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的城市偏於全轄區的最西側,緊緊挨著四川;而附近的旅游景點,則松散地分布在城東的扇形區域,幾乎與城中心等距。我們在這裡的四天,總是早上去個地方玩,晚上溜噠回來住,無比悠閑,全沒了前幾天一天換一地的匆忙。挱籮林
挱籮是一種與恐龍同時代的樹蕨類植物,在自然的巨變之後,幾乎要與恐龍一同消失於歷史之中了。然而,就在貴州赤水境內,一小片挱籮林被發現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今天,我們就決定去那裡探個究竟。
這回路走的遠些,坐小巴經過不少村村寨寨,又在一處集市耽擱之後,才到達小鎮金沙。這個實在是小的小鎮只有一條公路,而這公路的一端,就直對著挱籮林的入口。
是一個開闊的峽谷的入口。峽谷將在不遠分出數條支流,其中一支便藏匿著茫茫的挱籮林。群山長久地圍繞著這片安靜的從林,用堅硬的沉默保衛著挱籮的秘密;在它們小心翼翼的懷抱裡低回著常年的濕氣和熱氣,挱籮們代代生,代代長,完成著不變的循環,在美夢般的適宜環境裡沉沉而睡,卻不知道外面早已天翻地覆。
游人是不允許接近真正的挱籮林的,只能游覽峽谷入口的一小部分。找了一輛三輪摩托,,三人擠上了這種顛屁股的小車。到達那裡之前,是長達六公裡的山路。到了,只見一碩大的石碑,上書:
請只留下你的腳印,並帶走一切你帶進來的東西。
這麼一句開場白,把我們都鎮住了。如此小心保護著原來的面貌,景色該有多聖潔和原始呢!當然馬上就得到了答案。天光從高大的熱帶棕櫚葉上垂落;柔和的撫摸著高低錯落的繁茂植物;紅色的小花會突然熱情地冒出綠從,喧鬧著迎到你的面前。不妨撥開花從,一顆小挱籮就在那後面伸展著一瓣一瓣的葉子,它的嫩芽羞澀地卷在樹心之中,正在慢慢地開放中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新鮮。當陣風吹過,蔓莎的樹林好像微笑著回答到:多少年了,我們腳下的溪水依然流淌,我們頭頂的天空依然清晰,我們棲身的山谷依然雲霧繚繞——
盡管,這世界早已面目全非。
挱籮林山谷中仍然生活著許多野生動物。據說曾有人見到豹子。最讓人容易猜測的當然是還有恐龍在這原始林中生活嗎?看著遠方一片林子在風中搖擺,想到如果那裡就有一只恐龍,一定是在後面悠閑地吃扯著葉子,不一會兒也許就要撐著肥碩的身軀,慢慢地踱步而出了,微睜漠然的眼睛,打一個震撼天地的飽嗝……常識告訴我們,若真有一只,哪怕只有個模模糊糊的影子被偶然地一瞥,也會成為世界關注的大新聞。這裡,主角恐龍一去不返了,只有曾為布景的挱籮,在歷史的流沙中沉落;吹過了一億年的風,就靜靜伏在它們伸展的枝葉上。
四洞溝
如果比較川南和黔北的景色,你會發現川南秀於竹林和溪水,而黔北美在瀑布和河流。四洞溝是來赤水必去的地方,市裡半小時車程即到。在入口看見的,無非還是竹從,竹樓和小溪。不同的是這裡人氣旺,游客出出進進,小吃攤也多些。我們嘗了一塊煎餅,十分香甜。剛入溝中,密竹避日,小路清幽。雖然不錯,但已經有司空見慣的感覺。前行一會兒,還碰上個小插曲: w突然在後面大叫,我們趕快回去一看,一穿蘭制服的當地哥門正如貼身保鏢般圍在他身邊,直勾勾地盯著他的相機看,頗是嚇到了w。那人面目不善,長頭發,一臉橫肉,還木木地解釋道:沒事,就是想看你們照相。我們都堤防著慢慢一路走去,直到他離開,才暗暗松了口氣。
放松之後,才發現景色不覺間已起了變化,路邊,一條小河不知何時與我們相遇了,它流過來的地方被竹從遮擋,但隱約聽得到那邊嘩嘩的水響。
轉過去,我們便發現了第一個瀑布。
