手就可摸到鐘乳石。這兩處洞穴有異曲同工之效,只是此處遠不如冠岩規模氣勢宏大,但探險的味道更重些。

**徒步漓江

由楊堤到興坪徒步游漓江是人生一件快事。

一大早到陽朔車站搭乘往楊堤的車,准備重游漓江。同車的人基本都是游客,在楊堤碼頭彼此打個招呼,都是准備徒步的驢子,於是一起上路。

在楊堤擺渡過對岸,開始步行。途經柚子林,白色的柚子花雖不特別美麗,但傳來淡淡的香氣罄人心腑。

在浪石碼頭二次擺渡,過到對岸有一大片草坪,相當開闊,地上長滿野花。正對的那座山比較高大,山腳長有一片尖尖的松柏林,只取這一片林子,這一片草地,仿佛來到新疆的感覺。

前面的路一直沿著河堤走,兩岸青山倒影水中,美景如畫。臨近中午時分,已經逐漸有游船下行,我們揮手致意,船上的人也揮手回敬,“喲噢——”,彼此喊話,豪氣干雲天。

就在我們前進過程中,卻有附近的村民不斷提醒我們,不要走了,前面的村子設關卡了,過不去。為什麼呢,好好的路怎麼會過不去呢?待我們來到關卡前,終於明白了原因。

政府頒布措施,整頓徒步漓江的秩序,禁止竹筏載客,要是讓水警捉到,是要馬上拘留的。村民不滿這條規定斷了他們的財路,又和上游的村落間有一些利益上的摩擦,於是在我們游漓江的前一天(2004.4.15)在自己的村路上設了一個卡,又在我們徒步當天再設一個卡,阻止自由行的客人徒步漓江。我們這邊的關卡由江邊至山的一端用樹枝木棍做了個一人高的柵欄,有幾十個村民把守,陣勢強大,實力雄厚(笑)。

小說中描寫山賊總有這麼一段:“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哈哈,有意思。

我們派代表和村民商量,我們出錢還不成,放我們過去吧,好不容易來一趟呢。村民深表同情,但是為了表示他們的強烈不滿和最嚴重的抗議,路是絕對不能讓我們過的,請回吧。說話還是很文明的。

這可把我們難倒了,難不成真的走回頭路?正在這進退兩難的關頭,某善良村民對我們的境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與理解,偷偷告訴我們,可以走對面的山路呀,避開關卡後再找船過來。對,非常對,大叔,您真是位大大的好人!

正所謂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行幾人走回浪石下游的一個渡口,過渡到對岸,繼續行程。

原以為山路會非常難走,畢竟這邊不是徒步漓江的正道,誰知山上竟有石階,欄杆,還有牛兄弟留下來的新鮮有機肥,呵呵,這條路顯然還是可以走的嘛。來到山的最高處,俯瞰漓江的青山綠水,和游船上的游客揮手致意,心情好得不行。

下山後來到江邊,一看對岸,竟是剛才的關卡。此時下游有3個竹筏逆流而上,小板凳上端坐的儼然是游客模樣的人。和筏工打聲招呼,讓他們下來的時候接我們,點頭。

很快,竹筏下來了。但筏工稱,他們雖和水警有關系,水警可將之放行,但此處仍為關卡村的屬地,不能得罪該村的人,我方需到下游的另一鵝卵灘塗處,出了範圍方可乘坐,說著手向下游瀟灑一指。看看,不遠,直線距離就200米左右,好辦,在別人的地頭,當然得按別人的規矩辦事。

於是,其中一位筏工上岸帶我們走山路過去,竹筏在下游等我們。那短短的200米的距離,在山上轉來轉去卻走了足有半個多小時,林間小道還異常不好走,哎,這個世道真是愛難為人。

下了竹筏,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真的就來了。此時已是下午時分,游船已盡數過去,寬闊的江面非常的平靜,只有我們3只竹筏在蕩悠悠的順水而下,整條漓江似乎都盡歸我們所有。脫了鞋,將腳泡入漓江,感受江水的冰涼,拿起竹竿,撐起小舟,彼此嬉鬧,江上回蕩著我們的歡聲笑語,而此時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靠近九馬畫山的時候,我們登岸了,下面就是另一個村子的地盤,竹筏不能再撐下去了。

站在岸邊,我們非常仔細認真地看,卻都只看出最高的那匹大馬,再就是集體認為有一塊圖案很像一只豬。怎麼就有人那麼厲害可以看出九匹馬來呢,據說看出的馬越多官運越是亨通,果然是成大事者,不與我們這些小市民相同,利害利害。

此時卻有人一語道破天機:皇帝的新衣就這麼回事。細細一想,不錯,不錯。

在九馬畫山過渡對岸,又有人問我等是否要乘坐竹筏,可將我們送到靠近興坪的地方,估計此人又是水警的親朋。正好我們剛才坐竹筏仍意尤未盡,lets go,坐竹筏去嘍。

再次坐上竹筏,隨水飄蕩。水面很平靜,如一面光滑鏡子,感覺不到水的流動。靜下來,聆聽風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恩惠,是自然母親創造出這神奇的山水,是她賜予人類生命,是她讓我們懂得真、善、美。靠近興坪的時候,已經遇到返程的游船,江上傳來“噠噠噠”的馬達聲,破壞了江的寧靜。游船過處,一波波的浪湧過來,竹筏不禁上下晃動,別緊張,竹筏由10根很粗的竹子捆成,浮力大,很堅固的。

