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從三清山徒步下山,在停車場遇到一對廣東來的父女,居然也要去婺源,正好結伴同行。坐車返回玉山縣城已是午後一點了,在車站看到一輛往德興的客車正在拉客,就上前詢問價格。談妥車資25元後走到車站外想吃點炒飯什麼的,因為早飯就沒吃了。沒想到剛坐下,那客車就開出來了,只好跟小吃店老板說聲抱歉,幾個人抓起包狂跑上車。玉山往上饒的320國道,雖說是水泥路面,卻一點兒也沒有國道該有的模樣,坑坑窪窪,破爛不堪,不知是不是又為碩鼠所壞。到了上饒,沒進市區,直接從帶湖路仍沿著320國道開往橫峰。到了橫峰才拐向北邊,開往德興。其實三清山就在玉山與德興的交界處,離婺源不過七八十公裡,相當近,但不知當地人(尤其是三清山北面的人)為何不開發一條從三清山北線山門到德興或婺源的線路,應該是很有前途的吧。以至於所有從三清山往婺源的游客都得舍近求遠,舟車勞頓,從玉山、上饒、橫峰、德興,最後到婺源,繞了一大圈,耗時在五個小時以上。
當我昏昏欲睡地到達紫陽,天色已晚,雨後的城關,滿地泥濘,垃圾不少,顯得相當髒亂。人還未下車,摩的們已包抄而至,婺源給我的第一印像實在是不怎麼樣。突出重圍,步出西站,這一帶都是老城區,也有不少住宿的旅社。向右轉上橋,暮色中看到了遠處溪中的人字形木橋,這種橋在其他地方已不多見了,頗具鄉土氣息,值得一觀。繼續走過橋,迎面山坡上依稀可見婺源博物館。街心處有塊巨大明亮的燈箱,強烈地昭示著你已來到了偉人故裡。
先找到橋頭的電力招待所,看了房間,發現衛生間的味道根本無法入鼻,就另找了家私人小客棧,35元帶衛生間,還不錯,就住下。一天沒吃飯了,肚子在抗議了,於是稍為整理下就出外覓食。沒想到走了好長一段路,居然沒看到一家比較像樣的飯館,我後來對婺源的鳥友笑言婺源的廉政建設搞得真好!一直走到東門橋,在橋下有一溜小吃店,第二家店面裡一個胖大嫂笑呵呵的,服務態度相當好。她看我對清明果有興趣,特地告訴我說放了一天,時間久了,不合適吃,讓我明天早上再來吃。她介紹說她常早上三點就起來做清明果,供應給各個賓館。這家的菜挺可口,價格也很合理,小竹筍炒肉、酸菜炒豆腐和黃瓜雞蛋湯,才十五元,在此特向驢們推薦這家小吃店。
第二天,4月13日,還未起床,婺源鳥友小洪就已在樓下叫我了。遠處傳來悠揚的《東方紅》樂曲聲,真是久違了,我開玩笑說應該改用《走進新時代》了。依舊到東門橋下二號小吃店吃早飯,稀飯配清明果和油條。飯後就坐摩的到大停車場,即汽車北站,1元,又花1元坐中巴到金盤村。跟著小洪穿過安靜的小村莊,打開農家小院的竹籬笆,踏著窄窄濕濕的田埂,小草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枯厚的竹葉中冒著竹筍尖尖的腦袋,田壟裡開滿黃色的油菜花、白色的蘿蔔花、紅色的紫雲英,芬芳四溢,沁人心扉。在溪邊的林子裡,鷹鵑、斑鳩、烏鶇和環頸雉等鳥兒們正在舉辦音樂會,歌頌著美好的春天。
