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記游之一4月30日下午3點半乘79次列車從上海出發前往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因車票緊張,所以只能多破費一點乘坐軟臥。軟臥確實很好,四人正好一個包廂,安全舒適方便。開車時,整節車廂只上客一半左右,據列車員說,估計是道路比較堵,致使有些乘客沒趕上這趟車。我們認為這一估計極有可能,因為我們也是如此,提前一個小時多一點出發,竟然也被道路堵的心情也緊張了一陣子。誰讓我們挑選這一時間出發呢,明天是5月1日,有許多單位會早下班,外地來滬人員也會提前一些時間回家過“五一”。
在經過26個多小時行程後,我們一行終於在5月1日下午5點50分到了黔東南自治州的首府——凱裡。H在貴州的干妹子Q輾轉托了L為我們到當地的出租公司租一輛車,想不到L自己來到車站接站。L很熱情,熱情地帶我們找住宿處、熱情地帶我們找餐館、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熱情地要為我們聯系接下來幾天要用的車輛。當然我們也很熱情地請他與我們一起用餐,並特為他買了一包高檔的香煙,因為我們四個人都不抽煙。在用餐時,他怪Q沒有把詳細的情況說給他聽,致使他在這段時間裡已經安排了其它的事情,否則的話他就能親自帶我們完成這次黔東南之旅。為此,他在知道我們具體的行程後,想聯系他的表弟來完成帶領我們旅行的任務。聯系了很長時間總算接通了電話,只聽見他對著手機大聲地說了幾句後,就說等你回來再說吧就掛了電話。他和我們解釋說,他表弟去了西江,要晚些時候回來,因手機信息不好,電話裡說不清事,等晚上與他碰面後就給我們信息。他還介紹說,他表弟開的是一輛吉普車,我們如果有他表弟的帶領,地方上的領導會出來接待我們,吃飯住宿風土人情介紹都不成問題。這些話自然使我們心花怒放,吃住行從來就是背包族們最要操心的頭等大事,這些事現在不但能輕易解決,而且還能更為便利,這不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嗎。我們與他約定成與不成晚上一定要來電話,並且說定明天早上7點出發去朗德上寨、雷公山和西江千戶苗寨。接下來去施洞、台江參加苗族的姊妹節。然後去榕江的車江的侗寨、從江的增衝鼓樓、肇慶的鼓樓群和地坪的花橋。
晚餐在快活林。住宿在供電局招待所,50元/標房。
5月2日早晨起床後,H說昨晚L沒有來過電話,看來我們只有自己去找車了。先出去早餐,後拉車去凱運司。在凱運司門口並沒有看到面的和越野車。在凱裡跑的的士不適合我們:一來我們四個人平均體重近170斤,第二我們每人都有兩台照相機一副三腳架及一些生活用品,第三貴州是“地無三尺平”之地。至少要面的,最好是越野車,但價較貴。
後來在離凱運司不遠的全順汽車租賃公司以第一天路程多需250元一天,第二天路程少200元一天談妥了包車的事情。司機就是這個公司的老板,原來他打算叫另外一個人為我們開車,但那個人昨天出去到今天凌晨才回家。這時,H打電話到L的家中,想告訴他我們已包好了車輛,他家中的人卻說L已出發來找我們。H馬上撥通L的手機,L說車沒有找到,他今天要到台江去,明天他才到西江,問我們能否改變一下行程,明天的車他再給我們想辦法。我們告訴他車已包好了,明天的車也不用麻煩找了。7點半左右出發,8點多到上朗德。路邊設一桌子是售門票的,每人15元。門票做得有點考究,塑封並有一根吊帶。踏上通往寨門口的二三十節台階先遇到的是站立著的一個個的穿著民族服裝的漂亮姑娘,她們的邊上放著一張小桌子,小桌子上放著一碗酒。再上面站著的是年歲大一些的婦女,她們身邊同樣是一張小桌子,桌上也是一碗酒。近寨門處立著一排穿長衫的男子,每人手中都拿著一件樂器,基本上都是蘆笙。