這就是四洞溝的第一洞了:水簾洞。之所以這麼稱呼,透過它松散地垂掛而下的水鏈,就可以看出來由:在水簾之後,竟有一條小路,一直繞到了對岸;更有青騰綠條,垂在小路上面的岩石上,被水霧打的濕淋淋,綠油油,真是誘人。而更誘人的是瀑布之下的深潭:那一塊蘭綠色的美玉!潤澤,透明,深邃,滋潤著竹林的綠意,滋潤著紅色岩石的皺紋——這樣的色調和風格,讓人永遠欣賞不夠。
從此以後,溪水也寬闊了。蘭綠色的清澈溪水,成為我們頻頻拍攝的對像。總覺得多拍一點,就能多留住一點這美麗的色彩。但留在那裡呢?底片裡?記憶裡?明知是留不住的。好像一陣令人陶醉的芬芳氣息,你的驚喜只在與它相遇的那一刻。
第二洞瀑布下有一彎月形的深潭,潭形極秀美。第三洞瀑布上方有一蛙形出挑的岩石,號稱金蟾。那是四個瀑布中最急的一個,水花竟飄濺至幾十米外。第四洞瀑布是最大的一個,只可遠觀,見霧氣氤氳在它的半山腰,若有陽光,必可架起一道彩虹。
一路都十分安靜。沒有過於喧嘩的亮點,也沒有突然轉折的路線。四洞溝小些,簡單些,但也純粹些,清晰些。特別是伴你一路的蘭綠色的溪水,非常可愛。
四洞溝裡的人也依然淳樸。(盡管開始曾遇到個怪人,但總的感覺很好。)我們曾於一小茶樓內歇腳,老板娘已是位老太太,親自為我們沏當地一種有名的苦茶。很苦很怪的味,卻在喝後留下一絲芬芳,我們可以無限續杯。她的一條友善的黃狗一直在附近溜噠,我想出來這是第一次碰上這麼乖,不衝人亂叫的狗。最值得一提的是抬滑杆的師傅。一路上都有他們來兜售這種特色服務。開始我們看到別人——大多數是胖子——坐在滑竿上顫悠,總覺得很腐朽。但回去的時候,想想又得重走幾裡路,滑竿又是那麼的便宜,不坐白不坐啊。於是招呼來一伙人,上路了。這絕對是極品的享受:滑竿不快不慢地飄蕩在翠竹中,我時而瀏覽周圍的景色,時而舒服地躺下看著天空,抬著我的師傅門,悄無聲息地走著,只是我每一個動作,都會讓他們倒一下手,竹竿也悠悠一彎,可知我的體重在他們的肩頭施加了多少力量。到了目的地,我已經做好准備讓他們開口加價,沒想到每人真的只要三十圓,這就是四個人抬著我走完好幾裡路賺到的全部!過於便宜了。
赤水城
今天,我很懷念餃子,烙餅,包子和花卷。
走遍赤水城,還是火鍋。
赤水有多大呢?我感覺散了散步好像就已經繞城一周了。我們住在城市的西大門,向西走兩棟樓就是菜田和垃圾堆。
赤水有多少飯店呢?小鋪子很多,服務也很一致:兩三張桌子,好像永遠冒煙的鍋子,辣椒管夠;中鋪子若干,比如我們常去的赤水大酒店;大鋪子我們只去過一家,有生啤酒,座位很多,人聲嘈雜。然而,都沒我懷念的那些東西賣。辣椒雖開胃,火鍋雖鮮美,卻總有吃不飽的感覺,需要面食結結實實地撐起胃來。我只好到處找餅干……
怪不得這裡幾乎看不到胖子。
赤水該是個古老的城市。從赤水河捧鞠出來的青水,早在秦時便釀出了茅台的濃香;近代的四出奇兵,更注定了這坐城市明星般的歷史地位。然而,當你轉過幾圈,就不禁要問:吊腳樓呢?青石路呢?戰鬥的熾熱痕跡和吞吐歷史風雲的天空呢?赤水看起來是如此蒼白的新,方方的水泥房,暗暗的柏油路,不成氣候的廣場,霓虹,……還沒有達到真正的最新,卻失去了真正的古舊。我很想知道,是怎樣的變遷,漸漸花費了時代的積蓄;怎樣在它們無聲的坍塌後,一坐灰色的小城,變成一坐白色的方塊。
比起飲食和工具,建築延續的力量竟是如此脆弱。
然而,小城的宜人尺度,卻永遠不會改變。窄窄的馬路兩旁是一溜梧桐樹,雖然在冬天落光了葉子,但還可以想像它濃密的樹影遮蓋著小街的情趣。樹蔭之下,街面兩旁,常能發現小小的攤子,賣零貨,賣書本,一切都在似乎伸手能及的地方。肩頭溜溜的扁單挑著南來北往的貨,背上竹編的小簍滿載著購物歸來的收獲,混在小巴和小摩托中,人們慢慢地走過赤水的小街小巷;這傍晚時分,小城裡好像傳來了歸家的呼喚……
在小城裡,我們沒認識太多的朋友。因為現在還是淡季,很少遇到旅游者。我不知不覺地開始想念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