又坐車來到石門村,公路兩邊先是冒著嫩芽的行道樹—榿樹,外層則是高大的古樟樹林,公路上空無一人,靜得讓我有點恍惚。一陣自行車的鈴聲打破了寂靜,一個MM驢騎著找房東借來的車,打算從汪口騎到延村,真是會享受。我和小洪穿過林子,慢慢尋覓各種鳥兒,褲子都被露水打濕了,來到溪邊,小洪眼尖,馬上發現溪中有一對鴛鴦!為了不驚擾它們,我們趕忙蹲下,躡手躡腳地往前挪動,相親相愛的鴛鴦怡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動,過了一會兒,干脆搖搖擺擺地走到岸上的沙灘,讓我們看個清楚,真是善解人意啊。
看罷鴛鴦,我們租了條小漁船到對岸的一大片林子裡繼續尋找黃喉噪鹛。這片林子的樹木並不是很密,紫花泡桐、白花泡桐、油桐、樟樹、河柳、苦櫧、梧桐等許多樹種和睦相處,各展花姿,陽光斑斑駁駁地灑在沒膝的青草地。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游走在青青草氈上,不時驚起樹鷚、斑鶇、虎斑地鶇等鳥兒,灰頭綠啄木鳥和星頭啄木鳥正辛勤工作,清脆的啄木聲回蕩在空曠的林子裡。林子邊的溪中,三兩女孩子正在洗衣服,而鴛鴦、斑嘴鴨和普通翠鳥悠然自得地泡著春水或站立在新枝上,愜意地享受著春天的慵懶和安詳,我也跟著鳥兒們沉醉在這春天裡古老徽州鄉野的美景和幸福之中了。。。
結束觀鳥後,徑直往曉起,中巴7元。車上的兩位老阿婆一直用不太普通的普通話苦口婆心地動員我去李坑玩,只是這李坑太商業化了,我並沒把它列入計劃。過李坑、汪口,很快就到江灣,在車上看到了傳說中的廣場和游客中心,真是人傑地靈啊。那中巴把車上我們幾個要到曉起的轉賣給另一輛車,而後者看人不多,又想把我們再賣給一輛農用車,還好農用車坐不下,這才悻悻作罷。
約下午2點半到達曉起,車就停在村頭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新建沒幾年的門樓,旁邊是一排店面,有好幾家客棧和飯館,售票處就在店面的第一間。我到網上著名的江婆婆菜去問了下住宿,15元,公用衛生間。後來聽其他驢友說,其他客棧有15元帶衛生間的。
在江婆婆家點了蛋炒飯和青菜豆腐湯,要價12元,相比紫陽的菜價,也是偏貴的。順便先提下當晚的晚飯,由於江婆婆家偏貴,晚飯就決定不在她家吃,而到老屋飯店吃。點了只土雞,沒想到,這只土雞肉質又粗又老,湯也不熱,而且根本就沒一只整雞的量,我們幾個人都很生氣。看他家掛了那麼些所謂名人的合影什麼的,卻也這麼會蒙人。所以,在此也向驢們提個醒,不管以前名聲有多好,名氣有多大,在金錢的衝擊下,人都是會變的,而且變得還挺快挺有欺騙性的。我覺得,現在不管到哪裡,住宿、吃飯等都不必盲從前驢所言,可以多問幾家,態度、條件有的反而更好,因為變化實在太快太大了。
