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陽朔“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一年一度的春風又起,惆悵還依舊。四月裡的一天,好像是帶著一種期盼,亦或是一種逃脫的心情,在這河畔青蕪,堤上柳綠的日子裡,我來到了桂林(陽朔)——計劃多年而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的地方。下午2點多鐘到達桂林機場,然後乘機場中巴進城。車出了機場,空氣中彌漫著陣陣幽香,非蘭非麝,似芸似檀,甜絲絲,幽卻卻地嗅入了肺腑,頓時精神為之一振,3個小時地飛行勞累一掃而空。恩,第一感覺不錯。桂林,桂林,我一直以為是桂花香(八月桂花開,此時為陽春三月呀),其實一直到我離開也沒有搞清楚是什麼香味。
桂林大宇飯店坐落在市中心的濱江路,直對漓江,樓後面就是著名的步行街,位置極佳。入住後,稍事洗漱,然後按照地圖徒步熟悉周圍的環境,這是本人多年的習慣。桂林市主要游覽景點集中在漓江兩岸,如像鼻山公園、七星岩、伏波山公園、疊彩山等均沿著漓江兩岸展開,相距不遠,如體力好一點的話,徒步一天就能游完。公園裡的景像大同小異,主要看看七星岩和疊彩山公園就可以了。桂林市的公園一般早七點前可免費入園。如想省錢的話,不妨起早些,尤其是像鼻山(就一個像鼻)和伏波山(山上有個亭)不大,相距又近,一個小時足矣。我是於第二天6點半免費游了像鼻山公園,然後沿著漓江往北,途徑伏波山公園,見已有人檢票,於是放棄。出門在外能省則省吧,何況此行之意不在桂也。繼續北行約15分鐘即達疊彩山公園。
據說疊彩山又稱桂山或風洞山。包括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鶴峰。主峰為明月峰海拔二百二十三米。山石層層橫斷,猶如一層層錦緞堆疊而成,因此而得名。後來上山一直留意也沒有發現這錦緞疊彩之景。山南麓有登山道,約行幾百米至疊彩亭,抬頭望 一副對聯映入眼簾:游山自有文章在,行路方知世事多。有道理,其實聯中哲理我後來在楊堤——興坪徒步游時又加深了理解。從疊彩亭上行到疊彩門,過仰止堂即到風洞。風洞略似葫蘆狀,南北對望,中間狹如拱門,前後卻開敞如廳,涼風習習。洞北口有迎風樓,好像是創建於明代,又名疊彩樓。從疊彩樓右行到望江亭,再上行至峰頂拿雲亭。此處可觀看到漓江風景。那天正好下雨,遠看漓江猶如一條墨綠色的綢帶,從遠處飄來,在蒙蒙細雨中顯得是那麼安詳、神秘;點點筏排灑立在江中一動不動,好似時光已停止了流逝。看著那些靜靜地坐在筏排上的筏工,亦或捕魚人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慷慨的給予,心中不由地嫉妒起來。此時游人已漸多,嘈雜聲漸大,聽著那南腔北調,看著那大作興奮狀的人群,我的心又悲哀起來,嘆息這世上的芸芸眾生生在苦海猶不知,連片刻的寧靜都無法享受,也許是極時行樂吧,比我強。從山後小道下山,經四望山出園門,沿原道返回,行止解放橋,過橋前行約數百米即到七星公園。公園門前偶遇一mm,攀談起來,卻原來也是和我一樣慕名而來游桂林和陽朔的。說是還有一個伴,在陽朔相會。同是天涯陌路人,想見亦歡。走了半天,早已飢腸轆轆,於是邀她一起進餐,飯後同游七星岩。
