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四日游--大鄣山、彩虹橋(暮景)

作者: 太陽花

導讀第二天大鄣山 - 彩虹橋(暮景)宿清華大鄣山處於安徽和江西兩省之間,也稱“三天子鄣山”,屬黃山余脈, 也是“吳楚分源”的屋脊。“清風嶺上豁雙眸,擂鼓峰前數九州,蟠踞徽饒三百裡,平分吳楚兩源頭。”大鄣山是婺源縣內最高的山峰,目前已開發的景點是有號稱“江南第一奇谷”的臥龍谷,其間還有落差190多米的中國第二大瀑布,不過爬上山頂看瀑布的話還有一段 ...

第二天大鄣山 - 彩虹橋(暮景)宿清華大鄣山處於安徽和江西兩省之間,也稱“三天子鄣山”,屬黃山余脈, 也是“吳楚分源”的屋脊。“清風嶺上豁雙眸,擂鼓峰前數九州,蟠踞徽饒三百裡,平分吳楚兩源頭。”大鄣山是婺源縣內最高的山峰,目前已開發的景點是有號稱“江南第一奇谷”的臥龍谷,其間還有落差190多米的中國第二大瀑布,不過爬上山頂看瀑布的話還有一段非常險峻的山路,陡峭的路筆直上向,只有一根鐵鏈可拉扶,一般沒有攀岩經歷的人最好不要嘗試。

到大鄣山,除了看看高山峽谷風景外,主要還是看水,一路上眾多的深潭彩池、層層疊疊的飛瀑,像一群跳動的精靈繪成一幅秀美流動的山水畫卷。山上有一種楓樹,才5月天光景,樹葉的頂端已曾淺紅色,非常漂亮。半山腰處有一家茶坊,可作歇腳處,要上一杯婺綠,再來盤瓜子,喝茶、看風景、吹山風,好舒爽。茶分兩等,5元、3元,5元的是新茶,3元的便是陳茶了。茶葉雖只是普通炒青,不過水倒還不錯,加之又是新茶,因而泡出來還是很清香的。如果要添水的話,只需叫一聲“擱水”,店內小妹便會拿著水壺為你添水來。

茶坊後還有一廁所,非常干淨,石砌而成,內備有卷筒紙,在一般山裡能有這樣的廁所真是出乎意料。廁所的新鮮之處還在於它的門,做成門栓狀。廁所外有一大石塊,沿內壁鑿一大洞,內盛清水,大概是作洗手之用吧,可惜看的人多用的人少。

山裡的水很軟,但特別涼。同伴是個童心未泯之人,下山之後看見一水池,便脫了鞋襪玩水去。我被她感染也下水放松一下。水從腳趾間流過,涼涼的,冰冰的,非常滑。不過實在太涼了不能久呆,照了幾張相後趕緊擦干穿好鞋襪,突覺腳微微發熱,原是剛才被冰水一激,促進血液循環,爬山後的疲累頓消,這倒是泡腳的另一種方法。

離開大鄣山已是下午4點半,趕往彩虹橋。彩虹橋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建於南宋時期,已有800年的歷史了。關於彩虹橋的由來有段傳說,當年清華村有位胡姓和尚和一位能人,他們想為清華建一座永久性的橋,和尚用三年多的時間外出化緣籌集錢款,那位能人便負責設計、建造,歷時四年多,在橋即將建成時,一天傍晚,西邊的山背上突然出現一道亮麗的彩虹,倒映水中,村人認為這是吉兆,使燃放爆竹慶賀,並將此橋取名為彩虹橋。後人為了紀念兩位先人,在橋中的亭子內設了神龕,以示永世不忘。神龕左邊是和尚的神位,右邊是那位能人的神位,中間供奉的則是大禹的神位。

彩虹橋長140米,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橋雖無特別景致,但總體感覺是古樸厚重,與婺源的淳樸民風一樣,不張揚,卻能讓人久久體味。彩虹橋除了廊橋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景致,由於天色已晚,看不真切,決定第二天一早再來。

彩虹橋內有兩家飯店,不過一般在景區內用餐會比較貴,如果不趕時間的話,可以到清華鎮上去吃,也只十來分鐘路而矣,而且晚上彩虹橋根本沒有風景,一片漆黑。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