寨門口或坐或蹲著幾個手拿蘆笙的中老年男子,寨門裡邊聚著一些同樣穿著民族盛裝的女子和一些小姑娘。剛走上台階時看到這一場面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但是當我走過她們面前時,她們卻並沒有任何表示。後來才知道她們的這一隆重儀式就是所謂的“十二道攔路酒”,是為了迎接旅游團隊的,而我們散客卻是無緣的。進入寨子後,我們四個人就分頭拍照。在吊腳樓中穿梭時,遇見一些人正在拍攝MTV。我也乘機拍了幾張,拍好後正在考慮如何走時,一個雙手拎著兩個盛著裝飾物品的盛裝女子走了下來,與我們打著招呼,我問她是否能讓我拍張照片,她說可以,我連摁了兩張。她問我們演出去看了沒有,我們問她在什麼地方演出,她說就在下面,我們就跟著去了。演出是在蘆笙場進行的,我們到的時候演出將要開始,場子邊上的木凳上及一邊的美人靠上已經坐著好多人了。美人靠下邊的橫幅上寫著:“歡迎北京來賓到中國苗族文化中心——雷山觀光旅游”。我以為木凳上坐著的都是北京來賓,問了一下,他說他是廣州人,但他們一起來的人裡邊有北京人。對演出的節目我不了解,吹著蘆笙跳的那肯定是蘆笙舞了,還有一個苗族女子腰上系著五色彩帶,周圍幾個女子將那彩帶拉出來圍著跳,看來像個孔雀,大概是跳孔雀舞,另外是幾個盛裝女子跟在兩個吹蘆笙男子後邊跳,那我就不知她們跳得什麼舞了。其實,每個節目都是有人報幕的,但是我只是在專注於拍照,沒有聽到所報的節目。拍著拍著,感覺到時間已經不早了,因為接下來我們還要去雷公山和西江,所以只好先走了。
在雷山鎮就餐後,12點半我們來到雷公山響水岩,聽賣門票的人講,進去來回需兩個小時,我們一看時間尚可,就決定進去看一下。這裡應該是個生態旅游區,沿著一條溝走進去,沒有什麼景色,幾次想回出去。但響水岩主要是看瀑布,沒有看到瀑布有點不甘心,於是又走了下去。這樣走了半個多小時,終於看到了瀑布。水較大,乘著風勢,水霧彌漫。十幾個人站在瀑布前的一個亭子裡野餐。我們拍了幾張照片後,聽說走上去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就決定原路返回。
出來後乘車繼續朝西江行進。沿路看到一片梯田,但太陽基本在頭頂上,光線不好,還有些霧蒙蒙的,但既然看到了,而且時間允許,就拍吧。在三點左右趕到了西江千戶苗寨。網上有文章說他們在進寨前在山坡上一陣狂拍,我們將車停在寨子對面的亭子旁,准備也來個狂拍,但是相機取景框中只見烏壓壓的一片,無論如何也激不出狂拍的熱情來,只是來了一張全景照。狂拍不成,還是進寨看看。吊腳樓還是那樣的吊腳樓,沒怎麼拍,倒是對著一個小女孩背著個小男孩多拍了幾張。七八歲的小女孩,在上海正是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前撒嬌的時候,而她卻背著一個兩三歲的弟弟。原來想在三點半拍苗寨炊煙的照片,一問苗寨裡的人,他們的炊煙只會出現在上午的七八點鐘,他們一天只做飯一次。嗚呼,拍不成苗寨炊煙只得乘早返回了。回來的路上,又在那塊梯田處拍了幾張,這是光線稍微好了一點,但仍然有些灰霧。
到西江我們是從雷山過去的,出來時司機走的是一條小路,就是網上介紹的從三棵樹、平樂那條路。這條路近是近了,但坑坑窪窪很多,不如從雷山那條路走平坦。
5月3日早晨7點半出發去施洞,今天開車的是一個女的,據她自己說那個老板是她的侄子。經後來交談,其實老板是她的外甥,她說貴州人在稱呼上是比較亂的。在去施洞的路上不時地下著小雨,起先大部分的路都是柏油路,後來是沙石路,在後來是土石路。不幸的是在開出一半路的時候,車輛忽然震動得厲害,我們認為是車輛出了毛病。過了一會兒,司機下車往車底下看了一下,沒說什麼話繼續開車,但車明顯的開得慢了許多。稍一加速,振動又來了,於是他開起慢車來。她幾次下車查看,對我們的發問她也不作回答。一直開到我們聽到有東西掉了下去的聲音後,我們叫她停車,她實際上也已准備停車,停車往後面看去,一根圓軸躺在路中央,這時她才說車軸斷了。她馬上打電話,要老板來修。我們一看從凱裡過來需要兩個鐘頭,問她離施洞還有多少路,她說還有一公裡,於是我們決定走過去。要她車修好後到施洞找我們。