七星公園位於漓江的東岸,以七星岩的石灰岩溶洞而聞名於世。園內有七座山峰列峙,如北鬥七星,名曰七星山。北四峰名普陀,南三峰為月牙。公園以山為名,是桂林市裡最大的公園。入園處有一橋名為花橋,原名為嘉熙橋。每到春夏季節,山花盛開,襯映著橋身於花團錦蔟中,後改名為花橋。由於感覺自然景色大同小異,於是就直奔七星岩溶洞。岩洞分上、中、下三層,游程約八百多米,供游覽的主要是中層。下層是底下河,長年有水。入洞不遠即見有大廳,型如布袋,岩壁上有許多石刻,據說是宋代的。諸君中如有此愛好的不妨可到此一游。至於洞裡情景在燈光的烘托下,加上導游的如簧之舌,怎麼說怎麼像。不過我勸諸君,如以前看過什麼溶洞的話,不游也罷,省了三十兩銀子。出洞後順路又游覽了百鳥園。所謂百鳥園就是依山就勢圍出一塊地方,上面罩一張大網,裡面放幾只說不出名的鳥就行了。不過孔雀和鴿子我還是認識的。好在是免費的,看看也無妨,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如再有興趣可買幾包鳥食喂喂鳥到可增加一些樂趣。一路無話,走出公園,雖然下午游興欠佳,但有佳伴相隨,不時聊聊,到也不顯得寂寞。
晚上在步行街吃的米粉,說是八味米粉,端上來有八只小碗,每個碗裡放著幾根米粉,粉上撒了幾片牛肉、豬肝和雞心等諸如此類的,共有八種。我嫌麻煩搞在一起吃了,味道真不敢恭維。步行街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多是一些專賣點和飯館、酒吧。格調酷似西方。在這裡給諸君一個提示,我是因為去年聖誕節參加一個party抓到一個桂林大宇飯店兩晚免費住宿的獎,於是才在桂林住了兩晚,否則的話我是不會住宿桂林的。總的感覺桂林不大,如游覽的話,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一天足矣,且可徒步,無須乘車。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半江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就這樣在蒙蒙細雨中離開了桂林。其實陽朔才是此行真正的目的地。我選擇了乘車去陽朔,不坐游船(180元/人),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桂林車站到陽朔的車是大巴,很寬敞、干淨,按時發車,13元,行程70分鐘。也可以在火車站廣場乘車,但多數為中巴車,8~9元/人(可侃價),一般坐滿後才開車。車行途中,雨開始大了起來。車到了陽朔雨還未停。
在京出發前在網上仔細功略了一番陽朔的住宿情況,根據網友們的建議,選擇了二、三家,首選西街的馬可波羅,行前並電話詢問了價錢,100元/晚,不是周末為80。於是興衝衝、氣昂昂地冒著雨走進了西街。進街約行一半,路右首一家客棧上方的牌子上赫然印著馬可波羅,於是進店。店裡很安靜,不像住很多人,有一男士正在打電腦,頭都未抬。心不由地涼了,此地店風怎如此冷漠?門外的雨越下越大,我小心翼翼地對著腦袋問道:“店家,有客房嗎?”沉靜片刻,“有預定嗎?”頭仍然未抬。“打過電話,說淡季不用預定”我急忙道。又片刻,腦袋還是未抬:“不住了,不住了”。什麼意思,是不給我住,還是你不住了!莫名其妙!忍不住我不由地狠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對著腦袋咬牙切齒地吼道,老子求你!呸!隨即昂首出店。看官,日後如去陽朔一定要留神此店。聽口音此君為上海附近的。走出店門,心中的熱情宛如那潑瓢大雨迎頭澆來,頓時涼了。立在雨中,心裡思索,下一家找誰?偶然中側身抬頭發現隔壁一家是四海飯店,咦?