上岸後沿江走了一段路就到興坪。回頭看看,正是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的取景處,仔細對照一下,還是很像的,只是原圖經過了藝術加工,沒有這麼自然天成罷了。

**漁村

來到興坪碼頭,以來回30元/人包門票的價錢坐機動船去漁村。我們去的時候,剛好放學,學生坐船回家,就如我們坐公交車回家一般,水鄉自有水鄉風韻。

漁村在舊時候應該是個富裕的村落,由房子留存的雕花窗和飛檐可依稀看出,只是現在已經沒落了。克林頓他老人家特特點名要到這裡參觀,使得這條本默默無名的小漁村一夕間成為旅游勝地。

我們在村子裡轉了一圈,濃濃的商業氣息,破舊的房子,很快就覺得可以走人了,但發現所有人都沒拍一張相片,於是花費0.5元/人上了某家的屋頂,對著古舊的屋檐,哢嚓,到此一游。

回程的時候,見幾個學生摸樣的人挽著褲腳,正從水裡走上岸,背著書包在山路上走著。疑問,他們是坐竹筏過來的嗎,可也沒見到竹筏呀。船家告訴我們,他們是一路走過來的,指著靠岸的地方讓我們看。那邊是一面懸崖,有一條隱約的路淹沒在水下,可涉水而過。據說現在水位不高,可一路涉水回家,水位高的時候,就必須走山路了,那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沒有錢坐船,窮人家的孩子要讀書真是太不容易了,從我們開始坐船出發到如今返程間隔有1個小時的時間,那時才剛放學,而現在他們還在走著,未到家。過往聽說過許多這類傳說,卻覺得那是另一個世界,如今親自目睹,卻有不一般的辛酸。希望發展這一帶的旅游,可以給他們帶來一點改變。

暮色下的漓江仍是那麼的美,蒼鷹在空中盤旋,然後隱沒於林中,鳥兒歸家了。

**福利

在廣西這幾天天色一直陰陰的,偶爾還下點小雨。這天是星期六,天上又飄下細細的雨絲,而西街的周末卻更加熱鬧了。

撐著傘來到西街盡頭的漓江碼頭,煙雨漓江,山水迷朦。對岸綠洲上的牛依然在閑適地吃著草,一葉竹筏自上游漂流而下。有漁翁裝扮的老人披著蓑衣戴著鬥笠,還挑著兩只鸕鶿來到碼頭,等待游人,只是時間還早,生意有點冷清。

今日沒有特別的旅游計劃,天恰又下起喜雨,隨便走走。曾看過一篇游記,有驢騎車經小路自陽朔前往福利,沿途風光秀麗,很是吸引人,於是便招手叫來三輪車,來到田家村橋,由此開始步行前往福利。

沿途風光還不錯,只是鄉間小路太難走,慶幸沒有騎車,否則屁屁鐵定痛死。路上經過若干村莊,大片果林,卻幾乎見不到人。

走過長長的鄉間小路,來到江岸邊,全程只有這一小段是可以看到漓江。天已開始晴朗,但視野依舊朦朧。見一古稀婆婆在放牛,前去問路。老人家慈善地告訴我離渡頭村不遠了,她就是渡頭村人。

告別婆婆,繞過沿江的一段路前面一點又是一個村落,路邊的界石上標注著“5”,這裡離渡頭村還有3公裡的路。

鄉村的路坑坑窪窪,多石頭,實在不好走,若走過頭了再走回頭路就冤枉了,前行一段,又見一大叔,問路。他很仔細的教我應如何走,到哪就該拐彎往渡頭方向去,那條小路是什麼樣子的,真是熱心的人。他見我一個女子孤身從陽朔老遠走過來,很是希奇,我笑著說,沒事,這裡的人好。他也笑了,是,這裡的人的確好,不像你們城裡人呀。

於是接下來的路程我都在回味著這句話,城裡人難道就壞嗎?上兩個月在廣州市區被搶了條項鏈,清晰的記得,那個搶項鏈的年輕人跑過馬路對面時回頭笑笑的情形,當我大喊“搶耶呀”的時候,路人熟視無睹,會有這樣的遭遇全是因為城裡人太壞了嗎?

雖然沒有證據,但我依舊相信,搶東西的是外地人,他們或許曾經也是淳樸善良的人,但經不起物質的引誘漸漸變質了。而路人呢?在城市裡生活久的人總有那麼一點麻木與冷漠,就如電視新聞裡,隔上一段時間總要對某個見義勇為的熱血人士大張旗鼓地報道,就是因為這種人太少了,太稀有了,所以才會成為新聞,若每一個人都是雷鋒,那還有什麼新聞價值呢。

人是好是壞,不能簡單以城裡城外來分,更重要是看他們是否有一顆善良不變的心,心裡有善念,去到哪都是好人。

經過2.5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來都渡頭村的碼頭,對岸就是福利鎮。福利是個古鎮,以制扇聞名。再次游覽所謂的古鎮,也再次失望,決定以後再不對古鎮存任何冀望,於是,我以最快的步伐從古鎮經新鎮來到公路邊,乘車回陽朔。

**晨

天蒙蒙亮的時候,告別了陽朔。西街靜悄悄的,還在熟睡。還會再來的,因為心中對山水的依戀。

http://girlrain.51.net/td/tdgl.htm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