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丙安鎮

作者: lake_lake

導讀知道赤水都因為四出奇兵的典故。 在我的想像中,河兩岸那低吼的號子,急促的步履,應該交織在浪濤的澎湃和旋渦的驚叫中;那夜色茫茫下,火把的微光照亮的,無疑是一條難於馴服的暴燥水龍,桀敖地橫跨在中國革命的戰車之前,考驗人們的堅毅與智慧。沒想到,第一眼看到的赤水河,卻是一條平靜地流淌著的蘭色河流。 因為含有銅鹽,河水才呈此飽和的蘭綠色;但顏 ...

知道赤水都因為四出奇兵的典故。 在我的想像中,河兩岸那低吼的號子,急促的步履,應該交織在浪濤的澎湃和旋渦的驚叫中;那夜色茫茫下,火把的微光照亮的,無疑是一條難於馴服的暴燥水龍,桀敖地橫跨在中國革命的戰車之前,考驗人們的堅毅與智慧。沒想到,第一眼看到的赤水河,卻是一條平靜地流淌著的蘭色河流。

因為含有銅鹽,河水才呈此飽和的蘭綠色;但顏色沒有掩蓋住水的透明,水中的石頭,都能看的清楚。偶爾河面上會激起一朵小小的白色浪花,但馬上就在不經意中消逝。 平靜,自在,輕松,似乎全然忘記了峽谷中驚恐的回旋和湍流,忘記了與石塊撞擊後粉碎的浪花和高亢的努吼——那壯烈的回憶已經留在了六月間的山谷,而今只是一片和氣,渾然不覺就來到赤水縣的關口。

那裡還能尋找到紅軍當年渡江的痕跡呢?

長征的紅軍來到這裡時,正是前後受敵的情勢;後退決不可能,而向北方重慶方向去,將與迎侯多時的國民黨大部隊正面交鋒;向南方雲南方向去,地方勢力又正虎視眈眈。最天才的計策,當然是分頭行動,聲東擊西,攪亂敵人的布局。問題是戲要演像,演好,於是便有了四次強渡赤水而行走川黔滇的急行軍。一支軍隊,一個政黨,一片土地的命運,就在這裡交彙成一河滾滾江水,無法阻擋地向遠方奔騰而去。

這是1935年6,7月間的事。

好奇的問過當地人,才知道:夏天水大,一直會漲到岸邊懸崖上的房子跟哩。那正是紅軍渡江的季節。原來現在看到的只是赤水的一面,夏天,它又是另一種氣度,另一派景觀!

而今天,我們就要在這平靜的河面上行舟而下,到達貴州唯一不通公路的鄉:丙安。

小船逆流而上。大概是沒有什麼旋渦或礁石需要躲避,艄工自在地抽著煙休息,他的任務只是不時地向發動機裡澆點水降溫。我走出船倉,看著河兩岸起伏連續的山巒。由於是紅色的岩石構成,群山遠看都是紅霞一片,號稱丹霞奇觀,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我則琢磨著:什麼時丙安城就會從這些紅石頭山中冒出來呢?

終於,模糊看見不遠有一片棕灰色的房子,飄浮在山谷的霧氣之中,支撐著它們的是仿佛從山坡上長出的粗壯柱樁。這時一位乘客向艄工大叫,順他指的向水面上看,見一處旋渦。小船開始吃力地拐向一邊繞行。繞著繞著,就發覺已經靠近了丙安的碼頭了。

下了船,向山上仰望,丙安縣的南城門就在眼前。到達那裡之前,先要爬一段長長的台階。向上走去,我心中感嘆:這滄桑的石階上,該留下過多少古老的腳印!進了城門,前面一條深幽的巷子,就是主要大街。因為尺度的狹小,兩邊房子的屋檐幾乎就把天空遮住了,使得奪縫而入的光線神秘兮兮地彌漫在四周。房子都是以竹子或木材為建築材料,年代的久遠造成嚴重的變形——其實根本就是歪七扭八。路兩邊家家戶戶都向巷子敞開著門,門口點著的爐子上,小鍋正煮著飯,冒著煙,坐在周圍的居民打量著我們,我們意識到自己好像是今天唯一一伙旅行者。

走到這條小巷的盡頭,路拐了一下就變寬了。再向前面已經可以看到另一坐城門。怎麼?這麼快就要出城了,不可能吧。但是走過去就發現,再往前走便是石頭山,真出城了!那會不會在進深方向上有很大擴展呢?從這個城門邊上的叉路向垂直方向走去,不一會路也在一排房子面前轉向水平方向,再走一會就繞回到了剛進來的小巷。

如此袖珍的古城!還沒有我居住的小區的1/3大!

時間足夠,我們轉了幾圈,拍了幾卷,還真有所發現:

袖珍小城特別值得細細品味:我們仔細觀察著每坐小樓的構造,木梁柱巧妙的搭接,花飾和木格精彩的組合,屋頂青瓦排列的節奏。想想吧,在時間緩慢的流逝中,這每一個細節都曾被一雙雙手耐心地切削,捆扎,打磨出來,經過年代的選擇,不結實的已經坍塌,不靈巧的已經磨鈍,不耐久的已經褪色,而建造之初的那份細致,卻傳遞過百年,余音渺渺,暗香陣陣,驅走我們旅游中的燥氣。

袖珍的小城又有濃濃的生活味。定型化的生活空間,使得富有特色的衣,食,住的傳統還在延續著。在這一片小天地中,沒有急急忙忙趕時間的必要,沒有了堵塞,嘈雜和急躁,生活顯示出它樸素,自然的一面。難怪不論是散步的老者,煮飯的婦人,還是游戲的兒童,人人都露出安詳的神情。可能你會想現代的高效率,快節奏觀念什麼時候才會“提升”他們對財富積累的認識,但你真正的心情卻相反是羨慕,羨慕人們的生活如斯,單純如歌。

袖珍的小城還有淳樸,熱情的居民。我們活像扮演著什麼RPG游戲中的陌生游客角色,從這家轉到那家,試圖和每一個人交流,好套出下一步的情節發展。和他們合影,聊天,放花(過節嘛)的時候,總能體會到他們面對陌生人那種放松,豁達,明朗的態度。(想想吧,如果有陌生人闖進你的小區,你的單元,你的家門口,你會不會緊張呢?)再古老再有價值的居住形態,缺少了活動於其中的特定群體,也是死水一潭,而丙安的好處,就是還生生息息著依靠著這小城的人們。

汽笛鳴響,下午的一班輪渡要開了。我們穿越過熟悉的小巷和城門來到岸邊,頗有幾分留戀。登船行不久,回頭再看,丙安已經又模糊在遠處的雲霧中了,它的剪影倚靠在丹霞群峰之顛,山腳下是一直流淌到我們眼前的赤水河。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