這不是也屬行前選擇的店?由於有了第一家的經歷,也未抱太多的希望,走進店。飯店大廳較為寬敞,憑感覺應有星級標准。前台有一小女子,見我進店,立刻起身迎上前來問道,要住店嗎?恩,不錯,反映主動,心中仍惶惶然。於是我裝出要貨比三家摸樣:客房怎麼樣,可以看看嗎?當然可以,女子忙道。隨後領我看了所以的房型。我選種了單間,房間寬敞、設施齊備,且臨西街。看官,有睡覺怕嘈的,最好不要挑選臨街的,切記。然後,談好價錢,每晚80元。小女子自始至終都是滿面笑容。望著這笑魘如花面孔,不由我感慨萬分,僅隔一牆,服務態度卻恍如天地,不由地發了一陣感慨。
下午,雨小了。由於只有半天時間,我選擇了遇龍河漂流。到遇龍河,需要騎車前往。在飯店可以租車,且不要押金,5元一天。騎車向桂林方向,見一加油站,順小環島左拐進一條沙石道,一直前行數裡,即可到達驥馬,有人指引去碼頭。這條路很好走,也好辨認,沿途兩邊一派田園風光,可邊騎邊欣賞。到碼頭時,雨又下大了,於是趕忙講好價錢,上了竹筏。為安全起見,通常竹筏上只允許坐兩人,從這裡漂流到風車山莊碼頭約需2~3小時,每筏120元,據說節假日和旺季期間價格要高些。竹筏緩緩地滑入河中,無聲無息,我靜靜地倚躺在筏椅上。河水碧澄,清澈可見底,幾叢水草,漾漾而動;數條細魚,翩翩逐波。岸邊碧草茸茸,綿細如茵,不時可見幾株修竹,襯映著遠處的山巒,偶見坡前一灣山花,嫩綠雌黃,買盡天公造作之妙。透過千絲萬縷似的雨簾,平靜的遇龍河猶如一妙齡少女,舒展著她啊娜多姿的身段,河面在雨水無聲地拍打下,漸漸騰起一層青霧,裊裊然,騰騰漫漫般地迷幻了我的雙眸。我痴了,呆了,仿佛變成了一位仙子,乘著青霧踏著香靄飄入了仙境。此時,天、地、水渾然一體,我仿佛融化在其中,進入了無知、無識、無意、無痴、無我的無上般若境界,頓覺日月已住,時空不在,飄飄乎如清波托體,詒詒然如甘露灑心。一切人世間的煩惱、憂愁,一如沸湯潑雪,立見消融。……一聲輕喝,把我驚醒,卻原來已到了風車碼頭。看官,切莫要以為我真得入定了,這不過我當時感受而已,其實漂流途中至少要下筏四次,由於長時間未下雨,河中的擋水壩露出水面,因此,每次到壩時,人需下筏,然後拖筏過壩。據當地人講,已有三個季度沒有下過透雨了。這次能雨中漂流,心裡大呼僥幸。諸君,此中的感受是無法言傳的,各位如有機會不妨一試,但要看你的機緣了。
上得岸來,見時間尚早,於是又沿著陽朔~高田鎮的公路走馬觀花看了看月亮山,大蓉樹,蝴蝶泉。不過都沒有進去,只在外面觀賞了一番,感覺不值。返回途中不時見到一些老外坐著當地的摩的,於是招手“hi,hi”地打打招呼,很是愜意。
陽朔的西街可以說已聞名天下。其在國外的知名度巍巍然已躋入北京故宮和長城的行列。西街上午顯得很安靜,待我返回時已是另一番景像,不很寬的街道上穿梭著各種膚色的人,留意了一番,好像老外居多。西街不大,如果你坐在路旁的酒吧,稍微留意的話,相同的面孔在一個小時內至少會出現3~5次。回客店後,美美地洗了個熱水澡,疲勞煙消雲散。發了幾個短信,下樓,和笑臉女子聊聊,並問清楚謝大嫂啤酒魚的地址(網上介紹很有名呀),出門直奔謝大嫂而去。覓得去處,進店,都是大圓桌,服務員招呼我在一張圓桌坐下,一人坐十人台,感覺如何?心裡嘀咕著,即來之則安之吧。於是點了網上特別推薦的田螺釀,啤酒魚,一個蔬菜,一瓶啤酒。須叟,田螺釀和蔬菜上來了,哇,滿滿兩大盤,暈菜!啤酒魚還不知多大?其實陽朔的啤酒魚哪兒都有,口味相差不大,如對就餐環境挑剔一點或者就餐人數不多的話,在西街就可以了。一般西街的餐館由於老外多的原因都顯得干淨和雅致些。
