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吉日,鄰近大昭寺、八廓街,每日下午總喜歡去那兒轉轉。讓自己混跡於人流中,去體驗、感受,心也得到某種啟迪。在八廓街隨著人流轉經,目光所顧及的,一開始是琳琅滿目的小商品、藏飾工藝品和商家、店鋪,而後,我的目光開始轉向轉經的人們。我喜歡面向人流,看著他們從眼前行過,看著虔誠的不停地搖著經輪的老人,看著身材魁梧、頭扎紅帶的康巴漢子,看著額頭上一片灰白、已有老繭的磕長頭的人,看著與我一樣的中外旅游者。他們由於信仰、由於習慣、由於好奇,全混雜在一起,進入這似乎永無休止的圍繞著一個核心轉動的人流中。
這個核心就是大昭寺,一座高大的、有著金色屋頂的寺院,寺前的一棟低矮的房子裡點著成片的永不熄滅的酥油燈,寺門前總是充滿了磕長頭的人們,此起彼伏,將那永生的願望、來世的渴求,全傾注在將身軀與大地的親吻中。在雙手合十高舉,在彎腰俯首,在跪磕起伏時,他們全神貫注,心願與動作在絕對的統一中。但在長磕之後的休息時,他們團坐在一起,喝著酥油茶聊天,又似乎處在家居生活中。
大昭寺內,殿堂周圍轉動著的經筒、轉動著的人群,陰暗的殿堂內繚繞著的香煙,聽不懂但感覺神聖、神秘的頌經聲,著紅黃袍的僧人,神佛前閃爍搖曳的酥油燈,虔誠信徒晃動的身影,全籠罩在那片充滿燃燒著的藏香的空氣中,金銀制作、鑲滿珠寶的菩薩端坐在上,以千百年來不變的目光注視著一切。
殿堂之上,是屋頂平台,平台上聳立著金色的房頂,金色的雕塑。金頂之上,是藍天、白雲。那藍,是那樣的純,不見一絲雜質。而那白雲,也是那樣的純,那樣的輕盈,那樣的柔軟。只有到西藏,你才能感覺到,原來你所看到的藍天白雲是那樣的不真實;只有到西藏,你才能感覺到,藍天白雲是離我們那樣的近,你可以平視、俯視,甚至似乎可以觸及(說句題外話,我個人認為,到西藏哪怕只是看藍天白雲,那也是一種享受,也值)。
藍天下,平台上,一群打阿嘎的婦女,在齊聲唱著歌,旋律不復雜,很輕松、隨意,但與勞動的動作,與背景的藍天顯得十分協調。她們排成隊,一手持工具,一手隨著節奏甩動。步伐一致,進退有序,舉手、投足、轉身,似舞蹈一般。從未見過能將日常勞作與歌舞結合得如此之好,仿佛是為了這歌舞才產生出這勞作來。藍天白雲陪伴著她們,勞動與自然、歌舞渾如一體。我常在一旁長時間的停留、觀看。而這時,那表示著神佛崇高的金頂,反而變得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下面,磕長頭依然堅韌不止,頌經聲依然陣陣,香火依然繚繞,宗教精神世界的追求,永生來世的渴求還將以這種形式長存下去。
上面,永遠的藍天白雲,靈動的身軀,和諧的歌聲,伴隨著最日常普通的勞作,世俗的生活也將以這種生動、隨意的形式長存下去。
這就是藏民生活的兩面,反常極大,但卻非常協調地濃縮在大昭寺的下面和上面。
注:打阿嘎,是使用一種打夯工具將屋頂打結實,以防漏水。工具其下端為圓形石盤,石盤中間有孔,插著木杆。通常由婦女進行,單手持杆,分成二組,輪流打夯。