飯後就先到曉起村外的樟樹和小溪邊坐了一會,樹蔭下涼風席席,挺適於在此泡茶聊天的。然後沿著公路往前走,走到曉起村後的古樹園,不知何故,在這裡擺放著許多舊式的糞桶,是不是怕有人由此逃票而布下的陣法?路旁的幾個入口處都有人把守,倒是從村口橋下走過去有一個石板橋,可能可以免費進村。曉起門票20元,沒有學生票。我買了票進去後,徑直穿過村子,根據指示牌指示的沿著青石板路走向上曉起。
出了村,走到上清希望小學處,遠遠就可以看到上曉起。石板路左邊是平展的田地,油菜花還不少。回望曉起,陽光下白牆黑瓦,挺漂亮的。我覺得,對於我這種非專業的驢來說,徽州古村落更適於從遠處、高處來觀賞,即從大處著眼,而細部的三雕、結構等可能更對學者型驢們的胃口吧。越過村口的亭子,就進入上曉起,幢幢民居沿著曲折的小溪兩邊逶迤排列,農婦在溪邊搗衣,大夫第看門的老大爺靠在竹凳上打盹,沒有太多游人打擾的上曉起日子過得是這麼悠閑,讓我徒生羨慕。
回到曉起,已是黃昏,到老屋飯店吃晚飯,點了荷包紅鯉魚、竹筍炒肉等。正等著開飯,進來了一對驢,一聊,居然是福州來的,老鄉見面三分親,自然就坐到一起,又點了只土雞湯。菜上來了,那竹筍一點兒也沒有春筍的細嫩,可我明明在門口看到一大堆剛剝下的筍殼。就對老板說那筍太老了,老板過來一嘗,說不會啊,而鄰桌四個九江驢也說他們那盤筍挺細的,我便過去夾了一筷子,一吃,跟我們這盤一樣老。老板這才恍然大悟似地說當地的筍都是這樣的,不像你們福建的筍那般細嫩。呵呵,吃來吃去,原來還是家鄉好喔。
然後土雞湯上來了,一嘗便知是一頭運動型家雞的味道,而且居然溫溫的,一點兒也不像剛煮上來的,量更是嚴重不足,雞的有些部位不翼而飛了。也懶得再去交涉了,惟有慨嘆這裡商業化的速度和力度了。
4月14日早早就起,6點左右就又進入村內,沿著石板路往上曉起走去。凌晨的徽州鄉野,晨藹迷漫,空曠無人,偶有趕早的鄉人夫婦騎著自行車在濕濕的青石板踽踽響過,小溪邊,山林中,鳥兒們已開始一天新生活了。在這兒,我看到了白腿小隼、大擬啄木鳥等個人新鳥種,收獲頗豐。
吃完面條,已是九點多,和福州驢商量著如何去慶源。本想包個摩的,豈料那些摩的開口就是80元,如此獅子大張口,就不跟他多廢話了,因為有驢從汪口包摩的到慶源也才30元。正在此時,村外開來一輛中巴,正是往官坑的,於是趕緊上車,到慶源路口,4元。車子卷起滾滾黃塵,山坳裡時不時突然冒出黑瓦白牆、鱗次櫛比的小村落,村前環繞著碧綠的小溪,枝葉繁茂的古樟樹掩映著人字形木橋,農人牽著牛款款而行。每個村莊都是這麼古樸美麗,一點兒也不比曉起差,我有點後悔把時間浪費在曉起了,也許這些藏在深山裡未開發的古村落更能真實體現古徽州遠去的美麗容顏。村旁從山頂一直鋪到山腳的層層疊疊的油菜花大多已過了花期,我們可以想像在花開的季節,徽州的鄉野是多麼的妖嬈。盡管沒看到油菜花開的盛況,但我還是深深為這春天的徽州所驚艷了!
在路口下車的還有兩個慶源的當地人,向他們詢問了下進慶源的路,他們說就一直沿著石板路走就可以,謝過他們,我們就慢悠悠地邊爬山邊看風景。山腳下,修長秀美的段莘水庫明鏡似的閃閃發光。走到一個岔路口,一起下車的那兩個慶源人擔心我們走錯路了,特地坐在路口休息等我們,看到我們上來了,才放心地先走了,當地人的善良真是讓我們感動不已啊!