到了陽朔,不去西街,猶如到了北京不去長城、故宮;進了西街,不進酒吧,就像到北京不吃烤鴨。有關西街的酒吧網上介紹的太多,在此不贅敘了。我選擇的是明園咖啡,就在四海飯店對面。那裡的咖啡現磨現做,品位絕對正宗。一本書,一杯咖啡,一首輕音樂,會讓你感覺到時光的流逝。老板是台灣人,老板娘是當地人,傳說二人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老板娘顯得有點靦典,具有東方的含蓄。從她那一絲不苟的神態中隱隱感覺到她對咖啡的情結。我靜靜地聽著她娓娓講敘著有關咖啡的一切,宛如聽著一曲美妙的江南絲竹,在那從其他酒吧裡傳來的激烈、狂放的搖滾和爵士樂中,顯得是那麼孤傲、清恬、一塵不染。說話間進來一對年輕人,我自告奮勇地擔當了服務,按照剛剛聽來的,現學現賣,給客人詳細介紹各種咖啡(當然僅我所知)。給客人上完咖啡,老板娘輕聲地提醒說,你托咖啡的托盤沒有帶回來。我走過去,問咖啡味道如何,還需要什麼,並假裝突然發現說,如果沒有這個盤子放在你們中間,你們是不是覺得距離更近些,氣氛更溫馨些。對我毫無痕跡而又不失禮貌地取回盤子,老板娘大大誇了一番。也許是我的服務太殷勤的緣故,我似乎感覺到男伴眼神中的不安,見他急忙喝完咖啡,拉著女伴就走。出門前我告訴他們我也是來喝咖啡的,他們怎麼也不信。
是夜,下雨,據說是陽朔幾個季度以來的最大的一場雨。雨水就像從天空中倒下來一樣,而且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上午。百無聊奈,下樓到前台和笑臉女子探討著雨什麼時候能停,女子一直安慰我說,根據天氣預報,下午是小雨轉陰,明天多雲。於是決定無論下雨與否,下午出發,騎車游覽遇龍橋和富裡橋。
沿著昨天的路線,過驥馬,逆江而上,約行5公裡左右,見一村莊,再往前走,是碎石小路,很是顛簸。村裡人說,前面發水,好多路都斷了,過不去。自然不會理與,今天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謝畢村民們的好意,繼續向前行去。沿小路行數裡,至一水泥橋,橋一端已被水淹沒。遇龍河的水一反昨日的清澈、寧靜,渾濁、喘急、不可阻擋地像下游衝去。此時,當地人再次勸告,前方路斷,水深已過股,騎車萬萬過不去。失望之際,見一老者過來搭訕說,河對岸有一路可去,但不好走,說著從兜裡掏出兩張紙,一看原來是手畫的地圖,方位、地點、道路到也一目了然,更難得還是中英文對照。於是,討價還價化一元買了一張,然後淌水過橋,沿著圖的指引,向前騎去。路越來越泥濘、顛簸,山坡上流下來的水經常把路面淹沒,只能推著車走。沿著模糊可辯的小路,過了一村莊,路似乎到了盡頭,前面是一片農田。轉了三圈也沒有找到路,此時恰逢一村民過來,急忙問路,才知,前面的農田就是路,沿著田埂穿過農田就有路了。望著似乎看不到盡頭的田地,心中不由地躊躇起來。“走在風雨中,我不曾回頭,只想讓自己習慣寂寞”,耳裡的歌聲陪伴著我,經過一番艱苦跋涉,終於走過了漫長的泥濘田埂。上路後遇龍橋已在望。後來在橋上遇到一群也是騎車的年輕人,見我一身泥濘,風塵僕僕的模樣,問我怎麼過來的,自然要大吹了一番,當然要加點醋了,說的這些年輕人對我十分欽佩,他們是從公路騎過來的,還有導游。望著他們對我肅然起敬的神態,覺得這一番艱苦還是值得的。
遇龍橋是一座石拱橋,據說是建於明代,全用石頭砌成,不用灰漿,橋身布滿青苔,在歲月的侵蝕下已變得灰暗,幾根不知生於哪個年代的古藤,給石橋平添了幾分古樸的氣氛。橋下河水悠悠,位於橋側的遇龍村的村民們世世代代在橋下洗衣,淘米。據說,很久前東海有龍出海游玩,一日來到此地,見風光如此優美,於是就潛伏下來,時常露出水面觀賞風景,村民們經常在此見到,橋因此得名。
