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喀什,等於沒來新疆(絕喊篇)2

作者: collice

導讀“咆西!咆西!”幾頭小毛驢在主人的吆喝下,伴著驢蹄踏起的塵土,從我們的身後“噠噠”的走來。 “咆西”的意思是讓路的意思,這喊聲在人多的地方,路口處常常可以聽到。乍一聽喊聲猛烈粗俗,但這句話的意思的本質是禮貌用語,和漢族人的“請讓一讓”毫無二致。喊叫者理直氣壯,讓路者順理成章,誰也不嫌誰,誰也不煩誰,誰也不怨誰,驢撞了你,驢馱的柴草戳 ...

“咆西!咆西!”幾頭小毛驢在主人的吆喝下,伴著驢蹄踏起的塵土,從我們的身後“噠噠”的走來。 “咆西”的意思是讓路的意思,這喊聲在人多的地方,路口處常常可以聽到。乍一聽喊聲猛烈粗俗,但這句話的意思的本質是禮貌用語,和漢族人的“請讓一讓”毫無二致。喊叫者理直氣壯,讓路者順理成章,誰也不嫌誰,誰也不煩誰,誰也不怨誰,驢撞了你,驢馱的柴草戳傷了你,是你自己倒霉啊!因為在“咆西”的喊聲中沒有不讓路的,沒有不趕快閃到一邊去的,且毫無丁點的怒意。

新疆農民的運輸工具仍然是毛驢和毛驢車為主,一個大型的農貿市場,前來趕巴扎的毛驢車有時多達上萬輛,路窄車密,用“車水馬龍”來形容的話,恰倒好處,趕車的一邊揮舞著木鞭,一邊嘴裡不停的高喊“咆西!咆西!”。於是,此起彼伏的“咆西”聲彙合成了多部的“咆西大合唱”。你“咆西”我“咆西”他也“咆西”!人人都在“咆西”,到底誰給誰“咆西”呢?此時的“咆西”不靈驗了,路被千驢萬車堵死了,喊“咆西”拜克(無用)了!

“咆西”上口易學,喊出既生效,連喀什的漢族人也將這個詞彙痛快的吸納過來,凡人多擁擠處,喊兩聲“咆西”便如下達了軍令,人家即刻閃開讓路,要比那些戴紅袖標的指手劃腳還靈驗,難怪初到喀什的漢族人,除了學會“牙可喜”,首先學會並運用的就是“咆西”了。其他的維語日常詞彙被地方口音轉化,維族老鄉聽不懂,但是惟獨“咆西”一詞,不論是陝西,四川還是廣東人,一喊一個靈,老鄉一聽一個准,常回頭對你地道的發音露出首肯的眼神。。。。

七月流火的一個巴扎,我們幾個人陪著烏魯木齊的幾個領導去香妃墓,走到東門巴扎,那裡已經是水泄不通了,一個小時過去了,任憑我們把汽車喇叭按破,就是沒有人理睬我們,無奈,我們只好打開了車上的警笛,誰知,隨著“嗚哇-----嗚哇---”警笛聲,老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從四面八方向我們這裡湧來,見此情景我們趕快關了警笛。

這個時候,不知道車上誰先喊了一聲“咆西”,提醒了大家,於是,車上的我們把全部車窗打開,一起高喊“咆西!咆西!!”發動了車子往前走。。。。於是淳樸的老鄉知道了我們的困境,知道我們在向他們求助,都神使鬼差似的左躲右閃的讓開了道路!

唉。。。與其說是“咆西”開出了一條路,不如說是“咆西”之情拓開了一條連心路。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