爬到山頂的石屋,石板路消失了,代之的是坎坷的土路。走過一個小水庫,土路向右而下,一條向左的青石板路又出現了,正不知走哪條好,來了個包著頭巾抽著煙的老農婦。老農婦普通話出奇的好,熱情地告訴我們應該走石板路才對,而且直到我們走上石板路她還在遠遠地向前比劃著。
又沿著石板路走了一段,轉過山包,彎彎曲曲的青石板路盡頭,慶源浮現在一大片油菜花叢中,比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還美。一條淺淺的小溪流伴著我們進入村中,牆身已泛黃的古老民居緊挨著溪流,門前的青石板路穿街過巷,有些民居直接就在青石板路上方伸出一部分,有點像閩南民居的屋檐式建築。每家門口都有青石板台階伸下溪中,方便村民洗洗涮涮,簡陋的小木橋、石板橋橫跨溪中,一棵一千三百多年的銀杏樹依然郁郁蔥蔥,樹下還蓋有一座小小的銀杏宮呢。
在慶源詹老師家聽中飯,還讓詹師母幫著聯系包車去官坑。在詹老師家遇到了兩頭武漢驢,她們在這已住了三天,也深深為慶源的美麗所折服,我要不是和福州驢約好了一起穿越到北線,今天也就住下了,慶源是讓我心動的地方,我想以後我一定會再來這兒住上一陣子,好好享受這兒的清靜和美麗的。吃完飯,包的農用車也來了,告別慶源,向官坑進發。
一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漫天黃塵,還好是包車,把車窗關得緊緊的,總算用不著戴上口罩。到官坑,已三點多了,付過70元包車費,還在橋邊的小賣部補充了些糧草和水,然後我們邁開驢步,沿著青石板路,走向嶺腳。有前驢們說這段路得三個多小時,如此算來我們得到六點左右才能到達,雖然我帶了手電筒,但還是盡量爭取不要走夜路,於是我收起望遠鏡和相機,不觀鳥,不拍照,全速前進。
這一側山路較和緩,雖然背著大包趕路,倒也不覺得特別累。到了一處石屋,門外有兩條石板路,一條向右,直行的,另一向左,上行,剛開始有點迷惑,翻開攻略分析了下,才知道應該走左邊上行的那條。又走了約二百米,又有岔路,一上坡,一直行,應該選擇直行。這時,迎面遠遠走來幾個人,其中有個人用木棍挑著幾個大包,走近了相互問候,原來他們三個是廣東的,從嶺腳走過來的,還請了個挑夫挑包,但我看他們每個人還是走得有些蹣跚了。那個挑夫一個勁地向我們推薦他家的客棧,特別強調:“才5塊!”這價錢倒蠻有競爭力的嘛。
走了兩個小時,到了山頂,迎風而立,笑看夕陽,山下的嶺腳村、虹關村平展展地在鋪在山谷中,似乎一抬腳就到了。在山頂進了點糖果和水,抓緊時間下山。下了山才發現,這一側的山路相當陡峭,幾乎沒有多少緩坡路,爬起來比官坑那一側的累多了,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那三頭廣東驢怎會爬得如此狼狽。在此,強烈向驢們推薦,若要穿越婺源北線和東線,應從東線官坑走到北線嶺腳,雖然上山的路稍長,但平緩多了,絕對比較輕松!
下到嶺腳村內,水也喝光了,路過一家民宅,向站在門口的大嫂討開水,大嫂很爽快地提來熱水瓶,還熱情地問我要不要放些茶葉。我聯想起了去年的漓江邊那位同樣好心的老大娘,驢途中一直都能碰到這麼多善良的人,真的很讓我感動!
在嶺腳村口,一個身材矮小的中年人似乎專門在等候我們,一看我們走出村,立即迎上前來,問我們是不是碰到一個挑夫,原來是那個挑夫特地用手機叫他來此等我們的。走沒多遠,迎面又來一個騎摩托車的,問我們是不是從慶源詹老師家來的福建人?原來是詹老師家通知他有幾個福建人大概六點會到虹關,他就騎上摩托車,帶上望遠鏡,來到虹關村外的小山包上,我們還在下山的時候,就已落入他的視線之中了。真是服了,現在的婺源生意人,已然恢復前輩徽商的風範了。
進入虹關,先跟那個矮個子去看了那5元的客棧,是由一間榨茶油的廠房改裝而成的, 一板之隔榨油機器正在轟隆作響,這5元的好地方俺可是無福逍遙受了。返回到那個摩托車手的大有客棧,本身就是徽州老宅子,透著幾分古老、神秘,就住下,10元。夜裡與老板聊天,他取出幾本相冊給我們看,我對其中的徽饒古道和吳楚分源等幾幅照片極為興趣。於是當機立斷,決定第二天不去理坑、沱川和清華,改之徒步徽饒古道,直接從江西婺源走到安徽休寧。
夜已深,躺在老宅裡的木床上,窗外星月無光,暗得很可疑。枕著古舊木樓梯的吱吱嘎嘎聲,一夜無夢,正合古人所說,無夢到徽州,然而我分明覺得,這幾天在徽州大地上驢行,不正是一個美夢嗎?但願,美夢永遠。。。
zmuer@***
200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