再逆河向上行騎約一裡,就是富裡橋,屬於陽朔三大古橋之一,另一橋是仙桂橋。富裡橋也同樣是石砌拱橋結構,比遇龍橋顯得嬌小一點,也許是地處偏僻,游人來此較少,顯得野性十足。橋兩端均有大樹豎立,巨大的樹冠幾乎覆蓋了半座橋身。 如樹下設一石桌,幾個石磯,一壺清茶,邀幾知己,或彈瑟;或弈棋;絕對是神仙過的日子。各位驢友,到遇龍橋游覽,一定要看看富裡橋啊,感覺會不一樣的。
陽朔山水甲桂林。而漓江風光的精華又集中在楊堤至興坪段,而目前對小資們,尤其是對背包族來說最時興的是徒步游。翌日,天公作美,露出了久藏的笑臉,雨後的天空碧澄如洗,不時從遠方飄來幾朵白雲,遠處的山巒,映入江中,倒影漾漾,清澈如畫。
由陽朔至楊堤的中巴車快到楊堤路口時,車上的售票員悄悄地對我說,“就說到江邊玩的”。說話間,車在路口停下,上來一位佩帶紅袖章的婦女,那模樣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的日子。上車問我來此干什麼?說目前整頓徒步游,來徒步的游人禁止入內。此時我才明白售票人話的意思。於是就說隨便看看。車到楊堤碼頭下車時,已隱隱感覺到氣氛不對。江邊站著幾個男女,說是楊堤鄉政府的,其中一女子還是鄉長。在此攔截游人,不讓過江。態度蠻狠,很是囂張,說是秉承上意。理由是有游人投訴當地鄉民渡江宰客,因而政府下令整頓。我很是不服,椐理力爭,作為游客千裡迢迢,勞財、勞力、勞心來此,卻不讓過,既不合於法,又不合於情。爭執間,當地鄉民紛紛說是當地政府與民爭利,想壟斷碼頭,群情很是激奮。期間我撥通了桂林市旅游局的投訴電話,詢問是否有此文件,如有的話,文號多少,並告之了此地目前情況,希望不要由於內部整頓而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等等。回答是沒有正式文,好像下過一個內部通知,並承偌轉達我的意見。爭執期間,又過來幾撥游客,顯然我的力量增強了。雖然,後來我們還對恃了一段時間,最後終得放行,但因此感慨萬分。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地鄉民世代居住於此,不讓他們擺渡,無異是斷了他們的生路。鄉府與民爭利,怎麼說也是有悖中央1號文件的精神和三個代表的思想。治民猶如治水,宜多疏導,更何況當地政府無大局觀,戴一紅袖章就可斷路攔人,法盲如此,真不知桂林市府作如何想!唉,真是“行路方知世事多”。
偶然的機會使我們這些來自各方的天涯游子相聚在一起,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來的,一共九人,三男六女。他們一致推舉我為帶頭大哥,我也就坦然受之了。於是我領他們一起重溫了老人家的教導“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後就踏上了征途。
從楊堤至興坪約18公裡,行走約需4~5個小時。途中需擺渡三次,楊堤—浪石—畫山。從楊堤過渡後,沿著鄉間小路行約2公裡即到浪石村。村裡有不少老宅子,據說是明清時代的,可以參觀一下。村裡的小孩見到我們嘴裡不停地“哈羅,哈羅”叫著,好像不會說國語似的。從浪石過江後,我們沿著護江堤壩走了一段。由於昨天大雨的緣故,漓江水顯得渾濁、喘急,一反往日的清澈和安靜。行走途中,不時見到江中從桂林方向開來的游船,游船上站滿了游客。我們大喊著向船上的游人打著招呼。