背著攝影包我開始了急行軍,說是一公裡,其實有兩公裡左右。我走得快,他們三人落後我很多,在我到施洞的渡口時,他們落後了將近500米。在渡口我遇到了西部攝影團的車隊,只聽有人說今天天氣不好,原來的攔路酒儀式已經取消,他們將要趕到鎮遠去,鎮遠是個古鎮,而眼前的渡口則是西部最後的一個渡口,大家最好拍攝一下,因為這裡已經准備造橋,渡口將會消失。我將這一消息講給稍後趕到的他們聽,商量後決定到施洞的村寨裡去看一下。走了一會兒,我看見有兩個穿者較整齊的中年人迎面走來,就迎上去說施洞的姊妹節儀式取消了很可惜,他們說的話使我愣了一下,他們說今天的姊妹節並不是在施洞,而是在老屯,我馬上問老屯在那裡,他們說乘車10分鐘就到。我們的車壞了,只能在租車,但街上看不到有車,好容易看到有一輛中巴停在路邊,問他們去不去老屯,他們說不去,我們只得往前再找。看見一輛三輪突突車過來,我們趕姊妹節要緊,乘三輪突突車不安全的觀念已經扔在了一邊。乘在車上,看著地上泥漿,在上下坡時,心還是提了上來,但是看大路上有背包族幾次攔我們的車要搭乘時,心裡又有一種快感。到了老屯,看到好多人迎面走來,我們頓時感到來晚了,越往前走就越沒有信心。直到走過老屯大橋,才看到了盛裝打扮的苗族女子,我們也馬上取出照相機拍了起來。看到一群人正在圍著兩個盛裝女孩在拍照,我也一起拍了起來。等其他人都走了,我將數碼相機顯示屏給她倆看,她們看後很喜歡,要我將照片寄給她們,說她們好想看自己的照片,於是我提出再為她們拍幾張好一點的照片,因為前幾張都是拍得側面,她們愉快地答應了,最後她們再三要求將照片寄給她們,不要騙她們,並將地址留了下來。10點40分左右,老屯大橋的橋頭舉行了攔路酒儀式,到場的是原貴州省副省長、現任貴州省民委主任王朝文(音)。兩位盛裝女子用羊角杯敬酒,用筷子夾起盛在一個竹匾中的白色的、黃色的、黑色的糯米飯敬客人,口中還唱著歌,我聽不懂她們在唱什麼,估計是唱歡迎和祝賀一類的歌曲。周圍拍照的人比當中歡迎和被歡迎的人多得多。當然我也在這群拍照的人之中,人太多,頭挨著頭,又有警察攔著,我只得將相機舉過頭頂拍攝,反正是數碼的,拍得不好刪掉就是了。
在街上的人家中吃了2元錢一碗的粉後,這時汽車司機來電說她已經到老屯了,G到鄉政府門口將她接吃飯。接下來就是等下午2點半開始的對歌節目,乘時間還早,就到老屯村去看看。在村頭的一戶農家裡,一個農婦正在為女兒打扮,我就在門邊拍攝了起來。當那位少女打扮好之後,我和G分別與她合影,又為她與母親、姑姑拍了合影,她要我將照片寄給她。我說起在橋上拍照的那兩個女孩子的事情,給她看了地址姓名,她說那時她同年級不同班的同學。讓後我在村中的一塊空地上看著一個姑娘敲著鼓,周圍是一群穿著盛裝的小女孩跳著舞,他們都很小,估計都在五六歲左右。個別的約為七八歲。後來來了一個20多歲的姑娘,聽旁邊的人說她是村裡的苗花,但我看她並不是很漂亮。她的頭飾沒有做好,上面的一個銀的頭飾一動就歪了,好幾個年老的婦女為她整理。拍了一會兒,H和Gan也來了,又拍了一會兒,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就去對歌場了。
對歌場裡人到得不少,但等到2點半還沒有開始的意思,我和H就到我們的車那邊去了,Gan已經等在車邊了。一會兒開始下起毛毛雨了,我們就把G也叫來了,掉轉車頭回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