大家一致認為船上的人見我們這支全副武裝急行在江邊的小分隊,一定羨慕死了,於是我們不由地自豪起來。又踏上鄉間小路時,視野突然開朗起來,一畦一畦翠綠的稻田連綿不斷地向前展開。路旁的柚子樹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橙子樹上掛滿了半青的果實,壓的樹枝顫顛顛地在微風中跳動,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幽香,不遠處星星點點散落著幾戶農舍,掩隱在濃濃的樹陰裡,偶然傳來幾聲犬叫雞鳴,好一個優美的田園風光,我們完全陶醉了。於是在帶頭大哥我的建議下,我們在這裡集體留下了最珍貴的記憶。快到畫山時,一條河溝擋在了我們前進的路上。據說溝裡平時沒有水,可以走過去,但如今卻由於最近的幾場雨,從山上流淌下來的雨水通過這條河溝流進江裡。由於沒有其它路可走,於是我們決定跋水過去。淌水探路理所當然由帶頭大哥我承擔。河裡的水面寬約十數米,水深沒膝,水流很急,河底布滿亂石,稍不留意,就可能滑到。我小心翼翼地過了河,正准備穿鞋,只聽見河中大喊。原來是深圳來的mm由於手中提著鞋不方便過河,於是想把鞋扔過河,誰知不到2米的距離,她竟然把鞋扔到了河裡。眼見那裝鞋的塑料袋隨波逐流快速向下游漂去。說話間,還在對岸的上海的阿輝把一只鞋已扔了過來,第二只鞋竟然在空中轉了一個90度的彎又落入河中,鞋在河裡打了一個漂就不見了。暈菜!沒有鞋下面的路怎麼走!當時我也無暇思索,拔腿就順著河岸向下游追去。岸埂上的碎石硌得光腳板鑽心的痛,塑料袋仍然在前方一沉一浮地向下游漂去,不遠處就是入江處,一進江就沒戲了。我似乎已絕望。突然見遠處有一鄉民走過來,於是我大喊著請他幫忙把塑料袋截住。謝天謝地,他成功了。可是阿輝的那只鞋卻已無影無蹤。正在絕望中,只聽更遠些的下游另有鄉民叫道,那只鞋也截到了。手中提著這失而復得的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說實話,我當時真想在那黝黑的面龐上親上一口。當地的民風很是淳樸,為表謝意,我掏出錢給他們,拒絕了。其實,我也覺得這樣做俗。各位看官,帶頭大哥不是那麼好做的。不過,有了這次經歷,到給我們這次行程平添了許多趣話。
臨近畫山有一村莊,拐進村莊後就見一山迎面撲來。只見山臨江而立,巨大陡峭的石壁上布滿了各種顏色的石紋,遠看猶如一幅斑駁有致,濃淡相間的巨型壁畫。問鄉民才知這就是著名的九馬畫山。“自古山如畫,如今畫如山,馬圖呈九首,此物在人間。”前人的這首詩到也描述了畫山的精髓。於是大家都想看看自己的運氣如何。據說,看出的馬越多運氣就越好。有的說看出5匹,有的6匹等等,可是我怎麼看也最多是兩匹,看來就是這個命了,自己不由地感慨一番。
在畫山渡口要等船,於是稍微休整了一下。其間,當地人一直向我們推薦柚子。買了幾只分食。味道果然不錯,皮薄肉肥,汁滿香甜,遠不是北京那種干癟苦澀的柚子可比的。到達興坪已近下午4點。我們上午約11點從楊堤出發,共行走5個小時。後來,在大家的建議下,我們當天晚上在陽朔聚了一次餐。因分手在即,席中互留通信地址,相約後會有期。
坐在飛往北京的國航飛機上,我還沉浸在陽朔的日子裡,在這裡,我似乎想尋找那已失去的夢,亦或想揭開那塵封的日子;我仿佛做了一個兒時夢,在夢裡又找回了原來的我,但願這場夢永遠沒有醒來的時候。“點一根煙,喝一杯酒,能醉多久?醒來後依然是我…”飛機馬達的轟鳴伴隨這歌聲又把我帶回到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